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教兴国以来,教育技术在数学教育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推动了数学教学的发展。本文就以微课为例,解读了微课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微课 数学思维能力
思维是学习的核心,思维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如果不会思维,学生就找不到数学学习的切入点。因此,培养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一大工程。但是,在传统课堂上,教学环境死板、僵硬,自主学习气氛不浓,小学生不乐于参与学习活动。这不利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增强。如何打破这一僵局呢?微课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何为微课呢?微课是一种可移动的短视频学习形式,不仅内容新颖生动,符合小学生的“口味”,而且可以重复观看,便于二次加工知识。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制作训练思维的微课,学生就可以在观看的过程中模拟经历思维活动过程,潜移默化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那么,如何组织训练思维的微课呢?具体来说:
一、制作问题型微课,锻炼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问题是数学核心动力。没有问题,何谈数学的发展?因而,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也因此,抓住问题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但是,由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学生不能发现数学问题或者不知道如何解决数学问题,制约了数学学习的发展。那么,如何强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呢?解铃还须系铃人。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还要看数学问题。换句话说,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型微课,提出一些与数学学习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逐渐强化逻辑推理能力,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制作了问题型微课。微课内容如下:
首先,构建动画情境,生成问题。即,在远古时代有一只小猴子生活在山里。小猴子想去山外边看一看。可是,要想出这座山,它需要移走山前的一座小山。小山是一个锥形,山高有10米,底部足有10米长。对于小猴子而言,挪动1立方米的沙土需要2小时,移山需要多长时间呢?其次,进行第一次逻辑推理,将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最后,就求解圆锥体积设问,如: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存在什么关系,进行第二次推理分析。
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伴随着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学生获得了逻辑推理能力。因而,制作问题型微课,有助于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二、制作合作型微课,强化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构成内容。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学生可以多角度地解决知识,实现创新性地解决数学问题。那么,如何养成发散思维能力呢?在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初级阶段,“引导”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可以制作合作型微课,通过微课演示数学学习活动的合作过程,引导学生虚拟经历交流、探讨的过程,掌握分析、对话的思维方法,逐渐强化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反比例”时,我制作了合作型微课,辅助学生养成发散思维的能力。微课内容如下:
首先,制作一张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变化情况的表格,具体呈现出随着杯子底面积的变化,水的高度的变化情况;其次,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随着杯子底面积的变化,水的高度有怎樣的变化?对应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乘积分别是多少?之后,组织小组合作交流。交流过程如下:
生1:根据图表,杯子的底面积越大,水的高度越低。
生2: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变化呢?与那个数学知识点有关?
生3:因为水的体积是一定的,高度增加,底面积就减小。
生1:为什么是“增加→减小”的关系,不是“增加→增加”的关系?
……
而学生通过观看有趣的微课对话经历了发散思维、对话探讨的过程,自然提升了发散思维能力。因而,合作型微课有助于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三、制作讲授型微课,加强学生演绎分析能力
演绎分析也是重要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演绎分析中,学生能够经历一个事物到另一个事物的推导过程,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演绎分析能力呢?在微课环境中,教师可以制作讲授型微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维过程,形成演绎分析能力,最终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我制作了讲授型微课,内容如下:
首先,设计一个动画人物形象充当老师,比如小猪,点出微课学习的要点;其次,直述要点知识,推导知识产生的过程。即,桌子上有三张不同图样的卡片,分别是香蕉、苹果和百香果。现在,小狐狸要去抽卡片。第一张能抽到什么呢?小狐狸有可能抽到香蕉,也有可能抽到苹果或者百香果。第二张能抽到什么呢?如果第一张抽到了香蕉,第二张就有可能是苹果或者百香果。第三张抽到什么呢?如果前两张分别抽到了香蕉和百香果,最后一张一定是苹果。你能发现了吗?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就是这么产生的。
通过观看微课,学生按照演绎思路进行了分析,理解了什么叫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强化了演绎分析能力。因此,讲授型微课有助于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组织思维教学,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程智敏.微课在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中的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7,0(S2).
