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迷思与水墨叙述

来源 :当代中国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aaaqq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佳作为一个成长于深圳的水墨画家,其近些年在都市水墨题材方面所作的探索及取得的成绩为人所共睹。如果将其艺术经历置于其所陶泳的生存空间,并考究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发展变化,我以为陆佳的都市水墨恰如其分地回应了由这个年轻的现代化城市兴起的水墨变革的时代感召,同时,也可为深圳历年来以“都市”为题而展开的“国际水墨画双年展”提供了一种当代文化的资源,在年轻一代艺术家群体中产生了积极的效应。对陆佳艺术实践的关注和探讨,我以为有助于我们对现阶段水墨画发展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都市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市化的进程时刻在改变中国现代化的轮廓,中国人脚下大地的变化也深刻地塑造了一代艺术家的艺术观。陆佳也不例外。正如陆佳所言,其以水墨来“备忘都市”,不能忘怀的是作者作为“一个纯粹的都市人”的“人生旅程的城市印记”。对陆佳而言,将都市与水墨这两个概念联系在一起,显然现代都市的发展驱动了艺术家内在动力和艺术思维的生成和转化。从某种意义而言,陆佳的价值取向,完全可以视为一个画家的艺术生命因周遭环境的改变而自我觉醒的个例,在当今这个缺乏共同文化理想的现代社会中,艺术价值的释义已经是极富个体认知的色彩,寻找自我根源和表述感性诉求不失为一代艺术家开凿现实与艺术联系的一个通道。正如陆佳文中所述那样,都市生活对其而言充满着吸引和美好的怀想,然而,耐人寻味的是,艺术家既是现代都市的受惠者,又是都市负面的亲历者。当代中国都市化过程中的负面—日益逼窄的生存空间、人对境况的无奈依存、消费社会对欲望的调度、商品经济规则的无情等等,这些都市生存环境对人的异化,更加让敏感的艺术家躁动不安。然而,作为“一个纯粹的都市人”又不能绝尘而去,伴随着艺术家内心的觉醒和抵抗,冲突既来自于环境,也来自人的本身。城市印记着人生旅程的悲喜,就算是面对再熟悉不过的城市风景,伴随着其日新月异的改变,都市场景不断变换的片断中亦有着诸多都市丛林中人的感慨。对陆佳而言,挥洒于纸的水墨等同于饱含人生温凉的心之灵泉,其中冷暖惟有作者自知,因而,对晤陆佳的都市水墨不啻于—如同探究一个现代都市中人的心灵史。
  现代都市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资讯的发达,这意味着今人可以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选择自己的所需,这点在陆佳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在陆佳的艺术履历中不乏丰富的内容:20世纪80年代他以插画、油画崭露头角,其间又不忘从事商业设计,而90年代一度沉迷于街头巷角的速写,到2000年最终则选择了水墨。在艺术与生活经验二位一体的价值模式中,最容易唤起艺术家冲动的媒介是作者本人对水墨材质与都市情结的丰富联想,值得关注的是,陆佳对水墨的处理几乎是以个人叙述方式来进行的,几近于“内心独白”,这种内省式的方式直指本心,笔者以为是富于东方智识的方式,在中国现代水墨传统里,都市题材是相当薄弱的一个领域,在当代水墨创作中有关现代都市的描绘和想象也并不多见,而对其反思更是少之又少,这正是陆佳笔下水墨都市的独特性。正如卡夫卡、乔伊斯等西方现代主义大师们笔下的布拉格和都柏林,其笔下不乏荒诞和反讽,然而体味其中富于特色个体的言述方式,似乎更贴近艺术家心灵。而陆佳的都市叙述,何尝不是状写人的内心波澜—《都市探戈》是陆佳在十届全国美展的获奖作品,此作可视为作者在都市水墨领域的代表作,在此作中都市“场景”或者“情景”被引入作者的水墨叙述中,在没有星光的黑夜下,无边的都市如同高峰悬崖,楼顶天台上那漂泊的身影返照着都市人的渺茫与无助,失落与沧桑、浮躁与冲动⋯⋯各种复杂丰富的因素也随着作者笔下悲怆的骚动因之渐次“呈现”紧张不安的气息,陆佳的水墨叙事中对应了都市凡人生存其中的部分真相。这种以都市情结为题的水墨叙述,实际上表达了中国人对社会特有的内省式关怀,正如其最近以古装“罗汉”为自我放逐的符号,放置于城市背景之中,以新旧对比的形式寻求表达一种现代意味的疏离和隔阂。这种由视界的眺望转向内心的自我审视,其观照的不仅是自身心灵的起伏,更多的是都市丛林中的“草根”命运。
  


