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茶的子民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ming15898575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访茶,当访茶的子民。
  茶人,同样是武夷山生态链条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是他们以自己对茶的认知、以自己爱茶的一双手,具象地点化了武夷山与武夷茶。老茶人对茶谦卑有礼,谨守时序,当茶是与武夷山水相融通相对话的生命体,他们在一道又一道繁复的工序中完成对茶的顶礼膜拜,也完成自己作为茶的子民的人生使命。
  在朱子理学的影响下,这些安居乐业的茶的子民本分诚信。坚守传统,不迎合市场,是武夷山老茶人的共通之处。武夷茶讲究“山场”,而人之气场能在上佳的山场中修为,自然得天地灵气,如茶般有独属的魅力。
  拜访这样的茶的子民,我们仿如接收武夷山水的气韵,亦如饮下一盏好茶,于心间回甘,获益良多。
  而同样在武夷山水间浸润成长的新茶人,视野比上一代开阔,对于茶的认知亦另有崭新的观念与角度,他们在市场浪潮的涌动中不甘沉寂,各有所为,我们在与他们的对话中,又仿佛可预见武夷茶新一个世代的开端……
  王顺明
  的脾气
  提起武夷山的茶人,大概无人不知“王顺明”,这个位列十二位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之一的老茶人,被尊称为武夷山的“一王三刘”中的“一王”,掌握着武夷岩茶最传统最高端的制作技艺,同时又以深谙茶理、性情孤傲、敢说敢做著称,王顺明所制作的岩茶讲究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结合,甚至有人说他是武夷山岩茶界的大哥大……
  据说来找王顺明喝茶,还得被他待见,否则任是你富贵当权,他也冷眼待之。
  我们寻到王顺明的“琪明茶叶科学研究所”的是夜,大雨未歇。尚未见到王顺明其人,但见偌大的茶室里访客不断,有来自日本的、上海的一大群客人穿梭来去。立夏前后,正是武夷山茶人最忙碌的时候,王顺明也和茶师们轮流着熬过几个通宵了,这可是制茶最为关键的时候,半分怠慢不得。等到王顺明忙完今年最后的毛茶制作,会过日本、上海的客人后,再坐下来和我们喝茶,已是夜里10点了。
  王顺明在一个他改造过的炉子上坐水,拿出一泡2003年的陈茶,开始亲手泡茶给我们喝,“你看这茶没有再焙过火,可茶叶依然鲜活,茶水柔香回甘,可调口……” 即使在武夷山生活了几十年,他依然乡音未改,普通话还带着浓重的古田家乡腔调。
  屋外雨声喧哗。茶室外的园子正是创办于1938年的崇安茶场的一部分,王顺明种植了一百多个品种的茶树,供他研究所用。二十亩的茶园里有小桥流水,四季鲜花,殊是惬意的所在。武夷山今春雨水多,武夷山人戏称,旧历年后只下过两场雨,一场下了二十九天,一场下了三十天。雨水多,茶人便会担心茶的品质受到影响。但王顺明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今年岩茶的品质还是乐观平稳。“茶农很辛苦,但很多时候在做无用功。做茶要先懂得茶理,不能仅凭经验。茶叶是有生命的,你要以对有生命的东西的方法去对待它们,比如做茶的过程要让它们呼吸,不能让它们窒息……”
  制茶专业科班出身的王顺明曾是武夷山最后一届国营茶厂厂长,还任过茶叶局局长,现在的他除了是非遗的传承人,还有琪明茶叶研究所创始人、韩国国际茶叶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理事、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道专业委员会理事、福建南平市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武夷山市茶叶学会理事长、高级评茶师等数十个头衔,经常受邀到全国各地甚至韩国、日本讲学的他,却戏称自己这是“玩茶玩人生”。
  第二泡茶是武夷名枞“百岁香”,“这一泡的树韵好。茶的气韵是综合而成的,最难掌握”。说起现在的武夷岩茶热,王顺明说今天只能算是“国人同饮”,以后市场理性了才是“普天同庆”。“从前的武夷山是以茶出名,茶走出国门而带动旅游,现在呢是旅游带动了茶,让游客去品饮武夷茶,才是武夷山最大的广告,也更是武夷茶口口相传的广告。武夷山因为茶又丰富了旅游的内容。想想,一个县级市是中国六大茶种中两种茶的发源地,所以,茶的文化和旅游文化是不可分的,相得益彰……”我们还陶醉在岩茶的杯底香时,王顺明话锋一转,笑说,“这个问题文化人都说不清,我一个茶农怎么说得清?”
