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等

来源 :中国发展与创新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O14073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强调,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集中而有效地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笔者认为必须依据语文教学的审美特征,遵循儿童的心理规律,在发掘、把握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内容的基础上,将美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1 抓住文中的“形”,提高学生感知美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课文都是文学精品。在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作者通过各种艺术形象来反映人物的行为美、道德美、思想美和品质美。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人物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描写,来感知人物的美好形象,以拨动学生的心弦,受到思想上的感染,培养审美观。
  
  2 抓住文中的“境”,培养学生审美情感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秀丽,在教学那些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景状物的文章时,应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深入到美的境界中感受写景之美,感受状物之美。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意境。一是借助录音,进行审美教育,在教学中恰当的播放一些配乐朗读录音,渲染气氛,创设情景,使学生的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再通过老师富有感情的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再现自然和生活的美景,真切地感受、欣赏到美的因素,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二是借助视频,进行审美感受,将写景抒情所描写的画面通过媒体的再现,他们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感,造成如观其形,如闻其声的境地,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启迪,拨动学生美的琴弦。
  
  3 品词赏句,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祖国的语言生动优美,它表情达意的准确与细腻可谓举世闻名,在语音、谴词造句、语法修辞、语气语调、节奏和韵律等方面,都寓于审美特征。在教学中,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唤起课文中美的形象,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欣赏、品味,来领略作者的谴词造句之美和思想情感之美。一是美读。文章的情感和韵味、气势和神采、以及音韵感和节奏感,不诵读几乎就体会不到它的绝妙之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领略文章的语言美,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学习运用丰富的词汇来表情达意。学习古诗词时,要加强美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古诗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二是品赏。语言课的基础训练必须体现在百忙之中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语言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活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中的一字一句,细细品味,慢慢想象品尝,领悟其中美的内涵。
  
  4 畅想、仿写,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许多课文含蕴深刻,意境深远,留给学生再创造的空间。教学时,通过想象去填补课文的这种艺术空白,再深悟文章的深意,这也是审美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另外,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最终的目的是要学生懂得如何表达美、创造美。这在教学中可增设仿写内容,让学生由仿写开始,学习表现美的方法,训练表达美的技巧。
  总之,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人性之美,也有自然之美;有阴柔之美,也有阳刚之气,这些美用不同的文学方式表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要把种种的美渗透在教学当中,让学生能真正领略到课文中的美的因素,从而使语文教学达到赏心悦目,丰富情感,陶冶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美育效果。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色彩
  王富霞
  
  据统计,现在社会犯罪逐渐年轻化、低龄化,一双双幼稚的小手往往占满了鲜血,污黑无比。这虽然与现在的社会风气等方方面面有关,但也与我们的学校教育息息相关。
  原国家教委副主席柳斌说过,要围绕培养目标恨抓思想教育,要高度重视品德教育,以德育人。在学校的教育中,要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注重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与学校的一切活动中。特别是语文课堂教育中。
  我在教学《群鸟学艺》这篇文章时,设计了这样的一道练习题:(续写)在一寒冬的夜晚,北风呼呼,一只麻雀在自己破破烂烂的窝里,冷得浑身发抖,怎么也睡不着,它看看不远处的小燕子躺在暖和的窝里,睡得正香呢!同学们,假如你是这只麻雀,明天早上醒来后你干些什么?学生的回答着实出乎我的意料。有的说:“假如我是这只麻雀,我趁小燕子正睡着,把它扔下树去,我睡进它的窝里。”有的说:“假如我是这只麻雀,我会想尽办法,说服小燕子让我跟它一起住。”有的说:“我把小燕子杀死,享用它的窝。”全班五十七个学生,只有那么几个学生说会再请教凤凰或小燕子,认真学搭窝,自己要搭一个暖和、结实的窝。学生的回答令我惊讶、令我痛心:这些成长中的小树将如何健康成长,长成祖国的栋梁?
  中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也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在教学生上语文课时,所追求的目标应该是:使学生自知怎样读书,自知怎样作文,自知怎样做人。针对现在学生的思想动态,又鉴于语文是一科思想性很强的学科,我们要利用语文课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把教会学生自知怎样做人这一目标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我们把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的最佳结合点,善于利用、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探索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的规律。但语文教学过程要体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统一。如何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加强思想教育,把教会学生自知怎样做人这一目标更好地落实好呢?正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一诗中所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润物细无声”恰恰可以成为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色。
  
