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毕业歌:挑战在眼前,机遇在身边

来源 :海上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人单位:只要稳得住,我不怕要应后毕业生;应后毕业生:毕业不应等于走向失业;学校:倾尽全力做好“红娘”;家长:为什么孩子越大越操心?机会:调整心态,留心着点儿
  
  职场如战场,今年是中国高等教育扩招后有本科毕业生的第一年,毕业生总数比去年有所增加。面对着难度加大的就业问题,用人单位、应届毕业生、学校、家长都有话要说。
  
  用人单位:只要稳得住,我不怕要应后毕业生
  
  招聘岗位要求求职者具备相关的工作经验或者业务关系,这就说明在追逐经济效益的时代,“一来就能用”是招聘单位的首选。陈莹是某民营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人事部负责人,他坦言道:“那些一来就能用的人是我们的首选,有些部门的新进人员常常没有完成全部培训就被派到一线参与企划、项目,那些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通常都要经过2-3周培训才能上岗,比较吃亏。有的一下子不能把学的本事发挥出来,工作压力就会很大,那些能很快独当一面的或者发狠熬下来的就是我们要的人。”
  陈经理接着说到:“其实我们也怕应届毕业生,别看他们生龙活虎的,‘贼’着呢!一怕他们消极怠工,现在的年轻人没字会加班,连工作时间都忙自己的私事了——QQ禁掉了,MSN和E-mail禁不掉;会刚开完都去回手机短信了,正经忙公事的没几个;还有私人文件复印、打印全在公司,家里早就不买墨盒了!这也算了,公司总可以立规矩设关卡,就怕他们精明过了头。好几个进来不到一年的应届毕业生把客户、数据捏在自己手里,坐着今天的办公室,看着《前程》上明天的高薪职位。有一个居然开完同学会回来,发现自己比人家每月少赚三四百,立马就走人!而且新人在工作的前3年最不安心,流传着‘单位跳一跳,薪水涨一涨’的说法,我们吃了好几次亏,怕了他们了。不过我们真的很需要那些坦诚、有技术的人才。”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重视应聘者的诚信和忠实,希望应聘者能真正融入他们的企业文化,热爱他们共同的工作事业。
  
  应届毕业生:毕业不应等子走向失业
  
  工作经验是应届毕业生心里的一个结。即使招聘广告中没有硬性要求“X年工作经验”,也常常圆滑地附加这么一句“如具备相关工作经验优先考虑”。对此应届毕业生们很激动:“理工科课程紧,老师也常常是‘关人不眨眼’的,除非经常逃课,否则哪有时间成天在公司里打工?”文科生则说,这两年社会上的文职工作岗位趋于饱和,加上外地到上海来求职的大学生年年增加,要找到自己相关专业的实习机会也很不容易。放眼上海各大新闻报刊、杂志、电视台,“廉价”的实习生多得坐到了编辑社的走道上;公司的前台小姐也都是Part-time的大学女生——竞争实习机会成了应届毕业生的第一仗。的确,一到寒暑假,打工成了大学生们最充实的生活内容,相比起经济理念早熟的西方年轻人,中国学生的经济独立概念和实践起步已晚。事实证明,那些具备成熟的经济头脑、眼光远大的应届毕学生才更具市场竞争力。
  “为什么我们的大学文凭就不值钱了呢?”有的学生费解地说,于是进一步深造成为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应届毕业生的首选,还有的选择相对稳定的国家公务员。逐年扩招的研究生和国家公务员,都加入了消化这群捧着几张薄纸找饭碗的毕业生的战役。去年考公务员热升温达到4:1的报考率,2003年上海市国家公务员继续大幅招人达到2265名,而报名人数超过去年的9000人,创纪录地达到27000人,录取比率约为1:11,而全国范围内报考比率更是高达20:11同时考研的热浪也高过各高校扩招的速度——报考者以32.6%的增长速度集结了近8万人,角逐再次扩招了30%的上海高校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席位,其中应届本科生报考人数增至48.1%。年年升温的出国留学热也说明了应届毕业生的一个新去向,这不失为应届毕业生的一条光明大道。在接受了中国高等教育后,许多学生还觉得吃不饱,纷纷转向英、法、美等国家的高等学府。就读于波恩大学国民经济系的研究生小唐说:“虽然有‘镀金’之嫌,不过西方的新潮经济管理理念和灵活切实的教育方法的确对我的帮助很大。以后回上海发展就有本事了。”有了独立的判断力和生活经验,走过大学阶段的年轻人更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也能更果断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学校:倾尽全力做好“红娘”
  
