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经验一般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换言之,体验与深刻的意义相连,它是把自己置在于把经验和体验作了区别,而且说明了体验与艺术的密切关系;黑格尔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相统一的思想。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相统一的原理有着丰富的内容和重要意义。所谓历史的东西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指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其次,指人类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 包括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本身的历史发展过程;最后,作为客观现实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反映的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即人类的认识史。
[关键词] 经验 体验 历史 逻辑
在理论传统深厚的德国,从19世纪70年代“体验”(Erlebnis)成为与“经历”(Erleben)相区别的惯用词。 德国现代哲学家加达默尔曾说:“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他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使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那么这种东西就属于体验。以这种方式成为体验的东西,在艺术表现里就获得了一种新的存在状况(Seinsstand)”。这段话告诉我们:在音乐学的研究中有多种方法可供我们去选择、运用,其中经验与体验的统一和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的方法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下面我就经验与体验,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方面谈谈看法。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有自己的经历。人从儿童成长为成年,要经过许多人生阶段,遭遇种种人生经历,有自己的见闻,也有自己亲身参与的经历。这些个人的见闻和经历以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我们常说某某大夫治病有丰富经验,就是对“经验”这一概念的准确的理解。那么,当在经历中能够总结出深刻的意义和情感,这经验就成为一种体验了。体验是经验中的一种特殊形态。可以这样说,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与个性色彩的那一种形态。例如我们每天都要听音乐,只是一般的日常生活行为,那是经验;但假如有一次听的音乐富于个性特点,并从中引起深刻的感情激荡、令人回味的沉思、不可言说的诗意等,那么这种情况下的“听音乐”就是体验了。 更进一步说,经验一般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换言之,体验与深刻的意义相连,它是把自己置在于把经验和体验作了区别,而且说明了体验与艺术的密切关系。经验或者经历是直接性的,这种直接性的经验和经历,有许多被人淡忘了,因而没有什么“继续存在意义”,例如,我们每天的吃喝拉撒,天天如此,它的意义是现时的,即满足了人的眼前的需要。但其中也会有些经验或经历因各种原因而持久存留记忆深处,获得了“继续存在意义”,这就是“体验”了。这种“体验”要是凝结在文学艺术中,那么就会获得深义和诗情,成为一种“新的存在状况”。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生命就不是纯生物性的存在。人的生命是与社会关系以及文化、历史紧密相关的,这样,个体的人的感觉、情感、回忆、联想、欢乐、希望、憧憬以及失望、痛苦、无奈等内心活动,就必然与社会存在、社会关系分不开。所以人的体验首先面对的是社会存在、社会关系和文化历史。体验是具有社会性的。但是当个体的人去体验社会的时候,他不是被动消极地去反应,而是主体生命的全部投入,是人的生命的全部展开。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讲的,人的类特性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使一切对象物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展开。一个孩子向湖面投出一个石子,湖面上失去平静,漾起了一圈圈涟漪,他高兴地欣赏那涟漪,实际上是在欣赏自己的生命的力量。他是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他在对象世界中确证自己生命的力量的存在。这个欣赏体验过程是把外在的世界包含在自身生命中,世界已经主体化、情感化。
那么在我们的音乐学习与音乐学的研究中,同样首先需要经过大量的经验性的学习与研究,在对前人经验的概括总结中,增加自己的体验、认识,来充实自己头脑,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在我们学习音乐演奏或演唱时肯定先要模仿老师或他人的方法、技巧、风格等,这一过程便是我们积累经验的过程,通过对这些经验的分析,和对各种版本的总结,可形成对各种风格以及技巧的把握,而这种把握正式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之上的,无形当中就实现了经验与体验的统一,而这种统一,一方面是基于由经验上升到体验过的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对这一提高的自我欣赏,即情感过程。在音乐学的研究中依然如此。
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思想最早是黑格尔提出来的。黑格尔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相统一的思想。指出:“意识在这条道路上所经历的它那一系列的形态,可以说是意识自身向科学发展的一篇详细的形成史。” 黑格尔按照自己提出的这一思想,把逻辑范畴发展的顺序和哲学史上各个哲学体系出现的顺序作了大致相应的安排。逻辑的东西与历史的东西相统一既是一条辩证逻辑的基本原则,又是辩证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
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相统一的原理有着丰富的内容和重要意义。所谓历史的东西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指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其次,指人类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 包括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本身的历史发展过程;最后,作为客观现实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反映的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即人类的认识史。所谓逻辑的东西是指思维规律和思维形式,如概念、判断、推理和理论体系等主观的东西。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相统一是说,历史的东西是第一性的,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东西,或具有客观意义的东西;逻辑的东西是第二性的东西,是历史的东西在思维中的反映。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客观来源和依据,逻辑的东西要以历史的东西为原型和准则。恩格斯所说的思维规律要和客观世界的规律在本质相一致,列宁指出的逻辑的规律因为人类实践的亿万次的重复才具有了公理的性质,逻辑是认识史的概括和总结等,都是强调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相统一的原则和方法。
马克思和恩格尔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批判吸收了黑格尔的逻辑和历史相统一思想的合理内核,抛弃了他的唯心主义实质,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给它以科学的改造,使之成为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在讲到黑格尔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时,恩格斯指出:“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形式尽管是那么抽象和唯心,他的思想发展却总是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紧紧地平行着”。
