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哪个国家的改革速度快于中国。如果今后世界上出现不了比中国改革速度更快的动力,那我不认为有能够改变目前历史惯性的巨大力量
Q您近期出版了新著《历史的惯性: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先请您解释一下“历史的惯性”,“历史的惯性”对预测未来十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有何意义?
A我先讲一段个人经历。我1992年回国正赶上苏联解体不久,
所以我回国后参加最多的讨论都是关于苏联解体后会如何发展。当时中国的学者,特别是研究苏联问题的专家,普遍认为俄罗斯很快会恢复超级大国地位。他们的判断基于3个原因:苏联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有广阔的自然资源;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技术人才。于是,待政治制度一稳定,俄罗斯很快就会恢复前苏联的实力。
但我当时持有的看法就是:这是不可能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帝国衰败了几十年后就能重新恢复当年的地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英帝国,从全盛时期走向衰败,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再比如,古罗马、古埃及、奥斯曼帝国等,一旦灭亡就不复存在。有着三千多年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也时起时落,不同兴盛期的间隔时间都以百年为单位。所以我当时说,俄罗斯百年之内也是不可能恢复成为超级大国的。
这体现了我对“历史的惯性”最早的认识,一个大国走向衰败,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短期内能逆转的。
那么,什么东西可以改变历史的惯性呢?我的理解是改革。改革作为一种内生的力量能够改变历史的惯性。改革可以是技术的、文化的、思想的,通过改革能形成一种巨大的力量来改变历史。所以,未来十年历史的惯性会如何发展,实际取决于大国中谁在进行改革,谁的改革力量能够改变目前状况。如果每个国家的改革都不足以强大到阻碍历史的惯性,那么历史一定会像今天一样接着向前发展。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哪个国家的改革速度快于中国。如果今后世界上出现不了比中国改革速度更快的动力,那我不认为有能够改变目前历史惯性的巨大力量。根据惯性的预测原理,如果今后十年按照今天历史惯性的方向继续向前发展,那么两极格局到2023年就有可能形成。
“历史的惯性”另一方面在于,衰败有惯性的作用,崛起也有惯性的作用。中国的崛起也受历史惯性的影响。崛起过程一点点发展,速度一点点加快,这样的惯性若没有一个巨大的外力便阻止不了。
Q您为何选择未来十年来探讨“历史的惯性”?
A目前人类的知识对于预测十年以上国际形势的可靠性较低,而十年之内则可靠性较高。上世纪90年代没人认为中国的GDP能于2010年位于世界第二,但自2003年起就开始有人预测中国GDP要超日本,且开始探讨何时能超过美国。我选择十年做预测就是为了提高预测的可靠性。
到2023年,虽然中国的综合国力还不如美国,但美将不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Q一直以来,人们对未来国际格局的预测是多极格局,为何您认为十年后将出现中美两极格局?
A国际格局是由人创造的,但并不是由人按自己的意愿创造的。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在某个具体时期,历史惯性决定着历史的走向,在人们没有创造出强于历史惯性的力量之前,历史将沿着既有轨道发展。1992年苏联解体后,许多人预测国际格局走向多极。然而,美国一家独大了20多年,并没有出现能与美国比肩的多个大国。很多国家想推动多极格局形成,但他们未能像中国一样崛起。今后十年,将是中美两极化趋势而非多极化趋势。
Q其他国家也在推进自己的改革,比如俄罗斯,为什么会形成两极格局而不是多极格局?
A我尚且看不到能够使世界在中国和美国之外出现一个第三极的改革力量,现在能够看到的历史轨迹就是走向一个两极格局。你所说的俄罗斯等一些国家确实在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他们自己跟自己比是向前发展了,但他们改革的力度不会比中国大,所以跟中国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不会缩小。
Q在十年后的两极格局中,中国将处于什么位置?
