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岸英精神 做最好的自己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qzxm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岸英,一个闪亮的名字,以其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岸英精神。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学校的发展,我们必须充分挖掘岸英精神的深刻内涵,赋予它时代的特征,使其成为引领学校昂首前行的红色旗帜和激励师生奋发向上的榜样力量。于是,经过深入分析、集思广益,我们提出构建以“传承岸英精神,做最好的自己”为核心的理念系统。我们认为,“传承岸英精神”就是要传承毛岸英“大爱、坚韧、好学、担当、力行”的可贵精神。“大爱”即博大的爱,是爱国、爱人、爱己的统一,也是爱工作、爱生活、爱学习的统一;“坚韧”即面对困难永不退缩,面对逆境百折不挠;“好学”即毛岸英手记中的“经常地学习、用心地学习、联系实际地学习、创造地学习、虚心地学习”;“担当”即勇于挑起重担,敢于承担责任;“力行”即努力实践,竭力而行。“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要求每一位师生都要以岸英精神为行动指南,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不断地激励自己、完善自己,努力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有收获和进步。
  环境熏陶,文化化人
  文化是学校的魂。当一批批学生从学校走出去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智慧,同时也带走了学校特有的文化烙印。
  校园里,庄严伫立着毛岸英烈士的半身铜像,胸前飘扬着少先队员为他系上的鲜艳的红领巾。后面的衬景墙上,生动地再现了毛岸英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自从2007年这尊铜像安放在这里,师生们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着它。有人曾看到这样的一幕:冬天,大雪覆盖了整个校园,毛岸英铜像上落满了积雪,胸前的红领巾也被寒风吹歪了。两名二年级的小学生主动来到铜像前,使劲地踮着脚尖,轻轻拂去铜像上的积雪,将被风吹歪的红领巾理正。他们用行动表明,毛岸英铜像不仅伫立在岸英小学的校园里,也伫立在他们的心中。
  在岸英小学的校园里,还有三棵郁郁葱葱的“岸英树”。中间那棵大树是2001年清明节时,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老人,与毛岸英中队的队员们一起种下的;大树两旁的两棵小松树则是在中国驻朝鲜领事馆的帮助下,从毛岸英的墓地和牺牲地移植回来的。每天清晨,同学们都要在树下举行庄严的护树挂牌仪式,这也成为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
  课程创新,校本延展
  “说岸英,唱岸英,岸英是个大英雄。从小生在革命家,幼小心灵播火种……颂岸英,学岸英,英雄业绩记心中,沿着英雄足迹走,我们要做小岸英。”这是我校自编的校本教材《知岸英》中的第一篇《毛岸英简介》。为了让岸英精神深入人心,学校组织教师编写出适合低、中、高年段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并以校园电视台、品德课、班会为阵地推广实施。我们还组建了毛岸英故事创作室,绘制了《毛岸英的故事》连环画;成立了“岸英诗社”,整理编印了《革命烈士诗抄》《毛泽东诗词》《中小学古诗词》等校本教材;创编了校歌《岸英之歌》,让师生在传唱中领悟岸英精神,汲取向上力量。
  此外,我们还开发出生命与健康教育、品行教育、人文与科学教育、责任教育、艺术教育等五大系列校本课程。其中,生命与健康教育包括自我关爱、生命探秘、身心保健、安全教育等内容;品行教育包括文明礼仪、关爱自我、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等内容;人文与科学教育包括人文教育、科学教育等内容;责任教育包括生活责任、学习责任、集体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等内容;艺术教育包括手工制作、服装设计、器乐、国画、声乐、体育、书法、摄影等内容。这些特色校本课程,强调经历、体验、探究、了解、理解、掌握、应用,为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还探索出预检与导航、学习与展示、解疑与升华、检测与反馈“四时段”课堂学习方式,精心打造“科学课堂、艺术课堂、情趣课堂、个性课堂、创新课堂”等魅力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能力。
  发展个性,收获成长
  我校坚持校内与校外活动相结合、静态与动态评价相结合,搭建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个性发展平台,让学生在参与中受教育,在表现中求发展,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今年的毕业典礼,主题是‘最美的自己在前方’,它告诉我们,在新的起点上要持之以恒,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刚刚毕业的郑靖泽同学兴奋地说。每年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岸英中队的交接、“岸英式好少年”的颁奖仪式以及清明祭扫等,都是岸英小学的常规仪式,也成为孩子们重要的人生体验和永远值得回味的记忆。
  只有在活动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呈现和发展。早在2000年,我校就提出了“学校放假,社区开学”的倡议,率先在全市开展了“小公民星期六志愿者”活动。十几年来,这些主题鲜明、实践性强的德育活动,不仅使学生从小树立主人翁意识,也践行着教育为社区发展服务的理念,实践着大爱无疆的教育理想。
  学海无涯,勤奋作帆达彼岸;教育有道,学高为师育群英。我们会继往开来、执着向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现心中的梦想—让岸英小学的每一名师生都能“做最好的自己”,让“大爱、坚韧、好学、担当、力行”的岸英精神走进更多人的心中!