  就业形势明摆在那里:2002年上海高校整体就业率达93%,比2001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5.9万毕业生一次就业成功,只余下4400人和2003届毕业生同舟共济。
  “我们确实已经倾尽全力。去年我们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虽然今年就业形势有点吃紧,但是我们学校收到的招聘信息还是与毕业生人数基本持平,甚至可以说是求大于供!3000多本科毕业生基本上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如是说,“问题是,市场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很大。其一,外地院校往往招不足人。大家都想留在上海,一些完全可以在外地院校发展的学生宁可在上海挤得头破血流,就是对外地工作机会不屑一顾。其二,市场需求的专业冷热差距很大。比如日语、法语要得人很多,俄语就比较冷清;数学有人要,物理就差一点等等。这种涨跌年年变。其三,男生比女生受欢迎,这个在教育系统里很早就存在了。”令人诧异的是,本该逼近签约高峰的决战时刻了,居然有许多学生笃悠悠地不想签约!“现在的档案可以挂在学校两年,那些活络的学生就不慌不忙地挑来拣去,说什么宁缺勿烂,我手头还有那么两个去年到现在还没定下来的呢!找不到工作的整天垂头丧气,真是看不懂了!重要的还是学生要端正自己的就业心态!”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各高校不但发布招聘信息,还从社会上引进10多家职业中介机构免费为学生服务,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除了各类校内就业市场,通过建立“教育部在沪直属高校研究生就业协作网”等合作体,各高校实现了校际间的就业信息共享,率先在全国建立起大学生就业的市场机制。
  
  家长:为什么孩子越大越操心?
  
  “陪孩子读了12年书,考了3考,总算把他送人一流大学,为什么临到毕业还要那么操心?”一位上海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家长如此感叹道:“不能说孩子自理能力差,可实习、求职还要我们家长时时提醒、协助,找个对口的实习单位还要帮忙通路子,这什么时候是个了啊?”还有的家长要在百忙之中抽出空来陪儿子去单位解约,劳资双方解除协议本来很简单,一涉及赔偿问题,还没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就不得不请出父母压阵,也实在情有可原。最难堪的是,孩子找不到工作,家长急得四处找关系、托人,有的一拖就是大半年,工作没找到,社会失业救济金到先领了起来,国家每年花3万元培养出来的大学生 难道就是为了来领救济的?
  其实看到这个现象的另一面,为什么会有这些不能独当一面的“孩子”?这些家长似乎也应该检讨一下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机会:调整心态,留心着点儿
  
