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闯市场的领跑者

来源 :当代致富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ong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产品经纪人是指从事农产品收购、储运、销售以及销售代理、信息传递、服务等中介活动而获取佣金或利润的经纪组织和个人,是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产物。目前我国农产品经纪人约有500万。经过多年的发展,他们在组织化程度、信息化、科学化等方面比早些年有了很大进步。农产品经纪人与其他农民相比,有信息、胆量、资本积累以及掌握了一定科技知识的优势,成为了农村的领头雁。
  洪昆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只大雁,始行于中牟大地,成长在中原上空,翱翔在祖国蓝天。
  
  放下金饭碗 端起泥饭碗
  
  洪昆,29岁,中牟县韩寺镇大洪村人。2000年,洪昆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很幸运地被分配到中牟县公安局下属的一个派出所上班。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岗位,“人民警察”这个称呼也着实让这个年轻人心潮澎湃了好久。从上班的第一天起,他就以军人的作风来要求自己,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热心帮助有困难的人。在同事们的印象里,他是个踏踏实实做事的好同志。
  2002年夏天,洪昆去深圳见一个战友,在与战友逛市场时,他无意中发现了一种无籽西瓜,觉得十分眼熟。一打听,果然是中牟县的。自己家中父母常年种西瓜,批发价每斤不到4角钱,但在深圳的批发价是每斤8角7分,洪昆从心里为家乡的老百姓叫亏。想起乡亲们辛苦劳累种西瓜的情景,他心里更不是滋味。他主动与市场里的采购人员聊了很多,并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了其中三个人。
  2003年,洪昆还上着班,当时深圳西瓜销售形势很好,此前留有他的电话号码的这三个人便不断地给洪昆打电话,联系销售中牟西瓜。本着让乡亲们多挣一点的心愿,洪昆雇了两个比较有经验的人,在中牟县各个乡镇收购西瓜,每人每天工资50元。这一年,他共发售了近20吨西瓜,并且在整个过程中给客户的印象不错,赢得了更多的客户。他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陷入了思索:中牟县是农业大县,农产品无论是品种还是质量都非常丰富,货源充足,品质极佳,尤其是中牟大蒜和西瓜更是扬名四海。尽管农产品物美价廉质量好,但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的严重束缚,农民收获农产品后习惯等待,而不是自己去推销,这样不但不能卖好价钱,有时甚至滞销,阻碍了农民致富。于是,洪昆带着很多不解的目光毅然辞去了派出所的工作,选择从事农产品的销售业,决心做一个为农民解忧、为农民办实事的农民经纪人。
  
  执着服农观念 果断助民行动
  
  自从洪昆选做经纪人后,就处处为农民着想,用群众的话说,“他办的实事能堆成山”。尤其令群众难忘的就是2003年的包菜滞销,那年,大洪村的包菜没人收购,而农民又保持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思想,从没有想过要主动去联系外销,致使农民的部分包菜开始腐烂变质。付出的血汗换不成钱,眼看一年的收入快要积压成废品,大洪村寂静得可怕,没有了欢声笑语,人们愁眉苦脸,终日闷闷不乐。此时的洪昆比大家更着急,“事不宜迟,必须将农民的包菜销售出去”是洪昆唯一的想法,他也为这个执着的想法付出了行动,他一边走南闯北、跋山涉水四处找客商,一边联系电视台、报纸、电台等各种宣传媒体去大洪村宣传报道包菜。
  他能联系的客户都联系了,但效果欠佳,甚至有位北京的客商说“3分钱一斤我都不要”。面对客商的严酷打击,洪昆没有气馁,继续寻求包菜销路。最后他想到跟“三全”、“思念”等饺子厂联系,并细心地讲解白菜的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得到了回音。在接下来短短的三个月里,他为菜农销售包菜2500多吨。忙完后,他只挣了460元,这显然不够他的话费,更不够路费、广告费、运输费等,但看到乡亲们的包菜卖了出去,他一直以来愁眉紧锁的脸上终于出现了一丝如释重负的笑容,这比挣多少钱都喜悦。
  当记者问到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有着如此果断的行动时,他说,1999年当兵时,连长曾对他说:“以后离开部队,无论是选择做生意,还是在单位上班,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个社会需要的人才有价值”。当时,洪昆心里很清楚这句话是对的,但他不能参悟透彻。而今,他完全理解了这句话,并用行动证实着它的正确性。现在,人们总在自己的农产品出来的第一刻就与洪昆联系,并送货上门,而且从不急着拿回卖出农产品的钱。洪昆开心地说:“这是乡亲们对我的信任,但我更愿意理解为是一种十分珍贵又牢靠的感情”。
  
