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它山 听石头“讲”故事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ple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831年,它山筑堰,称“它山堰”;自此,灌田养民,历千余年而不衰。
  公元2008年,它山修馆,称“它山石雕艺术博物馆”,自此,它山百代千年发生的或壮丽或缠绵的故事有了最坚实的记录者。
  它山石雕艺术博物馆历三年而成,旨在通过全新的载体和文化视角来发现我们生活的世界。这其中有发生过的,也有尚未来的;有已知,也有未觉。
  我们的生活足够琐碎和嘈杂,是时候安静下来换一种方式来看清周遭的一切了;站在它山石雕艺术博物馆的石雕面前,你会发现,那些冰冷的石头也能“讲”出世界上最温暖的故事。
  
  


  


  因“石”结缘
  
  唐太和五年(公元831), 县(今宁波)县令王元择鄞江上游四明山出山处它(读tuo,意为‘单独的’)山筑堰,称“它山堰”。从此“溪江中分,咸卤不至,清甘之流,输贯诸港,入城市绕村落,七乡之田,皆赖灌溉,经南塘河自南门引入,蓄潴日、月二湖”,“灌宁波城”, 历千余年而不衰,百姓安居,商贾会集,海外交通贸易兴盛,城市也随之拓展,后人将其与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1000多年来,它山堰成就了宁波的发展,而今,因它山之缘,一个新的项目再一次向世人展现其文化的永恒魅力。
  
  源于它山……
  
  宁波本身具有浓厚的人文自然资源,历史积淀深厚,鄞江又是宁波的发源地,宁波城市历史的发展离不开它山堰一千多年的功绩。这个原本文化沉淀深厚之地,因“它山”的机缘,有了它山文化休闲旅游项目的规划,也因此开始了它山石雕艺术博物馆的策划之路。
  在宁波大力发展西部休闲旅游的战略下,鄞江、龙观作为鄞州西部地区咽喉重地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一向有“四明首镇”的鄞江,以“它山堰”闻名遐迩,又是宁波西部“文化古镇、服务重镇”,这里既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又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在它山堰上游,樟溪河由西向东纵贯而过,呈“品”字形的谷地结构。又有着高速公路、航空、水路立体交通网络,与宁波市中心、溪口、慈溪、余姚、宁海、象山等地交通便捷,距离杭州、上海等地不过两小时车程。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通,在未来的长三角地区,逾亿人口的客流将带来休闲产业兴起的巨大契机。可以说,这块区域具备了近郊休闲度假综合服务的良好条件。
  于是,在分析现代人生理、心理需求的基础上,设计者们提出了“大修场”的理论,以全新的“山水田园都市”概念,将自然山水与直接共存的它山文化魅力进一步提升而成的休闲度假地——“它山谷地”。
  


  “大修场”的基本涵义是,在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过分理性化的生活方式及工业化、都市化带来的单一性生存状况下,为现代人提供一个“自然的、生态的、人文的和传统的”居住、休闲和娱乐环境,使人们在都市化、工业化和理性化过程中积聚的紧张、疲惫和焦虑得到抚慰、平息和缓解,在轻松环境中获得休息修养。正如汽车运行了一定的公里数后需要大修一样,“大修场”一个幽美、宁静、轻松、休闲和有益于保健的生活空间,使人们在修整后重新恢复良好的生理与心理状态。在这个理念下,文化、休闲、旅游、生态成为项目开发的基本要素。
  理解源于“尊重”: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在土地日渐稀缺的趋势下,环境成为项目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里处于人文气息浓厚的浙东地带,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丘陵逶迤、山坞抱碧,山地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孕育出了多样化的自然景观,具有得天独厚的开发条件。在设计之中,对原生文化的尊重和策划、对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如何利用这些自然和人文资源,设计具有区域特点、厚重人文的作品成为首要考虑问题。要求每一立方米都有给人以足够的旅游信息和文化浓度,使传统的民居文化、民俗文化在现代的生活格局中找到生存空间,用深刻的“语言”透析居住在现代住宅中的国人的文化风骨,使来到这里的人们有一种水乳交融的参与感。设计者们希望,这一作品带给人们一条贯穿生活全部意义的新生态价值链,给人们全新的生活面貌,
  作为具有都会特征的休闲度假地,“它山谷地”发展概念突出“人文观光、度假旅游、创意时尚”。依据地处以宁波为核心的大都市聚落中心点的地理位置,开发形成一个集文化展示、艺术品交易、休闲、旅游、生态度假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功能项目,以浓烈的文化氛围,浓郁的浙东文化特色,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多功能的需求服务,使之成为大都市经济圈中的城市新区,为都市生活提供有效的补充。
  
