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的美感

来源 :中国发展与创新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2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长期教学中,我经常发现正在上课时,无论男女学生时不时会摆弄摆弄头发,照下镜子;当你穿件新衣服时,学生的眼光会随着你移动,他们的欣喜比自己穿新衣服还高兴。高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他们迫切的想要在人群中占有一席之地,得到大家的认可,被这个社会接纳,他们特别看中别人对他们的评价,有着强烈的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首先是容貌认可,我的长相怎么样,有没有吸引力,表现为:爱照镜子、爱打扮、追求着装的个性。长相出众的学生自信心强,爱表现自己,同时他们也容易飘飘然,虚荣心膨胀,不思进取,比较容易受到早恋的影响。长相一般的学生容易苦恼、悲观,甚至是怨天尤人,有的也会激发出一种动力,转向注重内涵、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我抓住学生的这个心态结合所教内容进行美的教育,美体现在各个方面。
  
  1 科学美
  
  科学美是人类在探索发现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成果或形式,是一种观念形态的美。在于酶的概念不局限于蛋白质的范畴,中心法则不局限于克里克提出的经典法则,将免疫也视作一种调节方式,等等。在于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如通道蛋白、人类蛋白质组计划、DNA指纹技术、基因治疗、恢复生态学,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细胞的衰老和癌变的原因,“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其应用的介绍,技术操作多用“生物技术资料卡”形式介绍;在于统一性与差异性的矛盾美,如细胞中元素的含量、种类和自然界中元素的含量、种类,在于理论体系现出的逻辑美和结构美如细胞学说,生物大暴发学说;还在于科学方法的多样美,如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标志重捕法等。
  “分子与细胞”观察和实证的方法,“遗传与进化”假说演绎的方法,“稳态与环境”系统分析的方法,无不体现科学严谨的美。
  
  2 和谐美
  
  在讲到生物适应环境如保护色、拟态、警戒色时,我先讲生物线条、形体按照一定的美学法则构成的,并由此形成一种自然的整体美。比如同种生物的形态结构都基本相同,体现了整体一律的美学法则;植物的叶子和动物的肢体、眼、耳等都表现为左右均衡对称的美学法则;再讲生物体的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在质量和数量、时间及空间等方面可以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如动物的警戒色、斑马的条纹与周围的环境、红花与绿叶,给人以振奋、醒目和显豁的感觉,而这些美学因素也可形成调和,如动物的保护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给人以融和协调的感觉,这则是对比与调和的美学法则的体现;生物体的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如人的体形上肢与下肢的比例是0.618最美,这又体现了比例的美学法则;心跳、呼吸运动、细胞分裂、个体发育以及动植物随着季节转换而发生的变化等生命现象则体现了美学的节律性法则;生物的各种器官和系统在功能上的彼此配合与相互协调、形态各异的脊椎动物有着惊人相似的骨胳系统、绿色植物的输导组织与高等动物的循环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存在着微妙的相似、形形色色的生物与各自的生活环境之间有着奇妙的适应,这一切则都是多样性统一与和谐的美学法则的体现。
  
  3 品德美
  
  新课标中,科技探索之路,科学发展历程,生物科学史上的经典案例,这些科学方法的内容贯穿在各个模块中。教材涉及到古今中外几十位著名的生物学家,尽管他们的国籍不同,所处的时代不同,各人的经历不同,但在他们探索生物界的奥秘的动人事迹中都闪烁着智慧美的光辉。如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不计个人名利的高尚品格;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以及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美好情操等,他们的行为不仅带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成为我们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
  总之,这些美的内容,同高中生的外在美,行成鲜明对比,在讲述中提升了他们的欣赏品位,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也体现新课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其他文献
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准自己的位置,作出自己的回答。对此,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课程标准的变革必然引起教法的转变,而教法的转变首先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要学会用全新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使他们在课堂上获得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在生活中得以拓展和延伸。所以,我们教师要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跳出课堂,沟通生活,培养语文素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既培养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教学;教学延伸;教学拓展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大多把注意力放在对一篇篇文章的解读上,易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
期刊
[摘要]手指三长两短,人人爱而护之;学生参差不齐,也应倍加关爱无论优生、中等生,还是差生,都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发展,个性得以张扬。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是所有人的期盼。   [关键词]提高优生;厚爱差生;关注中等生    一日,偶尔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要他的侍卫周仓打死正在树下搬家的蚂蚁,周仓挽起衣袖,伸出硕大的拳头,用力往地上砸,地面顿时多了许多小坑坑,
期刊
“文化”是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是人类的创造性成果,而不是人的本能活动的结果。文化的初始含义是与自然物、自然行为相对的人的创造物和创造行为。文化是人所具有真、善、美的一种素养。古文中“文”指交错有序的现象,如“经天纬地日文,照临四海日明。(尚书舜典)”。古文中“化”指变异和转化的过程及结尾。“以文求化,因文而治”乃“文化”。刘向的一书说“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意思是说“说服、教育、谈判、外交等
期刊
小学的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取材往往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但是这些内容都是相对稳定了的社会生活知识,与生动活跃的社会现实生活总会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从事品德教育的教师就应该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补充一些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新鲜资料,给学生提供富有亲切感的感知材料,接触生机勃勃的现实社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品德。由此看来,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不易忽视的问题。    1 
期刊
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强调,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集中而有效地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笔者认为必须依据语文教学的审美特征,遵循儿童的心理规律,在发掘、把握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内容的基础上,将美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
期刊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得到创新,但一些貌似教学改革的现象也越来越凸显,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绝对化的做法,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应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课程标准;科学性;原则性;恰当;冲击;常规课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热情高涨,大胆尝试改革,不断改变着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期刊
课堂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活动类型,而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通过双边互动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活动。教和学的互相作用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一切教学活动的过程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教师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成败。故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实现既定目标?同时又能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求知欲望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转变传统角色,重新定位新角色。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有
期刊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如何处理好“工学相融”关系呢?处理好学生“工”与“学”的关系呢?用生活事例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设巧用教学情境,躬行实践勤学苦练,请进来走出去,实现教育服务“双肩”挑。  [关键词]中职语文;语文教学;工农相融;培养能力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人们的社会交际领域不断扩大,交往日益频繁和密切,尤其是公务员制度改革将应用文写作列入考试范畴后,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多重设疑,为学生创造主体参与的教学环境。使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的活动,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以及体验成功,课堂教学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功能。下面谈谈用设疑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初中物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一节课中的尝试,    1 引入新课,兴趣设疑    兴趣是学生最直接意识到的学习动机,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为此我认为新知识点的引入,一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