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责任教育奠基学生未来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bi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中的教育才是最鲜活的教育”,为此东长小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确立了“开展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责任教育”研究途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对自己、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学生的责任行为。这里主要谈谈以社会为依托培养学生公民责任意识。
  第一阶段:确立社会实践活动内容。
  我们要求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选题可大可小,可以是关乎国家政治的大事,也可以是群众生活的一般小事。给学生相对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观察社会,发现问题,确定自己喜欢的活动课题。孩子们的头脑中,稀奇古怪的想法很多,我们不提供给学生现成的活动课题,要求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如同学们针对身边存在的环保问题,开展了“低碳走进千万家,节能环保我参加”“我是环保小主人”“校内外环境我有责”“小学生进网吧的危害”等社会实践活动。这些问题源于生活,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
  第二阶段:编制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为了确保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加强学生活动过程的管理,合理配备指导教师,成立了学校、班级活动小组,经过社会实践活动主题论证,制定可行实施方案,明确社会实践活动的性质和价值,确立实践活动目标,采用有效实施策略。我校现已编辑了多本实践活动方案集,为科学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阶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研究。
  教师和学生依据活动实施方案共同分析活动涉及到哪些部门或类别,对学生进行分工,从组长到记录人员再到摄像、拍照,同学们走出校门调查研究,每个同学都忙得不亦乐乎。学生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教师协助学生将资料进行筛选、复核,可以用来演示的资料贴上展板,其他的资料收入文献夹。我们看到孩子们寻找到的材料种类繁多,有相关活动课题的图片,有国家的政策法规,有采访职能部门的谈话笔记……这既是培养和锻炼学生能力的过程,更是培养孩子们社会责任感的大好契机。
  第四阶段:展示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以主题实践活动汇报会、编写《快乐成长》校报、编制实践活动成果集等为渠道,为学生搭建展示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的舞台,促进学生将社会责任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我校五年一班的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到校门口有流动小摊小贩的摊点挤占了道路,给接送孩子的家长带来不便;还有许多小摊小贩卖的食品是三无食品,食品质量让人担忧。在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中,同学们知道他们大多数是下岗工人,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来这里卖东西实属无奈。此时的学生仿佛对生活又多了一种理解。一位同学说:“希望城管叔叔驱逐小摊小贩时态度好一点,让他们按正规渠道进货,去农贸市场安心地做生意。”听了这样的话,我们都感受到学生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和理解。学生开展研究的过程就是宝贵的成长经历,改变着他们对自己、对生活、对社区、对社会的认识。
  第五阶段:总结社会实践活动经验。
  活动中和活动后,都组织同学对活动进行反思,或以日记的形式,或者召开小组研讨会,交流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明显感觉到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多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团结协作更紧密了,班级里研究探索的氛围更浓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提高了,胆量大了,自信心足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公民责任感大大增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已经真切的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小公民,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员,就要对自己、对集体、对社会负责。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将继续通过以学校为基点、以家庭为载体、以社会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将学生引入更广阔的教育天地,品味学习的趣味,体验探索的艰辛,收获成功的喜悦,成为有责任感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他文献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是一种纽带,是教育维系之所在。因此可以说,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  一、师爱能满足学生对爱的需求  希望得到人的关怀和爱护,这是人类的延续、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需求,它甚至可以说是人的天性。一个孩子降生于人世,首先得到的是父母、亲属的爱,进入学校后,教师就
期刊
音乐是一门独具特性的科学艺术,人类的认知是从感性到理性,音乐正是通过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使得幼儿在最初开启生命的活动。幼儿期的儿童由于生理和心理条件的约束,早期接触音乐会更有利的发展幼儿的节奏感、动作协调能力、感受美、与人交流的诸多社会性能力。  体育在幼儿期不仅具有增强体质的功效,也具有调节感情的教育特性,幼儿会在体育活动中逐渐学会与人合作、相互帮助、坚持到底、耐性等多种品质。  因此,在多种审美教
期刊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而《小蝌蚪找妈妈》就是一篇最好不过的范例。  片段一:  想象画面,步入佳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期刊
一、创设情境,在兴趣中创新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由学习过程本身引起的。营造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能够促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激发探索未知的欲望,诱发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自觉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  例如:教学“拔萝卜”一课时,从情境引入:秋天到了,小白兔和小黑兔高高兴兴地来到山头
期刊
初听起来,“学会”到“会学”只是两个字颠来倒去而已。但却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被动与主动的反映。教幼儿“学会”,只是着眼于效果如何,片面地强调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幼儿在个体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也受到了抑制,导致幼儿像算盘珠子,拨一拨,动一动,尤其缺乏的是创造力。而教幼儿“会学”,情况则相反,着眼的是幼儿的认识过程,注重的是让幼儿主动地学,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
期刊
幸福感来源于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与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驾驭教材的能力  作为教师驾驭教材的功夫并非一日之功,它是长期教学实践的累积。教师对教材的编排意图、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同时还要做到少说、会说。  1少说。上课尽量少说废话、重复话,学生自己能回答的教师不代答,学生自己能做的老师不讲。这样节省下的时间让学生自讲、互讲,形成一个互学的氛围,在相互学习过程中认清自己学识,才能取长补短,从小形成团
期刊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一、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教学和谐情为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友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驰聘想象,敢于标新立
期刊
教师爱学生,是师德的一种体现。爱学生,首先体现在对学生要有耐心。通过耐心来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消除学生的疑虑,从而使学生信服你、尊重你。  记得那时一个晴朗的夏日,我夹着书本、教案高兴地走进教室。学生们的歌声刚落,我环顾四周,正准备喊“上课”时,一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小丽骂人。”还没等我说话,小丽同学腾地站起来,叉着腰,伸直脖子气势汹汹地质问那个同学:“我骂啥了,你说。你说,我骂啥了?”面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主,以课堂文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由于社会就业压力过大,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加之部分地区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把焦点都关注在学生的身上;重要的一点是现在的学校科目繁多、难度大,孩子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相比较之下,睡眠时间大大减少,从而使有些学生感到不堪重负,长此下去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这就需要求教师
期刊
对于班级里的好学生,我们做教师的,总是像呵护着珍奇的花朵,给予更多的关爱,即使他们犯了一些错误,我们也会刻意用他们的优点去掩饰,认为:“人非草木,孰能无过。”所以,总能原谅他们的过错;但是,对于班级里所谓的后进生,我们似乎缺少更多的耐心和爱心——非打即骂,认为“严是爱,松是害”,到头来学生还是屡教不改,或效果微乎其微。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打骂真的等于关爱吗?  在我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遇见过各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