A有美国学者认为,中国将有全球性的物质力量,但没有全球性的影响力。这种说法忽视了影响力滞后于实力的规律。一个国家是先有实力的升降,然后才有影响力的升降。
目前,中国实力上升但影响力还没跟上,而美国是影响力还在,但实力已开始相对衰落。我判断中国今后的国际地位是从实力角度入手。十年后,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四个实力要素都将达到超级大国水平。到2023年,只有中美两国的国防开支能在3000亿美元以上,GDP能超过十万亿美元,能提供国际关系理论,能获得奥运金牌总数的前两名。到2023年,虽然中国的综合国力还不如美国,但美将不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中美未来竞争的焦点在东亚,核心原因是世界中心将从欧洲转向东亚
Q形成了两极格局后,您觉得两极格局和冷战的区别是什么?
A两极格局下可以是冷战,可以是热战,也可以是和平竞争。所以冷战是两极格局下的一种形式。
形成冷战,不光需要“两极”,还需要意识形态的对抗,需要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需要双方没有任何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往来。而现在,意识形态的对抗已不成为国际政治的主流。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经济往来是冷战时期美苏之间根本不存在的。
我的看法是,形成两极格局后,不是会不会发生冷战的问题,而是人类根本没有能力再让冷战重新恢复。试问,谁有能力去阻止全球化,让意识形态变为全球政治核心矛盾?让中美之间没有经济往来、文化交流、跨国婚姻?没有人能做得到。所以担心两极格局会引发冷战基本属于杞人忧天。
Q那么中美之间发生热战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A两极格局下会不会发生热战也取决于发生热战的条件。从目前看,在核武器条件下,核国家间进行热战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冷战时期之所以没有发生热战就是因为不敢进行核战争。在冷战时期都不敢进行的核战争,为什么说未来十年内中美就敢于发动呢?对此,现在的中美两国政治家的观点和当时美苏政治家的观点有哪些不一样呢?如果找不出政治家更愿意进行核战争的原因,那怎么能说中美未来十年内有进行战争的可能呢?
Q超级大国往往不可避免存在彼此争夺,你认为中美未来争夺的焦点或者说世界的中心将在哪里?
A中美未来竞争的焦点在东亚,核心原因是世界中心将从欧洲转向东亚。美国自二战结束后就是世界中心的一部分,今后十年仍是。但世界中心的另一半欧洲则将失去世界中心地位,由东亚取代。美国要保持在新的世界中心的影响力,中国要提高在自己所在地区的影响力,于是矛盾不可避免。在世界中心无影响力的国家将不是超级大国。
未来十年,中美在外交上的主要矛盾将是对友好关系的竞争,即谁拥有更多和更有力的朋友
Q您认为两极格局对中国崛起有利吗?
A有利。因为如果不是一个两极格局,是多极格局,那么中国就崛起不了。“崛起”的概念就是指从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到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过程。当你改变了崛起的定义,这个崛起就变得没有意义了。也就是说,世界上有三个以上的同等实力国家,你不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你崛起什么。如果把不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称作“崛起”,那么世界上哪个国家没崛起呢?
Q那么您认为中国还是应该主动去营造这种两极格局的实现吗?
A只有两极格局,才能向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强大国家迈进一步。
Q基于对未来十年中美两极格局的判断,你认为中国应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思想?
A未来十年,中美在外交上的主要矛盾将是对友好关系的竞争,即谁拥有更多和更有力的朋友。与美国比,我们现在的友好关系数量少且质量差。今后十年,中国将不得已转向结盟,我们需要较多的铁哥们。转向结盟,我们就有可能把美国的友邦变成我国的友邦,那样我们的战略关系优势才能形成,影响力也会大幅上升。
中国需要弘扬谦虚谨慎的战略文化而不能继续韬光养晦的战略原则,应将古代王道思想进行现代化,建设良好的国际战略信誉。这样中国在思想上就有超越美国的可能,从而被多数国家认为是负责任的大国。
(摘编自《国际先驱导报》2013年7月30日、《环球时报》2013年8月2日)
Q您近期出版了新著《历史的惯性: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先请您解释一下“历史的惯性”,“历史的惯性”对预测未来十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有何意义?
