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剧《邯郸记》表演艺术分析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c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赣剧是江西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现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端于明代的弋阳腔,起源于赣东北地区。明、清两代,以唱高腔为主,后来融合昆曲、乱弹腔诸腔于一体;赣剧的前身饶河班和信河班,都以演唱乱弹腔为主。1950年时,合并饶河、广信两个分支,正式改名为赣剧,本文从演员自身行当和赣剧艺术中浅谈表演艺术分析。
  【关键词】赣剧;程式;表演;创新
  《邯郸记》剧作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问世,共30出,是汤翁的收官之作。它取材于唐代沈既济的传奇《枕中记》,即“黄粱一梦”的故事,但汤翁对原小说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注入了全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生命。全剧写吕洞宾见古邯郸卢生相貌清俊,颇有仙缘,便着意度化。科考失意的卢生,平生所求只为“建功数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使宗族茂盛而家用肥饶”。吕洞宾便让卢生卧等店小二炊饭的工夫,做一美梦,梦中终于得其所愿。一觉醒来,方觉万事皆空,而此时黄粱米饭还未炊熟。卢生幡然大悟,遂随吕洞宾去蓬莱仙山桃花苑做扫花使者了。《邯郸记》作为汤翁的收官之作,意义极其深远。他曾说:“性无善无恶,情有之。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戏有极善极恶。”如果说《还魂记》是“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善情的代言,那么《邯郸记》恰恰就是“声色犬马、放纵胡为”极恶的欲情的写照。汤显祖假托吕洞宾给卢生穷奢极欲的幻梦,实际上无情地批判了明代官场的腐败黑暗、人生荣华富贵的虚幻本质。
  笔者作为一名演员,自己塑造的角色希望的也是观众喜欢。我演的是《邯郸记》里的崔氏,卢生的梦中妻子。《入梦》这出戏,有一句是崔氏唱的曲词:“为什么闲步天台看晚霞?拾得个阮郎门下。”这两句说的是同一个故事典故,是指东汉时期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采药,迷路途中遇见两仙女,遂结为夫妇。后刘、阮二人返家,人间已过去了7年。此处崔氏自比仙女,将卢生比作阮肇。类似这样的地方还不少。这样的艺术处理,需要极好的艺术修养才能得以保证浓缩的就是精华。整出戏总体水平较高,每个角色包括龙套的表演都可圈可点。崔氏的扮相美不胜收,身段设计也很好。就连娃娃生的毯子功也很扎实,一招一式像模像样,不时博得满堂彩。该剧剧情跌宕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环环相扣,极其紧凑。唱腔设计者为全国著名的赣剧作曲家程烈清,唱腔为赣剧高腔青阳腔。青阳腔由弋阳腔发展而来,具有鲜明的高腔特色,但同时又更雅致柔美。唱腔整体的风格淳朴流畅、明快抒情,能够很好地表现主人公卢生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情感历程,表现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卢生一角的表演细腻传神,将人物的情感和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人物的出场和舞台走位也颇有特色。给人印象很深的是,每到关目紧要处,情到浓处,卢生都会不动声色走向观众,给观众的内心带来巨大的冲击,颇有电影艺术的特写效果。舞台设计干净而极富意蕴,让人眼前一亮。一方面,背景设计为天高云阔的大布景,与整出戏发生在“霜风渐加”“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的环境背景非常贴切,风格淡雅清新,颇有水墨之境。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根据需要将背景从中间破开,方便人物上下场。另一方面,舞台被切割成大小高低两个区位,在功能上作了极好的划分。前台右边一侧设计的赵州桥头小饭店的布景很有创意。高悬的“酒”字,象征性的桌凳,始终落定在那里,尤其是“酒”字上头还始终送了一束强光加以亮化。这种设计对于卢生枕梦而来的跌宕人生、荣华富贵就有了极好的提示和否定的意义。
  先观其舞台的美“色”。《邯郸记》的故事主轴是讲“梦”,舞台上的表演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本剧舞美设计紧抓这一内核,将整个舞台分别用台面挑高,加立隔墙的方式巧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再把左、右、后三面封闭,将中部舞台化为一个巨大的“枕头”,前台从始至终摆放着“一桌两椅”,雪白的隔墙从裂缝处缓缓打开,就是别有洞天的后部舞台。这些布景虽然看似简单,实则浸润了设计者的苦思:前台为现实,纹丝不动的一桌两椅,时时刻刻提醒着观众,卢生其实从未离开酒馆;中台的“枕中”是演出的主要场地,有意设立丝线几缕,营造视线的隔阂效果,让观众产生浓浓“窥梦”之感;后部舞台随着隔墙的开闭,时显时隐,卢生的“美梦”与“噩梦”不断交替上演。种种这般匠心独运的巧思,将这一场“黄粱梦”深度化、层次化地展现了出来,让观者无不如坠梦中,如痴如醉。
  再嗅其原著经典的沉“香”。本剧描摹出错综复杂的人生际遇,呈现了明末多元的社会处境,汤翁的一部《邯郸记》把人情世故都高谈尽,就是要你世上人梦回时内心自忖曰:噢,原来这功名利禄皆为虚妄。一片红尘,百年销尽罢了!这些对社会与人性的深刻洞见,跨越四百余年,仍然闪烁着熠熠光辉,历久弥香。
  再来细品剧种音乐之妙“味”,它可分两种,皆回味无穷也。赣剧青阳腔作为江西戏曲极具代表性的特色唱腔,属于高腔体系,它是弋阳腔的流变腔体,形成于安徽青阳县,明末再传入江西后,渐渐转化为江西特色的地方唱腔并传承至今。因其曲调有皖南民歌优雅清丽、细腻动人的优点,擅于传情达意,又兼具弋阳腔的高亢悠扬,对宏大的武打场景表现力也毫不逊色。《邯郸记》中既包括关于帝王将相权利斗争的叙事唱段,又含有大量人物内心剖白的抒情唱段,青阳腔比昆腔多一分刚毅,比弋阳腔添一丝柔美,对本剧而言真是再适合不过的音乐载体。青阳腔《邯郸记》彰显出一加一大于二的艺术效果,此为本剧音乐的第一妙味。
  参考文献:
  [l]吴梅.中国戏曲概论[M].长沙:岳麓书社,2011.