  可谁敢说王顺明不是茶人中的文化人呢?他站在讲台上出口成章,将茶理融合人情世故讲得头头是道;他写得一手好书法,也能画上几笔,据说还写过一篇《大红袍赋》。
  第三泡茶喝的是武夷岩茶的四大名枞之一“白鸡冠”。此茶的茶汤颜色浅,香气却高扬,开水一冲,香气立刻充盈一屋,而叶片却盈润透绿。我们说起福建的另一产茶大县安溪,“有人说武夷岩茶搞不过安溪的铁观音,我就觉得为什么要搞倒呢?岩韵的茶只有武夷山才有,我希望茶人可以去拓展和丰富岩茶。其实安溪人为茶奋斗了十年,武夷山人现在是在享受他们的成果啊,因为很多人从清香的铁观音入门,再来喝岩茶,就转不了口了,所以我们要感谢安溪的茶人。”
  王顺明领我们到他刚结束毛茶制作的厂房里参观。大厅里有一台清代的木质制茶机器,“这可是古董了,上次去北京参加非遗的展示,政府来借,花了好多运费才运回来……我才不管,借走了就得给我还回来……”王顺明的脾气一上来,很多人都奈何他不得。
  厂房里的茶香花香使人迷醉。王顺明告诉我们他的厂房里从地板到使用工具的讲究,很多机器或者工序是经他改良过的。他所认为的一泡好岩茶要有“岩骨花香”,要在口中过三遍,杯中过三香——盖杯香、水中香、挂杯香。其中,盖杯香主要由茶叶的品种决定,水中香主要由制茶工艺决定,挂杯香则主要由树种和焙火决定。所以,武夷岩茶的整个制作过程每环紧扣,马虎不得。
  在改良过的机器边,都有一套传统的制茶器具。王顺明为我们逐一演示,这是他为了教他的学生们而特意寻来的,他希望先教他们手工的技艺,懂得基本茶理后才明白如何用现代的机器制出好茶。王顺明提起自己带的学生很开心,茶室的楼上就有教室,“明天有一班学生21天实习结束,有300多号人呢……”他认为身为传承人,就要使武夷岩茶制作技艺永不失传,所以非常乐于培养年轻的茶人。
  这个老茶人,两鬓已白,直率坦诚,真性情中似有武夷山的岩骨,说起茶说起家人说起学生却见温柔底子。在淅淅沥沥的武夷雨中,闻着岩茶的杯底花香,想起清代才子袁枚写武夷茶的句子,“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香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   梁骏德
  的一天
  从武夷山市区出发,过曾经的茶叶集散地星村镇,沿九曲溪溯源而上——九曲的源头也是闽江的源头,这一日,我们要到世界红茶的发源地——桐木关问茶,去拜访著名的茶人梁骏德。
  桐木关已是福建省的最北端,它位于福建和江西的交界处,历史上也是交通与军事要地,为武夷山八大雄关之一。而普通的游客走到皮坑——从武夷山风景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必经关卡后便不能再前行了,此地不对一般游客开放。
  一路流泉飞瀑,草木蓊郁,从城市里来的我们深深呼吸,恨不得一头扎进这深碧的山谷和清澈的溪流中。桐木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温度比武夷山景区要低几度,身着短袖的我们被提醒要多穿件衣服进山。由于生态良好,终年云雾缭绕,所长的茶叶叶片肥厚,香气浓郁。正山小种,便是对这个地区的小种茶的一种特指。《中国茶经》记载,“正山”表明是真正的“高山茶地区所产”之意,凡是武夷山中所产的茶均称作正山,而武夷山附近所产的茶称外山。