音乐学研究有着强烈的逻辑性,在我看来,哲学——逻辑方法更具有形而上学的气质,能在总体把握中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但是容易空通话而脱离文艺的具体时间,出现作品阐释的失效。而历史学的方法可以脚踏实地,准确无误地研究艺术作品的本体,但容易造成粗陋而逻辑性不强。就像孔子说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逻辑与历史的方法相得益彰才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准确无误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 经验 体验 历史 逻辑
在理论传统深厚的德国,从19世纪70年代“体验”(Erlebnis)成为与“经历”(Erleben)相区别的惯用词。 德国现代哲学家加达默尔曾说:“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他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使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那么这种东西就属于体验。以这种方式成为体验的东西,在艺术表现里就获得了一种新的存在状况(Seinsstand)”。这段话告诉我们:在音乐学的研究中有多种方法可供我们去选择、运用,其中经验与体验的统一和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的方法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下面我就经验与体验,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方面谈谈看法。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有自己的经历。人从儿童成长为成年,要经过许多人生阶段,遭遇种种人生经历,有自己的见闻,也有自己亲身参与的经历。这些个人的见闻和经历以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统称为经验。我们常说某某大夫治病有丰富经验,就是对“经验”这一概念的准确的理解。那么,当在经历中能够总结出深刻的意义和情感,这经验就成为一种体验了。体验是经验中的一种特殊形态。可以这样说,体验是经验中见出深义、诗意与个性色彩的那一种形态。例如我们每天都要听音乐,只是一般的日常生活行为,那是经验;但假如有一次听的音乐富于个性特点,并从中引起深刻的感情激荡、令人回味的沉思、不可言说的诗意等,那么这种情况下的“听音乐”就是体验了。 更进一步说,经验一般是一种前科学的认识,它指向的是真理的世界(当然这还是常识、知识,即前科学的真理);而体验则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它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指向的是价值世界。换言之,体验与深刻的意义相连,它是把自己置在于把经验和体验作了区别,而且说明了体验与艺术的密切关系。经验或者经历是直接性的,这种直接性的经验和经历,有许多被人淡忘了,因而没有什么“继续存在意义”,例如,我们每天的吃喝拉撒,天天如此,它的意义是现时的,即满足了人的眼前的需要。但其中也会有些经验或经历因各种原因而持久存留记忆深处,获得了“继续存在意义”,这就是“体验”了。这种“体验”要是凝结在文学艺术中,那么就会获得深义和诗情,成为一种“新的存在状况”。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生命就不是纯生物性的存在。人的生命是与社会关系以及文化、历史紧密相关的,这样,个体的人的感觉、情感、回忆、联想、欢乐、希望、憧憬以及失望、痛苦、无奈等内心活动,就必然与社会存在、社会关系分不开。所以人的体验首先面对的是社会存在、社会关系和文化历史。体验是具有社会性的。但是当个体的人去体验社会的时候,他不是被动消极地去反应,而是主体生命的全部投入,是人的生命的全部展开。正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讲的,人的类特性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使一切对象物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展开。一个孩子向湖面投出一个石子,湖面上失去平静,漾起了一圈圈涟漪,他高兴地欣赏那涟漪,实际上是在欣赏自己的生命的力量。他是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他在对象世界中确证自己生命的力量的存在。这个欣赏体验过程是把外在的世界包含在自身生命中,世界已经主体化、情感化。
那么在我们的音乐学习与音乐学的研究中,同样首先需要经过大量的经验性的学习与研究,在对前人经验的概括总结中,增加自己的体验、认识,来充实自己头脑,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在我们学习音乐演奏或演唱时肯定先要模仿老师或他人的方法、技巧、风格等,这一过程便是我们积累经验的过程,通过对这些经验的分析,和对各种版本的总结,可形成对各种风格以及技巧的把握,而这种把握正式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之上的,无形当中就实现了经验与体验的统一,而这种统一,一方面是基于由经验上升到体验过的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对这一提高的自我欣赏,即情感过程。在音乐学的研究中依然如此。
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思想最早是黑格尔提出来的。黑格尔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相统一的思想。指出:“意识在这条道路上所经历的它那一系列的形态,可以说是意识自身向科学发展的一篇详细的形成史。” 黑格尔按照自己提出的这一思想,把逻辑范畴发展的顺序和哲学史上各个哲学体系出现的顺序作了大致相应的安排。逻辑的东西与历史的东西相统一既是一条辩证逻辑的基本原则,又是辩证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
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相统一的原理有着丰富的内容和重要意义。所谓历史的东西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指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其次,指人类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 包括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本身的历史发展过程;最后,作为客观现实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反映的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即人类的认识史。所谓逻辑的东西是指思维规律和思维形式,如概念、判断、推理和理论体系等主观的东西。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相统一是说,历史的东西是第一性的,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东西,或具有客观意义的东西;逻辑的东西是第二性的东西,是历史的东西在思维中的反映。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客观来源和依据,逻辑的东西要以历史的东西为原型和准则。恩格斯所说的思维规律要和客观世界的规律在本质相一致,列宁指出的逻辑的规律因为人类实践的亿万次的重复才具有了公理的性质,逻辑是认识史的概括和总结等,都是强调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相统一的原则和方法。
马克思和恩格尔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批判吸收了黑格尔的逻辑和历史相统一思想的合理内核,抛弃了他的唯心主义实质,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给它以科学的改造,使之成为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在讲到黑格尔的思维方式的特点时,恩格斯指出:“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形式尽管是那么抽象和唯心,他的思想发展却总是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紧紧地平行着”。
音乐学研究有着强烈的逻辑性,在我看来,哲学——逻辑方法更具有形而上学的气质,能在总体把握中具有高屋建瓴的气势,但是容易空通话而脱离文艺的具体时间,出现作品阐释的失效。而历史学的方法可以脚踏实地,准确无误地研究艺术作品的本体,但容易造成粗陋而逻辑性不强。就像孔子说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逻辑与历史的方法相得益彰才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准确无误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