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的数学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够使学生掌握数学阅读方法,提高数学阅读能力;能够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逐渐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因此,我们应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数学阅读,使数学阅读之花芬芳灿烂、奇香四溢!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提到阅读,人们通常想到的是语文方面的阅读,很少将阅读与数学联系在一起。其实不然,数学学习中也处处存在阅读理解。能否正确地阅读、理解题目的要求或题目中包含的意义,是学好数学、做好数学的关键。
一、以趣引读
如前所说,数学阅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少有学生把读数学题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主动地去做,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体验阅读数学书带来的学习上的变化,使学生从不想读转到愿读,从愿读转变到会读,最后上升为乐读。如,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景,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导读提纲,减轻学生阅读的难度;举行一些诸如抢答之类的小竞赛活动,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和成功。
二、勤动笔墨
数学阅读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手脑并用的过程,所以读题就需勤于动笔,以此加深印象。 如何动笔呢?一是动笔圈画。教会学生运用各种符号来表示不同的意义,以强化阅读重点与关键,做到自我阅读理解、掌握心中有数。如学生在阅读数学应用题时,要求他们在题目上勾勾画画、圈圈点点,使学生既集中了注意力,又能很快地理解题意,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如:我让学生阅读“一共有15本故事书,借走了8本,还剩多少本?”这样的一步计算应用题时,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把条件部分画上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部分( )括出来,这样使学生很快的理解了题目的意思,理解了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很快地解决了题目;二为动笔演练。读中演,尝试演算验证推理;读后练,形成技能技巧;练后再读,反思失误,总结经验,回顾内化,变“厚”为“薄”。
三、边读边思
阅读不是脱离思考,没有思维的阅读,是一种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阅读。阅读中必有思考,要指导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提纲和阅读思考题,联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边读边思考,反复体味数学语言的内涵,探究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例题的算理、思路,形成自己的见解。如果说思维是阅读能力的中心,那么疑问则是思维的火花。有疑问才能促进求知,促进思维,才能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课堂上,当学生在阅读完一道例题后,不要马上让学生解答,而是让学生思考一些问题,进而很好地解决问题。如在阅读“黄花有24朵,紫花有15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多7朵,做了多少朵红花?”这样的应用题后,学生有的问“这道题告诉我们哪些条件?”有的问“问题是什么?”有的问“求做了多少朵红花,要用哪些条件?”还有的问“紫花有15朵这个条件有用吗?”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再认真地读书,主动地探索。在再次阅读过程中,把所题的问题都一一解决,进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经常以这种方法训练学生阅读应用题,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能让他们找到自学的门径,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愈来愈活跃,所提的问题也越来越有价值。
四、反复斟酌
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数学语言的简洁美,决定了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反复斟酌过程。学生在阅读应用题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难以理解文字表达的数学意义,更难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反复斟酌,指学生主体在反复阅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点击”重点字、词,展开分析、研究,获得对文本的深层次感悟。当教师引领学生与有关概念对话时,可让学生借助“概念的关键词语是哪几個?能去掉或换成别的词语吗?能举大量的正反例子吗?怎样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呢?”等等来理解。经过抓住关键词,反复推敲,让学生理解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
五、读议结合
数学阅读应力求做到突出重点,释解疑点,化解难点。如果学生的阅读只停留在个体的理解上,那就达不到提升学生思维的目的。因而在教学中,注意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让和谐的氛围、成功的体验、竞争的机制激励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发展,主动将数学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在阅读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学生从多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对知识的内容和形成过程,开展多方位的思考、讨论,从而在内化知识、深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的情境,调动全体学生投入相互探讨;另一方面要引导交流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当学生闪现精辟见解时,要及时捕捉,并予以肯定;当出现错误或片面认识时,要及时纠正或补充;当思维停滞时,要及时引发新的认知冲突……总之,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实现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的交锋。.
