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作品的过程也是一个制作过程,这也是我进入版画系最大的感悟

来源 :中华儿女·书画名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lang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HMJ:你在创作中尝试很多,首饰、插画、铜版等等,这些不同的接触对你目前的创作来说有其它意义吗?
  全力:你会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点──制作性。它们都需要经过一定的制作,对我来说表现作品的过程也是一个制作的过程。这也是我进入版画系以来的比较大的一个感悟。与以前不一样了,之前说起创作,常用“画”这个词。而现在就会用“制作”。不仅仅是词的不同,我觉得我对绘画的理解变了,对待画面的态度也变了。甚至对于工具的要求也变的苛刻了。
  SHMJ:《无题》系列,用这个题目就会让人觉得内涵很多,你创作的最初想法是什么?你最终表达的和你作品中呈现的结果还满意吗?
  全力:这个系列出发点很简单,在当时,我看了一组日本(应该是日本的吧)的具有极简风格的摄影作品,很喜欢这种风格。有很强的冲动想去做一组表达类似风格题材的作品,于是就去做了。我没有起题目是因为我不想在含义上作解释,也解释不出什么,在展览时,看我画的人常会问我这画是不是有这样这样的意思,是不是表现了什么什么。我想应该是吧,但又不全是。还是让观者有自己的想法比较有趣。有个人还说其中的一幅画像个老鼠洞,很有意思的解释。对于结果有满意的地方,也有不满意的地方。这是一个我相对完整的系列。从一开始的冲动,到最后整个的完成,一气呵成。这个过程自己相当满意,觉得有进步。不满意的是画面显保守,我和老师都这么觉得。
  SHMJ:在你以后的创作中,会坚守在一个门类,还是会考虑各种艺术手法的综合?现在有没有什么新的创作想法?
  全力:应该不会局限于一个门类中吧,我还是比较喜欢尝试多种不同的创作手段。主要还是依据作品本身来看吧。我觉得没有一种绝对的好的创作手段或是材料,作品最适合用什么方式表达,那它就是最好的。最近正在做毕业创作,所以没有什么新的想法。
  SHMJ:这次毕业创作的作品是什么?具体的谈一下这次毕业创作的过程和感悟。
  全力:这次毕业创作主要想表达对生死的探讨。根本上是一种对“轻”与“重”的讨论,这个想法其实从上二年级课程时就产生了。最近经历了一些生离死别的事情,就有想去做它的冲动。是想借生死这个事情来说“轻”“重”这个问题。于是我就想用轻松的手法去表现沉重的事情,这也能表达我的一种态度吧。
  SHMJ:你目前还是处在一个学习和摸索的阶段,未来希望能成为像谁一样的艺术家?
  全力:这个问题想蛮久的,喜欢的艺术家是有很多,席勒、克里姆特、霍克尼什么的,也包括美院的一些老师,徐冰老师、李帆老师,油画系的王玉平老师等等,但是我没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说想成为谁。我想可能是我对自己以后的理想状态还是很模糊的。
  SHMJ:很多成熟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总是能捕捉到一些关键性的因素,形成他们独特的个人面貌和风格。当然还有一些艺术家是在不断拷贝自己作品。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全力:风格是每个人都会有的,至于拷贝等等这些手段,就看是不是你的作品真正需要的了,为了拷贝而拷贝的话,那就是广告了。当然广告也有特别精彩的,特别艺术的。
  SHMJ:你现在对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件?为什么?艺术带给你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全力:应该是《精灵》那个系类吧。我觉得这个作品想法很简单,然后有一段漫长的制作过程能让我投入其中。乐此不疲的工作。最后效果不错。说艺术可能有些空了,就拿版画来说吧,它让我养成了很多小毛病,像强迫症一样的,好比说保持纸边空白部分的干净啦,对版整齐啦,板子边磨得好不好啦等等等等,这些说重要也不重要,说不重要也不是的细节,做好了心情无比畅快,觉得自己牛的不行了。
  SHMJ:马上就要毕业了,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对于逝去的大学生活有什么收获和遗憾?对于马上到来的研究生阶段是怎么计划的?
