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课堂掠影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6672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课
  美国世界史有道题目: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如果当初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有学生答道,窝阔台如果没死,可怕的黑死病就不会被带到欧洲去,神父跟修女就不会死亡;就不会怀疑上帝的存在,就不会有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西班牙无敌舰队就不会建立,西班牙、南欧就不会强大;意大利不够强大,翁哥龙沙克斯就会提早200年强大,日耳曼会控制中欧……教师一看:棒,分析得好!这种题目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我们来欣赏一个历史作业题:制作你的家谱(写出从高祖父母至你的全部男女亲属的姓名和生卒年份)。这份作业让我们成年人都感到惊叹,这不就是在培养一种寻根意识吗?同我们目前空洞说教式的爱国主义教育相比,这种教育方式显然效果会更好。
  作文课
  同样的作文题《我的父亲》,中国教育是课堂交稿,而美国是一周内交稿。让孩子们去采访父亲、母亲、祖父,乃至伯伯、叔叔、邻居和同事,使孩子们更深刻地了解了父亲,一篇生动而深刻的调查报告或纪实文学出来了。
  电视制作课
  美国高一的课程中,有一门课叫电视制作课,相当国内的物理课。但比国内的物理课生动、实用。这节课在配有专门摄影和控制设备的教室里上。上课时,老师既系统地讲电视的发展史、电视与电影的关系,包括介绍当今世界一些著名的电视台如CNN、CNBC的情况,还深入浅出地讲解电视制作的原理和应用,甚至连摄像师之间在拍摄过程中用的手势的意思也教给同学们。老师还会让班里的同学几个人分成一组,每个人都有一个“职务”,有导演、编剧、主持人、摄影师。
  美术课
  美国人爱标新立异,老师在教学中也是如此,喜欢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像力。美国学校的图画课,老师不让学生画具体的东西,而是给学生一个想像的题目。比如说:你们如果看到恐龙,恐龙会是什么样子?“母亲节”快到了,老师会问学生:“你们要给母亲准备什么礼品?能不能用自己的画表现出来?”这样,学生们就根据各自的想象去尽情发挥。
  职业日(CareerDay)
  比起中国的教育,美国的教育更注重对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美国学生二年级就开始上“Career Day”课程。有的学校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搞一个“职业日”,请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到学校来给孩子们介绍各自的工作。什么律师啦、拍卖行的拍卖师啦、汽车推销员啦、消防队员啦、警察啦、运动员啦、作家啦,等等。
  从“职业日”里,孩子们学到的并不主要是干什么能赚多少钱。他们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社会上的人到底是怎样存活的?孩子们对职业的选择从小就是五彩缤纷、五花八门的。美国学生中想长大后当总统的有之,开货车的有之,当动物园饲养员的有之,当家庭妇女连生四五个孩子的有之。除了“职业日”的活动外,学校还不时给孩子们创造些机会,让他们能亲身实践一下社会的生存机制的运作,认识竞争机制的残酷无情。
  研究性学习
  在美国,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编组做项目了。一个美国教师给学生小组出了一道题:“20世纪最让你敬佩的人”。小组同学先要决定写谁,然后再考虑是写故事书,还是编画集,亦或是做实验报告。让这么小的孩子不靠老师,也不与父母商量,自己做出“杰作”,可见难度之大。但就是这些八九岁的孩子,靠集体的力量做出成绩,而不是靠个人的表现出色去完成作业。
其他文献
如果我心静如止水;如果房间窗明几净;空气清新,如果屋子里只有我一个人,连影子都悄然隐匿,这时,我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朗诵。  习惯了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的简洁明快,不屑于煞有介事正襟危坐的伪饰做作。坐在书房的地板上,随手拿起一本诗集,随意翻开一页就朗诵起来。刚开始似乎有些平淡无味,不够爽快流利,那些陌生的诗行跟声音总是难以和谐相融,当然更谈不上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了。然而,当一字一句从眼前和心里渐次走过,
期刊
1.提高并严格师范院校的录取标准。在美国,师范院校的录取标准历来低于其它综合大学。因此,在公众的眼中,上师范院校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多不佳。为改变师范院校的生源状况,提高师范教育的质量,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许多州都提高了师范教育专业的录取标准,对入校和毕业的师范生增加了许多限制。如有的州要求师范生入学前要接受能力测验;师范生必须先接受四年的大学教育,然后才能接受1~2年的教育专业训练。  2.
