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年来的“热点”,高校也需顺应历史的发展步伐,服务地方的经济,推动传统的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求。同时,它也是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升华和发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我们要把握重点,明确思路,营造创新的校园氛围,开拓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创新创业的培养路径。计算机便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另一个利器,高校应努力培养创新创业型的计算機人才,以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高校 计算机教学 创新 创业 路径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7XJGY30,2017XJGY3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9-0232-02
引言
就业乃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是民生之重事。面对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和国内外金融风暴的多重压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大事。就目前形势来说,政府将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摆在我国发展战略中的首要位置。就业率也是衡量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故高校也应抓住快速转型的战略机遇,特别是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
一、培养计算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必要性
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是国家特别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与创新教育密不可分。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创新创业型人才质量于所培养人才的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关系。如其说是创业人才的培养,倒不如说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这样的定位更适宜于增强大学生的综合实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使大学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的就业机会与空间,进而促进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就多数高校而言,接收了高校“扩招”后的大学生,如今也正经受着就业压力的多重考验。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高等教育,我们必须大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从而推动传统教育体系的改革。故该举措并非是政府强加给高校的任务。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是现有教育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所做出的延伸和补充,这也是我国高校在教育模式方面的改进及教育理念的更新。
教育是因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而生存,又因人和社会的时代变迁而变革。我国高等教育便是以培养各类优秀人才为中心,不断增加各类理论知识、科技创新知识和服务社会的各项能力,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能够健康发展的核心要求。高校多以应用型学科为主,从而发挥自身优势来激发出学生的智力优势来帮助社会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这对于经济的发展能起到很大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高校人才的培养机制,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服务中提高对高校计算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教育,我们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精神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以开展各类创业实践和外出实习项目为载体,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整个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武装头脑,在实践中提升技能。
二、培养计算机创新创业型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新意识缺失
目前,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依然影响着我国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他们将关注点放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思维的培养有重要的副作用,从而学生对学习失去自主性。如果我们长期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将会导致学生和教师缺少创新创业意识。这种只注重理论且缺少创新观念的做法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更不利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
(二)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在我国,我国计算机业属于新兴专业起步较晚,但其发展较为迅速。多数教师在科学与技术的教学方面有丰富教学经验,但目前我国高校的过分扩招政策,导致了师资力量和学生规模之间的不对称现象。如今许多学生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但师资力量却非常紧张,大部分教师都是刚刚毕业的学生,这种师资力量的结构便导致了许多问题,特别是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严重影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计算机专业不同于以往我国传统的教学科目,属于新兴专业,但目前我国许多高校教师仍然采用传统填鸭式、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仅仅是将课本内容教授给学生,也就无从谈起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不适宜培养计算机专业的人才。
计算机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严重,这是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我国许多高校仍使用Windows 2000甚至更早的系统版本来进行专业教学,这些操作系统早已遭到了淘汰,这也是限制我国计算机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教学内容的更新。
三、高校计算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路径选择
(一)逐步建立高校主导体系的教育模式
根据我国高校的项目来源和成果去向来看,科学研究能够分为以下两种模式:一是供应模式,其特点是科研机构可以自主选择科研项目,政府和社会来提供经费,当项目取得不错的成果后再寻找渠道将该项目提供给企业;二是需求模式,特点是企业根据我国市场的需要和自身发展需要,向科研机构提出所需项目和经费经费,科研机构取得的有效成果后再返给企业。从各项调查结果来看,以成果为中介的合作模式在校企合作方面仍存在的较多的障碍,主要集中于对该成果的市场成功率的判断;而以项目为中介的合作模式在校企合作方面可以消除企业对成果市场价值的评估障碍,产品的开发既可以着眼于市场需要,又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生产条件,这样科研成果是极容易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如果我们采取这样的科研工作模式,将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创新创业型教育的正向发展,因为学生可以和老师共同参与科研工作。同时,这样的工作流程也可以应用到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教育之中,帮助学生一开始就能够了解市场,适应市场。只有做到在实战中学习,我们才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发挥所长,造福人类社会。 (二)构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校园文化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我们不仅需要物质准备,而且要兼顾文化准备。大学文化的价值在于培养轻松的大学学习环境,在于把强行的教育外化为学生积极主动去进行自我的教育,这是一种以文化的形式参与教育过程的非强制教育手段,是通过营造积极主动的教育环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情感陶冶、思想感化、价值认可、行为养成的方式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
