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象征性符号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jian_yo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人们运用象征性符号,主要是为了采用象征的方法,把设计目标和指代对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渲染气氛或者打造某种特定的意境。本文首先介绍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与象征性符号的概念,详细地分析了环境艺术设计中象征性符号的语义特征,并对象征性符号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旨在为设计师运用象征性符号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境艺术;艺术设计;象征性符号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7-0062-02
  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环境的要求日渐提升,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除了实用性功能,开始注重美感。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在充分实现实用性功能的基础上,还利用各种方式,运用象征符号,营造出某种意境,创造某种氛围,展现文化方面的内涵,表达特定的象征意味。要更好地了解环境艺术设计中所运用的象征性符号,就要深入地了解环境艺术设计,特别是象征性符号的定义,并对其中的象征性符号的语义特征和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一、环境艺术设计与象征性符号的定义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所谓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类的艺术性学科,借助于各种艺术性的设计手法,把建筑内的空间与建筑外的环境整合在一起。具体而言,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经常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空间进行细致的分析,将其与所处的环境进行整合,再运用艺术性的设计方法,对于空间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借助于人工照明、自然光等各种设计元素,借助于饰物、家具等的陈设,借助于盆栽、雕塑等各种小物品的布置,使室内与室外环境展现出某种特定的艺术风格与氛围,从而使人们对于环境空间的功能需求与审美方面的需求成为现实[1]。
  (二)象征性符号的定义。具有象征意味的艺术符号,主要目的在于把所需要针对的艺术主体给予指定性的艺术象征内涵,而这种艺术主体最后可能会逐步转化为具有特定的代表性的符号,并得到大范围地应用。例如,北京故宫用盘龙柱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国家体育场,状似一个鸟巢,是用来象征孕育生命的摇篮和“巢穴”,展现了人类對于未来的无限希望。这一符号就拥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
  有些象征性艺术符号,如果人们缺乏想象力或者有关的知识,就会很难弄懂其背后所蕴藏的含义。例如北京天坛的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如果对此并不了解,自然无法充分理解其内涵,只会简单地将其当成艺术方面的装饰。
  二、环境艺术设计中象征性符号的语义特征
  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所运用的一些象征性符号,若按照语义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则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同构性,一种是约定性。其中,约定性的象征性符号包括两种内涵形式,一种是单向性约定,具有直接象征的特性;一种是双向性的约定,具有间接的、隐性象征的特性[2]。
  所谓象征性符号的语义特征,即根据人们约定俗成的习惯,对于某种符号赋予了某个特定的含义。一定要将事先的约定作为信息的基础和支撑,如果没有确切地了解约定的含义,则无从得知象征性符号的具体内涵。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和文化场景中,约定的信息存在着显著的差别。象征性符号若无明确的约定,极有可能会造成理解障碍或误解的情况。
  从象征性符号的形成过程可以看出,它是人们经过漫长的时间对同一个事物所达成的一种共识,具有一定的稳固性,不会随着个人主体意志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一特性使得人们能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领悟到符号所要传达的基本含义。例如,我们借用苹果的谐音,象征平平安安,用牡丹象征富贵平安,用石榴的多籽作为谐音,代表“子”,引申出祝福对方子孙满堂之意。此外,在我国古代绘画和园林建筑中,大多描绘了松、鹤的图案,取其象征健康、长寿的吉祥寓意,表达了主人对自己长寿的殷切希望。
  除了约定俗成的特性,象征性符号还拥有文脉性与隐喻性。之所以拥有文脉性,即象征性符号的形成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因此与历史和文化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将这一特性运用到室内环境空间的设计中,可以极大地提升空间在艺术文化方面的意味。而所谓隐喻,即用某种含蓄的符号表达某种信息,从而展现出某种情感。
  三、象征性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表现文化内涵与文化特质。随着设计的不断演变与发展,人们对于环境的认识、理解和设计已经逐步超出了以功能性为主的范畴。随着科技的进步,诸多新材料、新工艺技术不断发明并进行了广泛地应用,从而为环境艺术设计带来了许多的机遇和挑战。对于环境设计和空间营造,人们的要求越来越个性化,希望能借助于在设计与空间整合中运用象征性符号,营造出独一无二的且具有文化属性的空间,从而展现出文化方面的内涵与文化特质[3]。
