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项综合性质的地质工程内容,岩土工程地质基础处理旨在运用各种勘察手段,对各种建筑工程的地质环境作出综合性判断和评价。就目前岩土工程地质基础处理的施工现状分析,可以看出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无法全盘掌握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情况,甚至会由于处理工作不到位,出现地基沉降变形问题。本文将根据岩土工程地质基础处理的施工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和建议,以保证建筑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关键词:岩土工程 地质基础 基础处理
中图分类号: E271 文献标识码: A
1.岩土工程地质基础处理现状
1.1地质基础处理存在的问题
岩土工程必须建立在地质基础处理的前提下,在掌握一手的岩土工程资料之后,对地基的基础进行处理,单就目前地质基础处理的技术应用现状分析,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施工问题:界面划分上缺乏针对性,地质基础处理人员对界面的划分没有根据岩土的各种性质进行区别性看待,譬如土体的风化程度、地质的良莠以及地质的结构等;由于对地下各种物体的分布情况、位置以及埋藏深度等地质形态掌握不全,致使处理基础不扎实;岩土的取样不全,由于岩土的复杂性,某些原状的岩土样本在取样时被忽略,譬如风化岩、残积土和粗颗粒土等,因此无法进行全方位的岩土室内外试验,其参数触及面狭窄;岩土地质基础处理人员专业能力欠缺,各种野外作业和资料整理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无法胜任基础处理的实际需求,另外作业人员往往将地基处理当成一项独立性的工作,没有结合地基未来将建的建筑结构特点进行作业,致使地基处理目的过于片面,与岩土工程的设计、施工脱节。
1.2问题原因分析
笔者结合以上的岩土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问题,结合施工经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如下浅析:首先是基础处理的依据不足,地质基础处理方法的取舍需明确建筑设计意图,方能针对性布置处理任务,目前部分地质报告缺少对未来将建的项目性质、规模、结构、荷载等资料的分析,在勘测点的布置上缺乏可行性,致使基础处理的结果不能满足岩土工程对地基的施工要求,譬如某高层小区临江而建,在基础处理之前没有综合地形地貌作出地质灾害调查,也没综合考虑到高层小区所需求的最大限度荷载,致使处理工作不到位,在工程桩基施工时,工地某地段出现了特殊的岩土结构,需改用水桩方可完成桩基任务,而且此部位的建筑物层高等结构必须进行重新设计修改,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浪费。其次是基础处理工作不合理,在实际基础处理操作中,不按照规范要求作业的现象相当普遍,存在孔深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将基础处理等级等纳入考虑范围之内,譬如某住宅小区地质基础处理用普通民宅的标准进行,经测试地基条件良好,但经后期进行剪切波速测试,发现建筑物高度要求的钻孔深度内存在微风化岩层。再次是基础处理手段的问题,譬如勘察水平落后,碎石土层采用静力触探法,致使触探试验不连贯,在钻进岩层中时,忽略岩心采取率,使得钻探效果不全。
2.岩土工程地质基础处理施工的建议措施
2.1地基处理之前的勘察测绘
岩土工程地质地基处理之前,要进行勘测测绘,是对岩土的地貌地形、变化情况和地质条件等情况进行测绘,具体内容包括:在岩土工程基础处理界限内外的一定宽度内,调查是否存在滑坡、土洞和坍塌等不良地质现象,以及岩石、软弱层地质体的出露部位、范围和分布,按照一定比例将这些调查内容标示在图纸之上;岩土所在地的气候等水文气象,以及周边生活和生产建筑物对岩土的破坏程度等的调查,并对岩石的特征、风化程度,所在位置的地貌与岩土层关系进行分析,初步划分地貌单元;调查岩土位置的地下水情况,包括地下水的类型、水位情况和流量等,并按照一定比例标示在测绘图纸上。以上的调查内容除了标示在图纸之上,还要进行调查情况的野外照相或者素描,作为编制地质勘查报告的基本資料。
2.2地基处理时的钻探设计
岩土钻探是岩土地质基础处理掌握一手资料的重要环节,钻探技术的应用需要掌握以下的方法:①钻探技术的选择需要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一是地下水以上的地层,适合用勺型钻锤击干法掏土钻进法,这种钻探方法简单便捷,但对土层扰动性较大,因此钻探深度要求高的地层,此法不适用;二是针对多种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的深度,可采用岩芯回转泥浆护壁钻进法,这种施工方法效率高,动力大,但需要用冲洗液配合钻进,因此不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天然原状土样取样,另外也不适用于成分复杂的土层。三是双管单动钻进、冲击钻探等其他的钻进方法较为适用普通地质地基处理任务,因为这些方法的工艺复杂,而且不利于原状土样,对土层的扰动性较大。②钻进深度的控制,与岩土层的分层深度测量误差不能超过5厘米,如果采用岩芯回转泥浆护壁钻进法,为控制分层的精度,非连续取芯钻进的回次进尺应该进行严格控制,一般是在2米之内;③针对不同性质的岩土,控制取芯率,土层为百分之百,岩石风化的残积土为百分之八十五,半岩半土为百分之九十,破碎岩为百分之六十五,软质岩为百分之六十五,完整岩为百分之八十以上。④根据钻进回次填写钻探记录,作为钻探技术应用情况的依据。
