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染尘世的城堡

来源 :玉龙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edp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过传说,一路行至宁蒗的吉意一带,沿着吉意河,进入自然造化的溶洞……
  
  传说
  相传丽江普米族的祖先很早的时候生活在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一带,当时有个叫韩规的圣人,他母亲病重,通过占卜,得知只有在很远的地方取到圣水才能救活自己的母亲。于是韩规踏上了寻找圣水的路途,当然一路上他经历了千辛万苦,披荆斩棘,阳光的炙烤,风雨的侵袭……终于在某一天来到了云南一地,在路上遇到一个摩梭少女在背水,于是上前打听,此地是什么地方?摩梭少女答,我在背水。因为他们都用自己民族的语言交流,所以两人都弄错了。少女误听成韩规是在问他做什么,而韩规也笃定地以为这个地方就叫“吉意”,“吉意”在摩梭语中的意思即为“背水”。于是一个错误的对话成就了一个地名,也成就了……少女带着韩规沿着吉意河去寻找圣水,圣水找到,母亲的病被治好。在这个过程里,摩梭少女和韩规圣人产生了感情,于是两人走到了一起,此后就世世代代幸福地生活在这个“吉意”之地。他们的婚姻,开了摩梭人和普米族可以通婚的先河。
  于是,驱车前往“吉意”一地。在一个深秋。
  
  路途
  车子驶进群山,被云雾包裹,被山石阻隔,被秋叶迷眼,目标明确,路途颠簸。公路蛇带般延伸向另一个被我们多少次记起的和谈论的有着神秘传说的存在。如果某些地方被无数次提起,那么我在想去的人一定对此地抱有很多的希望;如果那是一个忽然的启程,那么一切都是迅疾地,来不及思考的秘密之地。但是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只是一个前行的预兆,真正的路此时就在我们脚下延长。
  宁蒗,多居住摩梭、普米等少数民族。偶或从车窗外看到具有当地特色的木楞房,也因为看到了这些木楞房,我能知道,我已经在接近目的地。在空荡的山里田地上见到有人辛苦劳作,一个人,很孤单的样子,或许不叫孤单,因为有群山陪伴,与自然的一切为伍,是真实的豁达和满溢的喜悦,有老翁独钓寒江的悠然。他拥有的是整个的自然世界,他可以说这里的所有都是属于他的,不会有人和他抢占,很富足,自认为可以如此大言不惭。翻过很多座山,有时在山脚下,有时是山巅处,起起伏伏,从下到上,从上到下。那可不是坐电梯的感觉,天然的山地,秋天有些微泛黄的林木,山里的青松可不是那么容易就屈服于季节的。寒冷来时傲然,暖流来时轻享,如此的生命本质。平淡相对,亦是一种生活根基。
  
  韩规
  韩规是圣人,是普米族人传承宗教和大众文化的国师,是族中最受敬重的长官,通俗地讲即是有文化的人。而此刻我所站的位置便是普米韩规文化走廊,立了最多的神柱,有12生肖,五行。色彩鲜明,形象各异,想到东巴画,想到唐卡,均是感觉上相通的画作。宗教性质的东西,看到便是肃穆、敬仰满溢于心。
  
  吉意河
  看到传说中的吉意河,那也是一个溪涧吧,但是微宽了,在山间谷地随意流淌。整个山谷很安静,惟有河水流动的声响,像絮语,像歌唱,像独吟,像唠叨,像欢笑……水尚清,沿着河道往源头走去,想象当年摩梭少女带着韩规圣人去寻找圣水的身影。重新走一遍他们曾经走过的路,时间跨度是几世纪?在另外的天光下,在不同的光景里,这一段路,曾经留下过的痕迹,被重新注脚。物是人非的感觉,但并非有词里所包含的那一份伤感,只是一种微妙的时间感,但那无非也只是一个传说罢了。
  


  溪,看来是一种错误,我看到那一片湖水,铺开在两座高山之间,听说可做漂流。在整顿好后,我坐上了气垫船,有舵手划水前进,逆流而上。起伏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阳光很好,湖水反射秋阳的光芒。蓝水之镜,阳光在水底沉没忽闪。与乘坐木船是完全不同的感受,更像是游戏,而不是乘坐交通工具要达到目的地。实质上,这里也设置了高原漂流项目,那么也算是一种玩乐节目。在寂静的午后漂过视野所及的一片水,看前前后后欢笑着在水上灵动的脸,头顶是一方被山环绕了的狭隘的天空,是一个蓝色的小世界。
  河岸边的山泉顺着石坡的走势曲曲折折流下,形成“瀑布”,很清很干净的水。就因为视觉上的舒畅感,我还饮了几口,是沁凉!顺势面对声声不息的细流沿山坡跌落下去,然后汇入吉意河。交汇处山石凸显,忽而有水自石上流过,可对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句,意象上的互相阐释。有较大的石块上长满了青绿的苔藓,厚厚一层,把手放上去是舒适的柔软和潮湿感。秋风扫下的黄叶飘零到水面,在石沿处堆积,水面形成细小的褶皱,漫卷过树叶然后划下。
  是这样一个如水般透彻的午后……
  
