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2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对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想象力潜能的培养。本文结合实际,谈了谈具体做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想象力 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对基础知识的传授,关注文章的主题意义、思想内容、段落大意等等,忽略了对于学生想象力潜能的开发。下面就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在学生想象力培养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教会学生想象的方法
  想象是人对从生活中得来的表象进行分解、重组、联接等加工,把实际上并不在一起的事物从观念上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新的理想化了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鲁迅谈到他的创作方法时曾说,模特儿不用一个一定的人,是看得多了凑和起来的,他说自己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把很多散乱、分离的东西,运用想象,把其综合起来,就构成了新形象。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知道怎样去想,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联想的办法。具体的方法有:1.相似联想,即由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出发想到与之相似的其他事物。如由在戈壁滩挺立的白杨树联想到边疆建设者,由凌霜傲雪的梅花联想到顽强不屈的革命者。2.相关联想,即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关联的事物。如由鲜艳的红领巾想到烈士的鲜血,想到革命事业、自己的职责;由种树联想到育人。3.对比联想,即由事物的特征联想到与其相反的方面,如幸福与苦难、成功与失败、光明与黑暗、小羊的温驯善良与狼的凶残。4.再造想象,即根据文字语言描述再创造新的形象,如根据苏轼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画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根据课文《清明上河图》想象其画面等。把这些联想的方法教给学生,至少为他们提供了想象的方法与思路。
  二、启迪学生想象的思维
  想象是创新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我们只有采用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去寻找想象点,才能激起学生想象的浪花,使其在灵动的语文课堂上自由地飞扬。
  一是预留想象的空间。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插图,这些插图是对文本内容的一种补充与丰富。学生通过插图,可进一步地创设情景或人物,并随文本内容不断地生成,从而启迪语文学习思维想象。教师可以通过对插图的精心指导和启发,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
  二是拓宽想象的天地。童年时代是最具有想象力的理想年龄。对小学生来说,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特点,他们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对图画、神话故事尤为敏感和喜爱,用童话来描写自己内心世界的想象和自己喜爱的事物是十分自然而容易的事情。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让学生设计卡通人物、展开想象、编写故事的方式来启迪想象思维。
  三是推动想象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并组织学生观察想象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去认识社会,并通过作文表现生活,从而促进学生的创造想象不断生长。另外,教师在活动中还要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受生活,努力挖掘他们的创造想象潜能。
  三、激发学生想象的动力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氛围,放飞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的神思,从而使他们很自然地理解领悟知识。教师应该从教材中的内容出发,引导学生作入情入理的思考想象,并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予以必要的点拨指导,使学生融入文本环境中,体味作者的真情实意,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学生从文本中寻找想象的“触发点”。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中“我”的父母、万芳和“我”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区别:“我”的父母重财轻义,语言咄咄逼人;“我”重视友情,被逼要回羚羊时非常委屈;万芳是一个十分“仗义”的女孩子。教师可以先避开人物的性格分析,让学生反复朗读,并自愿组合成剧组来表演这场戏。学生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为了进一步发挥想象,教师让学生结合语境,想象“我回到家后的情景”,给文章一个合理的结尾,写一篇小作文。同学们畅所欲言,写作的效果很不错。
  四、延伸学生的想象活力
  语文知识、课本知识与生活、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利用这样的联系,把相关的知识进行延伸,启发学生进行相关的联想和想象,就可以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用自己身上的汗毛变出无数个小孙悟空,从那时起,人类就有了克隆复制自身的幻想。学习课文《猴王出世》时,我引出了“假如我会克隆”这一话题。学生们热烈讨论,展开了联想和想象:有的想克隆人类的翅膀,减轻交通的压力;有的想克隆树木、河流、新鲜的空气……谁又能断言在这丰富的想象中不会有新的发现呢?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拓展延伸学生的语文知识,丰富他们的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创新精神,这更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所倡导的。
  参考文献
  [1]东丽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J].学周刊,2011,28。
