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游创办者,生态环保公益人
相信生命能够影响生命。观点和动机总是一时一地,所有人都在改变中。终其一生,人都是在和不完美的人一起共事,自己也是不完美的人。
范仲淹曾发感叹:“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在公益日渐热闹起来的今天,咱们也来观察观察“与归”的人吧。
2007年,香港保卫皇后码头的运动广为人知,对冲锋在前的热血青年印象很深。3年后,广州爆发反“废粤推普”的公众行动,青年人也最大声。两件事加起来不免让人激赏和欣慰。公民社会的建设是点点滴滴的,从“保护文化多样性”、“保护古迹”等等任何议题、任何诉求切入,都可以指向同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而“文化多样性”这样的话题,绝不应该是遗老遗少的专利,有年轻人的重视和参与才可持续。
去年,在一次饭局上,同桌的女孩说她参加了反“废粤推普”的散步。我忙不迭地向其表示敬意。但接下来对她的分析,却不敢苟同:“我认为广州之所以会有废粤推普,之所以保不住历史老街,就是因为在广州当官的都是外地人!他们只想捞一把就走,对广州的历史文化根本不了解也不感兴趣。”在广州当官的都是外地人吗?什么叫本地人?什么叫外地人?如何区分?“本地人”必然重视本地的历史和文化吗?“外地人”必然不重视本地的历史和文化吗?文化是人类共有的财富,还是某一撮人独享的权利?我们可不可以,应不应该关心或异国、或他乡、或异族的文化多样性保护呢?作为迁居羊城11年的地球人,我脑子里迸出一连串疑问,并小心翼翼地提醒:“不一定。你可以查查历届广州市领导的籍贯,他们讲不讲粤语。”她不耐烦地坚持了自己的观点,并回赠我一个白眼。
把非我族类者都看成隐藏的“敌人”,是划圈子、贴标签爱好者的逻辑。她可能会和我们一起为粤语的兴亡散步,也可能会举起“唔想讲白话,唔该返乡下”的标语(最近在微博上已现同类口号)。
W本在媒体工作。忽如一夜春风来,突然就加入了狮子会。我很高兴听到这个消息,于是他拉我参加一个狮友饭局。饭局的场面大,超过20人,人来来往往,嘴叽叽喳喳。有不少是常在屏幕上露脸的小名人,有头有脸,能说会道,顾不上吃饭。盘盘碟碟的菜肴们应该来错地方了,反衬出一桌冷落。一杯啤酒下肚,这位仁兄的胖脸兴奋得都红到脖子了,小眼睛挤成了一条线,左手拉住我,右手伸出食指先把热闹的人们划了一个圈,然后往桌面“咚”地一戳,压低嗓门道:“嗨,知道不?这些可都是资源呀!”原来他到狮子会抓“资源”来了。
M看起来是一个文雅的书生,学识渊博,为人谦和。如果不喝酒的话,他内心中的狂傲收藏得很妥帖。他的短信、邮件,永远忘不了加上一个“:)”。听说他近年也投身公益了,关注儿童教育,真好。但我始终不能理解:为什么在他自己的公司,员工们看到他就像老鼠见了猫?大部分员工做不够两年就逃命似的离开?有一次观察到他处理公务,好像让我明白了一点点。员工找他报销一沓发票,他很仔细地逐页翻阅,询问。女孩子像木桩似的肃立一边。长达15分钟,我感受到女孩的不自在。有没有让她自在的处理办法呢?M常用的“:)”似乎失灵了。
如果不能从眼前的人爱起,这样的爱多少有点可疑。反之,我认识一对朋友,夫妇俩合力创办了一所华德福幼儿园。他们的孩子和本厂打工子女一起在那里接受教育。参观工厂时,我特意观察老板和员工之间的互动,员工脸上是恭维,是紧张,还是自在?我高兴地看到,所有人都谈笑自然。
她,W,M,你,我,他,都是公益路上的同行人。定睛观察同伴,并不需要发扬道德洁癖,放大他人的缺点,只是要保持心地清晰,明白怎么回事。相信生命能够影响生命。观点和动机总是一时一地,所有人都在改变中。终其一生,人都是在和不完美的人一起共事,自己也是不完美的人。但,也不必以一句笼统的“看主流”、“看客观效果”大而化之,放弃我们观察、思考、辨析的权利。“公益”需要祛魅,荒诞、罪恶同样不会放过这片绿地。
可把最重要的观察和拷问留给自己:我为什么要做公益?我的起心动念是为什么?
