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义忠传统,让人尊重与珍惜

来源 :LADY专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hhh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阮义忠,1950年生于台湾宜兰。作为一名摄影师,在数码摄影盛行的当下,他坚持使用胶片,进暗房冲洗照片,像执行一种古老的仪式,甚至带着一种宗教情怀。他说自己是一个从一而终的人,不会被流行所左右,第一天端起什么型号的相机,用了什么冲洗药水,几十年便认定是它,就像一辈子只选一个老婆。
  “我见证了传统摄影的黄金时代”
  对于传统与过往,阮义忠有一种近乎顽固的执著。回忆,如他所拍摄的一帧帧照片,厚重而沉稳,黑白底色,却熠熠生辉。
  很久很久之前的一段旅程,他会在多年后咀嚼回味。像他再版的游记《行·影不离》,记载的是上世纪90年代的旅行故事,里面有欧洲、亚洲一些小城市的人情冷暖、风土民情,这些对于今天的他,意义依然重大。因为它不只记载了经历,还封存着一段属于自己的独特时空。“每个人走过的地方都一定会变,即使重返现场也是物是人非。写游记好比拍照,按下快门的瞬间,就把流动的时光留下了切面,成为不变的永恒。每篇游记都是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结缘,若没留下记录,就好像一切酸甜苦辣都没拥有过。漫漫长路,想不起来的过往,其实也等于不曾发生。”阮义忠说。
  作为一名痴迷于胶片的摄影师,阮义忠极喜那些带着沧桑感的作品,特别是那些散落在民间的家庭相簿及旧时代画片,为后人提供了不同的观察角度,成为了解社会变迁的珍贵材料。记得在西班牙塞维利亚的跳蚤市场,礼拜日的大小摊位上摆满了老照片与摄影明信片,使他兴趣盎然,逛了两个多小时还欲罢不能。回国后,他逢人便讲:“塞维利亚人最会享受生活,懂得怎么过日子……”
  当有一天,曾经属于你的东西不再属于你,你会不会多愁善感?阮义忠会。在越南河内的市集上,他见过一位卖头发的婆婆,面前的担子里放着一束束乌黑柔细的长发,“像丝缎一样摊在竹簸子里,散发着淡淡清香。照顾摊位的老婆婆殷勤地比划着,粗糙的手一遍遍顺着发丝”,阮义忠说,当时他想,“不知头发的主人是哪家姑娘?长发养了那么多年,一刀剪了伤不伤心?”
  除了这些经历,更令他难忘的是当时的摄影方式。二十多年前,数码摄影尚未兴起,世界各地的摄影氛围仍保有浓厚的传统纪实风格,“每到一处都能领会饱饱的生命感动、人道关怀,让自己对摄影的信仰更为坚定,对自己该走的路更为明确。”阮义忠说,反观现在,数码相机、手机摄影愈来愈盛行,技术门槛降低,看待摄影的态度也跟着下坡,因为没有材料费,人无法珍惜那个按快门的机会。在他看来,“胶片会教会摄影者一种品质,那就是尊重,尊重对方的每一个变化,用心地去体会这些细节;而数码让人进入一种半机械化状态。”
  “想到这里就觉得特别庆幸,我不但见证了传统摄影的黄金时代,也积极参与了它。”阮义忠说,这些年,自己除了拍照、教书、办杂志,也用游记为那个时代的国际摄影活动留下了真切的、可以追寻的痕迹。不但自己能够回忆,也可供后人缅怀、学习那个用相机见证人性和用影像反省自身的年代。
  没有太太,就没有今天的成就
  直到今天,阮义忠坚持用黑白记录表述现实,进暗房放照片;他的每一张照片,从按下快门到影像诞生,每个环节都是亲历亲为。拍照第一天,他接触的就是黑白胶卷,虽然后来也拍过彩色反转片、负片,但他还是认为黑白更有力量,因为它不受现实环境缤纷色彩的干扰。
  在拍摄之初,他的镜头便定焦于传统的伦理道德,即便到了现在,人们待物的方式以及价值观,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始终恪守着自己的原则,对出现在镜头里、生命里的每个人怀着感恩的心。他说自己是一个从一而终的人,不会被流行左右。第一天端起什么型号的相机,用了什么胶卷,几十年便认定是它,就像一辈子只选一个老婆。