2.3地基处理的取样和试验设计
首先是取样的施工设计。取样需要根据工程地基的情况进行采取,一般采集中风化和微风化岩的上部位置,因为这些风化带具有过渡的特点,而上部位置就具有代表意义,其他位置超风化带实验值过于离散。另外还要采集工程地质各部位的地下水,进行水质分析,确定地下水是否腐蚀作用,腐蚀作用的波动范围多大。采集后的样本做及时蜡封处理,用胶带包括岩样,以防止其水分流失,并分类妥善保存,每种样本都要有标签清楚记录孔段的深度,然后送到土木试验地点进行土样和岩样的分析和试验。
其次是原位试验的施工设计,即在保证检测对象不被扰动和破坏的天然状态下,通过各种试验手法进行指标测定。原位试验是岩土工程地质地基处理的重要部分,获取岩土的设计参数,也是岩土工程施工质量检验的重要手段。原位试验的方法很多,包括荷载、静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等。试验方法具体根据工程条件和需求而定,常用的试验方法是标准贯入试验法。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标准贯入试验是自动落锤的试验法。该法应根据地基的条件,以1米到1.5米为一次钻进单元深度,如果地质为松土,则钻进深度应该结合实际而定,风化残积土和全风化带钻进以1.5米为一次钻进单元深度,强风化带以2米到2.5米为一次钻进单元深度。
编写地质地基处理报告,根据相关规范的具体要求进行编写,编写的前应该将各类地基处理资料进行汇总整理,结合实际拟定大纲后再进行编写,内容包括地基处理基本内容、地质条件、工程分析评价以及相关的结论和建议。地质地基处理报告也是处理技术应用情况的检验总结。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地质地基处理属于综合型的工程项目工作,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征,在施工应用方面,存在界面划分上缺乏针对性、地质的形态掌握不全、岩土的取样不全以及地基处理能力限制等问题,笔者对这些问题分析之后,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总结,认为岩土工程地质地基处理只有综合运用各种设计和施工手段,重点提高地质地基处理测绘、钻孔、取样、原位试验和地质报告编写等方面的技术含量,方可对地质环境作出综合性的客观判断与评价,全盘掌握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情况,为建筑工程的施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国强.岩土工程勘察方案分析与不均匀地基加固处理探讨[J].广东建材,2008年7期:31-33.
[2]陶忠平.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与探索[J].2007年8期:1178-1183.
[3]李清芝等.岩土工程勘察相关问题浅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6年3期:79-82.
关键词:岩土工程 地质基础 基础处理
中图分类号: E271 文献标识码: A
1.岩土工程地质基础处理现状
1.1地质基础处理存在的问题
岩土工程必须建立在地质基础处理的前提下,在掌握一手的岩土工程资料之后,对地基的基础进行处理,单就目前地质基础处理的技术应用现状分析,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施工问题:界面划分上缺乏针对性,地质基础处理人员对界面的划分没有根据岩土的各种性质进行区别性看待,譬如土体的风化程度、地质的良莠以及地质的结构等;由于对地下各种物体的分布情况、位置以及埋藏深度等地质形态掌握不全,致使处理基础不扎实;岩土的取样不全,由于岩土的复杂性,某些原状的岩土样本在取样时被忽略,譬如风化岩、残积土和粗颗粒土等,因此无法进行全方位的岩土室内外试验,其参数触及面狭窄;岩土地质基础处理人员专业能力欠缺,各种野外作业和资料整理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无法胜任基础处理的实际需求,另外作业人员往往将地基处理当成一项独立性的工作,没有结合地基未来将建的建筑结构特点进行作业,致使地基处理目的过于片面,与岩土工程的设计、施工脱节。
1.2问题原因分析
笔者结合以上的岩土工程基础处理施工的问题,结合施工经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如下浅析:首先是基础处理的依据不足,地质基础处理方法的取舍需明确建筑设计意图,方能针对性布置处理任务,目前部分地质报告缺少对未来将建的项目性质、规模、结构、荷载等资料的分析,在勘测点的布置上缺乏可行性,致使基础处理的结果不能满足岩土工程对地基的施工要求,譬如某高层小区临江而建,在基础处理之前没有综合地形地貌作出地质灾害调查,也没综合考虑到高层小区所需求的最大限度荷载,致使处理工作不到位,在工程桩基施工时,工地某地段出现了特殊的岩土结构,需改用水桩方可完成桩基任务,而且此部位的建筑物层高等结构必须进行重新设计修改,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浪费。其次是基础处理工作不合理,在实际基础处理操作中,不按照规范要求作业的现象相当普遍,存在孔深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将基础处理等级等纳入考虑范围之内,譬如某住宅小区地质基础处理用普通民宅的标准进行,经测试地基条件良好,但经后期进行剪切波速测试,发现建筑物高度要求的钻孔深度内存在微风化岩层。再次是基础处理手段的问题,譬如勘察水平落后,碎石土层采用静力触探法,致使触探试验不连贯,在钻进岩层中时,忽略岩心采取率,使得钻探效果不全。
