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要调整人才观、质量观
当今,一些不科学的评价标准,致使科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受到多方面的压力,在不少教师的心目中,通常把善于记忆知识结论、书面考试考分高,视教材和老师讲的知识为绝对真理的学生为“好学生”。上述质量观视学生学习差异的多样性、个性特长的多样性等于不顾,用“分数”作为判断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忽视人才综合素质、综合能力,这是应试教育的质量观,有悖于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和希望。我们深知,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培育面向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人,育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人。这就要求教育应使学生在批判意识的指导下,继承课标、教材要求的以及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在继承的过程中,通过探索实践获得创新与发展。因此,应调整原来的人才观、质量观,舍去不合理的部分,充实符合时代精神的人才观、质量观的内核,把教育方针的精神实质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
二、要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获取知识、技能,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要使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这教学三要素发挥最佳功能,教学过程必须优化。
1.课前
要使教和学达到高度统一,这就需要教师课前摸清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现状、教材知识结构及课标要求;寻找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与教材知识结构的联系点,确定教学起点;选定助学助教的媒体材料,诸如趣味实验、科学趣闻、科学史故事、生活中的某些科学现象等,然后确定教学思路和方案。
2.课堂
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在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和促进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各种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这就要求教学民主化,师生平等相待,情感互融,学生的学习趣、学习动机被高度激发出来。教师指导学生概括共性,但又注意知识发展,不把规律讲死,共同辨析疑难、实践探索,鼓励好奇求异,形成创新思维品质。
3.课后
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總结学习过程的得失,以便形成适合学生个体的学习方法。在知识拓展、思维启迪方面,教师可给出一些与后续课有联系的问题或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间相互深入讨论,让感兴趣的学生课后思考探索,这既是对教材内容的深化理解,也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的拓展。
4.课外
学生的课外时空很大,家庭生活、社区服务、社会调査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一些研究性的问题让学生相互探索。如调查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观赏植物和珍稀植物等。教师给出这样一些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既融合了师生情感,又潜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态度。
三、要方法手段创新
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传统的教学法以传授知识的最终结果为基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笔记,这难以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的理念作为自已教学的思想基础,借助可行的教学手段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近年来,多媒体正成为科学课堂上师生重要的认知工具,现代教学媒体及技术具有许多优势:它能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具象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它可以创设虚拟的问题情境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可以使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更加便利、直观。通过互联网可以迅速、有效地获取与共享信息,体现大数据时代相关性研究的便利。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点,自制或购买较好的CAI课件,攻克在实验室难以实现的科学现象。但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主导、主体、辅助三者的关系要分清,满堂应用取代教师的做法是绝对要不得的。加强科学实验教学,首先要把科学实验观由只重视最终结果转变到挖掘实验潜在功能、重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培养的现代实验教学观上来。教师应从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人才的要求出发,将一些验证性的实验逐渐改为探索性的实验,让学生对实验可提出多种方案,用实验证实哪种方案安全、可行、选优;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自主操作实验等。
四、要提高教师素质
1.树立现代价值观念
教师树立现代价值观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需要。教师只有把个人价值融合到社会价值之中,明确教育的社会责任和个人的社会责任,他的行为才会表现出爱岗敬业,从关心爱护的基点出发教育学生,勇挑教学、教研重担,淡泊名利,达到高尚境界。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教育大政方针、教育理论的学习,并内化自己思想结构,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体现面向未来的精神风貌。
2.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教材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经常调整、改革原来繁、难、多、旧的内容,增加一些学科前沿的、涉及面比较宽的新内容。科学教师除对课程标准、教材的内容及要求有深刻认识、系统研究外,还必须对新材料、新能源、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前沿有系统了解,由于科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基础知识,科学教师还应加强对这些横向学科课标、教材的了解,熟悉相关基础知识,这就要求科学教师不断完善自己,提高业务知识水平,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3.提高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的提高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语言表达、板书板画、CAI课件的设计制作、电脑多媒体的使用、实验操作等技能的提高,应重在平时积极投入实践,长期坚持;对新课导入、设问、提问、诱答、讲解等技能可通过微课教学、优质课评比、相互听课、评课等活动来提高;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撰写小论文可通过专题研究活动、小论文评比活动等形式提高其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任重道远。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等科学素养的发展。