  勇闯农产品市场 拓宽经纪人领域
  
  2005年和2006年,洪昆被中牟县评为售瓜先进农民经纪人,2007年,由于在促进农产品经纪流通中作出显著成绩,洪昆被郑州市评为先进农产品经纪人。每逢政府或供销社组织农产品经纪人会议,与会的农产品经纪人大都是四十五岁左右,唯独洪昆不到30岁,但总是担当着发言人的角色。每当主持人标志性地介绍——“欢迎郑州农产品做得最好,生意最大,但年龄最小的人上台演讲”时,别人的目光常让洪昆不知是应该骄傲还是感到害羞,但他知道他肩负的责任更重大,他决心要做农产品经纪的领跑人!
  由于洪昆为人忠厚,在生意场上讲求信誉,很多人愿意和他合作,他本着“以真诚换真心”的原则,始终把保证商品质量作为经营的根本。但面对激烈的竞争,他感到自己还缺乏科技、信息、组织化、管理等知识。要想做强做大,必须“充电”,自我完善和规范起来。在很多人眼里,农产品经纪人是没有档次的二道贩子,这种眼光折射出了农产品经纪人需要更新知识,提高素质的时代要求。洪昆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新知识,了解更多的科学管理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无论是农产品的生产、包装,还是储运、销售等方面,他都了解到最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做法。他购买了电脑,开通了互联网,不断了解现代信息,使自己增添了千里眼、顺风耳,增加了商海搏击的实力。他依靠科学的管理,以经纪人的行为和观念作为先导,把新的信息、好的观念带到农村,传给农民,培养和加强农民的市场意识,使农产品更快、更好地走向市场。同时,他把本地的农产品资源介绍给市场,把市场需求和本地生产紧密连接起来,在本地形成强大的商品优势,使资源优势能快速转化为市场优势,因此,他所营销的农产品热销国内各大城市。
  中牟是西瓜之乡,西瓜不但产量高、品种多,而且色泽好、口感好、皮薄肉甜,但销路一直不好。为此,洪昆开始向全国各地发信息,吸引客户来中牟采购西瓜,几个月的时间经洪昆联系销售的西瓜就达1500余吨,销售额高达180多万元,为全县瓜农解决了卖瓜难问题,还增加了收入。洪昆不但帮助农民朋友销售西瓜、大蒜,还将中牟的土特产向郑州、上海各大超市推销,尤其是常年为郑州的易初莲花超市供货:南瓜、冬瓜、土豆、地瓜等等,保证了中牟的各种农产品能四季畅销。2007年,洪昆共推销西瓜1500吨,大蒜1000吨,包菜2000吨,冬瓜2300吨,南瓜1500吨,经营额达500多万元。
  通过在市场上数余年的闯荡,洪昆深深地认识到做一个农民经纪人的不易,走南闯北、吃苦受罪是小事,最无奈的是信息不灵,把握不住瞬息万变的市场,有时因为一时的闭塞而影响全局。而当自己身处异地他乡时,本应该互助互爱的同乡却因是同行而成冤家,为推销各自的货,不团结,不互相配合,给一些商人可乘之机,从而各自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更有甚者,搀杂使假,影响信誉。为解决众多发展中的问题,由洪昆发起,组织瓜农、菜农和经纪人于2008年3月成立了“中牟洪润瓜菜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合作社立足市场,诚信为本,依法经营,向着“买全国、卖全国”的宏伟目标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
  看着这个热血沸腾的年轻人,记者不禁问到他对将来的人生规划。洪昆明亮的眼睛里装满憧憬,他说:“我最自豪的是我们中牟方圆五六公里的老百姓都能喊出我的名字,每当我经过谁家时,大家都会拉我进他们家吃饭,这让我发自内心地骄傲。我梦想,我的合作社越做越好,能让农民从选种、播种、农药、销售等方面得到一条龙的服务,我要雇用农技师来指导我的乡亲们,让他们增收,让家乡的农民过上安居又乐业的日子”。
其他文献
目前,各地留创园、高新区已成为怀揣着技术、满怀创业热情、渴望一展宏图的海归创业首选之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服务核心也正是这些初创期的中小企业和企业家。而不论是孵化器还是创业者自身,他们共同关心的焦点就是:如何生存下去?创业资金哪里来?  每一次的海归聚会,每一次的创业恳谈,创业资金哪里来这一问题总会反复地被提上议事日程。那些意气风发的创业者不约而同地念叨着一件事:缺钱。  当然,他们指的是他们手中的
期刊
提起河南省中牟县,就让人们想起那里的大蒜,不仅全国闻名,而且远销海外。翻开历史的画卷,让我更为惊讶的是,著名的官渡之战就发生在这里。今天,在这块充满历史烟尘的土地之上,作为新农村富民工程的“新网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新网工程”拉动中牟经济    中牟县西临郑州,东接古都开封,县域面积1416.6平方公里,辖11镇6乡和431个行政村,总人口68万人。而中牟县供销社有17个基层社和
期刊