  桐木制作小种红茶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末的1567年至1610年,正山地区所出产的有独特烟熏味和桂圆香的小种红茶曾是欧洲皇室贵族的心头好,被认为是世界红茶的始祖。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中国人遗忘了这个被造物所钟爱、隐匿于群山间的世外桃源时,许多外国人却知晓这个村落的名字,因为他们早餐、下午茶中那一杯最重要的饮品便来自这里。
  武夷山市区到桐木只有70多公里,但山路难行,加上连日下雨,狭窄曲折的公路边不时有塌方,我们行车近两个小时才抵达目的地。
  梁骏德的家以及骏德茶厂所在的桐木江墩自然村非常小,沿着公路两边和溪岸不过十数座房屋。正是采茶的忙季,山上、村道上不时有挑着茶青的茶农们。下车,一入眼是梁师傅家门上这一副仍然红艳的春联——
  “山中无岁月,草木有春秋”,横批“与物同喜”。
  许多爱茶好茶的人来桐木,大约都带着几分朝拜的心意吧。且不说粱骏德凭借自己几十年精湛的制茶工艺获得的诸多奖项,单是“首泡金骏眉制作人”的光环,就足够引起注目。
  但让我们有些意外的是,梁师傅非常和善诚恳,面色红润的他纯朴得如同桐木山间的茶树,自自然然。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桐木,“我不愿意离开桐木,有什么事情去武夷山市区,也是当天去当天就回了”。一直到五月末,正是制毛茶最忙的时候,六月则开始要做精茶了,“从前是立夏前三天开始忙,现在因为做金骏眉要提前到清明前三天”。
  1948年出生的梁骏德,16岁便开始做茶,20多岁从父亲手中接过负责江墩村茶的加工技术活,1988年开始负责桐木茶厂的红茶精加工。“1988年,桐木茶厂建厂以后,桐木就自己来加工出口的正山小种。但当时我们还没有出口权,加工好就卖给福建省外贸的茶叶部。到了1993年以后,正山小种的价格下跌,出口价格非常低,而茶叶成本在上升,我们的成本价格让福建省外贸承受不了,所以一直到1997、1998年这五年间,正山小种的效益不好,茶农也没什么收入。”从1991年开始,国人渐渐知道有正山小种茶,在1999年、2000年后,“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正山小种开始真正走入国内市场。
  梁师傅给我们泡了他前天制成的烟熏的新毛茶。他背后挂着中国书协的副秘书长张旭光写的字“骏眉梁”,这几个字现在是骏德茶叶的品牌标志。“听说在厦门还是福州,骏眉堂已经被注册了。”梁师傅轻描淡写地说,即使金骏眉始创的故事如外界传闻那般有各种版本,但梁师傅始终没有提及这件事。当正山小种独有的桂圆甜香入喉时,梁师傅说,在桐木村,正山小种的初制加工是家家户户传下来的手艺。红茶的工序跟岩茶比起来相对简单,一芽三叶的茶青,采摘、萎凋、发酵,最后烘干。但正山小种红茶的独特之处在于萎凋和烘干两道工序都在杉木修建的青楼中完成,要燃烧大量的松木来加温烘烤,这也是它烟熏味、桂圆味独特口感的关键,而这些工序也囊括了汤色、滋味、香气等各种对茶的要求。