  【马丽娜,沈阳市岸英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苗 培
其他文献
提及校长信箱,很多师生、家长并不陌生,在一定时期内,校长信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大多数校长信箱放置在校园里比较明显的地方,很多学生害怕暴露自己,以致对校长信箱望而却步,加之学生对校长与生俱来的神秘感与陌生感,校长信箱所发挥的功效越来越萎缩,校长信箱沦为一种摆设了。虽然网络的发展,使得网上信箱风靡一时,但是囿于时间、空间、网络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受到校长的行政性事务的干扰,校长借助网上信箱
中小学公民人格教育误区存在的深层原因在于学校教育还停留于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与模式之中。走出误区需要从根本上对学校教育进行改造,学校教育要将培养适合现代社会的社会主义公民作为目标。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中小学的重要任务。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就将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1]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之一。在健全人格中,以独立、自主为标志的公民人格对学生未来
在全球化的新时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培育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势在必行。  太行山路小学自2012年起就确立了“太行养中华正气,书香育世界情怀”的发展纲领。  立足课堂教学,加强教材开发与学科渗透  国际理解,核心是理解。作为人类文明之经验整合的各个学科都包含着或轻或重的“理解”元素。  我们结合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近日发布了《PISA全球素养框架》。OECD认为,全球素养是一种多维能力,基于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这四个要素,具备良好全球素养的青少年应掌握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分析当地、全球和跨文化的问题;理解和欣赏他人的观点和世界观;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和有效的互动;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能力。OECD建议,想要帮助青少年提高全球素养的教育机构,应聚焦这些
究其根本,生活是一种追求意义的活动,生活的意义承载于生活事实之中。品德课程教育所要回归的生活世界应不仅把握事实层面的生活,更应“促使人去正确把握意義层面的生活,理解生活中各种事物、事件、关系、规律、规则对于人所具有的不同意义和价值,把握它们之间的意义联结和价值的关联”。鲁洁先生在其文章中多次提到德育的“两个回归”理念,即“基础性”回归与“归宿性”回归。德育基础性回归是指道德源于生活,儿童的品德教育
雨花区是长沙市的教育大区。针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当前青少年的道德现状,雨花区教育局在加强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着眼长远,以务实的态度,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构建和谐德育体系,让学生在德育之雨的滋润下绽放生命的美丽之花。    整合资源,丰富德育内涵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说教是无效的,真正的教育应该 “润物细无声”,让未成年人走进社会,在现实生
“教有法而无定法”,我们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有所选择,有所甄别,有所借鉴,有所改造。  很多教育者的育人经验中,都不乏有令人拍案叫绝的智慧之举,值得我们学习;但并非所有的优秀经验都可以复制。如果使用不恰当,本来“可以攻玉”的“他山石”也会变成“砸脚石”。我们既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能力、特点和被教育者的个性差异,又要考虑前人之法应用时所处的具体情境。经验再好,都是人家的;我们只可借鉴,切不可照搬照抄
他者,不单单有利于我们认识自我,更重要的是,主动承认他者有利于我们从具有唯我性的个人主体转向具有他者性的共生主体。  自第八次课程改革起,品德课堂教学就一直强调“我—你”的关系。教材中的内容也在体现着“我—你”关系,例如:“有多少人为了我……”,告诉学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公共汽车上”,让学生分辨公共场所的文明或不文明行为;“怎样与人相处”,让学生懂得与人相处要将心比心。“我—你”关系,对道德
在对农村青少年财商培养的过程中,要确立农村学校的主体地位。尽管家庭和社会都肩负着农村青少年财商教育的责任,但学校作为农村的地域文化中心,有能力也有义务担负起对农村青少年财商教育的主要责任。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主义”越来越深入人心。同时,“互联网 ”经济的出现进一步掀起了消费热潮。在此趋势下,各大购物网站也频频推出各种“购物节”,以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网络购物消除了消费的地域和空间
5月28日上午,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成果有关情况。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在发布会上表示,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发布、发表,教育部正在积极对接,把这些新的成果及时反映到教科书里面。  申继亮表示,教育部一直很重视历史教育,從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始就介绍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初中、高中设有必修的历史课。特别在初中根据学生认知理解能力,介绍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些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