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视野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新增的内容。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新课标为什么要增加这样一个内容?对大多数教师而言,“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新名词。它向广大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话题。新课标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与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一线教师又该如何指导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呢?本文就以上问题试作探讨。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界定
  “非连续性文本”来自国际“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阅读素养测试项目,它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提出来的,是“PISA”评估学生阅读表现时从文本格式角度的分类而界定。“连续性文本”主要是由句子和段落构成的文本,并可组成更大的结构,如篇章和整本书。它主要有新闻报道、散文、小说、故事等。而“非连续性文本”则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材料,多以图表、数据、计划、产品说明、保修单据、地图等方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信息量大,而且易于比较。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也会经常遇到,而且使用频率相当高。因此,非连续性文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是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是时代发展对人们的必然要求。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更多的是对生活的阅读,因为这类文本更多的是出现在生活中,也就是所谓的“读的不是书,是生活”,更具有真实性。其阅读能力也主要体现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
  二、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非连续性文本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的重要阅读能力之一。如果买到一件商品,不能读懂商品的说明书,不会从中获取信息,则不会使用所购买的产品;外出旅游,只有读懂手中的地图才不会迷路;购物后,如果不能看懂文字和数据结合的凭证单,就有可能不知道自己的消费情况……这些说明书、地图、凭证单正是非连续性文本的呈现方式。而作为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已经不再被单纯地作为一种特定的学科能力,而是将阅读与生活相联系,并将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校,学生为学习知识而阅读;在生活或工作中,为获取信息而阅读。因此,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开展显得尤为必要,既能使学生学会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提高参与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对书面语言或图表的理解、反应的能力和生存、生活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阅读时,学生要将自己需要寻找的信息与阅读文本中原始的信息相联系,以得到所需要的结果。这些信息往往处于图表中,或隐藏在某些数据里,或隐含在文字里面。这对提高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起到推动作用,为小学生认识世界提供一个不可缺少的媒介。另外,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联系文本中提供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得出文本中没有明确陈述的结果。因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开展,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此,语文新课程准标把“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列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并且安排在第三学段开展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这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指导策略
  (一)明确要求,把握目标
  在阅读能力的发展方面,小学的阅读教学分成两个阶段:1-3年级是“学习阅读”,4-6年级是“通过阅读学习”。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就侧重于“通过阅读学习”——获取信息、丰富知识、指导生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非连续性文本”提出的目标是“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它指向的是基础,是一般性的非连续性文本,其能力要求是在类别比较、图文结合理解等比较浅显的认知层面。这是小学高段的目标。对过于抽象、意义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是第四学段的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因而,小学的教学更多的是在信息获取和梳理,而不需要进复杂的推理。
  如,2006年“PIRLS(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国际阅读测试题中的《南极洲》一文,作为一篇科普知识体例的文章,命题者运用了大量的插图、地图以及一封来自南极洲的信,间接插入的文本是一段段介绍文字,在极少的篇幅内非常全面地呈现了南极洲的主要信息。试题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内容“从地球仪上找到南极洲的位置”“你想去南极洲吗?说说你想去和不想去的理由”。这样的指向,是基本信息提取,同时兼顾自主运用表达,倾向于应用、查找、标注、参照、简单对比等。把握好学段的阅读目标要求,准确定位好教学的认知基础,是有效选择教学方法的前提。
  (二)注重训练,教给方法
  “非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文本”的呈现方式不同,阅读的方法也必然有所区别。“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重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整合。教学中,要着重教会学生掌握如何从提供的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方法。下面以教学语文S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大课堂”《小产品·大推介》中的产品说明书《“恒韬”牌充气雨衣》为例,进行说明。首先,可以从题目入手。因为,标题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此产品说明书的标题告诉我们:文本提供的是“恒韬”牌充气雨衣产品说明书。其次,读数据。让学生快速阅读说明书内容,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通过阅读,知道本产品说明书主要是介绍“恒韬”牌充气雨衣所使用的材料、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其三,搜集信息。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文本中出现的文字内容,有效地把握文本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如,阅读了“使用方法”,知道雨衣在使用前要往下摆的气囊中充气,让下摆张开;使用后,拔出气阀塞,气囊自动放气。这样阅读之后,就会比较快地掌握产品的使用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最后,进行信息的梳理和整合。如,阅读了说明书的内容后,说说这则产品说明书的不足之处。经过梳理,学生会从中选取信息针对问题进行整合、回答,从而培养学生梳理和整合问题的能力。结合这一说明书的教学过程,我们可以让学生带上家里的一份“药品说明书”(或“电器说明书”)进行相关的训练:药品的名称是什么;这种药主要治疗什么病;如果有病人服了这种药有不良反应,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挖掘资源,整合材料
  1.活用课文插图
  我们现行使用的教材中,许多课文的插图蕴含着重要的信息。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先在插图中发现课文内容的重要信息,再阅读课文,从而验证自己预测的文本的语言文字信息。如,教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提灯女神》一文,对文中的插图,可以让学生猜想故事的主人公,并想象故事内容:“看了这幅图,南丁格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根据图中的信息,让学生想象描述插图的内容:“每到深夜,南丁格尔常常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在营区里一间病房一间病房地探视伤员。她不是给熟睡的伤病员掖掖被子,就是为呻吟的伤病员换换药。”并让学生讨论:“南丁格尔在护理事业方面有哪些卓越的成就?人们为什么称她为‘提灯女神’?”