  梁师傅拿出一罐正山小种,一打开,我们便被浓重的烟熏味呛到了,“这是重口味的,适合以前外国人口味的,他们要在里面加方糖加牛奶喝的。杭州有一个年轻人,喝到了我1990年一罐样品,说这种烟熏的好,每年要我给他熏20斤,他要存着”。正山小种的加工工序从青叶就要开始用烟熏,可见松木使用量之大,我们看到村里几乎各户人家的门外都有一堵或大或小的劈好垒放整齐的松木墙,“我的木材都是建阳买的,现在桐木是保护区不可以砍伐了。我一年要花很多钱买木头。”
  “我家兄妹有8个,都在这个村子,兄妹也从小学做茶,都有自己的茶厂。我的侄儿原来也帮我做,现在不跟我啦,自立门户了。” 这里距武夷山的最高峰黄岗峰只有六公里,离江西省境也非常近了。桐木的茶农基本上讲江西方言,梁骏德祖上也是来自江西的江姓,他随母姓梁。
  即使金骏眉如此受到热捧,梁骏德做的茶还是以正山小种为主,“我的品种多,新产品也多。我没事的时候喜欢自己研究新的品种,比如金玫瑰和兰韵就是创新茶。还做了一款没上市的新茶,正山小种有桂圆味嘛,我就把茶做成桂圆外形。但这个也做不了太多,完全是手工茶,太耗人力,要一个一个扎起来,一天一个人扎到50多个,一斤得80多个,一天还扎不了一斤”。
  骏德茶厂现在有固定工人十六七个,这段时间机动的采茶工比较多。到了10月过后就闲一点了,“小种茶我们这边就产一季,夏茶都不采”。 临近午饭,上山采茶青的工人都回来了。梁师傅自己去马路对面的“青楼”(当地人对茶加工的杉木楼的叫法)检收茶青。他拿出一本他自己制作的表格,上面写着这一季收茶青的明细账目。
  到了收茶青的现场,梁骏德变得严肃起来。他对茶青的品质要求十分严苛,有个小姑娘采来的茶青不太合格,他的脸色就拉下来了。采茶工们都小心翼翼观察着梁师傅的神色,生怕自己的茶青被拒收。此时,梁师傅身上的气场和方才泡茶闲聊时太不一样了,完全是一个挑剔严厉的手艺人的模样。
  梁骏德起得早,中午习惯午休。“今天不能休息了,我大儿子不在,我得盯着茶。”梁骏德和大儿子梁天梦在桐木负责茶叶制作,二儿子梁天雄则在武夷山度假区负责销售和运营。今天梁天梦有事下山了,梁骏德不放心工厂的茶师,还是自己看顾着。   下午,我们要求梁骏德给我们演示一下正山小种最传统做法中的一道工序——“过红锅”。即在茶叶发酵后把茶叶放在烧热的铁锅中,用手迅速翻炒。这个工艺可以让茶叶中的酶迅速停止发酵,并提高香味,使红茶口感更醇更甜,汤色更清。我们早上喝过一泡梁天梦昨天晚上过红锅的正山小种,梁师傅的评价是“口感就是好,比特级一级的小种都好,口感很柔,水非常滑”。
  这个技艺曾在解放初期左右失传,后来有个下放的农大毕业的技术员揣摩恢复了。这个技术员恰巧住在梁家,梁骏德的父亲学会了这个手艺。“煮饭的铁锅烧红了,温度大约有一百五六十度。茶叶发酵后,拿下去炒两三分钟左右。这完全靠人操作。然后复揉,再烘焙。这个工艺很苦的,经常会烫到。我十几岁的时候,就被叫去做。可能是生产队长看我做事比较灵活,就叫我去学。我白天采茶叶,晚上过红锅,手上常常起水泡,这个工艺我永远不会忘记。”