  [2]刘二燕 如何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J].教育教学论坛,2013,04。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语法、词汇的角度,重点强调了完整步骤化教学策略,训练有效记忆策略和整理归类、区别对待等策略在课堂语法、词汇教学中的含义及运用。只有加强语法、词汇教学才能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不断提高。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语法 词汇 教学策略  与传统的语法、词汇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今天的语法、词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为目标。“词汇不再被看作是长长的、孤立的单词表,而是在语义情
期刊
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路之一就是数学课程应强化应用意识,允许非形式化,这是我们改革数学课程的关键之处。数学课程贯彻此精神,可望缩短学生发展必经的历程,尽快进入现代化前沿,适应21世纪对学生的要求。  事实上,数学课程中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早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共识。而我国目前数学课程中的数学应用意识却十分淡薄,与世界数学课程发展的潮流极不合拍。事实上,数学及其应用曾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传统科学之一,以实用性、计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快乐地学习。地理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课堂艺术,引起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快乐学习。本文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淡淡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和谐气氛,师生互动  1.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把爱心奉献给学生,把微笑带给学生,把耐心留给学生。要置身于学生之中,要有童趣、童心、童智,要善于激发、赏识和鼓励学生,要和学生一起玩、一起游
期刊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形式,会带给幼儿无尽的乐趣。而游戏的价值在于幼儿通过游戏实现了认知、情感和人格的发展,它具有顺应幼儿发展的价值;教学的价值则在于将幼儿的发展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它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它们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每一个教育活动中应充分考虑使游戏与教学得到优化结合,充分认识游戏和教学这两类活动各自的性质及其价值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很多家长对幼儿教育知识不够了解,不懂得幼儿教育规律,认为多算题、会写字才是学到了东西,孩子们的游戏活动只是“玩”而已。这让很多幼儿园很难坚持科学的办园理念,因为要生存就必须满足家长的“口味”,幼儿教育小学化更是在所难免。因此,要做好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工作,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小学化”现状的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期待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引起了国内外
期刊
摘 要:对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必须采用潜移默化的办法,要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良好的“听、说”环境,使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得到提高。  关键词:幼儿教育 语言能力 自然发展  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说:“儿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帮助幼儿身心自然地发展。”从心理特征来看,幼儿正处于最容易塑造的年龄段,这时候培养起来的能力,往往会对其有终生的影响。因此,对于幼儿的教
期刊
任教初中物理多年,虽然我们投入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了解先进的教育理论,接受了不少的教育教学观点,但是许多教师仍然只是单纯地注重知识的传授,也就是说教学行为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满意效果。自从把“反思教学的实验研究”作为我校的重点实验课题后,在第二年的期中、期末考试中我校初三和初四的物理成绩在我镇都名列第一,教师尝到了甜头。  而今面对新教材,我们普遍又感到
期刊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不论什么年代,儿童总是在游戏中成长。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流传和发展,儿童的民间游戏已成为我国民间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游戏在今天的幼儿园中同样有值得大力推广的价值。  一、底蕴深厚,有利于民族文化教育。  儿童民间游戏作为我国民间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表现出来的内容往往是人们日常的生活,所配的儿歌都是当地语言,琅琅上口,趣味性强,为游戏赋予了质朴、诙谐、活泼的本色。如民间游戏《
期刊
摘 要:班班通以其强大的超文本功能、多渠道的信息传递方式,对语文教学旧有的模式提出了挑战,为现代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  关键词:“班班通” 语文课堂教学 生机  为了优化语文教学环境,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合理使用班班通,能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具成效。  一、充分合理使用班班通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  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我深有体会
期刊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渐渐养成的,不仅在学习、生活中有重要用处,更是一个人良好心理素质的表现,所以在幼儿时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关键的。在日常的生活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和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引导。  一、日常生活中的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培养幼儿的关键所在,因为它存在于一日活动中的每个细节。良好的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爱劳动的习惯等,都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