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数学教学初探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gim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兴趣也就越浓。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存款利息、日常生活中打折购物、按一定的比例设计平面图等问题均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并且充满着生活的情趣。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比如说,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我没有照书上的例题去教,而是跳出了数学,找到了这节课的灵魂:“关系”,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过程如下:先说关系。说说你与老师是什么关系?与同学,与父母,与哥姐,与爷爷奶奶等又是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脑海中对“关系”这个词有一个了解。然后,猜老师的岁数。先猜猜老师是多大了?(25)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加一个条件,大5岁,那老师多少岁呢?(30)30岁也是一个数量,那大5岁是什么呢?引出是关系。然后,猜扑克牌的张数,让学生猜猜教师手里有几张牌?(13)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添一个关系,比它多2张,那老师手里有几张?根据关系学生一下子就求出来了。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知道了,告诉你一个数,要求另一个数,必须知道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了关系就可以求要求的数,这样对关系理解得就更透了。接下来的新课,出示小白鸭、小灰鸭、小花鸭,分别为18只,24只,求小花鸭有多少只。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知道必须有关系才能求小花鸭。于是,课堂就沸腾起来了,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出各种关系,学生自己编应用题自己解答。在这节课中,以关系为灵魂,把知识提炼出来,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再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再例如,在教学“比较轻重”一课时,我变教材中小熊和小猴玩跷跷板的场景为本班同学间玩跷跷板的情景。当同学们看到自己和其他伙伴的身影时,个个表現的非常兴奋,大声叫着能看到的小朋友的名字。当看到又瘦又小的被架在跷跷板的一端不管怎么用力也压不起又胖又重的其它同学时,同学们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借助这一场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他们用眼观察轻重的能力。
  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例题生活化
  教材中的例题是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设置的。但我们的数学教材,题材老化,情节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实在太少,我们要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味的状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重组教材内容,给数学课本增加“营养”。例如,教学“减法的一些简便计算”时,我并没有按照课本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月底,小强的爸爸和叔叔领了工资,去苏果超市购物,超市里摆设了好多好多的商品,琳琅满目。小强的爸爸看中了一双球鞋,价值198元,他身上有323元,叔叔看中了一块手表,价值397元,他身上有465元。他们该怎么付钱呢?怎样想付得更快?这里,教师赋枯燥的数字以“生命”,把教材中缺少时代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练习设计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课后练习是学生理解、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课后练习的生活化,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客厅的面积,再测量一下地砖的长和宽,并算出它的面积,最后估算一下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5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我在教学中又开展了“设计你的卧室”数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要求学生先做好地面的设计,包括家具摆放的位置,还要选择适合室内空间的地板、家具、粉刷墙壁和天花板的涂料、电器等。设计好图纸后,再做市场调查,通过各种途径调查建材规格、型号、价格等一系列信息。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既能将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又要考虑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兴趣盎然,亲近数学,真正让数学走近学生,让数学走入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四、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就是要求我们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地观察、思考、分析、揭示规律,再用于指导生活实践,体验研究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例如,在教学“前后”时,上课前,我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座位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然后调换个别同学的位置,让学生再说一说。采用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由于参照对象的不同,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又如,在教学“时、分、秒”时,因为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它比较抽象。因此,我设计了许多与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有数脉搏、跳绳、拍皮球、晃忽拉圈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亲身感受、体验到1分钟、1秒钟的长短,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即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其他文献
亚里士多德曾阐述:“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数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化过程。因此,我觉得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是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对数学的理解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就意味着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尝试、探索问题,让他们在自主活动的领域中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加以再创造,借助“活动”
期刊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简单的统计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现实境中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2使学生初步感受统计思想及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的方法。  2合理解释统计结果并针对结果进行推测。  教学用具: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使用:旅游信息资料网页。(学生可到上在搜集自
期刊
[案例1]  这是在复习《比例的应用》教学中的一个片段,我在屏幕上打出这样一个题目:从长春市到吉林市走高速公路要70分鐘, 每分钟行2千米;如果改为走普通公路每分钟只能行0.8千米,要多长时间到达?同学们看了屏幕后,顿时纷纷列式解答,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这样的:  1.解:设要用x分钟到达。 2. 70×2÷0.8。  70×2 = 0.8x= 140÷0.8。  X = 175 = 175(分)。 
期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能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2.借助认识路线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还能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为学生创设“搜救大行动”的情境,通过学生愿意帮助解救小猪,努力搜集线索根据线索上的指路成功的解救小猪的体验活动中,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
期刊
俗话说“良药苦口”,很多人怕吃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就在“药”的表面裹上一层糖衣,于是吃药便不再成为负担。现在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件苦差事,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但关键是因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得当。经常使用严格纪律来约束学生,使之在短时间内听从教师的指导,这种有如在强迫下进行的被动学习,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既谈不上积极,也谈不上主动,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就想:“能否也将语文知识裹
期刊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在小学教学中都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作检验教师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一、激发自主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思维的自觉性  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为学生拓展多向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提出问题。例如:在动手
期刊
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课文时能善用、活用课本插图,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运用插图,理解词义  低年级儿童理解词义非常困难,如果运用直观形象的插图,最易收效,特别是低年级的课文中有许多描述实物的插图:长春版一年级下册汉字家园(一)中“木、本、末、朱”的教学,它是利用一组象形图片:木字上加一笔来识字的。教学“本”时,可让学生看图,比较它与草木之根,引申事物的根源;再与“末
期刊
在一次数学教学的活动学习中,我聆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人教版《通分》一课,对于这节课某些教学环节以及在课后研讨的评价中引发我一些思考,现在描述一下主要教学环节:  一、过程描述  教师在进行完同分母分数,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教学之后,在出示的练习中出示了2/5和1/4的比较大小,引起了认知冲突 ,老师引导同学们用不同的学习策略解决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策略。  生1:画图比较法。 
期刊
一、因材施教是实施差异性教学的核心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教学各因其材,墨子也主张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具尊”。教育学家维果茨基认为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的两种发展水平有清醒的认识,即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达到的发展水平,可达到的发展水平是指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
期刊
观察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据研究表明:人脑获得的信息有80~90%是通过看和听得到的。但由于同学平时只看书、看电视,而不看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不看人们的种种社会活动;只听课、听音乐、听故事,而不听大自然中种种美妙奇特的声音……这样,学生不注重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又缺乏对大自然、对社会的细微观察能力,每当老师布置作文时,他们总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为了开阔学生写作思路,提高写作能力,近年来我有意识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