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的改革与创新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ason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将单一教材知识进行重构,旨在培养主动性、发展性的“整体的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但传统初中音乐课堂普遍存在传统教学痕迹严重、学生主观体验薄弱、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创新需求等问题,无法适应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从课程体系的重构、课堂主体的翻转以及教学策略的创新三个维度出发,进一步改进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音乐课堂 创新改革
  音乐教育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强调学生道德素质、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是初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初中生全面发展的根本。有效的初中音乐课程有利于维护学生正常学习与生活的机制平衡,帮助学生在语数理等知识性学科的压力下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和。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音乐课堂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现状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的价值观与教学目的趋向于“人本泛化”,注重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发展性与创新性。当课程价值观与教学目的发生根本性改变时,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也相应地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教学策略。然而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音乐课堂并未实现高效的课程改革,初中音乐实际课堂现状存在低效或无效的教学现状。教师在课堂上实施的课程体系、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等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机制,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初中音乐课堂延续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单一固化,一味地采取“填鸭式”教学模式。在介绍乐器时,初中音乐教师往往以教材为主,按照教材上的内容为学生介绍各种乐器,讲述乐器的分类与特点,而学生则在课堂中边听课边做笔记。教授歌曲时,音乐教师通常采用教唱法这一陈旧的教学形式。比如教授《爱我中华》这首歌曲,音乐教师首先通过教材讲述《爱我中华》的产生背景,接着用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相关的影视资料。视频播放完毕,教师并未引导学生进行赏析,而是直接以教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的模式进行音乐教学。一节音乐课堂结束后,学生仅仅实现了学会某首歌曲、认识某种乐器的教学目标。
  然而这种传统形式的教学模式仅仅是将信息塞到学生面前,而不是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忽视了初中音乐教学的真正目的。这种延续传统模式的初中音乐课堂往往令学生感觉乏味、无趣。
  2.初中音乐课堂学生主体地位薄弱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过在实际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多数教师为了展示自己课程改革的努力成果,完全将音乐课程变成了自己挥洒教学技能的表演舞台。音乐教师过于注重个人的发挥与教
  学任务的完成,忽视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为了在一节课内完成教学任务,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与理解能力,将课程内容安排得十分紧凑,导致课程完全变成了音乐教师个人演讲的独角戏。即使课堂中穿插互动环节,也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提问,学生在课堂中的存在被渐渐弱化。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创新潜能的权利被无形中剥夺,这样为了“实现”新课程教学任务而失去学生主体地位的音乐课程,反而更加背离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的与意义。
  3.初中音乐课堂内容无法满足创新需求
  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认知规律,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音乐素养的重要时期。音乐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歌曲进行创作,大胆展示个人风格,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全面发展。随着课程的不断丰富、不断增多,学生的兴趣逐渐产生分化。在多元文化冲击的当代社会,学生接触音乐的渠道多样,他们对音乐课堂的要求不再停留在单一、抽象的课堂形式上。然而实际的音乐课堂仍然是以教材为基础,并未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课程缺乏形象性、趣味性与艺术性。教师传授的音乐内容无法使学生产生共鸣,导致音乐课有时候会变成枯燥乏味的音乐技能课。学生无从发挥与锻炼个人的创新能力,最终使音乐课程成为一场无效的形式化课程。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改革创新的有效对策
  新课程改革规定了三大课程目标领域,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改革将从三个维度出发,即以课程体系的重构、课堂主体的翻转以及教学策略的创新为切入点,发挥创新型教学策略。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遵循中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本质上改善初中音乐课堂现状,促使学生在三大课程目标领域得到最佳发展。
  1.体系重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进行有效性教学,初中音乐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教学形式与教学进度,弱化传统教学痕迹。在新课改背景下重构体系,依据每节课的讲授内容的风格、适用场合等进行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增强音乐课堂的趣味性与艺术性。以《爱我中华》为例,这是一首较为大气、庄重的爱国主义曲目,具有强烈的律动感与节奏感,在学校里多用于大合唱表演,然而,学生对该类歌曲的兴趣普遍不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用律动的方式包装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律动活动中,鼓励学生通过拍手、跺脚等动作跟随音乐捕捉节拍,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聆听中。经过两遍的节拍捕捉后,学生会对正确的节奏充满好奇心,急于知晓答案。此时教师向学生演示正确的节拍,同时参考曲谱,融入音乐律动的理论知识,讲述音乐律动的规律与打拍技巧。基于《爱我中华》的合唱定位,教师可教授学生二声部、三声部的合唱技巧。将学生分成几个合唱团队,每个团队选出一名学生充当指挥,其他学生合唱,团队发挥协作能力,自主创作合唱风格,使学生快速投入到音乐情境中,调动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
  2.创设情境,翻转课堂主体地位
  新课程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初中音乐课堂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与主体性发展,通过创设情境,翻转课堂改变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模式,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在《茉莉花》的欣赏过程中,作为一首流传甚广的民间音乐,《茉莉花》的曲目本身就渲染着非常浓厚的民歌气息,用轻音低唱描述了当地的民风色彩。针对这首熟知度较高的歌曲,老师可以邀请学生主导课堂。“翻转课堂”中,不再是由老师讲解《茉莉花》等曲目的背景、旋律与作品情感,而是由不同的学生搜集资料,在课堂上为其他学生讲述《茉莉花》的情感与民歌的特点。由学生分别为其他同学播放不同地区的《茉莉花》版本,让学生融入到当地人文环境中,仅仅依靠音乐而在脑海中浮现画面,比较各地区《茉莉花》的不同之处。利用“翻转课堂”进行初中音乐教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节奏旋律带来的魅力,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在音乐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陶冶情操。