  溶洞
  进入溶洞前,首先遭遇山谷宁静的声响。
  “山虚水深,万籁萧萧。”
  吉意河是一个中间宽大而两边窄小的溪湖,所以之前关于吉意河是溪流的判断在某个视线内来讲也是正确的吧。沿着河水远远看到溶洞洞口,越往前走,谷地越发狭窄了,天空在这里显得高远,头顶一方狭长的蓝天。我像是一只井底之蛙,抬头也只能看到很小的天空的一角,可是这里很安静,惟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响,所以暂时地当一只小青蛙在此刻显得满足。黄的红的叶,淅淅沙沙的丝语,深陷秋天打的一个小鼾里,清凉中带有和暖的气息。仿佛世间从未曾被打扰过。
  进入吉意溶洞,我仿佛进入一个故事。
  习惯在天光下爬山,却没尝试过爬山里的山。山中的山,吉意溶洞就是这样一个需要攀爬的洞里的山。这里是另外一个与外界无关的天地,头顶是奇形怪状的石头天,脚下是石道或者人工栈道的地,光线是五彩的灯光。有大型的“灯”,但它不会发光,那是洞内的钟乳石,很像吊灯;那个,有着粗糙的表面,有尖细小嘴的,是石针;像一朵花盛放于眼前的,是石花;石笋,它也会像绿地上的笋般在一次强烈的闪电后破出嫩芽吗!那自然是一种假想,但或许在观者眼里是可以赋予它生命力的。
  所有人无一例外地,都会想到一个词——“鬼斧神工”,而我更愿意把它当作一个故事来阅读。像是一个迟暮的老人,干裂的嘴唇一启一合,额间深深的皱纹隐示凛冽的一生。他是经过了多少万年大自然的沧桑巨变,才成就了如今我眼中的样子?曾经,他或许是宇宙中一粒极小的尘埃,可是哪怕再微小的步伐,也要勇敢地向前跨越。于是渺小的脚步踩踏出千年的溶洞;曾经,他可能是一片海,地壳运动,他亲眼目睹其高山兄弟轰然坍塌,恍惚间变成了河湖,而在来不及思考的瞬间里,他感觉到自己渐渐高大,变成巍峨的山峰,与其他山脉不同的,是他的内里隐藏多少沟壑,多少秘密……
  


  然后,我听到山洞里不知在何间隙流淌的溪流的哗哗声。被笼罩,被包围。每天打碎这里千年的宁静,一切都是碎裂的沉静,却又是完满的。有水滴偶或从头上滴下,仿似产生了进入水帘洞的幻觉。水的世界与石的世界和谐安谧地渗透,一切理所当然,井井有条。
  石与石的间距有时只容一人通过,有时你不小心,可能就与头顶的石块来一次狠狠的照面。爬山里的山,这是一种奇妙的行走,借着五彩黯淡的灯光,在狭长的一直延长的栈道上摸索着前行,是不染尘世的感觉。我邂逅了蜘蛛侠,可他今天不是红色的,一身的绿,双手举得高高,愤怒的姿态。啊啊……可同行的人却并不这样认为,不是什么蜘蛛侠,那么或许是绿巨人吧;那里有一座蘑菇山,或者是一棵大榕树,又或者是一堆农家的稻草,都不重要,这个形状的可不止一个啊;也有一匹骏马,定格在奔跑的瞬间里,神态傲慢,威风神气;恐龙……那头,多形象,微低着头,眼睛圆睁,有种我在这里资历最老的神色。“站得越高,看得越远”——此时我站在溶洞的至高处,也只观到了溶洞的几角,这个时候,真理是特殊的存在。
  我看到,对着石块不断磕头的当地人,他们信佛,认为这几块石柱,貌似观音菩萨的,在他们心里就是真正的菩萨。心中有信仰的人无论走到哪儿,都有着最虔诚的姿态,内心清明。
  