例如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教学时学生通过操作、研究初步得出规律后,再让学生仔细看看书,交流一下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和看法。有的学生提出:“乘法分配律”一定要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吗?抓住这个思维灵感的闪现,我马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研究,结果大家发现:不仅三个、四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能适合“乘法分配律”,而且几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乘也适合。后来还有学生提出:是不是也可以发明一个“除法分配律”。
实践证明,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以生为本,面向未来的现代数学教育观在具体教育教学行为中的体现,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有序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翟家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提到阅读,人们通常想到的是语文方面的阅读,很少将阅读与数学联系在一起。其实不然,数学学习中也处处存在阅读理解。能否正确地阅读、理解题目的要求或题目中包含的意义,是学好数学、做好数学的关键。
一、以趣引读
如前所说,数学阅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少有学生把读数学题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主动地去做,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体验阅读数学书带来的学习上的变化,使学生从不想读转到愿读,从愿读转变到会读,最后上升为乐读。如,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景,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导读提纲,减轻学生阅读的难度;举行一些诸如抢答之类的小竞赛活动,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和成功。
二、勤动笔墨
数学阅读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手脑并用的过程,所以读题就需勤于动笔,以此加深印象。 如何动笔呢?一是动笔圈画。教会学生运用各种符号来表示不同的意义,以强化阅读重点与关键,做到自我阅读理解、掌握心中有数。如学生在阅读数学应用题时,要求他们在题目上勾勾画画、圈圈点点,使学生既集中了注意力,又能很快地理解题意,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如:我让学生阅读“一共有15本故事书,借走了8本,还剩多少本?”这样的一步计算应用题时,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把条件部分画上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部分( )括出来,这样使学生很快的理解了题目的意思,理解了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很快地解决了题目;二为动笔演练。读中演,尝试演算验证推理;读后练,形成技能技巧;练后再读,反思失误,总结经验,回顾内化,变“厚”为“薄”。
三、边读边思
阅读不是脱离思考,没有思维的阅读,是一种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阅读。阅读中必有思考,要指导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提纲和阅读思考题,联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边读边思考,反复体味数学语言的内涵,探究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理解例题的算理、思路,形成自己的见解。如果说思维是阅读能力的中心,那么疑问则是思维的火花。有疑问才能促进求知,促进思维,才能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课堂上,当学生在阅读完一道例题后,不要马上让学生解答,而是让学生思考一些问题,进而很好地解决问题。如在阅读“黄花有24朵,紫花有15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多7朵,做了多少朵红花?”这样的应用题后,学生有的问“这道题告诉我们哪些条件?”有的问“问题是什么?”有的问“求做了多少朵红花,要用哪些条件?”还有的问“紫花有15朵这个条件有用吗?”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再认真地读书,主动地探索。在再次阅读过程中,把所题的问题都一一解决,进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经常以这种方法训练学生阅读应用题,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能让他们找到自学的门径,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愈来愈活跃,所提的问题也越来越有价值。
四、反复斟酌
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数学语言的简洁美,决定了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反复斟酌过程。学生在阅读应用题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难以理解文字表达的数学意义,更难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反复斟酌,指学生主体在反复阅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点击”重点字、词,展开分析、研究,获得对文本的深层次感悟。当教师引领学生与有关概念对话时,可让学生借助“概念的关键词语是哪几個?能去掉或换成别的词语吗?能举大量的正反例子吗?怎样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呢?”等等来理解。经过抓住关键词,反复推敲,让学生理解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
五、读议结合
数学阅读应力求做到突出重点,释解疑点,化解难点。如果学生的阅读只停留在个体的理解上,那就达不到提升学生思维的目的。因而在教学中,注意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让和谐的氛围、成功的体验、竞争的机制激励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发展,主动将数学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在阅读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学生从多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对知识的内容和形成过程,开展多方位的思考、讨论,从而在内化知识、深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的情境,调动全体学生投入相互探讨;另一方面要引导交流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当学生闪现精辟见解时,要及时捕捉,并予以肯定;当出现错误或片面认识时,要及时纠正或补充;当思维停滞时,要及时引发新的认知冲突……总之,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中真正实现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的交锋。.
例如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教学时学生通过操作、研究初步得出规律后,再让学生仔细看看书,交流一下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和看法。有的学生提出:“乘法分配律”一定要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吗?抓住这个思维灵感的闪现,我马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研究,结果大家发现:不仅三个、四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能适合“乘法分配律”,而且几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乘也适合。后来还有学生提出:是不是也可以发明一个“除法分配律”。
实践证明,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以生为本,面向未来的现代数学教育观在具体教育教学行为中的体现,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有序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翟家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