  1 通过分析课文的重点词、句、段来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
  如:《骆驼和羊》中老牛的话:“一个人不但要看到自己的长处,还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在教学这句话时,适当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打算学习谁的什么长处,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学生能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识,教育学生要取长补短。
  
  2 读中激情,引起共鸣
  
  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篇阅读课,我们可以让学生多读,读中体会现代人的幸福生活,读中教会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日子。又如《一定要争气》中童第周的两次想法:“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很难办的事,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办到。”可以说是课文的中心,让学生多读,想象童第周当时的心情,无形中就会受到童第周的精神所感染。
  
  3 有意识地利用课文的内容。联系实际,设计续写、续说的训练项目,让学生在训练中既提高语文能力,又受到熏陶、感染,以强化其思想教育的效果
  教会学生要尊重、关心他人,特别是长辈。这样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加深了“道”的教育。我觉得在教《群鸟学艺》时设计以上这样的一道题是很意义的,即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了思想教育,纠正了学生的思想歪向,引导学生学如何会做人。当然类似这样续写、续编的练习还有很多。只要教师认真设计,对教会学生学会怎样做人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样即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统一,又加深了“道”的教育。
  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善于利用和挖掘现行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怎样做人,怎样生活,这是教育者的明智之举,它好就好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与熏陶。
其他文献
新课标要求发展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教会学生思考、学习、生活。我觉得思维的问题非常重要,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皆有赖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农村初中的现状就是绝大多数的学生思维能力低弱,不敢思考更不会思考。我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要解决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营造环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启动学生的思维    学生不敢思
期刊
素质教育观念认为:“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生存能力。这一教育理论可以概括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它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建立了一套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考核评价。通过评价,鼓励学生得优秀,走向成功。  在学生品德评价中,以“夸夸小伙伴”为主导。营造一个互相关心、互相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媒工具,越来越成为中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也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特点和新规律。努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方式方法,构筑一个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的网络平台,是使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美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方法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期刊
[摘要]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教育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本文从社会的方面、课改的成功、学生及教师诸多方面进行了精辟论述。  [关键词]创新精神;课改;教育    在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纲要》的颁布、实施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推进。《语文课程标准》随之走进中小学校,走近语文教师。几年中,教育界从上至下的学者、专家、教师乃至学生及
期刊
1992年六月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的暂行规定》中指出:“学校是教职工和学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应做到环境整洁优美,风气积极向上,设施完好,秩序正常,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校园绿化是校园美化的基石,是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为此,近年来,在生物教学为“三高”(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服务的研究中,我们将生物教学为校园“绿色工程”建设服务列为子课题,进行了一些探究,取得
期刊
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准自己的位置,作出自己的回答。对此,我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课程标准的变革必然引起教法的转变,而教法的转变首先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要学会用全新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使他们在课堂上获得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在生活中得以拓展和延伸。所以,我们教师要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跳出课堂,沟通生活,培养语文素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既培养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教学;教学延伸;教学拓展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大多把注意力放在对一篇篇文章的解读上,易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
期刊
[摘要]手指三长两短,人人爱而护之;学生参差不齐,也应倍加关爱无论优生、中等生,还是差生,都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发展,个性得以张扬。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是所有人的期盼。   [关键词]提高优生;厚爱差生;关注中等生    一日,偶尔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要他的侍卫周仓打死正在树下搬家的蚂蚁,周仓挽起衣袖,伸出硕大的拳头,用力往地上砸,地面顿时多了许多小坑坑,
期刊
“文化”是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是人类的创造性成果,而不是人的本能活动的结果。文化的初始含义是与自然物、自然行为相对的人的创造物和创造行为。文化是人所具有真、善、美的一种素养。古文中“文”指交错有序的现象,如“经天纬地日文,照临四海日明。(尚书舜典)”。古文中“化”指变异和转化的过程及结尾。“以文求化,因文而治”乃“文化”。刘向的一书说“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意思是说“说服、教育、谈判、外交等
期刊
小学的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取材往往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但是这些内容都是相对稳定了的社会生活知识,与生动活跃的社会现实生活总会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从事品德教育的教师就应该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补充一些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新鲜资料,给学生提供富有亲切感的感知材料,接触生机勃勃的现实社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品德。由此看来,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不易忽视的问题。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