创新创业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还包括人文知识的学习及人文精神的建立,这可以帮助人的左右脑的平衡发展。美国学者布莱克斯利曾讲:“当今社会是以左脑的语言逻辑思维定向的社会,越来越不顾右脑的非语言的思维能力,其结果是造成高等教育的衰退,培养大批左脑型的人,直觉创造力越来越少,他们几乎做不了什么事情”。同時,学校还应努力构建自由的学术文化,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术自由,积极营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批判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加紧培养科研型教师
我国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教师实践教学培养的工作力度,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队伍。高校也应根据学校的发展和实践教学需要,配齐各实验室的指导教师、实验室技术人员,加强实践教学教师的岗位培训,为实践教学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创造学习深造的机会,从而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指导水平。培养造就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人员充足、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队伍。教师也需要结合自己承担的实验课题中的专题研究,定期召开培训、考察、研究活动,大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总结出来并进行系统的学习,促进了教学工作,提高了自己。我们还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进而把教育看成是一项富有延展性的工作,能用现代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展开研究,不断反思和总结,有积极的自我发展意识,注重学习和提高自身科研素质与能力,并能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用于反思、改进和提高。
结束语
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培养创新创业型的计算机人才道路任重道远,教学改革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目的,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对实验过程的分析与总结中学到理论知识,学会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密的科学方法。高校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也应该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目的的、统一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而不应该仅仅把其当作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加大实验教学的财力、物力、人力和精力的投入力度。改革陈旧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模式,积极采用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扩大实验教学的信息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操作、解决问题的机会,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计算机方面的创新性创业型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万山,黄建军,彭清宁.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2]徐辉.浅析创业类型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影响[J].中国高等教育.2009
[3]悟悦.举全国之力破解就业难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9.
作者简介:
汤卫东(1979.1-),男,汉族,山东荣成人,博士,副教授,从事形式化方法、粗糙集理论方面的研究。
刘美玲(1969.1-),女,汉族,硕士,副教授,从事大数据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高校 计算机教学 创新 创业 路径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7XJGY30,2017XJGY3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9-0232-02
引言
就业乃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是民生之重事。面对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和国内外金融风暴的多重压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大事。就目前形势来说,政府将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摆在我国发展战略中的首要位置。就业率也是衡量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故高校也应抓住快速转型的战略机遇,特别是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
一、培养计算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必要性
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是国家特别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与创新教育密不可分。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创新创业型人才质量于所培养人才的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关系。如其说是创业人才的培养,倒不如说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这样的定位更适宜于增强大学生的综合实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使大学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的就业机会与空间,进而促进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就多数高校而言,接收了高校“扩招”后的大学生,如今也正经受着就业压力的多重考验。为了能够更好的发展高等教育,我们必须大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从而推动传统教育体系的改革。故该举措并非是政府强加给高校的任务。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是现有教育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所做出的延伸和补充,这也是我国高校在教育模式方面的改进及教育理念的更新。
教育是因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而生存,又因人和社会的时代变迁而变革。我国高等教育便是以培养各类优秀人才为中心,不断增加各类理论知识、科技创新知识和服务社会的各项能力,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能够健康发展的核心要求。高校多以应用型学科为主,从而发挥自身优势来激发出学生的智力优势来帮助社会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这对于经济的发展能起到很大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高校人才的培养机制,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服务中提高对高校计算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教育,我们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精神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以开展各类创业实践和外出实习项目为载体,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整个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武装头脑,在实践中提升技能。