A我先讲一段个人经历。我1992年回国正赶上苏联解体不久,
所以我回国后参加最多的讨论都是关于苏联解体后会如何发展。当时中国的学者,特别是研究苏联问题的专家,普遍认为俄罗斯很快会恢复超级大国地位。他们的判断基于3个原因:苏联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有广阔的自然资源;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技术人才。于是,待政治制度一稳定,俄罗斯很快就会恢复前苏联的实力。
但我当时持有的看法就是:这是不可能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帝国衰败了几十年后就能重新恢复当年的地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英帝国,从全盛时期走向衰败,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再比如,古罗马、古埃及、奥斯曼帝国等,一旦灭亡就不复存在。有着三千多年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也时起时落,不同兴盛期的间隔时间都以百年为单位。所以我当时说,俄罗斯百年之内也是不可能恢复成为超级大国的。
这体现了我对“历史的惯性”最早的认识,一个大国走向衰败,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短期内能逆转的。
那么,什么东西可以改变历史的惯性呢?我的理解是改革。改革作为一种内生的力量能够改变历史的惯性。改革可以是技术的、文化的、思想的,通过改革能形成一种巨大的力量来改变历史。所以,未来十年历史的惯性会如何发展,实际取决于大国中谁在进行改革,谁的改革力量能够改变目前状况。如果每个国家的改革都不足以强大到阻碍历史的惯性,那么历史一定会像今天一样接着向前发展。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哪个国家的改革速度快于中国。如果今后世界上出现不了比中国改革速度更快的动力,那我不认为有能够改变目前历史惯性的巨大力量。根据惯性的预测原理,如果今后十年按照今天历史惯性的方向继续向前发展,那么两极格局到2023年就有可能形成。
“历史的惯性”另一方面在于,衰败有惯性的作用,崛起也有惯性的作用。中国的崛起也受历史惯性的影响。崛起过程一点点发展,速度一点点加快,这样的惯性若没有一个巨大的外力便阻止不了。
Q您为何选择未来十年来探讨“历史的惯性”?
A目前人类的知识对于预测十年以上国际形势的可靠性较低,而十年之内则可靠性较高。上世纪90年代没人认为中国的GDP能于2010年位于世界第二,但自2003年起就开始有人预测中国GDP要超日本,且开始探讨何时能超过美国。我选择十年做预测就是为了提高预测的可靠性。
到2023年,虽然中国的综合国力还不如美国,但美将不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Q一直以来,人们对未来国际格局的预测是多极格局,为何您认为十年后将出现中美两极格局?
A国际格局是由人创造的,但并不是由人按自己的意愿创造的。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在某个具体时期,历史惯性决定着历史的走向,在人们没有创造出强于历史惯性的力量之前,历史将沿着既有轨道发展。1992年苏联解体后,许多人预测国际格局走向多极。然而,美国一家独大了20多年,并没有出现能与美国比肩的多个大国。很多国家想推动多极格局形成,但他们未能像中国一样崛起。今后十年,将是中美两极化趋势而非多极化趋势。
Q其他国家也在推进自己的改革,比如俄罗斯,为什么会形成两极格局而不是多极格局?
A我尚且看不到能够使世界在中国和美国之外出现一个第三极的改革力量,现在能够看到的历史轨迹就是走向一个两极格局。你所说的俄罗斯等一些国家确实在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他们自己跟自己比是向前发展了,但他们改革的力度不会比中国大,所以跟中国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不会缩小。
Q在十年后的两极格局中,中国将处于什么位置?