中原大地沐浴着改革的春风,结下了丰硕的成果。  本刊记者带着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的重托,来到了中原大地——河南,去探究那里的农业、农村、农民……  本期“合作社与经纪人·河南篇”,由本刊记者胡士华、汪红、孙宇腾、孙国策等共同采写。    自古被誉为“中原粮仓”的河南,一直是全国的经济要塞;而如今这个农业大省,在大力发展“三农”的道路上,迈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时代步伐。  2005年4月,由河南省
期刊
大学毕业,开始人生新旅程。是满足于在四季如春的办公室里做一名公司小白领,还是到一个比较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自己,发掘更大的人生价值?相当一部分大学生  选择了后者。日前,上海市市教委举办上海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座谈会,毕业生代表讲述了自己到农村、到西部、到艰苦岗位工作以及自主创业的经历。    让村民听懂新政策,是门学问    [人物]赵霞凤,200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在宝山
期刊
河南省财经学校,始建于1950年,是一所省属全日制国家级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系省财经职教集团牵头学校。学校坐落在省会郑州市中心,与众多的文化、教育、商业单位毗邻,建筑面积80000多平方米。现代化的办学条件,崭新的办学理念,雄厚的师资力量,严格的学生管理,已成为始终走在同类学校前列的不竭源泉和学校持续发展的无尽动力。  师资力量目前学校教职工总数为280人,其中高级讲师48人,讲师92人,博士1
期刊
十七届三中全会刚刚落下帷幕,国家对农村的关注,将从现在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成为了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种下的一粒重要的种子,将助农致富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农民专业合作社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成为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纽带,更成为农村经济走出大山、跨越断崖的隧道和桥梁。“要想富,先修路”的观念,在如今已经变了。  
期刊
2007年,郑州日报上的两篇文章《荥阳农民专业协会领跑农村经济》和《荥阳“土经纪人”跑活大市场》,报道了荥阳市农民经纪人协会在“帮农解难、为农服务、助农增收”等“三农”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荥阳市农民经纪人协会自从成立以来,协会在组织、协调、服务、自律、维权等方面苦练内功,围绕帮农解难、为农服务、助农增收这一工作目标,积极开展“三农”工作,不仅使农民经纪人队伍得到发展、壮大,也架起了农民和市场之间
期刊
大蒜是餐桌菜肴中一种最常见的食物,既可以生吃,也可以调味。历史上最早食蒜成癖的人是4500年前的古巴比伦国王。据史料记载,这位国王曾经下令臣民向王宫进贡大蒜,以满足其饮食之乐。中国人食用大蒜的年代较晚,大约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后才引进的。大蒜既可调味,又能防病健身,常被人们称誉为“天然抗生素”,其特殊功效之多使它成为(《时代周刊》十大最佳营养食品之一。大蒜是烹饪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南北风味的菜肴都离
期刊
河南金鹭特种养殖股份有限公司,以特种养殖为载体,不仅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成功地走出了养殖和旅游互动、企业和农民优势互补的发展模式,解决了农村一大批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现助农增收3600万元,搭建起了助农致富奔小康的平台。    依靠优势抓养殖    河南金鹭特种养殖股份公司是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的直属企业,位于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1420余亩。公司成立于1997年12月,是
期刊
重庆市璧山县地处山区,距重庆主城区30多公里,当地农业以水稻,莲藕和水果种植为主。几年前,一个叫方进鑫的人来到这里种起了红薯,现在,他有7个红薯种植基地,共1100亩,每年4个月采收期,销售收入达200多万元。  方进鑫原来在成都做水果生意,2004年,他到璧山县进货时发现,县政府要借新修的高速公路,打造重庆的蔬菜基地。通过这条高速公路,蔬菜基本上在1个小时之内就可以运到主城区销售。  璧山有地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