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墙的深度设计技巧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ang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班级文化墙早已过了“让墙壁说话”这样简单的理念认识阶段,进入了精耕细作、深度发挥作用的阶段。那么,班级文化墙究竟怎样做才能更有教育意义和价值呢?
  树立系统思维,开启立体建设模式
  系统思维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人们无论干什么事都要立足整体。文化墙建设属于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运用系统思维模式,我们可以做好以下工作。
  1.对文化墙进行整体规划,充分发挥文化墙的教育影响力。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都会根据学生情况,重新设计班级文化墙。
  我建立了3年、6学期、24阶段的班级文化墙策划内容,做到每个月的文化墙内容都完全不同。比如,开学第一个月,文化墙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集体生活秩序。我在教室大门上贴上“‘关’爱青春,呵护我‘门’”的标语,利用谐音提醒学生小心关门、爱护集体财产。到了高二,门上的内容不同了,上面贴着一系列台阶,用漫画的形式标注出学习的不同境界,附上一个核心问题——“今天您在哪一级台阶?”高三的时候,门上的内容又换了。有时候门上是一只握紧的拳头,标语是“为青春加油”“比我们成绩好的人比我们更努力,我们绝不能够落后”,有时候是一个花篮,上面写着“致敬青春·成人门”,因为学生18岁了!
  同样一扇门,我们规划设计了6个学期的不同内容,丰富着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2.整体创建文化墙的物质模型,综合建设环境文化。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布置班级文化墙,必须建立一种视觉和空间上的系统思维,让文化墙建设呈现出立体的、综合的、相互呼应和影响的物质模型,综合建设环境文化。
  班级文化墙,不仅是一面墙,更是一种以墙壁为主体,全体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综合环境文化建设。比如,学生在教室的外墙脚和窗台上摆放绿萝、兰草、多肉植物等,墙上用绿色不干胶贴着“青春励志”文化标语。為什么要这样做呢?一是植物的绿色与墙壁上的绿色励志语相呼应,视觉上有连续性。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让每个人都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
  3.用好文化墙的教育功能,连续开展教育。教育学生是一个系统、连续的过程。班主任在建设班级文化墙的时候,要结合自己的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系统、连续的教育。
  我班的“兰泽君子之守”修炼图是我对人格的基本思考。人格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是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是浸入到我们骨髓里面的一种东西。班主任要在学生教育的每一个阶段,不断地给他们锤炼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泰戈尔说的那句话——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我希望我的学生不仅在物质上充裕,更是精神上的贵族。我要给我的学生塑造一个高贵的灵魂,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给他人带来积极影响的人。
  下面这张图,就是当初张贴在我们班教室前面的人格发展图。
  新班主任
  这项修炼带来的实际效果是明显的。即使学校里没有跑操广播,我们班依旧自觉整队坚持跑操。学生说,锻炼身体是自己的事情,奉行准则做好自己。这一举动还带动了年级甚至全校学生一起跑操。学生得意极了,没想到自己的坚持影响到了更多的人。环境文化承载道德价值,学生耳濡目染,就会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并践行于现实中,改变自己,影响他人。
  建立效率意识,进入深度教育层面
  文化墙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组成部分。我们在进行班级文化墙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效率意识,尽可能实现文化墙的深度育人价值。达到这个目的,要注意以下4点。
  1.主题集中。多个题材、多种元素集中表达同一个主题。这样,学生对我们的教育意图和目的会更明确。
  在骐骥班,我出台了晋级激励机制,并作为班级文化墙的一个内容展示出来。学生选取了三国里最具代表性的8匹马,梳理出最值得学习的名马品质,并图文并茂地进行了详细解说。
  一次,怀化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到访,他在骐骥班门口逗留了很久,然后对学校相关领导说:“这个班级是不是弘扬的马文化?我发现这个班级张贴的口号、横幅、班徽、专栏等各种标识、内容都与马有关。我观察了近一刻钟,教室里很安静,学生都在专注学习。这是谁的班级?很好。”
  2.目的明确。每一次文化墙的创建和更新都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能够体现出阶段性目的和系统目的。
  为配合骐骥精神的修炼,班级文化墙每个阶段的布置都不同。高一是祥云马,吉祥物憨态可掬、喜气洋洋,目的是营造轻松、活跃、喜庆、乐观的班级氛围。高二是的卢马,硬朗、气宇轩昂,目的是让学生产生一种健康向上、力争朝夕、积极自信的潜意识。到了高三的时候,我要求学生实现自我超越,文化墙上是神采飞扬、风驰电掣的赤兔马,鼓励学生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在更广阔的空间寻求卓越。
  每一次的文化墙都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这些阶段性目标服务于3年整体目标。3年后,骐骥班学生都实现了自我超越。
  3.风格鲜明。风格是一种事物、一种行为的身份标签,也是我们不同于其他人的行为和观念,具有“风度、风采、神韵、气魄、格调”等内涵。风格让我们有了区别于别的班级的典型特征。越成熟的班级文化,风格越鲜明。风格是班级文化建设成熟的标识。