  几十年来,摄影这件事完全把阮义忠和太太袁瑶瑶的生活、工作以及兴趣整个融合在一起了。“我们一起生活、上班、旅行,一起会见世界各国的摄影师,出席国际摄影会议与摄影节,回国后一起坐在计算机前写文章;摄影简直就成了我们共同的修行之道。现在,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已经超过彼此各自成长的岁月,而且一日比一日多。”他们相识的时间超过30年,比他从事摄影创作的时间还长。不少国内外的摄影同好或媒体记者都问过他相同的问题:“阮义忠,要是没有袁瑶瑶的协助,你会不会有今天的成就?”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每一次出书,夫妻二人坐在电脑前,由阮义忠一句句口述内容,袁瑶瑶将之打出。就像《行·影不离》一书中收录的《再返佩皮尼昂新闻摄影节》那篇文章,因为要抢时间发稿,他俩在一个靠近西班牙边境的法国乡间小旅馆里,连续赶了好几个夜晚才完工。虽然压力很大,但写作的乐趣随之不断涌来。“因为全是有关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写着写着,我和太太似乎就神游在异国情境当中。旅行才刚结束,我们就又故地重游,这种滋味还真甜蜜,尤其是双双对对。”他庆幸,自己有这么一位什么事都肯配合、并一直协助自己达成目标的太太。
  尊重、珍惜、节制,这是阮义忠对待摄影的态度,也是他待人接物的态度。在他看来,当今社会物质丰富,也催生了贪念,让人们对人、对物都越来越不懂得珍惜。有人挥霍、浪费,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有钱,这导致了资源被过度消耗。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阮义忠显得那么另类,他每按一次快门,每做一个决定,都是那么缓慢,无论世风如何流转,他也依然故我。
其他文献
荧屏上,许晴塑造的角色多是美丽而端庄的,少女颜,淑女心。观众自然而然觉得,真实的她也该是这个样子。谁知,两季电视真人秀,呈现了她的真性情,也挑战了观众的想象力,让毫无准备的人们惊呼:这不是我想象中的许晴。  到达极致,回归简单  许晴最爱白衬衫,据她团队的成员介绍,她家的白衬衫“多到难以想象”。  白色,都说它代表着柔软、素净、简单,然而其实它已经包含了光谱中所有颜色,只是看似无色无相而已。  人
期刊
我现在还在成立一个文化基金会,我死之前身上绝对不可以有任何一块钱,全部捐给这个基金会,投注到文化艺术上面。文化对我来说是毕生所要从事的志业,也是我到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最重视的议题。——彭怡平  彭怡平,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巴黎索尔本第一大学电影电视系博士候选人结业。通晓法、日、英、德、拉丁文,是个热爱电影、欣赏艺术、崇尚旅行、喜爱美食与音乐的“生活艺术家”、专业影评人、旅游文学作家与文化评论者。
期刊
通过身体,了解自我轴心  瑜伽和中医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在人的身体里,有个叫丹田的能量聚集处。与知、情、意相对应的上、中、下丹田,从头顶贯穿至会阴。  大致来说,靠近会阴穴的丹田主掌生命力,胸口周围的则主掌感情,头部则主掌思维。只要其中一个有所欠缺或不足,我们的身心就称不上健全。  有感情,才能喜欢自己和别人;有生命力,才能用身体感受、行动;有思维,才能将思想与行动相结合,并以最佳形式将其具象化。 
期刊
