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贵思“疑” 以“疑”激“新”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xiuya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勇于开拓和创新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共同主题,各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有一批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人才靠教育, 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何谓创新?谈到创新,有人便以为是科学家的事情,远非基础教育所能企及,对此产生畏难的心理。实际上这主要是对创新层次认识不清造成的。怎样理解创新呢?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刘佛年认为“……我想只要是有一点新意思、新思想、新关心、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以称得上创新。”据此,在教学过程中理解内容,解答问题,完成作业时有独创性、新颖性,都可以视为创新程度不同的表现。当然,青少年学生具备的创新层次比科学家要低,但对其成长和发展却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它可以为日后青少年学生走上社会,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素质教育把教会学生创新作为最高目标,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所以,我们积极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正确认识和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呢?我认为可以通过设疑、质疑、解疑、存疑等途径来进行。
  
  一、巧妙设疑——激发创新思维火花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设疑提问学生,是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最直接的手段。因为设疑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渴求,巧妙地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设疑可以引导学生多思,深思。教师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留时间让学生思考,适当点拨,尽量让学生想得多一点,从而为创新思维火花的迸发提供更多的可能和更广阔的空间。当然,并非所有问题都能起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我们发现,教师设疑的类型不同,对学生思维的促进作用也不同。有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讲解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咏柳》,其中就“碧玉状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句提问学生:“玉树有多高?”学生答:“一树高。”又问:“杨柳多少条?”学生又答:“千万条。”如此设疑,除了令人啼笑皆非,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并无作用。因此教师设疑必须巧妙得当。一般说来,“是不是”、“对不对”这类问题无须学生过多思考,对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最小。“是什么”、“怎么样”这类问题重在对有关内容进行回忆和组织,对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也不大。“为什么”、“原因何在”、“道理怎样”这类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有较大作用。“除此以外,还有哪些?” “如果……又会怎样?”这类问题要求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或从相反方向思维,能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求异性,促使学生另辟蹊径,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帮助最大。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疑应少问“是不是”、“对不对”这类问题,而应多问“为什么”、“怎么样”、“还有哪些”这类问题。
  
  二、鼓励质疑——激励创新的勇气和精神
  
   “创”即打破常规,不打破常规,无所谓“创”。而对常规挑战的第一步,就是质疑。哥白尼之“日心说”,伽利略之“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科学发现,都是对权威挑战的开始。质疑往往需要勇气,因为在传统教育中,教材和教师讲授的内容,往往被认为是完全正确的,如果学生的想法与教师或教材不符,那么他就可能面临来自教师的压力或同伴的攻击,被迫修正自己,以求一致。这实际上禁锢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勇气。因此,激励创新勇气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由此需要我们提供有利于创新能力生长的环境,改变强调师道尊严的教学观念,树立教学民主的观念,培养教学和谐、关爱的教学氛围,激励学生创新的精神和勇气。当今学生是思维敏锐的一代,有时对教材和教师的观点保留自己的看法,甚至有时和教师争论,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和现象,教师既不能采取回避态度,更不能严加贬斥,而应该本着民主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与学生共同探讨,并且向学生说明,教材或教师讲授的内容并不总是正确或完善的,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也要随着时代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鼓励学生树立“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的思想,敢于超越前人,以此来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勇气,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挥。激发创新勇气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是由发明者或创新者敢于提出问题和善于发现问题开始的。
  
  三、引导解疑——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解疑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解疑过程就是将问题解决的过程,这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引导学生解疑,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中学生而言,常用的思维方法是分析与综合,分析可以认识构成事物的各个要素,综合可以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和规律。教师要教会学生思考问题时善于把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牛顿就是在分析开普特、伽利略和胡克等人的科学发现和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把前人的局部认识综合、整体化为有引力定律,为物理和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除分析与综合之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善于运用类比的方法,即根据现实中已有的原理或事物,进行类推并加以改造,以完成特定的研究任务。如,科学家从蜻蜓和鸟的飞行中获得启发,制造了飞机;法国将军亚得里安从一个伤兵在战斗中急中生智用铁锅扣在头上,从而保护了头部的事例中获得启发,领导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代金属材料头盔。教师在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注意思维的多角度,可变通性,独创性和最优化,要牢记这么一条古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也就是说,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策励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获得结论。有的老师喜欢牵着学生走,一定要用教材上的答案框定学生的思维。如,有一位小学语文老师提问学生:“我们头顶上有什么?”学生踊跃发言:“头发,帽子,天花板……”老师都说不对,甚至认为学生的脑袋不开窍,显得有点愠怒,学生则一脸的惘然,直到有一位学生根据课文回答“我们头顶有蔚蓝的天空”,才获得老师的赞许。实际上学生的回答都没有错,但是由于教师的错误引导,把学生思维都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则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我们要吸取类似的教训。引导学生解疑,还可以通过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围绕疑难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一种集思广益的学习活动。在讨论中,有的学生的发言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的火花,颇具新颖和独特的价值,有的学生的发言能在同学们面前展现更多的角度,有的学生能从乍看起来互不相干的事物中找出相互间的联系;有的学生能将已知的事物和学到的理论重新进行概括和总结。有一位数学老师给学生出了一道计算题:7 7 7 5 7=?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最后归纳起来大致有3种:(1)把这5位数简单机械地相加。(2) 4×7 5。(3)5×7-2。虽然结果一致,但第三种方法却最具有创造性,因为使用此方法的学生能找出5和7两个数字之间的联系。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果能从不同的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我们教师都要即时给予鼓励,以强化其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组织课堂讨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四、适度存疑——拓展创新思维空间
  