  2.善用教材资源
  语文S版教材,在单元开始有“导语”和“情境图”;在一些课文中或课文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泡泡框”的形式提出思考的问题;或在课后设置“学习链接”,大都以句或段的形式出现,为学习课文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或课后指导学生进一步搜集更直观的图标、数据等非连续性文本资料,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交流,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另外,其他学科教材中,如科学书中的“读图”“阅读”内容,历史与社会书中的“专题探究”内容,都是以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呈现。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现有的教材资源,将其引入阅读文本资料中,以增加学生的多元化阅读。
  3.关注生活中各种资源
  现实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资源无处不在。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如药品、产品说明书,电费、水费、电话费的表格、单据,各种调查表、问卷等。它们蕴涵的信息各不相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学会抓住文中负载信息的关键词句;并从中获取信息,分析解释信息,作出评价,汲取有价值的信息。
  4.命制试题,测评跟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检测虽然要比连续性文本复杂,但是,语文考试中还是应该适当地加入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检测。为了达成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三学段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目标,语文教师需要适时改进教学,将语文知识与技能运用到这些素材上去。如,读了语文S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大课堂《小产品·大推介》的《“恒韬”牌充气雨衣》产品说明书(请看下表)后,可以设置这样的试题。
  这是一则商品说明书,请仔细观察画面,完成填空。
  1. 这件产品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件产品用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使用前,往下摆的气囊中充气,下摆张开”,“使用后,拔出气阀塞,气囊自动放气”,这两个意思用一个词语概括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则产品说明书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检测,可以看出学生能不能正确理解说明书所给的信息,是否善于思考,并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注入其中。这样,既利用素材进行语文知识的训练,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技能。
  综上所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提出,是信息化社会对现代人阅读素养的现实需要,是满足获取信息能力的时代诉求,同时也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裨益。但是,对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它却是新鲜事物,是新的教学理念,因此更需要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关注和重视,以推进新课标理念的全面、准确地贯彻和实施。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教学片段: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假如夏天时,我们走进小兴安岭,让你来画一幅画,你想画些什么?  (学生兴趣盎然,不假思索地举手发言。我没有急着请学生回答,而是给予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生1(自信地):我要画很多的树。  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1:课文中说:“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师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质。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现行的语文教材,收入许多名篇佳作,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涵盖了美的各个领域。如,表现自然美的《山海美》、《桂林山水》、《九寨沟》、《草原》;表现社会美的《小英雄雨来》、《飞夺泸定桥》、《将相和》;表现艺术美的《月光曲》、《伏尔加河上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高度统一的学科。语文教材的大部分课文都包含着深厚的感情,它们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教学过程中。”因此,阅读教学应通过各种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充分体验文本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的情感倾向,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在具体的教
纵观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神话故事类题材的文本占有不小的比例,其中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均在第八组以专题的形式呈现。显然,入选语文教材的神话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这种独特的教学价值亦即本体价值。《夸父追日》是三年级下册第八组的最后一篇课文,既是一篇神话故事,又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我把“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神话和略读课文的双重本体价值”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最终将“体会神奇”确定为教学重点,将
我曾尝试以苏教版语文课本为范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发掘文本展开“小练笔”。促成阅读与习作相融合,有效治愈了不少学生 “无话可说,说假话,记流水账”等习作通病。  一、进行课堂小练笔的好处  1.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  苏教版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经典范文,其简约浅显的文字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选文中不仅有“香港回归”、“北京申奥”这样的新题材,也有“神州号”、“东方明珠”这样的新科技和现代化建
要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具备丰富的素材。素材从何而来?素材需要广泛的积累,当学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容量很大的素材储存库时,才能真正厚积而薄发。  一、主动实践积累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相联系。”这一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学生写作更要联系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社会,融入生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生活空间,
识记生字是小学低年级的主要学习任务,但屡屡出现的错别字令老师们很尴尬。陕西师范大学黄耀明老师说,高考中因错别字而致使作文分数不高的现象很突出,可见错别字已经不仅仅是小学生的问题,实在是到了要刻不容缓地解决错别字的问题的时候了。  一、错别字形成的原因  1.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  读书、写字时,学生难以做到全神贯注,他们可以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但会认的字不多。学生学习生字时,对生字的笔顺、笔画认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中,应致力于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即“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读议教学法”就是出于此目的,以读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是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读中讨论、读中品析,使学生有所悟、有所得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
写景作文最容易选材,应该是最能写出亮点的文章。遍观学生的周围,高山流水、烟柳画桥、蓝天白云、花香鸟语、清风明月、阳光原野,都可以拿来写在文章里。可是,有的学生面对这些美景却写不出美的感觉来,该怎么办呢?  要写好写景作文,首先从大的方面来说,要注意下面几点:  一、注意观察生活。凡是我们看到的景物,应该记住它的形状、颜色以及对它的感觉。  二、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如蓝天的高远,柳树的飘逸,冬青的常
汉字是形式优美的艺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和指导学生写出优美的汉字是小学阶段的首要任务。学生通过写字训练,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坚强的意志。但是学生都十分厌烦写字,即使老师进行了反复的指导,仍然有部分学生写不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字。为什么有的学生书写时能做到横平竖直、方方正正,而有的学生却把横竖撇捺写得东倒西歪、大小不一呢?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固然存在,但老师的指导方法有没有问题?我反复地问自己,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