  尊重人文的度假地
  
  


  它山谷地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深入挖掘它的优质资源,规划石雕艺术博物馆、湿地公园、生态农业等。加之位于经济发达、交通通讯设施便利的长三角地区,位于大都市圈内,其周围城市都是数小时的交通时间内,有利于减少移动负担,并配置避暑、休闲、修养等。长期滞留的度假别墅和周末定期使用的第二居所;具有丰富的餐厅、住宿、SPA、运动到文化的刺激等各方面的娱乐机会,有充实的购物、运动设施,能够在这里轻松的长期滞留休假。
  
  尊重现代的卫星城
  
  它山谷地具有大都市延伸的都会特征,让不受城市配套限制的产业能够移植到这里来,像软件开发、金融、设计和艺术等行业,在山水优美的自然环境里工作,加上完备的生活配套功能,同时也能吸引宁波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时尚人群移居。
  这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卫星城”,而是具有自己的生命力,能够吸引人群来此工作生活,或长期滞留,而不是仅仅作为“第二居所”或“周末住宅”的形态。它山谷地成一种谷地的地势,南北两面山势对中间平坦的河床形成环抱,鄞江自西向东从中贯穿而过,对其的设计,在尊重原生态自然基础上,在谷间形成大大小小的多个“绿岛”,围绕鄞江两岸和之间的绿岛展开主要功能区,以湿地公园和生态观光农业区构成中心绿岛,使之成为它山谷地巨大的绿肺,设置有博物馆院落和水休闲中心等旅游度假设施的人头山,以博物馆建设、生态的保护、古村落的修复改造等途径营造高档次文化环境和氛围,绿色文化和生态的旅游设施,休闲、娱乐、康体等服务,再加上蜿蜒缠绕的水系,使鄞江成为它山谷地的景观轴线和最好的游览路线。鄞江北面的用地地处南坡,背山面水,集成了整个谷地最优质的自然资源,自然的成为度假休闲胜地,而鄞江南面的用地地处北坡,适合布置容纳短期滞留人群,以群众性活动为标志。顺应地形,主要交通体系沿鄞江布置,谷地内交通在多个绿岛之间穿插,利用公路桥梁连接,从江上来看,建筑物掩映在青山绿树之中,从江边看过来,多个绿岛被鄞江缠绕,给游客留下最深刻的视觉印象。
  
  


  小结
  
  它山谷地是建立在全新的“山水田园都市”理论基础上的都市规划,围绕樟溪河、良好的自然资源以及鄞江它山堰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做足“水文化” 和“ 石文化”两篇文章;围绕博物馆群落文化及古村落的改造,打造“艺术文化市场”和“绿色休闲旅游”两大产业,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郊区田园城市,而且将自然山水直接植入文化魅力的休闲度假地。
  
  “石”与“雕”的碰撞
  
  当石头脱离了原始的粗制,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雕刻艺术,佛教石雕造像赋予它山更多的意义。就如中国佛教文化传播的渊源一样,它山石雕艺术博物馆带着一千多年中华民族坚定沉郁、勤劳忍耐、豁达和平的精神积淀,娓娓道来一个个由石头“雕”出来的故事。
  
  