  [2]胡松柏,熊瑜.赣剧舞台音韵述略[J].上饶师范学院學报,2013(02).
其他文献
【摘要】动漫故事表演是幼儿根据动漫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在区域表演游戏能促进发展幼儿的集体观念,提高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融入了想象的表演游戏对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我园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常规立项课题《基于动漫故事的幼儿创造性表演的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16-141)的背景下,我着力于研
期刊
【摘要】现今对于余华作品的叙事研究较多,但未有将《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进行对比来看叙事人称的不同效果。《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具有相同的语义内容,由于人称的不同带来了“幸存”和“活着”两种不同效果。《活着》中由于两个叙事主体的存在以及第一人称“经历者”和“叙述者”的差异更易让人读到“幸存”。《许三观卖血记》由于“外聚焦式”的第三人称叙述具有中立性和公正性,展现了人物原生态的生活,更易让人体会
期刊
【摘要】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势必带来诸多问题,园区规划是对未来可预见的问题的提前准备和应对,而在这样的规划中,信息数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产业;规划;信息;数据  2002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将文化产业作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和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并要求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此提升国
期刊
【摘要】宋代人物画创作中出现了明显的向世俗题材拓展的现象,以张择端、李篙、苏汉臣等人的工笔人物画为代表,这些作品倾向于描绘市井生活题材,极具生活气息,体现了大众审美需求,在人物画的发展史上具有鲜明的特色。  【关键词】宋代;人物画;世俗化  钱穆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
期刊
【摘要】摘要本文针对传统文化对当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结合理论实践,在简要阐述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平面广告设计中重要性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传统文化对当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得出在当代平面广告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是实现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相互结合的主要途徑,也是提升当代平面广告设计宣传效果关键的结论。  【关键词】关键词]传统文化;重要性;当代平面广告设计;影响因素  通过平面广告设计可大幅度提升企业的
期刊
【摘要】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18世纪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巴赫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键盘乐作品,而《哥德堡变奏曲》是巴赫晚期所创作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很多钢琴家录制了风格迥异的代表着钢琴家个人主观色彩的不同演奏版本。本文源自于聆听,故主要选取了格伦古尔德、朱晓玫两位钢琴家的演奏版本进行演奏风格、弹奏方法等方面的比较。  【关键词】哥德堡变奏曲;古尔德;朱晓玫 ;演奏版本  1、结构严谨  结构
期刊
【摘要】谢天笑继承了国摇的精髓又加入了自己的东西,他每一首歌都直击人心底,在他的歌里总能释放自己,找回真实的自己。好像他的歌是自己的另一个灵魂让自己振奋充满力量。每一首歌中都能找到共鸣,每一句歌词都能打动你的心,每一次呐喊都那么充满力量。这就是“国摇”,这就是谢天笑。  【关键词】国摇;真实;谢天笑;质朴  说起“中国摇滚”最先映入大家脑海的应该就是“中国摇滚之父”——崔健,一首《一无所有》在原本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同构思维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探究,结合理论实践,简要阐述同构思维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同构思维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中需要具备的能力,并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方法。得出通过应用通过思维,大幅度提升平面广告设计效果和宣传力的结论。希望对相关单位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同构思维;平面广告;设计;应用  引言:  平面广告是一种最常见的广告形式,在进行平面广告设计时,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
期刊
【摘要】现代新诗的叙事性,作为一种新的诗歌现象,成为90年代以来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告别了80年代朦胧诗的自由想象,90年代诗人将日常生活经验作为主要关注的诗性材料。其主要通过叙事来组织诗作,使诗歌走向个人化写作、知识分子写作,题材和视角更加趋向朴素,诗歌趋向更多的现实感和客观化意味。对于沉闷的当代诗坛的总体格局来讲,为现代汉语诗歌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审美道路。  【关键词】新诗;叙事性;抒情性 
期刊
【摘要】哲学在艺术中有着很重要的引领作用,在中国早期的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朴”的思想在道家学说中运用最广,老子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庄子继承前学提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中国艺术的审美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朴拙美,作为早期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之一,成为传统艺术审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理论支柱。“朴拙”美学在人类历史文化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明。在艺术作品中不外乎内容和形式两种表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