相信生命能够影响生命。观点和动机总是一时一地,所有人都在改变中。终其一生,人都是在和不完美的人一起共事,自己也是不完美的人。
范仲淹曾发感叹:“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在公益日渐热闹起来的今天,咱们也来观察观察“与归”的人吧。
2007年,香港保卫皇后码头的运动广为人知,对冲锋在前的热血青年印象很深。3年后,广州爆发反“废粤推普”的公众行动,青年人也最大声。两件事加起来不免让人激赏和欣慰。公民社会的建设是点点滴滴的,从“保护文化多样性”、“保护古迹”等等任何议题、任何诉求切入,都可以指向同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而“文化多样性”这样的话题,绝不应该是遗老遗少的专利,有年轻人的重视和参与才可持续。
去年,在一次饭局上,同桌的女孩说她参加了反“废粤推普”的散步。我忙不迭地向其表示敬意。但接下来对她的分析,却不敢苟同:“我认为广州之所以会有废粤推普,之所以保不住历史老街,就是因为在广州当官的都是外地人!他们只想捞一把就走,对广州的历史文化根本不了解也不感兴趣。”在广州当官的都是外地人吗?什么叫本地人?什么叫外地人?如何区分?“本地人”必然重视本地的历史和文化吗?“外地人”必然不重视本地的历史和文化吗?文化是人类共有的财富,还是某一撮人独享的权利?我们可不可以,应不应该关心或异国、或他乡、或异族的文化多样性保护呢?作为迁居羊城11年的地球人,我脑子里迸出一连串疑问,并小心翼翼地提醒:“不一定。你可以查查历届广州市领导的籍贯,他们讲不讲粤语。”她不耐烦地坚持了自己的观点,并回赠我一个白眼。
把非我族类者都看成隐藏的“敌人”,是划圈子、贴标签爱好者的逻辑。她可能会和我们一起为粤语的兴亡散步,也可能会举起“唔想讲白话,唔该返乡下”的标语(最近在微博上已现同类口号)。
W本在媒体工作。忽如一夜春风来,突然就加入了狮子会。我很高兴听到这个消息,于是他拉我参加一个狮友饭局。饭局的场面大,超过20人,人来来往往,嘴叽叽喳喳。有不少是常在屏幕上露脸的小名人,有头有脸,能说会道,顾不上吃饭。盘盘碟碟的菜肴们应该来错地方了,反衬出一桌冷落。一杯啤酒下肚,这位仁兄的胖脸兴奋得都红到脖子了,小眼睛挤成了一条线,左手拉住我,右手伸出食指先把热闹的人们划了一个圈,然后往桌面“咚”地一戳,压低嗓门道:“嗨,知道不?这些可都是资源呀!”原来他到狮子会抓“资源”来了。
M看起来是一个文雅的书生,学识渊博,为人谦和。如果不喝酒的话,他内心中的狂傲收藏得很妥帖。他的短信、邮件,永远忘不了加上一个“:)”。听说他近年也投身公益了,关注儿童教育,真好。但我始终不能理解:为什么在他自己的公司,员工们看到他就像老鼠见了猫?大部分员工做不够两年就逃命似的离开?有一次观察到他处理公务,好像让我明白了一点点。员工找他报销一沓发票,他很仔细地逐页翻阅,询问。女孩子像木桩似的肃立一边。长达15分钟,我感受到女孩的不自在。有没有让她自在的处理办法呢?M常用的“:)”似乎失灵了。
如果不能从眼前的人爱起,这样的爱多少有点可疑。反之,我认识一对朋友,夫妇俩合力创办了一所华德福幼儿园。他们的孩子和本厂打工子女一起在那里接受教育。参观工厂时,我特意观察老板和员工之间的互动,员工脸上是恭维,是紧张,还是自在?我高兴地看到,所有人都谈笑自然。
她,W,M,你,我,他,都是公益路上的同行人。定睛观察同伴,并不需要发扬道德洁癖,放大他人的缺点,只是要保持心地清晰,明白怎么回事。相信生命能够影响生命。观点和动机总是一时一地,所有人都在改变中。终其一生,人都是在和不完美的人一起共事,自己也是不完美的人。但,也不必以一句笼统的“看主流”、“看客观效果”大而化之,放弃我们观察、思考、辨析的权利。“公益”需要祛魅,荒诞、罪恶同样不会放过这片绿地。
可把最重要的观察和拷问留给自己:我为什么要做公益?我的起心动念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