期刊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师生、生生平等对话的一个平台。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否真如课改专家们和许多文章中介绍的那么真实、自然而又平等呢?  案例一:在《日本明治维新》一课中,教师设计了一个讨论题:1853——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培理两次率舰队驶入日本江户湾,日本在未做武装反抗的情况下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打开了紧锁的国门。然而,日本却没有像中国一样沦为半殖民地社会,而是发展成
期刊
立志慈善事业    1965年5月,庞志成出生在香港一个普通市民家庭,父亲是计程车司机,母亲则在家中抚育5个儿女。性格粗暴的父亲爱喝酒,在经济上不能给家庭多少帮助,一家人的生活实际上是由母亲支撑。那时候,母亲每天除了照看孩子外,要靠帮人洗衣服、捡废品挣钱来维持生计。这样,庞志成五、六岁时便开始跟着妈妈去捡废品,从小就养成了独立和不怕吃苦的性格。  1984年,19岁的庞志成考入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
期刊
文/计亚萍   这是二年级的一堂阅读研究课,执教者是一位有三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执教的篇目是《欢乐的泼水节》。该文介绍了一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展示了一个洋溢着欢乐吉祥,幸福美好的意境。在集体备课时,大家一致认为,由于民族的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课堂教学中,如何接通学生情感的纽带,让他们与课文产生情感的共鸣,体验到“泼水节”的快
期刊
学生们边说边走进食堂,一片嗡嗡声。这是我在芝加哥西南的一所学校看到的情景。当时我正在看望一位在该校当老师的朋友——爱林。当我们吃午饭的时候,卡罗斯,一个七年级的学生,手里端着一个小盒子走到我们面前。卡罗斯问艾林:“嘿,罗彻先生,你想下象棋吗?”艾林毫不迟疑地回答:“当然。”卡罗斯坐了下来,打开了那只因天长日久有些破旧的盒子,他告诉我们那是他最近花2美元买的一副象棋。  一年以来,本是教阅读和数学的
期刊
采访董旭午老师跟采访其他的人感觉不一样,由于相隔千里之遥,我们之间的沟通只能在电话和电子邮件之间进行。无论什么时候进行联络,董老师都会热情积极地给予最大的配合。透过交流,也让我们感受到他对语文教学的热爱与执着。看到了他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学习、探索的历程,以及可以带给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诸多的启示和思考。    要让语文变得有趣    近几年来,国内的一些语文教育改革措施可谓五花八门,但无论怎么改,改来
期刊
教学时间别太长    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时代,不应过早剥夺儿童无忧无虑地游戏的乐趣。俄罗斯儿童入学年龄为7岁或8岁,具体由家长决定,但至少应在9月1日前达到6周岁零6个月。应由心理?医疗?教育咨询组确定儿童是否已作好入学准备。  入学对儿童来说是心理和体力上的极大转折,应逐渐适应。一年级学生每周上学5日,课时都安排在上午,每课时不超过35分钟,每天不得超过4节课,第二第三节课之间安排40分钟以上的
期刊
小学音乐考试的形式和内容一直都比较单一,无非就是把本学期老师在课堂上所教的歌曲唱出来,而考试的形式大多为独唱。这种考试方式,老师会因重复地听相同的歌曲而厌烦,学生也不欢迎。因为不是每个学生都喜欢唱歌,也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胆量面对几十个同学开口唱歌。笔者从教十余年,就不止一次遇到在考试时死活也不肯开口唱歌的学生,弄得场面很尴尬。  绝大部分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却不喜欢音乐考试。这样的困惑促使我反思,音乐
期刊
文/罗满南   在Blue Coat School听历史课  早听说英国的学生很喜欢历史课,回去我将承担历史与社会课,所以一到Blue Coat School,我就向校方要求多听几节历史课。  今天是11月8日,星期一,距离有名的POPPY DAY(罂粟节,为每年的11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以纪念在一战和二战中为国捐躯的先烈们)十分临近了。学校呈现出一派节日的气氛,每个老师的胸前佩带着用纸做的罂粟花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