A有美国学者认为,中国将有全球性的物质力量,但没有全球性的影响力。这种说法忽视了影响力滞后于实力的规律。一个国家是先有实力的升降,然后才有影响力的升降。
目前,中国实力上升但影响力还没跟上,而美国是影响力还在,但实力已开始相对衰落。我判断中国今后的国际地位是从实力角度入手。十年后,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四个实力要素都将达到超级大国水平。到2023年,只有中美两国的国防开支能在3000亿美元以上,GDP能超过十万亿美元,能提供国际关系理论,能获得奥运金牌总数的前两名。到2023年,虽然中国的综合国力还不如美国,但美将不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中美未来竞争的焦点在东亚,核心原因是世界中心将从欧洲转向东亚
Q形成了两极格局后,您觉得两极格局和冷战的区别是什么?
A两极格局下可以是冷战,可以是热战,也可以是和平竞争。所以冷战是两极格局下的一种形式。
形成冷战,不光需要“两极”,还需要意识形态的对抗,需要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需要双方没有任何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往来。而现在,意识形态的对抗已不成为国际政治的主流。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经济往来是冷战时期美苏之间根本不存在的。
我的看法是,形成两极格局后,不是会不会发生冷战的问题,而是人类根本没有能力再让冷战重新恢复。试问,谁有能力去阻止全球化,让意识形态变为全球政治核心矛盾?让中美之间没有经济往来、文化交流、跨国婚姻?没有人能做得到。所以担心两极格局会引发冷战基本属于杞人忧天。
Q那么中美之间发生热战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A两极格局下会不会发生热战也取决于发生热战的条件。从目前看,在核武器条件下,核国家间进行热战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冷战时期之所以没有发生热战就是因为不敢进行核战争。在冷战时期都不敢进行的核战争,为什么说未来十年内中美就敢于发动呢?对此,现在的中美两国政治家的观点和当时美苏政治家的观点有哪些不一样呢?如果找不出政治家更愿意进行核战争的原因,那怎么能说中美未来十年内有进行战争的可能呢?
Q超级大国往往不可避免存在彼此争夺,你认为中美未来争夺的焦点或者说世界的中心将在哪里?
A中美未来竞争的焦点在东亚,核心原因是世界中心将从欧洲转向东亚。美国自二战结束后就是世界中心的一部分,今后十年仍是。但世界中心的另一半欧洲则将失去世界中心地位,由东亚取代。美国要保持在新的世界中心的影响力,中国要提高在自己所在地区的影响力,于是矛盾不可避免。在世界中心无影响力的国家将不是超级大国。
未来十年,中美在外交上的主要矛盾将是对友好关系的竞争,即谁拥有更多和更有力的朋友
Q您认为两极格局对中国崛起有利吗?
A有利。因为如果不是一个两极格局,是多极格局,那么中国就崛起不了。“崛起”的概念就是指从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到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过程。当你改变了崛起的定义,这个崛起就变得没有意义了。也就是说,世界上有三个以上的同等实力国家,你不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你崛起什么。如果把不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称作“崛起”,那么世界上哪个国家没崛起呢?
Q那么您认为中国还是应该主动去营造这种两极格局的实现吗?
A只有两极格局,才能向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强大国家迈进一步。
Q基于对未来十年中美两极格局的判断,你认为中国应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思想?
A未来十年,中美在外交上的主要矛盾将是对友好关系的竞争,即谁拥有更多和更有力的朋友。与美国比,我们现在的友好关系数量少且质量差。今后十年,中国将不得已转向结盟,我们需要较多的铁哥们。转向结盟,我们就有可能把美国的友邦变成我国的友邦,那样我们的战略关系优势才能形成,影响力也会大幅上升。
中国需要弘扬谦虚谨慎的战略文化而不能继续韬光养晦的战略原则,应将古代王道思想进行现代化,建设良好的国际战略信誉。这样中国在思想上就有超越美国的可能,从而被多数国家认为是负责任的大国。
(摘编自《国际先驱导报》2013年7月30日、《环球时报》2013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