二、培养计算机创新创业型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创新意识缺失
目前,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依然影响着我国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他们将关注点放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思维的培养有重要的副作用,从而学生对学习失去自主性。如果我们长期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将会导致学生和教师缺少创新创业意识。这种只注重理论且缺少创新观念的做法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更不利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
(二)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在我国,我国计算机业属于新兴专业起步较晚,但其发展较为迅速。多数教师在科学与技术的教学方面有丰富教学经验,但目前我国高校的过分扩招政策,导致了师资力量和学生规模之间的不对称现象。如今许多学生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但师资力量却非常紧张,大部分教师都是刚刚毕业的学生,这种师资力量的结构便导致了许多问题,特别是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严重影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计算机专业不同于以往我国传统的教学科目,属于新兴专业,但目前我国许多高校教师仍然采用传统填鸭式、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仅仅是将课本内容教授给学生,也就无从谈起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不适宜培养计算机专业的人才。
计算机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严重,这是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我国许多高校仍使用Windows 2000甚至更早的系统版本来进行专业教学,这些操作系统早已遭到了淘汰,这也是限制我国计算机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教学内容的更新。
三、高校计算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路径选择
(一)逐步建立高校主导体系的教育模式
根据我国高校的项目来源和成果去向来看,科学研究能够分为以下两种模式:一是供应模式,其特点是科研机构可以自主选择科研项目,政府和社会来提供经费,当项目取得不错的成果后再寻找渠道将该项目提供给企业;二是需求模式,特点是企业根据我国市场的需要和自身发展需要,向科研机构提出所需项目和经费经费,科研机构取得的有效成果后再返给企业。从各项调查结果来看,以成果为中介的合作模式在校企合作方面仍存在的较多的障碍,主要集中于对该成果的市场成功率的判断;而以项目为中介的合作模式在校企合作方面可以消除企业对成果市场价值的评估障碍,产品的开发既可以着眼于市场需要,又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生产条件,这样科研成果是极容易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如果我们采取这样的科研工作模式,将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创新创业型教育的正向发展,因为学生可以和老师共同参与科研工作。同时,这样的工作流程也可以应用到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教育之中,帮助学生一开始就能够了解市场,适应市场。只有做到在实战中学习,我们才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发挥所长,造福人类社会。 (二)构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校园文化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我们不仅需要物质准备,而且要兼顾文化准备。大学文化的价值在于培养轻松的大学学习环境,在于把强行的教育外化为学生积极主动去进行自我的教育,这是一种以文化的形式参与教育过程的非强制教育手段,是通过营造积极主动的教育环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情感陶冶、思想感化、价值认可、行为养成的方式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
创新创业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还包括人文知识的学习及人文精神的建立,这可以帮助人的左右脑的平衡发展。美国学者布莱克斯利曾讲:“当今社会是以左脑的语言逻辑思维定向的社会,越来越不顾右脑的非语言的思维能力,其结果是造成高等教育的衰退,培养大批左脑型的人,直觉创造力越来越少,他们几乎做不了什么事情”。同時,学校还应努力构建自由的学术文化,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术自由,积极营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批判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加紧培养科研型教师
我国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教师实践教学培养的工作力度,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队伍。高校也应根据学校的发展和实践教学需要,配齐各实验室的指导教师、实验室技术人员,加强实践教学教师的岗位培训,为实践教学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创造学习深造的机会,从而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指导水平。培养造就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人员充足、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队伍。教师也需要结合自己承担的实验课题中的专题研究,定期召开培训、考察、研究活动,大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总结出来并进行系统的学习,促进了教学工作,提高了自己。我们还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进而把教育看成是一项富有延展性的工作,能用现代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展开研究,不断反思和总结,有积极的自我发展意识,注重学习和提高自身科研素质与能力,并能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用于反思、改进和提高。
结束语
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培养创新创业型的计算机人才道路任重道远,教学改革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目的,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对实验过程的分析与总结中学到理论知识,学会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密的科学方法。高校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也应该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目的的、统一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而不应该仅仅把其当作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加大实验教学的财力、物力、人力和精力的投入力度。改革陈旧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模式,积极采用现代化实验教学手段,扩大实验教学的信息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操作、解决问题的机会,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计算机方面的创新性创业型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万山,黄建军,彭清宁.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2]徐辉.浅析创业类型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影响[J].中国高等教育.2009
[3]悟悦.举全国之力破解就业难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9.
作者简介:
汤卫东(1979.1-),男,汉族,山东荣成人,博士,副教授,从事形式化方法、粗糙集理论方面的研究。
刘美玲(1969.1-),女,汉族,硕士,副教授,从事大数据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