当今,一些不科学的评价标准,致使科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受到多方面的压力,在不少教师的心目中,通常把善于记忆知识结论、书面考试考分高,视教材和老师讲的知识为绝对真理的学生为“好学生”。上述质量观视学生学习差异的多样性、个性特长的多样性等于不顾,用“分数”作为判断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忽视人才综合素质、综合能力,这是应试教育的质量观,有悖于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和希望。我们深知,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培育面向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人,育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人。这就要求教育应使学生在批判意识的指导下,继承课标、教材要求的以及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在继承的过程中,通过探索实践获得创新与发展。因此,应调整原来的人才观、质量观,舍去不合理的部分,充实符合时代精神的人才观、质量观的内核,把教育方针的精神实质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
二、要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获取知识、技能,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要使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这教学三要素发挥最佳功能,教学过程必须优化。
1.课前
要使教和学达到高度统一,这就需要教师课前摸清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现状、教材知识结构及课标要求;寻找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与教材知识结构的联系点,确定教学起点;选定助学助教的媒体材料,诸如趣味实验、科学趣闻、科学史故事、生活中的某些科学现象等,然后确定教学思路和方案。
2.课堂
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在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和促进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各种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这就要求教学民主化,师生平等相待,情感互融,学生的学习趣、学习动机被高度激发出来。教师指导学生概括共性,但又注意知识发展,不把规律讲死,共同辨析疑难、实践探索,鼓励好奇求异,形成创新思维品质。
3.课后
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總结学习过程的得失,以便形成适合学生个体的学习方法。在知识拓展、思维启迪方面,教师可给出一些与后续课有联系的问题或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间相互深入讨论,让感兴趣的学生课后思考探索,这既是对教材内容的深化理解,也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的拓展。
4.课外
学生的课外时空很大,家庭生活、社区服务、社会调査等,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一些研究性的问题让学生相互探索。如调查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观赏植物和珍稀植物等。教师给出这样一些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既融合了师生情感,又潜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态度。
三、要方法手段创新
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传统的教学法以传授知识的最终结果为基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笔记,这难以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的理念作为自已教学的思想基础,借助可行的教学手段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近年来,多媒体正成为科学课堂上师生重要的认知工具,现代教学媒体及技术具有许多优势:它能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具象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它可以创设虚拟的问题情境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可以使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更加便利、直观。通过互联网可以迅速、有效地获取与共享信息,体现大数据时代相关性研究的便利。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点,自制或购买较好的CAI课件,攻克在实验室难以实现的科学现象。但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主导、主体、辅助三者的关系要分清,满堂应用取代教师的做法是绝对要不得的。加强科学实验教学,首先要把科学实验观由只重视最终结果转变到挖掘实验潜在功能、重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培养的现代实验教学观上来。教师应从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人才的要求出发,将一些验证性的实验逐渐改为探索性的实验,让学生对实验可提出多种方案,用实验证实哪种方案安全、可行、选优;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自主操作实验等。
四、要提高教师素质
1.树立现代价值观念
教师树立现代价值观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需要。教师只有把个人价值融合到社会价值之中,明确教育的社会责任和个人的社会责任,他的行为才会表现出爱岗敬业,从关心爱护的基点出发教育学生,勇挑教学、教研重担,淡泊名利,达到高尚境界。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教育大政方针、教育理论的学习,并内化自己思想结构,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体现面向未来的精神风貌。
2.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教材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经常调整、改革原来繁、难、多、旧的内容,增加一些学科前沿的、涉及面比较宽的新内容。科学教师除对课程标准、教材的内容及要求有深刻认识、系统研究外,还必须对新材料、新能源、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前沿有系统了解,由于科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基础知识,科学教师还应加强对这些横向学科课标、教材的了解,熟悉相关基础知识,这就要求科学教师不断完善自己,提高业务知识水平,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3.提高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的提高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语言表达、板书板画、CAI课件的设计制作、电脑多媒体的使用、实验操作等技能的提高,应重在平时积极投入实践,长期坚持;对新课导入、设问、提问、诱答、讲解等技能可通过微课教学、优质课评比、相互听课、评课等活动来提高;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撰写小论文可通过专题研究活动、小论文评比活动等形式提高其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任重道远。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等科学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