  当凿子碰到石头……
  
  它山石雕艺术博物馆是一个对地方文化、艺术文化深层次探索、并富有创意的设想,建筑风格将吸收当今国内外博物馆建设的最新成果,使博物馆成为展示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窗口,地域特色和文化个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内部与外部协调,形成区域地标性的建筑,从而使得博物馆本身也成为“艺术品”。
  它山石雕艺术博物馆规划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以中国传统石雕石刻艺术品为主题,通过多媒体、图片、实物展览等方式,展出自南北朝时期以来,唐、宋、明、清的佛教石雕代表作品;南宋墓室石刻艺术品,以及其它一些石刻艺术品,以系统的藏品展示中国石刻石雕艺术尤其是佛像造像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博物馆设计的“唐风” 特征给人以强有力的结构印象,它山石雕博物馆以现代版的抽象“唐风”建筑,在这个时代产生出极其优秀的样式。本体由定义墙面和屋顶的L型多面体构造单元联系地排列这个构造体连续在人头山东侧斜面以台阶逐渐堆积向上联系而成的5个展示室构成,有向上攀沿的龙的意象。这个意象也可以说跟这一地域的风水所涉及的“龙谷”传说有某种关联。
  为营造从山的斜面岛东面人工湖平滑的印象,博物馆用轻快的曲面屋顶将立体格子的建筑加以覆盖,加强了不同部分各自的存在感。这里在具备门厅的象征性的同时,也因为作为从南北方向道路和迈向人头山博物馆院落的大台阶的交叉点而成为极具公共性的场所。
   顺着博物馆本体中央东西贯通的大台阶,来馆者到访两侧配置的随台阶升高的各个展示室,一边欣赏石雕艺术品一边登上人头山顶。最后,来馆者到达顶上设置的椭圆型的视像厅。这里有有关它山关联的介绍,佛教文化的繁荣,尚化山石材开采和石雕艺术的发展,另外还有它山堰关联的水利文化以及下游的宁波这一大都市的关系下的生活习惯与传承的综合图像资料介绍,上映后墙面自然的打开,观众面对的可以说是它山文化与石雕艺术原点的尚化山石材开采场遗迹所构成的风景。这一博物馆意图通过空间体验的展示形式将“它山文化”与“石雕文化”给来访者以总和的传达。
  博物馆配备包括图书馆、阅览室、档案馆、会议厅、学术报告厅、配套服务等设施,与佛教艺术文化研究院、它山文化论坛、会议中心、服务中心、博物馆文化院落等一体,从理论研究支撑了这些沉默的讲述者。
  