  看到有“仙山琼阁”、“佛祖念经”、“彝乡早春”等字样的标志,走近,阅读,品察,也有那么几分神似可取。洞中弥漫或多的宗教意味,肃穆、尊重、释然的心情自入洞就自然地生发。此刻,氛围营造心情。
  走过两千米的山道,重见天光,彼时太阳已回家。
  他们说,洞里有“八大金刚”,有“五百罗汉”,有“天堂神界”,有“老叟咒槐”……这些都在我幻想故事的瞬间里,在我视界的范围内,被我无情地忽略了。其实,应该是看过了,但一味地沉浸在某种自以为的思维模式里,就不再能想起其他。可是这样也挺好,每个人都可以在洞里遭遇一个故事,不同的故事,想要被记忆的故事,那样方才是最好的旅途。
  漫长时间里漫长的等待,上千年的寂寞安宁之后今游人观摩。他站在这里,或许每天迎接不同的行人,每天又不动声色地送走一批批的访客。但始终都是那么安静,不可打扰。在地球上有了人类的年代,这里,应该是某个家族的聚居地,他们在这里迎接一个个重复的明天,繁衍生息,没有更多的语言,就是每天辛苦干活,生存就是他们的全部。而多少个春秋之后,这里不再是他们的家,他们将有更加富足的生活,于是曾经的家是如今稀奇的存在。
  下次,希望带着不同的心思,重新有一个关乎溶洞的故事。吉意溶洞,颇似一个秘密之地!
  
  火塘
  去了普米族地区,免不了去普米人家,火塘边的糌粑,酥油茶,烤肉……
  典型的木楞房,正房里围坐在锅庄边的一家人,火焰燃得甚高,天然的火光将暗淡的房屋照亮,并且温暖着。大块大块的生猪肉被扔进火里,瞬时发出嘁嘁的冒油的声响。有点期待他们烤出来会是什么样,无外乎黑黢黢一团,确实如此,放上盐后直接使用。直接的高温消毒过的食物。边喝酥油茶,边吃糌粑,很浓郁的生活气息。好像没有纷争,也是因为这样的时刻有某种力量可以让人不去想起烦扰。
  不染尘世,其实更多的是,在这样的村落,在神秘的溶洞,尘世的所有都能忘却罢了。旅游让人更多地感觉到自身具体的存在,一切似乎都可以变得很简单。
  


  听到这样的声响,在很遥远的地方,却又在很贴近的地方响起,那是吉意山谷的大溪流的声音。视界里是落英缤纷,清澈安宁的天地,那是吉意一地带来的迷朦。旅游是毒,醉了不愿醒的梦。
  