  世界著名的设计师乔·伍重在悉尼歌剧院设计的过程中,希望能够使最终设计的作品呈现给我们一艘帆船的形式,以此方式来充分表达澳洲各国人民积极向上、斗志昂扬的精神。通过他的努力,当整个项目工程完成后,悉尼歌剧院已经成为整个澳洲乃至全球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和文化建筑之一,而其中的象征意义和符号则充分地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传达美好的愿望。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很多设计都充分展现了现代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梦想和美好的憧憬,特别是在很多具有长久纪念意义的环境设计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应此要求,设计师可以通过深入地分析设计对象,明确设计的主要意象,对象征性符号不断进行提炼,并运用材质的不断变化等各种方式,使设计对象具备一种象征性的艺术含义,并且使其具备能够寄托美好愿望的特殊艺术特征[4]。
  (三)创设特定的氛围。很多人在进行室内环境空间设计时,都常常希望借助于一些带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室内装饰品或者一些装饰,创设出特定的空间意境和室内氛围。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象征性符号的过程中,主要是借助于对各种材质、色彩与其他造型元素进行设计,再借助于某些装饰,促使人们步入某个特定空间后,诞生与之相关的联想,实现用来营造某种特定文化氛围和某种特定气氛的主要目标[5]。   比如,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在所采用的颜色、材料等各个方面都拥有某种象征意味。在古代,皇家主要借助于兩种颜色,即朱红色和金黄色展现皇室至高无上的尊严与权利,用斗拱的各个层次、开间的规模与数量象征森严的等级与皇权的地位。现如今,设计师们可以借助于各种方式,如自然光线、人工照明等展现空间内部的疏密、远近等,从而使人们在第一次进入这一空间后能够拥有庄严而又神圣的感受。
  (四)打造某种意境。设计师在运用具象符号和抽象符号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要考虑到符号信息接收者的接受能力。设计师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象征性符号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符号受众者以及具体接收者对于符号的理解能力;要确保象征性符号的具体接收者能够正确了解并充分接收到符号的内涵,从而真正理解象征性符号所传达的基本含义。人们若能更好、更深入地理解象征性符号所传达的深刻含义,就能获得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享受,在审美方面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感受到环境设计中的意境之美[6]。
  例如,我国古典园林中最典型的代表,江南园林就通过各种象征性的符号展现出意境之美。在这些园林中,经常见到一些植物,这些植物都拥有其特殊的寓意。具体而言,园林中所种植的海棠,取“棠棣之华”之意,代表兄弟之间非常和睦,感情深厚;园林中种植的荷花,自然是出自北宋理学家周敦颐所创作的《爱莲说》一文,取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意;园林中的种植的梅花,则象征着不屈的意志;园林中种植的兰花,则寓意品行高洁等等。有些现代园林设计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能够展现我国传统民族特色和传统风格的各种元素,比如,在庭院设计中,设计了各种红砖围墙、黑瓦等,还利用了“借景”等各种古典园林的场景设计方法与技术表现手法,在庭院中大量运用了各种天然的建筑材质,如木、竹子等,还借用了方与圆等各种具有象征性的图形符号,借此表达“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等各种朴素的思想,展现出我国传统文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类学科,环境艺术设计融合了多门学科,包含了非常广泛的内容,将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非常科学的设计方法和极具艺术性的处理方法结合在一起,就能使环境艺术设计在实现功能性作用的前提下,充分满足人们对于审美的要求,从而有效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而言,象征性符号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属于层次较高的一种设计符号。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使用象征性符号,具有诸多优势,能够充分表现出文化内涵与文化特质,能够传达美好的愿望,能够创设某种特定的氛围,能够打造某种特殊的意境。而且,还能设计出更多、更特别的优秀作品,使环境艺术设计本身突破各方面的限制与障碍,获得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尹一军.建筑环境设计中符号学的应用与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16):25-26.
  [2]李温喜.探析环境艺术设计中符号学的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5,(09):89-90.
  [3]林杨程.环境艺术设计的符号学解读[J].设计艺术研究,2017,(01):35-40.
  [4]张志锋.从符号学层面分析茶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6,(05):123-124.
  [5]朱丽博,于俊鸽.符号学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5,28(06):189.
  [6]赵倩.符号学在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260-262.