  适度存疑是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延伸。即在课堂教学结束时,适当留一些具有创新能力要求的问题,让精力充沛的学生课后进一步研究。这类问题必须是不拘泥于教材,着眼于知识的运用,解答的角度多,具有多元性,灵活性,强调的是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如理化生的实验研究,政治的社会问题调查,地理的天文现象观察等。课后研究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组织研究资料和运用研究方法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了创新思维的空间。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既是学生融汇消化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智力,形成创新能力的过程。“学贵思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疑”激“新”,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旨在摸索出一套在各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本方法,以便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作用,使青少年学生成长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有生气和创新力的一代,成为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薛思军.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J],http://blog.cdjnjy.com,2008(10).
  [2]习近平.全社会要弘扬创新精神 提高创新能力[EB/OL]:新华网,2009-9-20.
  [3]周振军.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分析[J].数理化教学研究,2007(3).
  [4]朱永新,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J].教育研究,1999(8).
  (责任编辑 黄 晓)
其他文献
有人说当班主任是一种良心活,负责与不负责的班主任工作量相差很大,而干多干少的结果却相差不大,有时相反,自己尽力而为的事,或许毫无收获,或许还是其他人投机取巧的好——笔者认为,做班主任完全是一种的责任,一种问心无愧的责任。  责任心是班主任工作的灵魂,是班主任工作的源泉和动力,责任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班主任的个人风格和工作方法可以因人而异,灵活多样,但责任心是共性的,每个班主任都有责任管好自己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正确地掌握并利用心理效应进行教学,合理利用“成败效应”“波纹效应”“淬火效应”“光环效应”,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克服消极作用,使教学和班级管理充满艺术魅力和人本气息,使自己教得舒心,学生学得开心,从而使教学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教师的工作繁琐而艰辛,尤其在现阶段,面对从小就被宠坏的独生子女学生,教育工作更是难做,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难以收场的尴尬境地。因此,教
【摘 要】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从运用插图、激活文字、朗读领悟、领略内涵、结尾留白、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 创新思维 语文阅读 想像力    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11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不失时机地深化改革开放,发挥好改革对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作用、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群众过上更好生活,依然要靠改革开放。这是我国发展的最大
教师情绪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曾经有一位专家说过:“如果你连快乐都不能给你的学生,你还能给予他们什么呢?”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由此可见,教师情绪直接影响着课堂氛围,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高中英语是一门实践课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曾提出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因素,分别是国家政策、学生生源、教材质量、教学环境、教师素质五个因素。从中可以看出,政策、学生、教材、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铺天盖地而来,网络以其丰富的信息、平等互动的快捷方式而备受大学生的青睐,给中职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它正在以迅猛的速度介入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喜欢遨游网上,在我们的课堂上,特别是中职学校的课堂上,往往可以看到学生低头摆弄自己的手机,课余网吧里我们都可以看到学生的影子。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他们可以方便、快捷地和朋友们联络;他们可以化身于任何身份与任何人
十几年寒窗苦读,终将在高考中定格成败。因此,大部分高三学生在高中最后一年的学习中会因压力与日俱增而出现之前少有的焦虑、不自信、失落或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很多专家学者及教师会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开导、鼓励等工作。笔者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多年,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种较特殊的对高三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方式,那就是:结合学科特点,解读success。  笔者按照success的字母组合顺序,
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诗句去赞美情感,歌颂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念。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健康的情感能使学生热情饱满、富有朝气、壮志凌云、记忆力增强,学生的心理潜能会得到高效率的发挥。而消极不健康的情感则会使学生垂头丧气、心灰意冷、偃旗息鼓。青少年的情感变化之迅速和频繁是如此的剧烈,作为在教育界工作的我,在教学中应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中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在日常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种灵活、有趣的教学手段去引导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教师要运用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引导学
与一轮复习相比,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是从知识点的逐一讲解到串点、连线、立面、成体的知识网络构建过程;是从知识点的全面讲解到重点知识讲解的过程;是从对某一模块独立理解到模块之间相互渗透理解的过程;是从单纯的做题到答题规范、答题技巧提升的过程。把握好这四个过程,有利于二轮复习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  一、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应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将知识点串成一条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