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徐汇区百色路一个并不起眼的门脸里,竟然藏着上千件古董。而这些古董——家具木器、宗教肖像、画、工艺品,全都是西方古典范儿的——或来自西欧北美,或来自上海人家源于1930年代的旧藏。
这些古董的主人,来自台湾的林明洋先生,已经在上海生活近二十年了。从当初在台湾从事影视剧创作,到后来发现了影视剧布景和西洋家具之间的关系,到如今潜心西洋古董家具的收藏与经营,林明洋得到一句心得:中国文物,明清家具、青花瓷器等等,是13亿人留给世界的物质与文化遗产;而外国的那些家具、古董,则能使中国人获得56亿人的物质与文化遗产。大国崛起,收藏其他民族的古董是一个重要象征。
收不尽上千年的西洋古董,林明洋有一个理想,就是在圆明园边上,开一家西洋古典家俬博物馆。
这些都是可移动的世界遗产
和记者见面前,林明洋刚好订了去欧洲的机票。他将在那儿待一段时间,主要是为了收旧家具、古董。“这既是我的工作,也是我心灵‘私奔’的地方。”英文名Tony的林明洋很享受在中欧之间飞来飞往的感觉。
“您瞧,我的这些家具,是可移动的世界遗产啊。它们每一件东西背后,都有300年以上的历史。有些是西欧的贵族文化的东西,也有民间的东西。”林明洋指着一件宗教肖像雕塑说,“中国文物,明清家具、青花瓷器等等,是13亿人留给世界的物质与文化遗产;而外国的那些家具、古董,则能使中国人获得56亿人的物质与文化遗产。我能远涉重洋,将它们带回国内,这是我们中国人在保留世界文化,并重新认识世界文化的一个过程。”
就像康乾盛世造就的圆明园,吸收了当时许多西洋建筑、工艺等文明成果,造就了万园之园。如果能将其他民族的优秀艺术品收藏下来,在林明洋看来,是件功德无量的事儿。他甚至觉得,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他的西洋城堡古董家俬,能在北京圆明园的遗址旁,建一个西洋古董家俬博物馆。
“我通过合法的手段,将这些东西买回国。一方面,展示了国家崛起,我们中国人也开始懂得欣赏正宗的西洋文物,另一方面,我就放在圆明园边上,这是怎样一种警醒世人的感觉呢?我觉得,比重造一个圆明园更有意义得多!”林明洋说。
人生的意义在于你影响了多少人
林明洋特别钟爱上海1930年代的风华。特别是那些装饰艺术派的建筑(Shanghai Art Deco)。“如何把上海人变成国际人士,这是我现在想做的事。可实际上,1930年代的上海,就是个非常国际化的都市。”可林明洋最初亲自接触到的上海,让他感觉与一代风华大相径庭。
1993年,林明洋来到上海。那时候,他曾经掏200元人民币,买到了上海人家中所藏1930年代的旧的西洋家具。“那时候,上海人当我傻子!上海人大量抛售这些东西,以旧换新,去换组合柜、家用电器等等。2003-2004年,东大名路拆迁的时候,是我收获最丰厚的时候,也是对我个人来说,最后的一场关于上海Art Deco的盛宴。”林明洋说。林明洋曾经以低廉的价格,一年收了三千多件旧家具。而如今在上海,他不仅要花费不菲的金钱,而且一年也只能受到一千件左右的旧家具。“上海人不再抛售了。”林明洋感叹道,“不过,这也说明上海正在度过这一文化断层。”
“比如我曾经收藏过一把上海‘小姐椅’,”林明洋说,“不高不矮。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啊。那个年代,男女授受不亲,安公子不能见到未来的媳妇儿,小姐只能站在弄堂里二楼的阳台上,透过阳台的栅栏,惊鸿一瞥。那小姐椅的高度,和石库门房子阳台的栅栏的高度是相吻合的!”在林明洋看来,1930年代的上海,是上海最过瘾的岁月。
1980年代,林明洋在从事电视行业的时候,就开始在台湾收集西洋旧家具,最初用来作为电视剧的布景。那时候,他就从欧洲进货了。2002年开始,林明洋在上海,也开始从欧洲进口西洋家具。这时候,正是上海人大量抛售上海装饰艺术派风格家具的最后一波风潮。之后,果然如林明洋所料,上海人开始关注这些西洋风格家具。
“我注意到,做我们这个行当,对下一代的教育与传承非常重要。不是说我藏到了一件东西,会升值多少,这样的事当然也令我兴奋,可我觉得人生的意义,不是为了赚多少钱为目标,而是看你影响了多少人。”
我喜欢那些有故事的家俬
台湾人将家具称为家俬。林明洋喜欢的,正是那些有故事的家俬。他说:“以一个酒柜来说,和达芬奇品牌再造的一个酒柜,风格、大小、材质,都很接近。我买下的这个,是欧洲1900年的货色,包铜的,现在市场价八九万元。而达芬奇新的要十几万元。而我这个酒柜,不仅仅是一个酒柜,你购买的还有文化。比如你买了一个桌子,是上海Art Deco风格的,你的另一个柜子,是芝加哥波普艺术风格的。你家的客厅,拥有这么多世界各地的宝贝,你能说自己不是一个国际人士吗?”