  同时,在这幅作品中处处可见陆佳笔墨处理的独到之处。陆佳的笔墨语汇不多,正如心灵细腻敏感的人不需要太多的语言一样,而其笔墨语汇却长于营造整体氛围语调,浓墨重黑中挥之不去的是人在都市中的彷徨和焦虑,其沉郁的语调让人联想生命沧桑的悲剧意识。这种咄咄逼人的视觉沧桑来自其代表性的笔触—一种不无粗粝的迅疾笔意,这正是陆佳水墨语言的力量所在!这种令人愕然的刚猛笔触显然来自于作者长期坚持室外速写的经验。陆佳有意识地选择这种近似于书写的强烈笔墨符号,或许疾笔涩墨的淋漓痛快更能表达作者情绪的跌荡。其作品许多即是由迅疾笔触组成的混沌体块,更有效地强化了内心的冲突,而浓黑也更深入引发了作者的情绪表达。陆佳笔墨语言的生涩性不仅强化了绘画的表现性,其晦涩的水墨语汇同时也隐含了都市中人真实的存在语境,从而使它具有更加强大的冲击—无论是来自心灵还是来自视觉。
  陆佳笔下的内容与笔墨语言当属于当下水墨画坛的“另类文本”,如何恰当地认定其位置,为时尚早,因陆佳脚下的路尚漫长,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陆佳的都市水墨作品作为一个具有说服力的现象,为审理现代都市与水墨绘画变革之关联问题提供了难得的证例,尤为难得的是在其作品中我们可以考察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都市人的阴影。由此而言,陆佳的艺术探索为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经验积累、增添了厚度。
  
  延伸阅读·自家画语
  一个曾经涉世之初的热血青年,在建设之初的深圳一家青年报社,以美术编辑的视角,亲历了这座现代化城市奇迹般地变化,如果不用自己的艺术记录这历史,真有些浪费际遇的恩赐。所以我尝试用自己的笔墨表现身处都市的种种感觉—披上我钟爱的全身黑色的装束,跨上我的充满重金属感的美式嬉皮摩托车,穿梭热闹繁嚣的城市街道:两边林立的金属玻璃结构的高楼大厦让我回头的一瞬,影像风潮中新锐的欧美版,以及时常让我回味的咖啡厅里菲律宾歌手沙哑低沉的怀旧英文歌,节奏强有力的摇滚质感⋯⋯穿越其中的超然心情,使得欣赏本身的行为就已经成为都市的一道风景线。这些伴我人生旅程的城市印记,使我成为一个纯粹的都市人,让我在鲜活韵律与混沌意象中直面都市,而“备忘都市”就成为我水墨创作的原始动机。
  


  我热爱都市生活,并以水墨画创作作为对都市文化的思索。虽然墨色是单一的,甚至有时略显沉闷,但这并不影响我对都市文化节奏美的重塑,笔中带着我的生活感受,墨色是我情绪的跌荡,笔墨相溶,都市的呼吸节奏或许就是创作意识和媒材的和谐,让我得以通过水墨和生活交流。如果说水墨画是一种姿态、一种“情绪”,那我就有怀对都市感慰的情绪,用平凡都市人的平凡姿态来感受都市文化。
  (陆 佳《水墨节奏·备忘都市》)
其他文献
崔振宽(陕西)  1935年生于西安,祖籍陕西长安。196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并留校任教,1981年调入陕西国画院任专职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美院客座教授,陕西国画院一级美术师。    何水法(浙江)  1946年生于杭州。198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研究生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商业联合会艺术市场联盟副主席,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研究员,中国
期刊
壶天主人     春风送暖,牡丹盛开之时,王和平择一风和日丽之日与爱人黄哲到北京中山公园游玩,守着牡丹花一坐数小时,权且享受半天。画画主要还是因为喜欢,能带给你快乐,到一个地方可以画速写,也可以静与花语,坐上半天,境界到了,自然画好了。   一年春季,在他北京的寓所海云轩,王和平作画时信手写下一则长跋:“余之才不足以明道,用之于艺唯消遣而已耳。枕书卧游,偶有心得,手舞足蹈,奔告于人,而人不知何为之
期刊
2007年12月18日上午9时30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纪念李可染、叶浅予、刘凌沧、郭味蕖先生诞辰100周年暨四大教授艺术成就与教学思想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重庆厅举行。  参加座谈会的有中国美协外联部副秘书长陶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事司处长贾德永,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王文章,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大为,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卢禹