【2】周宣.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6,(83):73.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微课 数学思维能力
思维是学习的核心,思维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如果不会思维,学生就找不到数学学习的切入点。因此,培养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一大工程。但是,在传统课堂上,教学环境死板、僵硬,自主学习气氛不浓,小学生不乐于参与学习活动。这不利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增强。如何打破这一僵局呢?微课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何为微课呢?微课是一种可移动的短视频学习形式,不仅内容新颖生动,符合小学生的“口味”,而且可以重复观看,便于二次加工知识。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制作训练思维的微课,学生就可以在观看的过程中模拟经历思维活动过程,潜移默化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那么,如何组织训练思维的微课呢?具体来说:
一、制作问题型微课,锻炼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问题是数学核心动力。没有问题,何谈数学的发展?因而,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也因此,抓住问题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但是,由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学生不能发现数学问题或者不知道如何解决数学问题,制约了数学学习的发展。那么,如何强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呢?解铃还须系铃人。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还要看数学问题。换句话说,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型微课,提出一些与数学学习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逐渐强化逻辑推理能力,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制作了问题型微课。微课内容如下:
首先,构建动画情境,生成问题。即,在远古时代有一只小猴子生活在山里。小猴子想去山外边看一看。可是,要想出这座山,它需要移走山前的一座小山。小山是一个锥形,山高有10米,底部足有10米长。对于小猴子而言,挪动1立方米的沙土需要2小时,移山需要多长时间呢?其次,进行第一次逻辑推理,将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最后,就求解圆锥体积设问,如: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存在什么关系,进行第二次推理分析。
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伴随着问题的产生和解决,学生获得了逻辑推理能力。因而,制作问题型微课,有助于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二、制作合作型微课,强化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构成内容。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学生可以多角度地解决知识,实现创新性地解决数学问题。那么,如何养成发散思维能力呢?在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初级阶段,“引导”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可以制作合作型微课,通过微课演示数学学习活动的合作过程,引导学生虚拟经历交流、探讨的过程,掌握分析、对话的思维方法,逐渐强化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反比例”时,我制作了合作型微课,辅助学生养成发散思维的能力。微课内容如下:
首先,制作一张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变化情况的表格,具体呈现出随着杯子底面积的变化,水的高度的变化情况;其次,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随着杯子底面积的变化,水的高度有怎樣的变化?对应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的乘积分别是多少?之后,组织小组合作交流。交流过程如下:
生1:根据图表,杯子的底面积越大,水的高度越低。
生2: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变化呢?与那个数学知识点有关?
生3:因为水的体积是一定的,高度增加,底面积就减小。
生1:为什么是“增加→减小”的关系,不是“增加→增加”的关系?
……
而学生通过观看有趣的微课对话经历了发散思维、对话探讨的过程,自然提升了发散思维能力。因而,合作型微课有助于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三、制作讲授型微课,加强学生演绎分析能力
演绎分析也是重要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演绎分析中,学生能够经历一个事物到另一个事物的推导过程,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演绎分析能力呢?在微课环境中,教师可以制作讲授型微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维过程,形成演绎分析能力,最终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我制作了讲授型微课,内容如下:
首先,设计一个动画人物形象充当老师,比如小猪,点出微课学习的要点;其次,直述要点知识,推导知识产生的过程。即,桌子上有三张不同图样的卡片,分别是香蕉、苹果和百香果。现在,小狐狸要去抽卡片。第一张能抽到什么呢?小狐狸有可能抽到香蕉,也有可能抽到苹果或者百香果。第二张能抽到什么呢?如果第一张抽到了香蕉,第二张就有可能是苹果或者百香果。第三张抽到什么呢?如果前两张分别抽到了香蕉和百香果,最后一张一定是苹果。你能发现了吗?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就是这么产生的。
通过观看微课,学生按照演绎思路进行了分析,理解了什么叫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强化了演绎分析能力。因此,讲授型微课有助于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组织思维教学,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程智敏.微课在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中的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7,0(S2).
【2】周宣.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6,(8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