在林明洋看来,这些有故事的家具,早已经不是空间的摆设了。以富三代才能生养一个贵族来看,林明洋觉得,如果能收藏到好的有故事的家俬,那更是“Pose your time”(没有白费时间)。所以,他贩卖的是一种生活!
“也有一件几千块钱的,比如你看我这沙发边上的一对灯,才一万多块,说老实话,新的都不止这个价。可如果你的生活品位和眼力足够,你就能花合适的价格,把它带回家。”
林明洋注意到了2012年纽约苏富比秋拍,中国明代的罗汉床、黄花梨的书案等,拍出了两千万美金的高价。“以目前市场来看,两千万美元可以买到世界级的文物,而非物料。”在林明洋看来,黄花梨虽然金贵,可“又有多少人会去鉴赏这类物品?毕竟它是中国的东西,而非世界的。两千万,我可以去大英博物馆淘换东西了,却无法从故宫带走什么,这说明,如今中国古代文物的价格偏高,正是收藏西洋文物的大好时候啊!”
“和你聊完后,我马上就要去意大利。你看,我1993年到上海,收藏了大量上海Art Deco风格的物件,可十年后,就找不到多少Art Deco风格的原件了。其实欧洲并不大,去晚了,再过些时候,恐怕就收不到什么我中意的东西了。”
这些古董的主人,来自台湾的林明洋先生,已经在上海生活近二十年了。从当初在台湾从事影视剧创作,到后来发现了影视剧布景和西洋家具之间的关系,到如今潜心西洋古董家具的收藏与经营,林明洋得到一句心得:中国文物,明清家具、青花瓷器等等,是13亿人留给世界的物质与文化遗产;而外国的那些家具、古董,则能使中国人获得56亿人的物质与文化遗产。大国崛起,收藏其他民族的古董是一个重要象征。
收不尽上千年的西洋古董,林明洋有一个理想,就是在圆明园边上,开一家西洋古典家俬博物馆。
这些都是可移动的世界遗产
和记者见面前,林明洋刚好订了去欧洲的机票。他将在那儿待一段时间,主要是为了收旧家具、古董。“这既是我的工作,也是我心灵‘私奔’的地方。”英文名Tony的林明洋很享受在中欧之间飞来飞往的感觉。
“您瞧,我的这些家具,是可移动的世界遗产啊。它们每一件东西背后,都有300年以上的历史。有些是西欧的贵族文化的东西,也有民间的东西。”林明洋指着一件宗教肖像雕塑说,“中国文物,明清家具、青花瓷器等等,是13亿人留给世界的物质与文化遗产;而外国的那些家具、古董,则能使中国人获得56亿人的物质与文化遗产。我能远涉重洋,将它们带回国内,这是我们中国人在保留世界文化,并重新认识世界文化的一个过程。”
就像康乾盛世造就的圆明园,吸收了当时许多西洋建筑、工艺等文明成果,造就了万园之园。如果能将其他民族的优秀艺术品收藏下来,在林明洋看来,是件功德无量的事儿。他甚至觉得,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他的西洋城堡古董家俬,能在北京圆明园的遗址旁,建一个西洋古董家俬博物馆。
“我通过合法的手段,将这些东西买回国。一方面,展示了国家崛起,我们中国人也开始懂得欣赏正宗的西洋文物,另一方面,我就放在圆明园边上,这是怎样一种警醒世人的感觉呢?我觉得,比重造一个圆明园更有意义得多!”林明洋说。
人生的意义在于你影响了多少人
林明洋特别钟爱上海1930年代的风华。特别是那些装饰艺术派的建筑(Shanghai Art Deco)。“如何把上海人变成国际人士,这是我现在想做的事。可实际上,1930年代的上海,就是个非常国际化的都市。”可林明洋最初亲自接触到的上海,让他感觉与一代风华大相径庭。
