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学生“地理意识”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她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也起到了一门建立科学思想的基础学科的作用。21世纪将是一个空间时代和信息社会的新世纪,人类需借助新科技手段, 如卫星、摇感来观测地球,“数字地球”的概念刚刚出现,“数字中国”已呼之欲出。
  开发资源,改善环境,因此21世纪人们将需要更多的地理知识,掌握更先进的地理技术手段,特别是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农村中学生必须树立起地理意识。密切地注意当地农村的自然地理环境、当地人类与环境的重大问题,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同时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或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办法。 我国有十二亿人口, 九亿在农村,资源显示,全国每年约有 600 万初中毕业生返回农村, 高中毕业生中也有相当大的比例要回到农村参加当地的经济建设,如果这一部分农村新增人口的地理意识不强, 地理素质不高,直接关系到人类今后生存观念及生产方式的形成,关系到国民的整体素质,那么就影响了综合国力的竞争。因此可见,加强农村中学生地理意识的培养,提高受教育者的地理科学素质,渗透现代地理科学思想方法,向学生传授较为实用的地理知识,加强 地理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所谓地理意识,就是将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特征和区域差异的感知和理解,建立地理事像的映像或图像,升华为理性的人类对自下而上环境的认识;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 从而构成一种意识,一种对人类的自身生存观念和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的意识。通常情况下,地理意识表现为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但从广义上看,地理意识就是入地关系协调论,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使自然、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下去。
  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大大增强, 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时时在爆发,甚至有难以遏止的势头。西北地区广大农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场退化、森林锐减,就连江南水乡,由于乡镇企业的逢勃发展, 水资源污染严重, 淡水资源缺乏,引起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下沉。因此,我们现在广大的在校中学生,他们是21世纪中国社会成员的主要构成部分, 让这些农村中学生能够有较强地理意识去思考和处理问题,是时代赋予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任务。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教学创新。
  一、补充乡土地理知识
  乡土地理知识会使农村中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要使学生在了解乡土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基础上, 对为当地的人口问题、环境污染等产生一种危机感, 提出自己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例如:我们学校所在地的气候是什么类型的,有何特征, 适合于什么农作物的生长?农作物收获以后如何增加其农产品的附加值, 发展当地经济?以及根据本地实际如何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与秸杆还田的矛盾?最符合生态平衡的做法是什么?这些问题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敏锐的地理直觉思维,产生联想,从而为创造性思维活动提供条件,学生从中就能产生地理意识,寻求解决的途径。
  二、训练地理实践能力,学以致用,学生在实践中去深化地理知识,锻炼地理能力
  我校组织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去学校附近的沙丘考察,探索沙丘的成因,学生在查阅资料、地图的基础上写出了地理小论文,并发表在少儿读物上;组织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去测量地面下沉的数据资料;组织学生测绘学校的校园平面图,并提出合理布局的建议;训练农村中学生地理的评价与预测能力,推断未来我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情况。
   三、观察分析电视新闻地理
  中央台《焦点访谈》中的许多节目,可以说就是一段段好的地理教材, 它涉猎了人类与环境的方方面面。又如中央台《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一部生动的地理教材, 它取自大自然, 又触及了广大的农村、边远的山区。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丰富地理内容,为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地理意识起了作用。如:1999年 5月 8 日(北京时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三人死亡, 多人受伤,馆舍严重毁坏的事件出现后,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欧洲部分地理知识,让学生查阅南斯拉夫联盟所在的巴尔干半岛,说明其气候特点,从而说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为什么不敢轻以出动地面部队在地理上的原因、气候上的原因。还针对臭氧层的破坏, 号召大家树立“人人都是当代女满”的思想。
  我们要求学生在双休日、假期中,收看电视台的有关节目, 在一个月的一堂地理课上,安排1-2名学生召开新闻地理发布会, 讲看到的有关地理知识、地理问题, 让学生来评判、议论, 哪些地理观点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教师也做到有检查、有落实。
其他文献
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在教学中作出示范,让学生根据课题要求自己读书读图,独立作笔记,并展开对事实材料的分析、整理,作出新的判断和推论,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下面就如何对学生实施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提出个人浅见。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的激励力量。首先,教师要
期刊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新教材尤为突出对学生能力、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效教学考核也把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中考历史试题为开卷,趋向对学生能力的考查,突出其开放性、主观性、研究性的特点。亚里士多德也说过:“思维从对问题的惊讶
期刊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研究性学习的启动  多年以来学生已形成了接受性学习,忽视自己去研究、去学习、自己去找专题,他们会
期刊
就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言,我认为创新精神的培养在中学教学中更为重要。“一个人的创造力究竟能被开发到什么程度,能否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创新精神乃是开发创造力最重要的和最有效的措施。”那么,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根据审美教育的特点和创新精神的本质属性,我认为审美教育是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 
期刊
一、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和协助下,通过对美术家生平、社会背景的了解,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进一步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感悟美术作品内在的精神内涵,达到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艺术情操,扩大知识视角,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解析作品,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欣赏。大多数学生对美术
期刊
电脑音乐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当年的DOS系统下的“嘟嘟”声到现在WIN-XP系统下完全数字化多媒体音频时代,到了今天,可以说,电脑音乐已经达到了一个绝对顶峰和辉煌的时期。现如今电脑音乐已经多方面地渗透到各种创作、演奏、商业、网络原创、教育活动中,并且极大的普及和促进了中国音乐的发展以及音乐教育的进步,使“平民化音乐”时代的到来不再是理想。对于电脑爱好者来说,这真是一
期刊
智力因素包括智力、知识和能力属于心理结构系统。非智力因素包括意志、注意、兴趣等,属于心理动力系统。人的智力因素是有限的,如一些伟大的科学家,在小时候有智力并不高,但经过后天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成为著名的科学家。由此可见,学习的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意志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知识勇于追求,善于探索的精神。对那
期刊
【摘要】 导入是教学过程中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能直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课堂活动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我们应运用多种导入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整节课开好路。  【关键词】 高中英语;导入新课;情景交融    
期刊
课堂讨论在生物教学中虽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若组织不好往往会收到恰得其反的效果,而导致课堂杂乱无序。因此,有效组织课堂讨论是非常重要的。要使课堂讨论的组织管理有序,必须注意学生对讨论话题的兴趣和动机、教学管理和方法等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举例说明   一、重视材料的选择和问题的设计  每一个讨论话题的提出,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背景知识,不能让学生讨论一个对他们来说从未接触或是毫无感知的概念,否则
期刊
学校安全问题,是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关心的热点问题,现在许多学校结合本校的实际,运用各种途径、方法大力开展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由于自身的特点或其它各种因素, 安全事故偶有发生,成为学校安全教育中一个突出性、现实性很强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体育教育教学与安全问题, 减少、避免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思考、分析、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体育教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