  “过红锅”在江墩自然村恢复后并没有推广开来,梁骏德回江墩办茶厂后又恢复了这个工艺,不少人听说后也会定制,“有个福州的经销商,每年都要求我做一些过红锅的正山小种给他”。梁骏德没有把这个技艺教给一般的茶师, “做这个手要灵活,不能烫到,茶叶也不能糊掉”。
  梁骏德用松柴起火,铁锅的底部渐渐有红光。他和另一个茶师一人一口锅翻炒起茶叶。迅速过锅后,又到一旁手工揉捻。整个过程虽短暂,却如行云流水般顺畅。过完红锅,我们在阳光下看梁骏德的手红肿着,他笑着说,“真的太烫啦……”
  只要一离开做茶的地方,梁师傅又变回一个乐呵呵的人。午间休息的时候我们坐在门口,看着他在住所与青楼之间快步来去。有客人慕名来泡茶,他退在一旁抽烟,笑笑着让客人自己动手。“不做茶的时候,厂里总是有事,每年10月以后就要做明年的准备工作,机器维修啊,厂房维修啊……”
  这幢“小洋楼”梁骏德自出生就住在这里,“原来是木结构的,后来翻修成砖石的了”。屋后就是青山重重,山间松杉和毛竹绿意或浓或淡,但各有领地,屋下便是淙淙溪流,大自然的造化让物种在此得以保存和自在生长,让茶树在山坳间随意繁衍,也让生活在此间的人恬淡适意。是这样的好山水好心境,才有梁骏德这样的好茶人与好茶吧。在金骏眉搅动了小种红茶在大众视野的喧腾之后,在金骏眉的首创之争中,在最近又被翻出来的金骏眉商标之争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清淡守德的茶人,如桐木山野中的自幼生于此长于此的树木般,哪怕茶叶市场风云变幻,哪怕要面对市场上这样那样的竞争,这个已在山中生活一甲子有余的老茶人只安心做自己的好茶。
  就像门上这一副红红的春联所写的,山中隔绝喧嚣,的确无岁月长短,但草木却有自己的时序春秋,茶人也有春秋轮回,桐木内的好山好水好风好气都进入茶汤进入人心,宠辱不惊,起落无意,在正山小种发明后漫长的四百余年的光阴中,只与茶同喜。
  茶二代们
  在想什么?
  长着一张娃娃脸的梁天雄其实已经40岁了,他是梁骏德的二儿子,骏德茶厂的副总经理,负责销售和品牌推广,而他的哥哥梁天梦,则和父亲一起,在桐木管理茶厂。“这是性格决定的,做茶没我的份,我没我大哥有悟性啊。”
  梁天雄曾当过13年的村干部,还竞选上桐木江墩村的村长。没几个月,他就辞职回家,和父亲、哥哥一起办起茶厂。当时他敏锐地感觉到了市场有一点点回暖的迹象。“很多领导到村里都会要求喝当地特色茶。我觉得虽然正山小种茶利润薄,但还是能挣到点钱的。我做村干部,一年拿1万多的工资,虽然已经算不错了,但钱还是不够用——99年那年我光喝喜酒就喝了9800多块,剩下的5000块,打打牌,抽抽烟,这日子不是亏本嘛。那个时候就希望有个自己的企业,能多赚点钱让我买烟抽啊。” 梁天雄开玩笑。
  2008年才建厂的骏德茶厂,前三年的销售连年翻番,同时也是武夷山茶企中纳税增长最快的企业。“但接下来翻番就难了,能增长10个百分点,都很难很厉害了。”
  梁天雄每年要接受不少媒体的采访,口齿伶俐又幽默,他说这“素质”得益于他当村干部的经历。“我第一次主持会议,做总结报告,开完会后问我老婆,‘怎么样’,我老婆说,‘你念是念完了,可是你脚为什么在抖呢?’”梁天雄说他村里呆了13年,“抖了2年”,“之后我就不抖了,不管是面对村民,还是面对媒体”。