期刊
在今天中国,对文人画的诠释,已不仅仅是历史学家的工作。我们看到,在各类重要的展示活动中,艺术家也正在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于这一传统的理解。人们似乎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共识,在今天这样一个到处飘荡着“变革”风气的信息社会里,关注一下人类的历史和记忆,也许更能认识人性的价值。  董小明以他的《墨荷》表达了自己对文人画的一种诠释。《墨荷》的作风可追溯到文人画的鼻祖之一的米芾那里。据传,米芾作画“不专用
期刊
〉〉〉〉〉〉〉〉忆余幼年,喜画树石,每于课本上涂鸦。暇中辄赴古籍书店,流连于木刻画谱和珂罗版影印本之间。  稍长,受时代牵制改攻西画,考美术学院。乃渐忘旧习,然心常系之。后幸遇恩师陆俨少先生,受其亲炙渐窥传统堂奥,粗通笔墨之理。方悟曩之画作,俱可作废,直徒费年月而已。自此潜心改迹,终年耽习,不容一日虚度。然谋生所系,间中不免旁骛,此亦余之遗恨也。    〉〉〉〉〉〉〉〉写山水亦如悟道,张彦远言:“
期刊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5)04-0013-10  绪论  “歌声是最真实不过的历史,它具有奇特的功能,能够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真切地感受到我们曾经经历的岁月,甚至让我们感受到我们从来没有经历和体验过的往日情怀,无论是古老的《诗经》还是汉乐府、宋代词牌,无论是江南小曲还是草原长调,人在,歌声也就常在。”[1]一段话道出了歌唱艺术的本质和特征。事实上,
期刊
文人画在现代和未来社会占有何种地位,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但它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形态,它体现的文化精神,它所包含的艺术技巧,要得到继承和发扬,这是没有争论的。继承和发扬文人画的精神和技巧无非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直接地延续文人画的“原形态”,在 “仿古”的形式中寻求新意的表达,这种方式可以称之为“以古开今”;另外一种则是将其精神与技巧吸收和融合在“新形态”的创造之中,赋予新形态的艺术创造以传统
期刊
[摘要]Bryantseva维拉(1927年生人) 音乐学家,艺术史博士。 1953年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 1966年发表了《 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一书,全面地介绍了拉赫玛尼诺夫的生活和工作,对作曲家的钢琴作品的风格特征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按其创作时期划分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一书是俄罗斯公认的最具权威性,全面了解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书籍。是钢琴演奏者必读书籍之一,译者也受
期刊
富中奇出手不凡。说他用西洋画的理念画中国画,或用中国画的理念画西洋画,似乎都不够中肯,也不够清晰。感受强烈的东西,不一定能言传,或许这就是艺术的奥妙。我最初看到中奇君的画,就感到灵魂深处的一种震动,《北国》系列作品中的明与暗、冷与暖、黑与白色调反差强烈,而画面枯黄,绛红的过渡,又给人一种海洋般深邃的融合感。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北国》系列中凝重的黑色包裹着透明的亮色,天光泻地、晨曦初露的原野,那独
期刊
与承德兄相识近十余年,一南一北,过从不密,但声息总通。安闲的他与忙乱的我有一种不言的默契。读承德兄的花鸟画,总觉得其中也有一种默契,在他与造化之间。  他的笔下,物象是有数的。身居南国都市深圳的他,面对如潮商海,面对纷繁自然,有如此心境,作如此状态,有坐怀不乱之明,也有视而不见之晦。在一片嘈杂之中,保持一份安宁,保持一份清静,画自己想画的画,读自己想读的书,委实不易。但作为一个花鸟画家,面对南方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