1993年,林明洋来到上海。那时候,他曾经掏200元人民币,买到了上海人家中所藏1930年代的旧的西洋家具。“那时候,上海人当我傻子!上海人大量抛售这些东西,以旧换新,去换组合柜、家用电器等等。2003-2004年,东大名路拆迁的时候,是我收获最丰厚的时候,也是对我个人来说,最后的一场关于上海Art Deco的盛宴。”林明洋说。林明洋曾经以低廉的价格,一年收了三千多件旧家具。而如今在上海,他不仅要花费不菲的金钱,而且一年也只能受到一千件左右的旧家具。“上海人不再抛售了。”林明洋感叹道,“不过,这也说明上海正在度过这一文化断层。”
“比如我曾经收藏过一把上海‘小姐椅’,”林明洋说,“不高不矮。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啊。那个年代,男女授受不亲,安公子不能见到未来的媳妇儿,小姐只能站在弄堂里二楼的阳台上,透过阳台的栅栏,惊鸿一瞥。那小姐椅的高度,和石库门房子阳台的栅栏的高度是相吻合的!”在林明洋看来,1930年代的上海,是上海最过瘾的岁月。
1980年代,林明洋在从事电视行业的时候,就开始在台湾收集西洋旧家具,最初用来作为电视剧的布景。那时候,他就从欧洲进货了。2002年开始,林明洋在上海,也开始从欧洲进口西洋家具。这时候,正是上海人大量抛售上海装饰艺术派风格家具的最后一波风潮。之后,果然如林明洋所料,上海人开始关注这些西洋风格家具。
“我注意到,做我们这个行当,对下一代的教育与传承非常重要。不是说我藏到了一件东西,会升值多少,这样的事当然也令我兴奋,可我觉得人生的意义,不是为了赚多少钱为目标,而是看你影响了多少人。”
我喜欢那些有故事的家俬
台湾人将家具称为家俬。林明洋喜欢的,正是那些有故事的家俬。他说:“以一个酒柜来说,和达芬奇品牌再造的一个酒柜,风格、大小、材质,都很接近。我买下的这个,是欧洲1900年的货色,包铜的,现在市场价八九万元。而达芬奇新的要十几万元。而我这个酒柜,不仅仅是一个酒柜,你购买的还有文化。比如你买了一个桌子,是上海Art Deco风格的,你的另一个柜子,是芝加哥波普艺术风格的。你家的客厅,拥有这么多世界各地的宝贝,你能说自己不是一个国际人士吗?”
在林明洋看来,这些有故事的家具,早已经不是空间的摆设了。以富三代才能生养一个贵族来看,林明洋觉得,如果能收藏到好的有故事的家俬,那更是“Pose your time”(没有白费时间)。所以,他贩卖的是一种生活!
“也有一件几千块钱的,比如你看我这沙发边上的一对灯,才一万多块,说老实话,新的都不止这个价。可如果你的生活品位和眼力足够,你就能花合适的价格,把它带回家。”
林明洋注意到了2012年纽约苏富比秋拍,中国明代的罗汉床、黄花梨的书案等,拍出了两千万美金的高价。“以目前市场来看,两千万美元可以买到世界级的文物,而非物料。”在林明洋看来,黄花梨虽然金贵,可“又有多少人会去鉴赏这类物品?毕竟它是中国的东西,而非世界的。两千万,我可以去大英博物馆淘换东西了,却无法从故宫带走什么,这说明,如今中国古代文物的价格偏高,正是收藏西洋文物的大好时候啊!”
“和你聊完后,我马上就要去意大利。你看,我1993年到上海,收藏了大量上海Art Deco风格的物件,可十年后,就找不到多少Art Deco风格的原件了。其实欧洲并不大,去晚了,再过些时候,恐怕就收不到什么我中意的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