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包环境下初中数学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xqfe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子书包、iPad等已进入我们的课堂和教学。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模式逐渐成为未来信息化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新形态。笔者所在学校作为智慧校园的领先学校,利用翻转课堂和平板教学等基于电子书包环境的教学方法,率先探讨出“四段式”课堂教学策略。该策略包含翻转自学、实践探究、合作展评、巩固拓展四个课堂教学阶段,利用四段式教学策略达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整合,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而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下面,笔者利用《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的智慧教学案例来对上述结论进行说明。

原有教学的困难分析


  《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一课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几何体,建立直观的操作、感受,有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传统教学中,该节课的实施存在以下困难:
  课前:预习方法单一,预习效果难以掌握。传统课堂中,这节课的课前预习只能是让学生阅读教材,学生是否预习无法得到确认,预习效果也无法掌握,课前预习往往变成一句空话。
  课中:教学资源稀缺,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缺乏时效性。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需要经历观察、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知道三视图中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传统课堂上,教师对这节课的备课准备基本上是课件PPT的制作,以及课前要求学生制作正方体等纸质教具,教学流程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萌生很多观点、做法和思路,但教师无法及时了解,比较难掌握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即使能准确获得相关信息也缺乏时效性,无法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更有兴趣主动参与。这样的课堂导致课堂气氛枯燥,学生对学习内容缺乏主动性、兴趣性、积极性,不能体现新课标中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
  课后:作业布置一刀切。传统教学中,这节课的作业布置基本上是完成书本对应的练习,交纸质作业本。对优秀作业和有进步的作业不能及时予以肯定和评价,无法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更谈不上体现实践性和创造性。