  但商场上的生存战比不得村里的工作,在从茶人到商人的转换道路上,梁天雄也吃过大亏,“我们是一个农民,山里头刚出来,村里的工作和商场上的完全两码事,在村里的时候,思想相对比较单纯”。有个企业想借梁骏德师傅的名,合作一款限量版的金骏眉。“我签了我见过的最漂亮的意向书,可我们做的茶还在包装货还没出,那边就开始铺天盖地宣传和销售了,卖得根本不是我们的茶。” “从那时候开始,对这种要来贴牌的企业恨之入骨,看到漂亮的意向书我也害怕……”
  进出桐木以及武夷山的高速路上,都能看到巨大的广告牌,上写“首泡金骏眉制作人梁骏德”的大字,这是骏德茶厂的形象广告,也是梁天雄的手法,“所有的品牌营销都是我自己的主意”,这一点,他比起连桐木都不爱离开的父亲高调多了。在品牌宣传上,梁天雄懂得去更新百度的词条,懂得在网络为父亲正名。但对于媒体上以及坊间对金骏眉来历的种种说法,他却说“也不是坏事,正是因为很多版本,就成了谜,才会一直争论下去,才会关注到骏德”。
  对于骏德的未来,“不想做量产型的企业。我们有技术的优势,发挥好我们的优势,做精品就可以”。 梁天雄希望这个品牌能一直生存下去,这样金骏眉的真实来历就可以随着这个品牌一直延续下去。
  同样身为茶世家二代的江志东,是一年销售额等于桐木关内其它茶企的销售总和的(元正)正山堂董事长江元勋的儿子。年轻的他在北京的大学读完研究生,还是回到武夷山自家的企业工作——不仅是自己回来了,他还“拐”回来不少他的同学来正山堂工作。“制茶在武夷山不仅是谋生手段,也是家族人文的传承,武夷山的年轻人只要有条件都会学做茶,但做茶需要耐性和悟性,及格容易,优秀很难。”江志东负责正山堂的品牌和推广,他希望从市场运作、品牌塑造方面可以学习到其他品种茶以及其他产业的方式方法。   “武夷山的山水人文衬托武夷山的茶,武夷山的茶又凸显了武夷山的山水人文。二者相得益彰,不可或缺。桐木这个红茶鼻祖产地经过几百年的沉浮,在金骏眉之前并无太多的人知道,能走到今天,源头是武夷山的生态和人文,我去过全国不少红茶产区,像这么好的组合不能说绝无仅有,也是极其稀缺。” 江志东觉得桐木的红茶,就是要注重手工、产地生态和人文背景的结合,“市场的消费者可以体验到丰富复杂的武夷山茶”。
  正山堂一直做烟小种的出口加工,做内销市场不到4年。现在全国的经销网点遍布除西藏宁夏外的区域。除了最稀缺价格最高的金骏眉外,正山堂也开发一些新的小种茶,比如为女性消费制作的“妃子笑”。为运作更多的品牌附加值,正山堂还到安徽的红茶产地信阳,与当地合作创建“正山堂(元正)信阳红”。
  “我希望正山堂是行业内做得最好的企业,希望金骏眉不要暴利,但能长久——只要各环节的利润分配合理就能长久。”
  武夷茶里
  淘金子的
  异乡人
  桃渊茗茶叶科学研究所正对着武夷山的幔亭峰。
  幔亭峰曾有过“幔亭招宴”的故事,传说当年武夷君在此宴客,席间食品全非人间所有。但日日对着幔亭峰的邴贵君却把大红袍在网络上卖出“白菜价”,让寻常百姓轻易可以喝到曾经的国礼茶。