2015秋冬系列灵感源自导演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的电影美学以及60年代中后期时装风格,采用充满奇思妙想的强烈设计感,以旧时代的梦幻魅力重新诠释出经典女装。  创新变革、功能实用、摩登时尚。Bally,一个独特的瑞士奢华鞋履及配饰品牌,一直赋予了这个品牌这种精神。Bally的技艺与信誉营造了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使其推出的产品系列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单品不仅在设计和细节上优雅考究
期刊
吃过130家北京的餐厅之后,  欧阳应霁放弃了《味道北京》的书写。  此前他已经完成了香港、台北、上海的餐厅探寻,  整理成书,  “味道”系列成为城市“吃货”的必备指南。  而之所以“放弃”,  是因为欧阳与北京的关系集合成了一部叫做《原味》的美食微纪录片。  在北京,人们已经习惯了用餐厅定位这个城市。二环儿边上有最好的私房菜,去三里屯吃意大利面,亮马桥刚刚空运过来的新鲜刺身,望京、五道口遍地的
期刊
话说有一则被广为议论的话题——你有晚睡强迫症吗?无视疲惫的身体,还要熬夜打游戏、上网、看书、看电影;没什么事可做时却不愿睡觉,非要瞪着眼睛熬到凌晨一两点才上床。说到底怨天怨地怨自己,晚睡对皮肤百害而无一利,对较弱的眼睛肌肤更是一种摧残,尤其是对于跨过30大关的熟龄女。过了30岁,即使有着好的睡眠习惯,眼睛保养也不能不重视,眼周皮肤太脆弱,再加上干燥大风的气候,这个秋冬请把眼霜列为保养品NO1。  
期刊
引爆人生革命的  三要素  抛弃阻碍命运之流的烦恼,强化自我轴心后,人生的视野便会逐渐宽广起来。清除了阻碍要素后,就该踩加速器了。  想改变命运,自由自在地度过人生,需谨记以下三个要点:  丢弃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事物→实践断舍离。  喜欢自己→自我肯定。  人生虽偶有艰难,但依然充满乐趣→俯瞰和解释。  断舍离是让我们过上有意识、有目标的生活的练习。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决定其去留,不断重复这
期刊
丁珮,原名唐美丽,邵氏公司著名女星。她祖籍北京,舅爷是张学良,外公是军阀时代的北平警察局局长,父系则三代行医。她在1972年与李小龙在香港相识并开始交往,作为在李小龙离世时唯一陪伴在其身边的人,香港女星丁珮在时隔42年后首度开口,讲述李小龙离世当晚鲜为人知的真相与细节。  也许李小龙的死亡之谜不过是大部分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然而当时年仅26岁的丁珮却永远活在了那个梦魇一般的夜晚。在经过了无数的非议和
期刊
纯果冰品大放异彩,  寻常步骤别样冰爽  炎炎夏日正是享受冰淇淋的绝佳时节。在飞利浦慢汁机HR1883的帮助下,在家就能尽情畅享美味健康的纯果冰淇淋了。其奥秘就在于飞利浦慢汁机HR1883的超强马达,可产生相当于100公斤的扭力,轻松处理坚硬的冷冻水果,制成纯果冰淇淋,让你健康清爽地度过炎炎夏日。只需要将水果冰冻24小时以上,投入机器,健康美味的纯果冰淇淋就能“新鲜出炉”啦!  更多果汁!  更多
期刊
“你想做深陷泥潭的鲶鱼,还是在清水里畅游的香鱼?”  对断舍离实践者来说,这个比喻应该并不陌生。  如果只知道一味收集物品,却不懂得放手,就会活得如同栖息在泥潭中的鲶鱼一般。物品流入的闸门大开,出口却始终紧闭。物品堆积如山,以致河流淤塞、水流停滞,而人就像是生活在其中的鲶鱼。但是,只要打开出口的闸门,清除淤泥,即不需要的物品,便可使水流恢复通畅。人就能像香鱼一般,在清澈的水中畅快游移。  渐渐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