  佛在艺术 石为载体
  
  博物馆藏品包括南北朝、唐代佛教石雕造像,宋、明、清佛教石雕造像,宋板以及建筑构件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表现技法娴熟,尤其是南北朝及唐代的佛教造像,造型雍容华贵、刻工精美,纹饰繁丽,构图饱满,气势雄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中国佛教雕刻题材丰富,造型精美,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积淀着中华民族坚定沉郁、勤劳忍耐、豁达和平的精神,凝聚着历代匠师的聪明智慧和虔诚敬重,不仅是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中西文化交融重要历史见证。它山石雕艺术博物馆展出的佛教石雕作品,在为观众提供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大略地勾勒出中国佛教石雕艺术演变的一般线索。
其他文献
一提到彝族,我们想到的就是凉山、瓦篷房。生长在被历史尘封的茶马古道旁的彝族,在彩云之南这样一个钟灵毓秀的地方,大概会熏染出别样的民族风情吧,他们的建筑又是什么样的呢?跋山涉水,穿村越寨,我们已疲惫不堪,真需要停下来休整一番。山鹰组合的这首《七月火把节》从朋友的手机里传出,曲调热烈欢畅。我们对彝族的好奇心立马被唤起,身体的疲劳已不能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      一路颠簸,我们到达了楚雄彝族自治州。
期刊
来之前,我们就对哈尼这个与音乐歌舞为伴的民族,做了详细的了解,点缀在深山绿地上的蘑菇房是他们最有特色的建筑,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应该会有置身于梦幻的童话感吧。      塔婆是能干的女人,她把世人生养。  在她的头发里,生出住在白云顶上的人;  在她的鼻根上,生出在高山上骑马的人;  在她的白生生的牙巴骨上,生出的人住在山崖边;  在她软软的胳肢窝里,生出的人爱穿花衣裳;  粗壮的腰杆上人最多,雾露和
期刊
地理位置  用“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渺间”这句话来形容位于浙江舟山群岛的佛教名山——普陀山,似乎很贴切。古往今来,它的神奇、神圣和神秘令无数中外游客向往。  与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的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面积12、9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也许人们更关注它的原因还有一个,这里是南海观音的道场。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
期刊
这里是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建塘,人间最殊胜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自从英国人詹姆士·希尔顿的小说《失去的地平线》问世以来,作品中所描绘的香格里拉引起无数人的向往......  “香格里拉”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滇、川、藏大三角区域,地处迪庆香格里拉腹心地带,素有“高山大花园”、“动植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的美称。香格里拉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县份,同时这里也是一
期刊
江苏太仓,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娄东画派”的发祥地,素有“画乡”的盛名。从元、明、清以来600余年间,这里深厚的文化沃土孕育了数以百计的丹青巨匠,明代的仇英,清初的王时敏、王鉴,开启了娄东先河;又以王原祁为代表的“娄东画派”庞大画家群体,形成了江南山水画的大本营;继后“小四王”、“后四王”等等,连绵不断几百年。建国后,“娄东画派”得以重振。太仓籍著名画家朱屺瞻、宋文治两位大师,德艺双磬,艺术成就
期刊
太仓,位于苏州娄江之东,娄江因自苏州娄门而出得名。太仓是“明四家”之一,仇英的故乡,清初著名的“娄东画派”也发祥于此。历史上太仓还出现过众多著名的书画家,他们在中国美术史上均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杰出成就和贡献已载入世界名人之册,当代著名画家宋文治就是其中之一。  宋文治先生少年时家贫,曾在上海、苏州等地当学徒,后得亲友资助,考取苏州美专学习。他早年还在太仓、安亭两地从事艺术教育工作达16年。在这期
期刊
深圳美术馆馆长宋玉明谈美术馆收藏    宋玉明先生简介  1954年4月5日生于上海安亭,祖籍江苏太仓。  多年来从事美术专业中国画的创作研究并参与组织策划艺术展览活动,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有关重要美术展览。  应邀在香港、台湾、突尼斯、德国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参加中国、日本、法国、美国、韩国等联展。出版《宋玉明画集》、《宋玉明香港深圳写生作品集》、《宋玉明水墨都市》、《宋玉明山水画集》等个人专著
期刊
在艺术圈,大多艺术家不需要介绍,仅就着装和神态气质你就能轻易认出他(她)的行当,而陆煜炜很特别,特别的是她那种让你一眼就倍觉亲切的邻家女孩气质。这个七十年代末出生的女孩以她七零人的带有理想主义影子的诗意和上海人的时尚,画出的作品令人一见如故,都市的空虚、隔膜与诱惑通过一个个几乎透明的身体、面孔与眼神弥漫在悲情与浪漫中,一切都是飘逸的、摩登迷离又镜头感十足这样一种气氛用窗户来分界再合适不过,它包含太
期刊
阿昌族的村寨,无论是山区还是坝区,居民的住宅,都建造为三合院或四合院的样式,其中三合一照壁的形式居多,邻里户外都可相互照应。而传统全木式的仗楼建筑如今已越来越少了。虽然如此,但木头仍然是阿昌族人民起屋建房的主要材料。尽管过去的木框架如今已改变为今天的钢筋水泥框架,但房屋的内壁仍然有用木料装饰。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嗜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子二月花。  阿昌族,这个生活在白云深处的人
期刊
在丝绸之路上,敦煌莫高窟、马蹄山寺石窟群、拉梢寺石窟群、莲花寺石窟群、天水麦积山石窟……这些自魏晋以来不断营造、密布于丝绸之路沿线的大大小小的石窟佛龛,如同佛陀撒落的串串珍珠,闪耀着瑰丽璀璨的艺术色彩,使丝绸之路辉映在一片神奇而祥和的佛国灵光之中。一百多年来,引得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被裹卷在历史的洪流中,身:不由主、踉踉跄跄地跋涉在通往艺术佛国的道路上,渴望被艺术震撼、消融。  1877年,德国地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