  3.项目导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内容注重课程内容的讲述与曲目的灌输,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课堂对创新能力的要求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需求。教师可以尝试导入项目,让学生在经典曲目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歌剧《图兰朵》的欣赏为例,对初中学生来讲,歌剧是一种既新鲜又陌生的体验。歌剧重视故事情节的曲折发展,内容丰富且极具渲染力。在欣赏《图兰朵》的过程中,教师最好穿插讲解格局中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及合唱等相关音乐知识。为了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可以紧抓学生的探求心理,提出一个小型项目,将学生分组。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音乐与故事,主动进行创作,小组成员共同编排一出小型歌剧。在排练过程中,由学生自行分配负责歌剧中的角色及其演唱部分。劇目编排结束后,小组可上台演示,不同小组建进行比对,让其他小组成员感受并猜测具体的故事内容,鼓励学生在创作与改编中完全融入音乐中,在培养审美情趣的同时帮助学生塑造主动、创新、健全的人格。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音乐课堂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审美情趣、课堂主体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初中音乐教师需要从课程体系的重构、课堂主体的翻转以及教学策略的创新三个维度出发,创造性地重新构建应试教育下传统的音乐课堂形式,通过精彩丰富的课程设计,使学生沉浸在音乐的魅力中,促进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有效实施,实现初中学生的美育教育,提高初中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辉.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7):95-96.
  [2]丁进.创新意识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体现[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122.
  [3]孙瑞清.浅谈开放式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学周刊,2016(29):224-225.
  [4]杨文琴.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序——对初中音乐课堂管理现状的分析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35):226-228.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南海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思想品德是我们初中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育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它也被列为高考的项目,所以,思想品德的学习不容忽视,由于现阶段初中教育正是新课标的模式,教育改革也逐渐发展起来了,政治教学从以前枯燥的模式变得更加灵活生动,它更贴近人们的生活,符合实际。学生们不仅学到了课本中的知识,同时,还有了自己的思想基础。新课标的改革下,初中政治的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要想促进整个教育体系的进行,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明确要求。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宗旨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铸造他们的民族精神,所以,在初中重视运用好这一基础学科,利用其中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促进其对人文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对民族感情、民族大义的深刻解读,来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建设我们的国家,无疑是一条好的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受互联网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加之社会和家庭对独生子女的宠爱,很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很大程度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预防 小学生心理健康 策略  新课改提出,在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必须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让他们健康成长。本
【内容摘要】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关键词】生命负责核心素养  生命教育历来是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六大指标之一的“健康生活”内容就以珍爱生命为重点。如何在初中政治课中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做一名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人,是初中政治学科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现结合本人长期以来的教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拥有创新思维和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目前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难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成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式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愈发羸弱,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的新兴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生物教育工作者所看重。生物教学是高中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以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素养为主要教学任务,以提高学生生物综合水平为主要教学目的的基础学科,在学生思维能力、推理能力与判断能力的培养上大有裨益。本文结合教学实际,针
【内容摘要】体育教学一直处于被人们忽略的状态,教师不仅没有正确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还将这种错误的思想误传给了学生。体育不仅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直接关系,同时也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联系。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作初步分析,以此希望为广大教师带来一些启发与思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增强体能素质 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坚韧品质  在听到“体育”二字时,部分教师往往露出迟疑的
【内容摘要】数学是学生初中学习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而目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数学枯燥无聊刻板、提不起兴趣,而且教学效果收效甚微。因此,不少老师及各教学工作者开始试图探索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本文基于问题导学论的具体含义及特性进而分析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具体应用提出一些可行性策略,旨在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导学法 教学
【内容摘要】一直以来,阅读教学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教师学生们关注的重点。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扩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均有明显积极作用。而在当前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活化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导向之一。基于此,本文就阅读教学生活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探讨分析,望为后续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阅读教学 生活化 初中语文  引言  阅读教
【内容摘要】自新课改提出以来,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教师的整体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不断重视,大多数学校都已经更新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提供了更好的教学硬件,因此教师的素质也必定要随之增长,从而适应教育行业的发展。接下来,笔者将就如何提高初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初中教师 综合素质 提升路径 方法研究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