  在淘宝的天猫商城,他有一盒大红袍只卖10块钱,而且还包邮。不算茶叶的成本、人工的成本,单是一个包装盒的成本就要4块多,加上快递费,这简直是赔大了的生意。可是,邴贵君却因此拥有了百分之十的、回购千元一斤茶的老顾客。
  被认为是现在武夷山茶叶电子商务做得最好的邴贵君,并不是武夷山人。来自东北的他十五年前来到武夷山机场工作,停薪留职后,机缘巧合,做起了茶。
  “2000年左右,武夷山景区上游开始保护措施,不许种田、伐木,伐掉的树木全部要补种。于是伐木场就把工人都买断工龄,但不给现金,给的是茶山。那时候茶叶的市场很艰难,种茶可能连工钱都挣不回来。不少工人当时便把茶山出让。我也是在那时候,看中与买下了程墩一带的一片茶山,大约200亩左右。”
  邴贵君打的是生态茶的概念,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策略,因为“正岩”一共就那么点地方,一般人很难拿到正岩的茶。“我的茶园里草和茶长得一样高,这是生态种植的一种做法。在虫害防治上不用剧毒农药。茶园通常都使用榨完山茶的油渣饼来给茶树施肥,但油渣饼的香气会招来很多虫子,还会让茶树减产。”生态茶的人工成本也高,“比如别人用农药除草,我们是人工除草,这样一亩地的成本又要贵几百块”。因为这种种茶方法,今年他的茶田,减产了2万斤青叶。
  邴贵君的生意经,还体现在对网络的热心。最初因为传统经销方式中回款难的问题,而萌生做网店的想法,到今日,入驻天猫商城,现在网络销售已占到他总销售量的一半。
  和邴贵君一样正试水茶叶电子商务的章立和连春虎都来自福建三明,有一个今年3月刚上线的、自己搭建的原产地茶叶商城平台。
  原来在企划公司上班的他们,曾在厦门做过一个禅茶品牌,但是不赚钱,“厦门的店面费用太高了,做茶还是要到原产地”。章立和连春虎最初想搭建的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利用武夷山的产地优势,整合武夷山各大茶厂原产的优质品牌茶。但这并不顺利。章立先到武夷山一家茶叶公司工作了半年,又成立了一家茶叶包装公司,借此接触一些本地的茶企。“要先有自己的产品,做出成功案例才可以让别人信任。”2009年,章立注册了自己的公司,成立武夷山炭焙岩茶研究所——在武夷山上百家茶叶研究所中,炭焙岩茶研究所大概只能算是年轻的“后辈”,接着与本地的一家茶厂合作产茶,去年开始实体销售自己的品牌茶。然而在跟章立的聊天中,我们发现他对于自己所做的这摊事,常给出“随遇、随意”的解释,以至我腹黑地认为,到武夷山来,做茶只是个借口,能过上一种徜徉山水、与茶相伴的生活,才是他真正目的。“武夷山最大的价值在山水,茶在山水中”,而正是在这山水中,他遇到了他现在的妻子。“你看,我到武夷山来,爱情和家庭都有了”。
其他文献
有时候,你真不知道该如何品评福建的茶。你可能读了很多关于品茶的书本,还拜访了不少专业评茶师,他们告诉你每一种茶对应的茶香、茶色。可到了你的鼻尖,却分明捕捉到了另一种野花香,是书本与茶师都未曾给予解释的。你为此懊恼犹疑。  就好比某日,一行数人,到福州市鼓楼区华林路的一家茶店喝茶,煮了岩茶、红茶各几泡,同一产地的同种茶,有人说喝出了兰花香,有人说喝出了桂花香,争执时,大家都忐忑,“是我的感觉错了吗?