  让人高兴的是,我们班的班级文化墙的建设风格已经越来越脱离个人兴趣爱好和审美追求了,更多体现为和学生共同成长的样子。
  风格越鲜明,学生越喜欢,说明他们对班级文化的价值、情感和理念认同。
  4.特色突出。我力求做到每一期文化墙的设计、策划和布置都呈现出一种和主题一致的鲜明特色,然后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展现出来。特色突出,教育效果也会超出期待。
  我们班文化墙布置出来之后,不仅仅是那些参与设计、制作和张贴的学生很自豪,全班学生也超级喜欢,就连其他班的学生都有一种“别人的班级从来没有让我们失望过”的羡慕。
其他文献
小峰是一个特殊的留守儿童。他爸爸是孤儿,所以他从来没见过爷爷奶奶。妈妈在他3岁时病逝了,爸爸一个人把他带大。两年前,小峰爸爸带着他来我们学校待了3天,进行考察和办理入學手续,就又到遥远的地方工作去了,留下小峰独自寄宿学校。  一个月后,老师发现小峰的身上出现了一些令人难以容忍的问题——他会时不时地戳一下比他弱小的同学、绊人家一个趔趄、朝别人床上扔鞋子、敲同学脑门,有时候还无缘无故用脚狠狠踢桌椅。一
说到人际认知,就不得不提到班主任给学生写的评语。给学生写评语,意味着师生已经相处一段时间了,教师对学生应该有了相当的了解。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的评语真的是对学生的确切评价吗?换句话说,班主任真的对每个学生都有准确的认识吗?怕是很多班主任不敢再拍胸脯了。为什么?因为人际认知实在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人际认知的特性  所谓人际认知,通俗地说就是对人的认识,包括对他人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对群体的
假期里,几乎每个家庭都会轮番上演几部大片:灾难片《放假》,恐怖片《暴力爹妈与熊孩子》,励志片《艰难的补课之路》,苦情片《舍不得手机》。学生很烦恼,理想的假期变成了“来回奔波培训忙,数英理综轮番上,网络休闲父母讲,如此假期心慌慌”。  父母也很头疼,他们一见到孩子拿手机就会抓狂,家庭矛盾在假期逐渐升级。减少手机的负面影响,合理利用网络开展班级在线活动,就显得尤为必要。  班级在线,就是将日常班级管理
马志国  心理学者,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总课题组专家委员,全国网上家长学校特聘心理健康专家,CCTV等多家电视台心理节目特邀专家,著有《怎样做学校心理咨询》《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等著作40余部。  班级群体凝聚力的概念  所谓班级群体凝聚力,就是班级群体吸引学生个体从内心向
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不仅会严重影响教师身心健康和专业成长,还会严重阻碍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育的创新发展。怎样帮教师远离职业倦怠?下面从一则真实的案例说起:  案例描述  晓A,一名漂亮聪颖的女孩,嗓音甜美圆润,有音乐天赋。6年前应聘入职,成为一名正式的音乐教师。刚入职时,她干劲十足,并立志要当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可过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小学孩子很难教,课堂乱糟糟的,虽然努力过,但
“亲其师则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发生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和自己是同心、同向、同行的团队,是“一家人”,这样才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影响。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有很多,在此简单介绍几种我常用的做法。  发自内心地接纳学生  我们可能带过很多届学生,总是喜欢把现在的学生和以前的学生进行比较,其结论往往是:一届不如一届。这其中虽然有调侃的成分,但是更多的是源于教师对当前学生的接纳
教师要有自我印象管理的意识和技巧,一方面能有效地促使教师自觉约束与调整自己的言行,不断地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从而保证在教育中呈现出积极、良好的状态;另一方面也会迫使教师不再只专注于自己的表现,而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学生的需求和反映上,有利于形成师生间真正的交流与互动。教师以良好的形象去赢得学生的信任,有利于教师从凭借制度优势确立起来的“地位偶像”转为建立在学识和人格基础上的“精神偶像”。这种转型
编者按  对于教师而言,奖励是一种常见且能够迅速见效的评价方式,所以,奖励在教育评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但是,作为激发学生创造力、学习力以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直接动因,奖励与特定的環境氛围、人的心理需求以及发展特点等因素密切相关。如果在运用奖励时不加思考,没有掌握好奖励的“度”,就会导致奖励低效,甚至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所以,我们不是为了奖励而奖励,最终的目的是“去奖励”,由此树立正确
在一片葱茏之中,宜昌市西陵区南津关小学(以下简称“南小”)显得幽雅而不显眼。但在稍作了解之后,我们马上就会感受到它与众不同的内涵。这份内秀的气质,一如湖北省“新锐班主任”彭兰苏给人的感觉。  2017年,彭兰苏主动申请从宜昌市西陵区绿萝路小学调到了南小。“我喜欢现在的工作状态。每天走进学校,孩子们老远就向我跑来,亲昵地抱我、跟我打招呼,一天的好心情也就来了。”在这里,彭兰苏努力探索着适合孩子们的教
新学期,我接手七年级,并担任班主任。学生从不同小学升入初中,来到新的班级,他们习惯不同,性格各异,身上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气质——活泼、好动、多话。此时,规范学生行为、培养良好习惯尤为重要。  学生刚认全,我和他们还没来得及磨合,就接到外出学习两周的通知。我很犹豫,担心我不在,班级会乱成一锅粥,可转念一想,这也正是放手学生自我管理的好时机。  千里反馈  临行前,我在班上安排了8个组长,专门负责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