基于以上问题的电子书包解决办法


  课前:微课自学和线上检测。针对《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这节课,电子书包包含丰富的资源,如房屋的装修图纸、飞机汽车的设计图和一些相关视频内容等。教师利用这些资源制作微课,让学生从熟悉的场景和事物出发,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感受三视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学习兴趣,同时设置难度不高的线上检测,以了解学生的存在问题和预习效果,从而做到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种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培养全面观察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升空间想象能力,深刻体会数学的功用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视图的画法。
  难点:复杂组合体的三视图。
  教学过程
  1.翻转自学(课前完成)
  本环节使用的电子书包功能组件:微课演示、互动教学软件平台检测。
  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微课学习和课前检测。
  设计意图:课下利用平板电脑完成微课自学,微课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和事物引出所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初步了解。教师通过预习检测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和预习效果,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实践探究
  本环节使用的电子书包功能组件:随机抽取、点名、抢答、广播、禁用。
  师:在讲台上摆放一个水壶、一个粉笔盒、一个乒乓球, 两个同学站在讲台的左右两边(如图1),看讲台上的三个物品,请同学们说明他们各自能看到什么。
  讨论:若要同时看到三件物品,应在什么位置看?讨论后请学生列举生活中从不同方向看的实例,得到三视图的概念: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叫主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叫俯视图,从侧面看到的图形叫侧视图,按观看方向不同,有左视图、右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合称三视图。
  设计意图:通过电子书包的随机抽取、抢答、点名功能递进地提出问题,随机抽取学生回答,能避免传统课堂中总是少数学生举手,师生交流覆盖面小的问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从不同角度看结果不一样,逐步得到从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所看到的三视图的概念,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观察探究:画出图2中支架的三视图,支架的两个台阶的高度和宽度长度相同。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要求:注意观察方位,由形状抽象出视图。同时,教师利用Flash课件演示投影与视图的关系,提问:如何绘制一个图形的三视图?请你观察思考,将这个物体画在同一平面内时,他们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思考、猜想,讨论总结得出结论:各个视图之间的尺寸关系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Flash课件演示赋予学生直观感受,利于电子书包的广播功能在学生的平板电脑上直接展示课件,能避免学生因为座位问题中看不清屏幕,让教学内容更加清晰。引导学生发现三个视图在位置和大小上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在学生思维上实现立体—平面的转化。
  3.合作展评
  本环节使用的电子书包功能组件:截屏发送、拍照答题、随机对比。
  解题应用,学生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体现“空间—平面”互相关系的理解和把握。教师截屏发送题目至学生平板电脑,学生利用平板电脑拍照答题功能独立完成,在电子交互平板上随机对比展示学生完成情况,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独立完成相关题目后,教师再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相关题目的解答。教师指导学习小组在平板电脑上动手操作,学生大胆进行尝试,寻求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然后再交流、展示成果。
  设计意图:学习小组合作利用电子书包组合叠加出实际组合原图,改正了传统课堂需准备大量纸质图形,耗费材料与时间的缺点。用电子交互白板展示学生成果,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操作中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巩固拓展
  本环节使用的电子书包功能组件:截屏发送、答题卡答题、数据统计。
  教师利用电子书包对学生当堂进行检测。
  设计意图:通过查看进度功能,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做题速度。结束练习后,通過数据统计功能,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的答题数据统计结果。通过课堂检测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归纳讲解。
  检测之后,教师再提供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题目供学生思考,并指定答题正确的学生或小组进行演示,同时将其解答过程同步广播给全体学生,开展高效的示范教学。
  设计意图:用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动手、动脑和自主探索的兴趣,通过电子书包拼接正方体还原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体验同一个三视图可能得到不同的立体图形,以满足不同学生在数学发展方面的需要。
  5.小结和作业
  本环节使用的电子书包功能组件:思维导图、作业盒子、画图工具、电子错题本。
  要求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展示本节课学习的收获,并利用电子书包给学生布置开放性作业。
  设计意图:利用电子书包在线讨论功能把课堂学习交流延伸至课外,给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把评价主体由教师单一一方转变为学生、家长、教师三方,形成多元化评价体系,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其他文献
摘要:“信仰之魂”3D虚拟档案馆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能够通过浏览器实现档案馆内部和外部三维环境的虚拟展示,还原生动真实的历史,拓展网络文化阵地的创新平台。本文介绍了该档案馆的设计背景、技术框架及实践推广,以期能够有效提升引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教育效率。  关键词:文化自信;3D虚拟档案馆;VR全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15/16-0182-
编者按:应PPYGDP(泛太平洋青少年成长与发展合作伙伴机构)的邀请,来自中国大陆的民间教育人士,用三周时间系统对话了英、加、奥、新、纽等国家,重点了解英联邦国家对发源于美国的STEM教育的认知和践行生态,以及给东方STEM教育热的借鉴和思考。  英联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是一个国际组织,由53个独立主权国家(包括属地)所组成;由于历史原因的传承,英联邦内存在某种有益
1  他终于踏上了这块土地。  午后,汽车奔驰着,窗外是陌生的。桃花正旺,一大片,一大片,簇拥在田间。路边还有厂房,铁皮屋顶闪亮。一群鸭子抬着头,在水塘里张望并叫唤。窗外,似乎总有什么牵着他,令他目不转睛。  当湘湖出现时,洪鸣眼前一亮。湖还是以前的湖,湖面开阔,明亮,但是没有三十年前清澈。他把车窗摇下,让风吹进来。风带着涩味,也带着一种熟悉感扑面而来。他记忆的闸门顿时洞开,一些东西在心中复活,一
随着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学校基础教育平台的完善,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各学科的研究中有了更加精细化的发展。本文基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应用软件,结合教师自身特点,以“同屏投影展示空间”为支撑,对地理教学的课堂模式进行了探索。  研究背景  1.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地理空间能力是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空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在中学阶段较为欠缺。  首先,地
摘要:本文以“教育统计与SPSS应用”课程为例,进行了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通过该教学实践,作者发现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改善学习效果。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12-0095-03  研究背景及意义  “教育统计与SPSS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翻转课堂”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一堂课仅有45分钟,教师如何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小的精力,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就《微视频制作》一课为例,运用翻转课堂在“支架式”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支架式教学就是通过提供一套适当的概念支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借助支架,学习者
随着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逐步推进,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微课,是一种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的资源,是一种面向“学”的资源,也是一种符合学习规律的资源。正因如此,微課受到了师生广泛的欢迎,已有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投入到微课制作与应用的教学实践中。  为了帮助广大一线教师迎接微课的机遇与挑战,本刊于2016年开设了“微课制作工具”专栏,介绍了相关的微课制作软件。其中,既有面向微课初学者的技术,如一学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是全面提升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强调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是每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其中“必修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共计2个学分,36课时。建议本模块内容在高一年级开始学习。本模块内容是本学科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依据之一。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共同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是天津市使用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材,下面笔者
●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含上、下两册),是一节专题复习课。复习内容包括自然界中的水、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液组成的表示、物质的溶解性,以及两个基础实验——一定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和粗盐的初步提纯。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复习“水和常用的溶液”知识点,知道水的组成,常用水净化方法,溶液的组成、溶解现象,从而理解水是最重要的溶剂;能灵活应用过滤、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这三种物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虽然遵循统一的标准,但还是存在各种不同的版本。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教材的开发还处于百家争鸣阶段,尽管出现了部分优秀的教材,但同时也存在很多弊端:①首先是教材的定位,信息技术教材等同于说明书。②教材内容陈旧,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③教材体现人文方面的内容太少。④教材体现合作性的内容比较少。⑤教材缺乏思维培养。教材的不统一导致教材质量不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