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探索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enx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参与新知识的探究。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开始了自己的演出。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
  三、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巩固新知
  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
  比如,我在教学二年级统计时,正好遇上第29届奥运会即将在中国举行,于是,我在课前准备了前两届奥运会中国队夺奖牌的情况,课上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统计,每组可以选择或者自己设计喜欢的统计方法,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学生兴趣盎然,出奇的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金、银、铜三种奖牌分别用黄色、银灰色、橘色来统计;有的则是用不同的图案来表示三种奖牌;有的更加会动脑筋,将几年中的金牌数表示在方格纸上,并用线连起来,得出金牌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这是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使他们感觉到不是做题,而是在游戏活动中解决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同时还使学生的智力得到进一步开发,也让学生从中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四、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诸如:糊纸盒、装配机器等等。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其他文献
2013年江西语文高考作文题是:“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其实,我们语文老师还知道另一个版本的“中学生语文学习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鲁迅文”。  其实在我看来这“三怕”归根到底都可以归结到一个“怕”上,那就是“怕背”。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的确是有点难懂,先要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而且要考的知识点也多,如通假字、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
期刊
随着当前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生态课堂教学已经成教育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构建“教”与“学”生态教育模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  一、构建小学语文的生态教育课堂,要努力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在其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只有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才是未来的探索者。在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也提到:“营造良好的氛围对实施对话十分重要,在一个刻板呆滞的课堂氛围中,富有活动和创意的对话是难以实现的,轻松、活跃、和谐、快乐的环境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有利于促进课堂有效对话的进行。”多年来,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不断地致力于创设快乐、灵动、富有个性的语文课堂,使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文教
期刊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除了要掌握高效的课堂,作业的布置也是巩固复习的关键。“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是当今教育的潮流和趋势,因此教师必须适应这历史发展的需要,去完成社会赋予教师的新任务。  传统的英语作业,一般把机械地抄写单词、短语甚至是课文放在首要位置。这样的做法,忽视了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成为一台“作业机器”,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很强。这就难免使学生形成对英语的厌学情绪,降低了作业效
期刊
一片枫红,一叶木落,一滴秋露,一缕秋风。  又是一年秋风起。  伴着秋风的凉意,竟衍生诸多思绪。  西风起,秋残花败,人亦孤寂。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秋分之痛,乱了她的发丝,留一地剪梅疏影。不再是那个“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时候,不再有那“沉醉不知归路”的恣意闲适。折一枝弱菊,葬一地花魂,她的后半生在秋风中飘零,在孤寂中终结。易安的美是秋所独有的,有点干燥的场面,却仿佛挤得出泪的凄
期刊
2013年12月10日中央经济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指出,我国正处于老龄化严重的阶段,老年人口在我国人口比例中越来越高,人口红利趋于弱化。我国13亿人口,约有1.3余亿是老龄人口,占全国总人数10%左右,在老龄人口中,25%是城镇户口,75%是农村户口,农村养老问题日益严重。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基础、基本政治制度和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自然形成于自给自足农业社会的传统家庭养老方式不断发生着改变
期刊
从教十几年了,也就做十几年的班主任,在这十几年里,我深深感到,要想建好一个班级体,班主任必须要善于运用表扬和激励,去激发和保持一第一个学生的进取心,自信心和学习生活热情,让第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要用鼓励和赞扬让班级里每一个学生的世界成为最真、最善、最美的风景。  美德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在教育中不断思考实践。培养美德,
期刊
离开原来工作的学校快一个月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脑中便浮现出天真烂漫、活波可爱的那群孩子们,想起了他们在学习中的坚韧,想起了他们在参加体操比赛中发扬出来的团结拼搏、不服输的精神,想起了多想与他们常在一起啊!  那个有点调皮,一个人坐在板凳上都会摔跟头的张晓峰是否遵守课堂纪律呢?性格任性的覃洋是否有所转变呢?大大咧咧的马冰梅是否变得更女孩子一些呢?学习数学吃力的刘梅,通过假期的努力是否有所进步呢?
期刊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能够专注于教师的授课,是提升语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倾听氛围  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师生不平等的状况并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听的同时给学生更多说的机会,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中乐于倾听。  首
期刊
风和柳梢  起初  你打我跑  支棱棱涩涩的摇  渐渐地  你缠我绕  舞姿开始曼妙  如果  如果  你是一只蜗牛  我就是路边的牵牛花  为你吹响  我不急  因为  你的慢生活里  有别样的美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