2.岩土工程地质基础处理施工的建议措施
2.1地基处理之前的勘察测绘
岩土工程地质地基处理之前,要进行勘测测绘,是对岩土的地貌地形、变化情况和地质条件等情况进行测绘,具体内容包括:在岩土工程基础处理界限内外的一定宽度内,调查是否存在滑坡、土洞和坍塌等不良地质现象,以及岩石、软弱层地质体的出露部位、范围和分布,按照一定比例将这些调查内容标示在图纸之上;岩土所在地的气候等水文气象,以及周边生活和生产建筑物对岩土的破坏程度等的调查,并对岩石的特征、风化程度,所在位置的地貌与岩土层关系进行分析,初步划分地貌单元;调查岩土位置的地下水情况,包括地下水的类型、水位情况和流量等,并按照一定比例标示在测绘图纸上。以上的调查内容除了标示在图纸之上,还要进行调查情况的野外照相或者素描,作为编制地质勘查报告的基本資料。
2.2地基处理时的钻探设计
岩土钻探是岩土地质基础处理掌握一手资料的重要环节,钻探技术的应用需要掌握以下的方法:①钻探技术的选择需要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一是地下水以上的地层,适合用勺型钻锤击干法掏土钻进法,这种钻探方法简单便捷,但对土层扰动性较大,因此钻探深度要求高的地层,此法不适用;二是针对多种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的深度,可采用岩芯回转泥浆护壁钻进法,这种施工方法效率高,动力大,但需要用冲洗液配合钻进,因此不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天然原状土样取样,另外也不适用于成分复杂的土层。三是双管单动钻进、冲击钻探等其他的钻进方法较为适用普通地质地基处理任务,因为这些方法的工艺复杂,而且不利于原状土样,对土层的扰动性较大。②钻进深度的控制,与岩土层的分层深度测量误差不能超过5厘米,如果采用岩芯回转泥浆护壁钻进法,为控制分层的精度,非连续取芯钻进的回次进尺应该进行严格控制,一般是在2米之内;③针对不同性质的岩土,控制取芯率,土层为百分之百,岩石风化的残积土为百分之八十五,半岩半土为百分之九十,破碎岩为百分之六十五,软质岩为百分之六十五,完整岩为百分之八十以上。④根据钻进回次填写钻探记录,作为钻探技术应用情况的依据。
2.3地基处理的取样和试验设计
首先是取样的施工设计。取样需要根据工程地基的情况进行采取,一般采集中风化和微风化岩的上部位置,因为这些风化带具有过渡的特点,而上部位置就具有代表意义,其他位置超风化带实验值过于离散。另外还要采集工程地质各部位的地下水,进行水质分析,确定地下水是否腐蚀作用,腐蚀作用的波动范围多大。采集后的样本做及时蜡封处理,用胶带包括岩样,以防止其水分流失,并分类妥善保存,每种样本都要有标签清楚记录孔段的深度,然后送到土木试验地点进行土样和岩样的分析和试验。
其次是原位试验的施工设计,即在保证检测对象不被扰动和破坏的天然状态下,通过各种试验手法进行指标测定。原位试验是岩土工程地质地基处理的重要部分,获取岩土的设计参数,也是岩土工程施工质量检验的重要手段。原位试验的方法很多,包括荷载、静力触探和标准贯入试验等。试验方法具体根据工程条件和需求而定,常用的试验方法是标准贯入试验法。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标准贯入试验是自动落锤的试验法。该法应根据地基的条件,以1米到1.5米为一次钻进单元深度,如果地质为松土,则钻进深度应该结合实际而定,风化残积土和全风化带钻进以1.5米为一次钻进单元深度,强风化带以2米到2.5米为一次钻进单元深度。
编写地质地基处理报告,根据相关规范的具体要求进行编写,编写的前应该将各类地基处理资料进行汇总整理,结合实际拟定大纲后再进行编写,内容包括地基处理基本内容、地质条件、工程分析评价以及相关的结论和建议。地质地基处理报告也是处理技术应用情况的检验总结。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地质地基处理属于综合型的工程项目工作,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征,在施工应用方面,存在界面划分上缺乏针对性、地质的形态掌握不全、岩土的取样不全以及地基处理能力限制等问题,笔者对这些问题分析之后,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总结,认为岩土工程地质地基处理只有综合运用各种设计和施工手段,重点提高地质地基处理测绘、钻孔、取样、原位试验和地质报告编写等方面的技术含量,方可对地质环境作出综合性的客观判断与评价,全盘掌握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情况,为建筑工程的施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国强.岩土工程勘察方案分析与不均匀地基加固处理探讨[J].广东建材,2008年7期:31-33.
[2]陶忠平.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勘察实践与探索[J].2007年8期:1178-1183.
[3]李清芝等.岩土工程勘察相关问题浅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6年3期: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