  全力:收获很多吧,各方面的,可能有的以后再也用不着了,但也算是一种经历。遗憾还是有的,一个就是没玩够没疯够,呵呵。大学是个相对自由的地方,感觉还没有把这种自由完全的利用起来。如果在上一次的话,就知道怎么玩了。哪些课该上,哪些课该逃,什么时候要干什么,目的会明确很多。接下来的计划,出国吧,见见世面。
  SHMJ:现在很多的艺术创作却强调作品的当代性。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全力:我们生活在一定的时空里,经历的感受的东西,总会多多少少的体现在我们的作品中。这是无法回避的。如果非要强调的话,就没意思了吧。肯定的是他不会是我创作强调的东西,但我也不会刻意的去掩盖它。
  SHMJ:如果有一天不做艺术,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全力:上班下班,买菜做饭,画画写字,上网玩游戏,喝茶看书吧。
其他文献
主持语:许俊的画植根于传统,更植根于自己所生活的时代。他在继承传统的青绿山水画技法与精神的同时,又非刻意地使画面具有了色彩的现代气息。在颜色的运用上,他十分巧妙地把握着似与不似、具象与抽象的关系,注意汲取现代画家对色彩的符号功能的重视和对颜色纯度、明度的强调,在将色彩学的互为补色关系融入画面的同时,保持着响亮、饱满的大面积色彩效果,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个人风格。  一个惠风拂面的午后,在经过了几番
期刊
一个朦胧的意境、一位甜美的侍女、一把中式的椅子和几束荷花构成了高玉国的新作——《红楼》系列。高玉国通过运用一种简单、概念化的色彩和细腻的线条描绘出了一幅唯美的图景。然而,高玉国在该系列中的追求并非仅仅局限在这些具象的构成,而更在于它们所共同建构起的高玉国心中的文化的理念:梦幻、含蓄又富有内涵。这也使得高玉国工笔画的新探索具有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气质。  受访人:高玉国  采访人:郝 斌  时间:201
期刊
主持语:  工笔人物画的现代审美转换,主要体现于在融合西画造型与色彩语言的基础上,提高传统人物画的写实能力。作为浙江画院从事人物画创作的余宏达,从不随波逐流,他始终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坚守并尝试肖像画创作的种种可能。在他看来,人物塑造要想真实感人,人物表情一定是趋于生活常态的。因而他的作品总是蕴含着一种质朴、自然、清新的气度。其实真正的艺术从来都是质朴的,他作品所具有的肖像性、非情节性,无不是
期刊
倚栏独立,长裙飘逸,一个惊世女子低眸回视,令后人浮想联翩。时空颠转,太空虚境,遥远的那个世界的美丽,亦真亦幻。高玉国的工笔人物画系列创作,是在消费社会文化背景下具有现象学意义的艺术真理探索。  艺术世界的绵延,如一场探险之旅。一件艺术作品的深邃,正在于它表征了艺术家对自然、社会和人生世界的体悟深度。如果艺术只是自然世界的再现,因为它和真理之间的隔膜,就免不了被柏拉图逐出理想国的命运。所以艺术的历史
期刊
SHMJ:你怎么看几年的专业学习对于你艺术之路的影响?哪位老师对你的影响比较大?你又是怎样确立自己的创作方向的?  薛若哲:在美院的四年,我受到了非常严格的学院技术训练,从大一袁元老师的色彩训练,到大三谢东明老师对大体积的强调,到大四喻红老师对横截面的的精确要求,都使我受益匪浅。在创作上我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对当代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通过不断的做东西,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在绘画的创作上,喻红老师
期刊
“褶曲的时间”——2012陈彧凡新作展在aye gallery展出,这位年轻的艺术家再一次向读者表达着他的艺术主张:艺术没界别,一切皆可能。陈彧凡的创作方式和一些艺术家有所不同,被人们视为充斥着玄学气氛的中国抽象艺术家,是因为他的所有作品都带有试验性。木材、石头、煤块、水晶、丙烯以及油画布这些媒介成为了雕塑家重建作品的切点和入口。一方面他通过某种形式“抽离”图像、另一方面他又把重构的“图像”延升了
期刊
本期“师出名门”向读者推荐的是:中央美院一画室胡建成教授和他的三位弟子刘钧、万立和徐紫迪。  中央美院一画室是个注重油画传统研究的画室,几十年来,在这里任过教的老师,对于中国写实油画的推进,无不是以写实油画的探索着手,写实语言的精到,无不成为他们手下的“绝活”。可以说当今艺坛瞩目的油画写实高手许多都出自一画室。  胡建成教授是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写实油画家之一。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和
期刊
一、王子云回国之初  王子云从1930年底到1937年初,在法国巴黎的高等美术学校学习雕塑、绘画并自费考察欧洲各国美术遗存。回国之初,王子云没有回到他出国前工作的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而是在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等地旅行几近半年。他本来有回来筹集美术作品和文物资料,再往法国举办展览的打算。他也有在法国长期生活的准备。在法国生活的几年,因为欧洲社会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推崇,也影响到王子云;特别是恩克尔曼
期刊
“只有体积,没有线条。描绘时,绝对不要注意轮廓,而要着眼于高凸面,是高凸面支配着轮廓。”  ——罗丹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是以平面的眼光看东西的,因为觉得用形状观察和描绘东西,省去了远近这层因素,应该比较容易画准形体。前阵子看到罗丹这句话,突然觉得可能就是这种观察习惯导致我画的东西总是显得单薄。虽然轮廓对了,但是那只是二维空间的,三维空间里需要表达的东西我从来都忽略了。观察是作画的第一步,用平面的
期刊
SHMJ:你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很恬静、很古典的女孩子,可是在看过你的画之后,会发觉这与表面看内敛的你不太一样,你是怎么看这个现象的?  彭伟华:过去也有人这么说,具体为什么我也说不好,可能把比较“豪迈”的一面表现在画面上没那么不好意思吧。  SHMJ:简单谈一下你的作品选题吧,  彭伟华:过去都是老师安排,摆什么画什么,定什么题画什么,有想法也都是从一个陌生的对象出发去挖掘。不怕笑话,毕业创作的题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