  作者简介:
  白利娜,女,汉族,河南郑州人,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 电影作品是一个国家社会的缩影,能够较为集中地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以及生活状态,字幕翻译使不具备双语能力的普通民众理解国外电影成为可能。本文以电影《真爱至上》为研究个案,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结合字幕翻译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同类作品字幕翻译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 目的论;《真爱至上》;字幕翻译;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 霍根和蒂蒙斯从传统的元伦理学层面确立了非描述认知主义的可能性,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此处旨在探讨两个来自认知主义的问题:1.“弗雷格—吉奇问题”;2.“多态度问题”。虽然从他们的理论中总结出较为合理的回答,但也使得其理论陷入了进一步的困境,需要有新的突破。  【关键词】 非描述认知主义;弗雷格—吉奇问题;多态度问题  【中图分类号】B0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要】 社会生活会真实反映在艺术的构思创作中,而当前的社会生活和艺术的发展过程也是关系密切的,在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里都会出现当前时代生活的缩影,艺术的发展受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艺术家处于社会之中,他们在创作艺术的过程中,观念、体裁和内容的选择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作品会具有社会时代感,其形式语言会具有社会时代特征,即用最新颖的表现语言,最独特的方式表达艺术家的当代艺术思想。每个时
期刊
【摘要】 戏剧中的人物对白是戏剧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性格化、富有动作性等特点,对话中蕴含着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戏剧剧情的发展线索。因此通过分析戏剧人物之间违背合作原则产生的会话含义,可以展现复杂的人物关系,暗示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塑造出饱满生动的人物形象,增强戏剧的感染力。本文选择了经典的戏剧《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为例,分析人物间产生会话含义之后对戏剧表现力和人物典型性的加强作用,为戏
期刊
【摘要】 《化身博士》是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创作的中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之一,书中塑造的杰吉尔和海德成了文学史上首位双重人格的代表形象。对其中的双重人格的解读也是历来学者们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而该书将故事地点定在伦敦,使得整篇小说中“雾”的意象无处不在。本文尝试从“雾”这一意象出发,从“雾”和故事环境及人物的联系上入手,分析“雾”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认为“雾”在这篇小说中起到重要的情节推进,人
期刊
【摘要】 西班牙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语言艺术独特,文化内涵深厚。由于民族文明、宗教信仰、地理位置和国家环境的影响,骑士精神在西班牙文学中以独特的风貌展现,荒诞不羁的革命骑士、视死如归的民族英雄,以不同的行为宣扬骑士精神,因此,骑士文学受到众多学者和读者的关注,在现代社会掀起关于骑士精神的热议。  【关键词】 西班牙文学;骑士精神;探析  【中图分类号】I551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我国历史上宋元禅宗僧侣们的东渡不仅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留下浓重一笔,更是作为中国宋元文化向海外文化传播的有力证据。本文以一山一宁东渡日本为对象,研究分析历史文化语境下的僧侣东渡现象,并运用拉斯韦尔5W的传播结构模式,围绕一山一宁的赴日文化交流,重新审视一山一宁代表元朝赴日改善两国关系成功的原因和对当时的文化交流影响。  【关键词】 一山一宁;拉斯韦尔5W结构;中日文化交流;传播  【中
期刊
【摘要】 梅茹耶夫注重从文化哲学视角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文化的内涵、本质以及运行机理等问题进行细致论述与分析。同时,梅茹耶夫将社会主义视为文化空间,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下对文化进行了深刻的阐释。他的文化哲学思想进一步丰富了当代俄罗斯哲学理解范式的转换,对当前俄罗斯确立自我文化认同、思想认同、民族认同等问题极具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我国文化哲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文化
期刊
【摘要】 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前期流行于19世纪的法国,后期在20世纪达到高潮,象征主义强调运用象征暗示表达内心的真实。《盆栽女人》是旅法多年的华裔作家余培的第二本小说,中西双重文化背景使得余培对华裔女性生存状况十分了解,她的两部小说内容背景都与自身经历有关。本文旨在用象征主义的视角分析小说中人物、情节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 盆栽女人;象征主义;余培  【中图分类号】I712
期刊
【摘要】 《民报》是清末革命党人宣传革命影响力最大的报刊,对侠客精神的宣传在《民报》的革命宣传中占有重要的份量,章太炎及同仁融儒、侠、佛三种精神于一体构建新的侠客精神。章太炎及同仁视侠客如革命者,阐释了侠客存在的正义性和价值,实现了对侠客精神的改造;他们对革命道德和革命心理问题的探讨成为宣传侠客精神的学理基础,最终,将侠客精神的宣传推向了高潮。《民报》在清末所宣传的侠客精神不仅促进了排除生死、为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