  在全球范围,亚洲的经济发展速度几年来连续领先,保持10%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国更是其中的亮点。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分布拓展到中国,还有带着资金或技术到中国来白手起家的外商也接踵而来。因为这些公司对高层次人才有着很大需求,同时国内经济发展也需要大量外贸人才。专家分析,每年中国各高校的经济类毕业生总共有13万人左右,如果13万毕业生全都从事外贸行业工作,今后五年中国也只能培养出65万外贸人才,缺口至少在100万以上。外贸人才仍然面临较大缺口。
  同时,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西部大开发等诸多优势会给2003的就业带来光明的前景。以1996年汉诺威世博会创造10万个就业机会类推,预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创造的就业机会将数倍于此;同时上海就业结构也因此加快调整升级,上海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将从现在的50%增长到60%,接近东京、纽约、香港等国际化大都市的70%以上的比重;申博成功将极大地带动旅游、酒店、餐饮、交通、通信、广告、零售、建筑装饰、城市维护等行业发展,服务业以及建筑业的从业人员的比例将大幅上升。
  将于2008年在北京举行奥运会既是塑造中国国际形象的盛会,也是注重经济收益的一个国际活动。体育馆、公路、宾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拉动经济的增长点,相应地旅游、商贸、物流等行业也将更加活跃。西部大开发更把就业机会撒向四面八方。只要应届毕业生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把眼光放远,就会发现与其在高度发展的地区给别人打一辈子工,不如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建立自己的事业。市场、人力、发展环境都是中西部发展的优势,国家大力支持的一些重要工程和经济建设项目都需要有先进知识和技术的人才,这些机遇都给前景未卜的2003年200万大学毕业生带来从容就业的曙光。以下两则消息可能会让大学生们有的放矢:
  据《北京青年报》调查,上海人才市场上相对热门的十大行业是:计算机信息服务、咨询专业服务、制造业、广告传媒文化出版、电子、电信、金融投资保险、消费品、商业零售、贸易进出口。
  据《中国教育报》消息,上海人才市场需求量最大的十个专业是管理专业、计算机专业、电子专业、机械专业、文秘专业、医药专业、经济专业、广告专业、企业管理专业、建筑专业。
  [编辑·刘运辉]
其他文献
一、西沙群岛:瑚为为土增色    西沙群岛,又名宝石岛,是中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之一,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这片大大小小的珊瑚岛屿群漂浮在5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美丽而纯净。这里的海水晶莹剔透,潜入水中,能带你进入一个平生难得见到的神秘空间。一丛丛、一簇簇的珊瑚像盛开的鲜花覆盖着整个海底,有的金黄、有的雪白、有的鲜红,很是惹人喜爱。与五光十色的鱼儿共舞,此惬意平生能有几回?在岛上观看日落。更能
期刊
抓住城市人生活节奏快,干什么都讲求效率的特性,见缝插针,赚大家空闲时候干无聊事的钱……  男女老少你我他,乐此不疲地重复着这种“拇指运动”……    这世界真是日新月异,翻手为云覆手雨,才不过短短几年的功夫,热门的网络话题,已经被如火如荼的短信业务取而代之。如果说几年前看见商店门口、地铁站里埋头死盯着手机发短信的小年轻,还能让人侧目的话,今日的短信则算是无孔不入——从报名参加“相约星期六”,到给“
期刊
粗略地一看,摇奖机确有点像我们小时侯常见的那个爆炒米花的、黑呼呼的铁家伙。  摇奖机是伴随着有奖储蓄问世的。上海有奖储蓄的历史,已有90年出头。1912年,法国人法诺、盘腾、麦地和中同人章鸿笙共同发起成立了万国储蓄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储蓄机构。取名万国,就是不管哪国人,只要有钞票,都可放进来。万国储蓄会每月从储蓄金中提取25%进行开奖,奖设五等,头奖2000元1名,末奖是12元共200名。  当上个
期刊
时间通常就是这样,白天在飞快地溜走,仿佛夜就在眼前。  弄堂里拉出一盏盏异样的电灯。  大伯母在房间里跪了四个钟头,估计一直在哭——她在掏空的鸡蛋里,塞入数量可观的钻石耳坠、翡翠戒面以及拆碎的南珠项链,然后与真蛋摆在一起。一位来抄家的女工,老公是菜场蛋摊营业员,自然本能地发现,蛋只分量不对,极时破获了这批赃物,被大大表扬了一番。得到这个消息,蓓蒂妈很不开心,没想到大伯母对运动这样抵触。她找到抄家队
期刊
亚亚,原名张月媛,女,1978年生,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现于清华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曾独立创作出版《阅读忧伤的城市——关于几米》等书稿,亦有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新生活》等刊物。    费穆的电影《小城之春》在那个时代看起来确实有点突兀了。那是上个世纪40年代的中国,政治与战争还是巨大而沉重的翅膀,压在每个人的肩头;费穆的《小城之春》在那个时代跑来关注小城里两男两女的恩
期刊
曾经在上海的话剧舞台上看过一部现代派的荒诞剧《等待戈多》——法国现代主义戏剧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代表作。讲的是两个衣着破烂的流浪汉在黄昏乡间路旁的一棵枯树旁等待着一个叫做“戈多”的人的来临,因为他们要向他“祈祷”,要向他提出“源源的乞求”,要把自己“拴在戈多身上”。戈多一来,他们就可以“得救”,所以“等待戈多”就成了这两个流浪汉惟一的生活内容,惟一的精神支柱。尽管等待是一种痛苦的煎熬,但他们还是一天
期刊
入11月后下了几次拂面不湿的小雨……11月的雨,在北半球都称为秋雨,在新西兰的商业大都市奥克兰,却是春霖。9月到11月,是新西兰的春季,花四处无知地开,其中的烟花,在11月上旬的那一个星期,可以夜夜欣赏。烟花的来源自然是中国,如同新西兰8/10的其它日用杂物一样,新西兰人都知道到Warehouse可以买到最便宜的烟花,中国制造。所以抬头看着灰蓝天空里有声有色地绽着的花,完全可以当作是看中国花,因之
期刊
2002年4月的一天,沈阳朋友在电话中谈到了兴城。他遥远的声音传过来几乎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他说,你不是号称要走遍中国的古城吗?那你一定要来兴城看看。当时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兴城的兴,念平声。兴城在哪里?回答说,出山海关向东,离葫芦岛市个把小时的路程吧,是一个海边小城。那么远,我为什么一定要去兴城呢?回答说,兴城是明代古城,说不定就是中国的第二个平遥。只不过现在知名度还不行。他又说,我再说
期刊
一直看不大懂老美的“色商”。他们眼中的美女新贵,按我们的审美标准来看,大都不是妖,就是怪。  朱莉亚·罗伯茨,我到现在还是看不出她好在哪里。她的嘴倒是足以让人永生难忘,和一种大嘴的珍稀鸟类鹈鹕有得一拼。论演技,也实在搭浆。《诺丁山》是我今生再也不想看第二遍的电影。  格温妮丝·帕特洛长得活脱一个乡间村姑。还不能近看,近看雀斑不说,还有些像哲学家萨特:两个眼睛往两边分。不知帅哥布莱特·彼德是不是为了
期刊
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会使得诸多服务行业得以产生并且繁荣起来。那是因为,在口袋有了银子之后,人们对口腹耳目享受的层次也会水涨船高。  尽管人们需要享受,但是,人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享受,怎样来吸引人们接受特定的某种服务,很多时候却并非一目了然,而是需要提供服务的人们去苦思冥想的。要让人们把赚来的钱再从口袋里掏将出来可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于是,为了招徕顾客,商家用尽心思,在“免费”上面大做文章。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