  旅游小帖士:
  吉意溶洞风景区位于宁蒗县红桥乡黄腊老村民委会境内的吉意村民小组,为宁蒗至泸沽湖交通干线旁,距县城43公里,距黄腊老村4公里,与泸沽湖仅一山之隔,属泸沽湖景区的南大门。吉意溶洞民族文化开发区项目是省级八大旅游风景名胜区之一泸沽湖开发建设的配套项目。它同时也是中国稀有民族普米族“韩规”文化传承中心基地,整个风景区内有一清澈见底的河流,可做漂流项目。景区内已初步完成了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吉意溶洞景区面积为12平方公里,周围居住着摩梭、普米、彝等少数民族,洞内全长2.2千米,平均宽为56米,平均高为43米。
  乘车路线:从丽江出发至泸沽湖,路段沿途设有吉意迎宾区,距溶洞3.5公里,换乘区内黄包车到景区。可在一天内往返,也可在景区住宿。
  联系方式:丽江泸沽湖吉意风景区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8888-5598888
其他文献
推荐线路:  丽江古城——束河——白沙——三多阁    推荐指数:★★★★★    旅途分享:  早上九点左右,三月的丽江还带着点寒意,清新的空气让人的心情也开阔起来。在租车行租车出来,便开始我们一天的白沙文化之旅吧!    第一站,束河  风不大,日头也不算烈,正是户外活动的好天气。不紧不慢地蹬着车,仿佛一下子贴近了当地人的生活。按图索骥,沿着乡间的公路进发。路况很不错,大部分都铺上了柏油,尤其
期刊
本栏目撰文哈酷  本栏目摄影一笑  本栏目责编唐晓雨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这样一个地方:能完完整整地容纳下一个人的孤独和无奈,尤其当这种孤独和无奈已经是实实在在如同一块巨大的岩石存在于你的内心。丽江也不是。  这种想法本身只是一个梦想,有时,梦想就像黑洞,吞噬了我们单纯的本能。当世界各地的游人满怀着梦想来丽江寻找心灵的归属,却发现自己也仅仅只是个过客而已。也许丽江本质上也只是个普通的旅游城市
期刊
编者按:  永胜县地域宽广,民族众多,除汉族外,还有23个世居少数民族,每个民族又因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差异区分出支系,不同民族有各自的文化特色,它包括了美术、音乐、舞蹈、文学、服饰、节日、婚丧嫁娶、祭祀礼仪等形式,折射出永胜县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风貌和审美观。傈僳族文化、彝族支系的他留人文化等,以及以毛氏文化为代表的边屯文化,它们构成了永胜文化多元化的面貌,同时也成为永胜县的特色文化。  永胜即在
期刊
十九年前,丽江是个安静、简单、偏远的西南小城。高中毕业考上大学的老纳告别了古城乡亲,离开了出生、成长的四方街上的老宅,开始了在大城市求学的经历。  直到三年前,在外地已经拥有自己的公司算是事业有成的老纳回到丽江度假,这次度假,让他改变了对丽江的看法。古城里历经沧桑的老屋如同一位位百岁老人,给他带来了心灵上的慈祥和宁静,让他仿佛回到了童年,找到了心灵回归的感觉。虽然今天的古城已经多了些喧嚣、嘈杂和媚
期刊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都跟玉石分不开,自古流传着一句话¬——“黄金有价玉无价”,而人们对玉石的追捧让玉石的价格更加扑朔迷离,最关键的是珠宝玉石鉴赏是太过专业的话题,一般人只能说是爱玉,对佩戴玉有着美好的愿望。同一块玉专业人士的说法尚且不一致,更何况是对玉石鉴赏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了。  那么作为一个门外汉在选购玉石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为此本刊走访了丽江市质量监督局珠宝检验站的国家注册检验师杨
期刊
或许,它是一片寂寞的土地,以最高的“姿态”站在永胜四个坝子之巅,海拔2200多米的乡镇,被称作“顺州坝”,只因它四面环山。  或许,它是一团包容的基因,杂居着汉、纳西、傈僳、白、彝、傣、普米、壮、独龙等众多民族,面积485.5平方公里的小小乡镇既容纳了那么多民族在此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  或许,它还是一个肥沃的立方体,显著的立体气候,带来立体农业的发展,烤烟房上一缕缕的青烟,默默典雅地,丝毫不像在
期刊
本栏目撰文李一、徐晴  本栏目摄影闵文新  本栏目责编周阳    丽江市文广局开展丽江市广播电视台建台二十周年暨文广大楼落成庆典活动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丽江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在此之际,丽江市广播电视台也迎来了二十周岁生日,与此同时,新的文广大楼也落成启用,这预示了丽江文广事业翻开了新的一页。    7月18日,在新落成的市文广大楼前隆重举办了
期刊
本栏目撰文 若初见  本栏目摄影 一笑  本栏目责编 李永惠    北京有胡同,上海有弄堂,而丽江,有清雅的小巷。巷道、小巷,听着就是秀丽的小径,一直觉得行走在上面便是一种温情的恩赐。丽江的小巷,没有老北京胡同厚沉积淀的历史沧桑感;也绝没有上海弄堂市井晦涩的生活气。它,是一笔淡雅的撇,轻描淡写;是一句恬适的诗,流露片片温馨。  小巷的故事,过去的故事,今天正在上演着的故事……           
期刊
本栏目撰文 李永梅 大伟  本栏目摄影 喜儿  本栏目责编 和若林    感受丽江农家生活——拉市乡    目的地丽江玉龙县拉市乡(距离丽江市区9公里)  到达方式 可租自行车(约1个小时到达);或直接到古城忠义市场乘坐面包车(约15分钟到达)  拉市的传说 古时候,海边村庄里有一个富人家姑娘叫拉市,爱上了一位穷小子,可拉市的父母嫌贫爱富,硬是拆散了他们。拉市姑娘跳水而亡,并立下宏愿,她要变成千千
期刊
赏过了“石头记”的精美石饰,那么是否也想尝尝“石头记”的佳肴呢?  看过了“衫国演义”的休闲T恤,那么是否也想品品“火锅演义”的美味呢?  别误会,这里要介绍的美食可跟石饰和服装全无联系的。  “程海土著渔庄”改名了,现在是“石头记火锅演义”。  以前是以售永胜程海鱼为特色,现在老板为了迎合消费者口味,转变观念,新增了不少菜式,更加符合大众对美食的多样化需求。如今餐馆主营丽江腊排骨、乡村炖土鸡、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