期刊
福建不仅从古至今都有顶级茶,在宋代还出现过顶级茶器——黑釉茶碗,俗称建盏。建盏产地建窑位于福建省建阳县永吉镇,从晚唐、五代开始烧造瓷器,北宋后期该窑曾为宫廷烧制御用茶盏。然而目前非但以古法烧制建盏的工艺始终空白,最优秀的传世建盏也几乎都藏于日本,成为日本的国宝。    玄之又玄的曜变斑  建盏名贵品种有兔毫、油滴和曜变。兔毫盏是建窑主产品,其釉面呈条纹结晶纹,似兔毛。油滴的花纹为斑点状,类似水面上
期刊
单程路线:厦门-漳州-208省道线-华安-漳平-永安-泉三高速-沙县-将乐  单程里程:约500Km  走遍大半个中国的徐霞客,游行线路滋养出一份对山川河流的珍贵文本,如今,这份记录有望还原真实的霞客古道,成为“世界线性文化遗产”之一。徐霞客曾五次进入福建,留下四篇与闽地相关的游记,足迹从闽北浦城踏至闽南漳州,所载之风物引人入胜。此次自驾线路只是节选他游线的一部分,从漳州沿着他南下的路线逆行,北至
期刊
并非武隆是地下之城,而是武隆所拥有喀斯特地貌——2007年这个地质名词伴随着申遗的成功,令这座西南小城声名大振——与其他很多地方主要表现为石林、峰林、峰丛的喀斯特景观不同,多表现为负地形,例如溶洞、伏流、落水洞、地缝和天坑,英华内敛,谦逊深沉。这些大地之下的景观,其巨大的美感,以及带给人的神秘的震撼力,比地表之上的更加显赫。    芙蓉洞的宝贝  深夜两点到达重庆武隆县。次日一早,赶去江口镇游览芙
期刊
● 水疗:享乐主义的休闲按摩  在节假日期间,不少广州市民带上全家大小去水疗会所。一位精明的消费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水疗会所可以看电影、蒸桑拿、吃自助餐,对小朋友又开放儿童游乐天地,女士还有美容、SPA项目,而且24小时服务,累了可以睡一个晚上。一般来说一家三口消费都是400多块钱,对比这个价格,如果出去参加两日游一个人平均下来消费也要两三百元。人又不算太多,比在外面人挤人舒服多了。”  在广州有
期刊
如果有看过2004年上映的美国电影《Meet the Fockers》(拜见岳父大人II),也许会记得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 替原本是登门道歉却变成躲在门外听壁脚而闪了腰的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 按摩的一幕戏:播着轻音乐,点起洋蜡香熏,一边念念有词加上手势,然后叫按摩桌上的未来亲家翁:“okay,handsome,shirt off!”,随手扯掉
期刊
在台北想放松一下筋骨,心情好、口袋深,可以选择让身心平静的奢华贵妇级的精油SPA;若是沒时间、口袋浅,那么找家头皮按摩或脚底按摩店,短时间就能神清气爽。  类似于女人对到处找大师算命的热情,台北人对于手技好的按摩师,或者是要折手折脚大运动的泰式按摩,也会不自主地流露出想预约尝试的兴奋。  在台北找个按摩的地方很容易,选择性也多,只是需要担心是否会遇到一个好师傅。口碑是能决定是否要去“探险”的最重要
期刊
地铁车厢里,朝着市区的方向,两位衣着打扮都高贵大方的中年太太正在闲谈,其中一位说:“是啊,这几天假期,只不过是前晚搓了一次麻将,现在肩膀脖子就累得发酸。”旁边那位立刻附和:“不就是嘛,家里那张按摩椅还是欠一点点,看来真要找个师傅捏几下才成。”  又过了几个车站,一双年青男女上车,笑语盈盈:“我刚订了Mandarin Oriential的SPA和Massage,到时可以舒舒服服享受一下。”男友的眼睛
期刊
对比风生水起了近400年的外销市场,  红茶在其原产地中国实在太寂寞了,  哪怕金骏眉已经飙升到了8800元的高价。  从1662年凯瑟琳公主端着一杯正山小种红茶  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时起,中国的红茶就在等待,  它等的不只是金骏眉这样的新贵传奇,  更是普通茶客们打开感官,  给它机会,回归家园,重拾辉煌。    {武夷红茶}  桐木关红茶功夫  红茶鼻祖是武夷山桐木关的正山小种已是共识。在正
期刊
在泉州地区,无论是小孩出生、满月、周岁,还是成人婚礼、庙宇祭祀、葬礼,这些场合都需要用到灯笼。在古代,每年正月私塾开学时,家长都会为子女准备一盏灯笼,再由老师点亮,象征学生的前途一片光明,称为“开灯”。后来由此演变成元宵节提灯笼的习俗。  不同于现代形态各异的元宵花灯,在晋江的安海古镇,人们还保留着灯笼最原始的外形与内涵。这种古早的传统灯笼带有浓厚的宗教民俗气息,在小镇上,每一个传统节日人们都要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