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倡导和影响之下,教育教学管理也在不断的加快改革步伐,而新时期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作用在不断的增强,在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大幅增强。而传统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已经不能够和时代发展特征相符,也不能够满足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所以需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构建现代化的体育教学管理体系,促进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环境的优化。本文将着重就如何在新时期完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 教学管理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体系当中的重要部分,在培育职业型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而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与日俱增,促进了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跨越式提升。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根基,有助于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在促进学生长远进步方面的价值突出。为了满足学生的素质发展需要,提升体育教学水平,高职院校必须将着力点放在加强体育教学管理方面,改革管理措施。
一、革新管理理念,明确体育教育目标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目的在于为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支持,一味的想要凸显体育教育的专业性和体育教育管理的强硬话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出现人文教育缺失等问题,进而会对育人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降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巨大优势。高职体育教学管理在目标定位方面,必须要进行改进,不能够再一味的强调培育满足社会需求的体育人才目标上,而是要进行超越,将目标确定为完整人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让学生的个人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发展。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管理者要从根本上革新管理观念,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管理工作的指导,充分挖掘学生和教师的价值与潜能,使得体育教育和通识教育建立密切的关联。体育教学管理者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指导,使得教师能够从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当中解放出来,转变以教师和知识为中心的体育教育模式,避免知识绝对化的困境,让人文精神在体育教育当中发挥出更大作用,释放学生的天性。
二、摒除刚性管理,倡导柔性教学管理
通过对以往高职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综合研究,可以发现管理者以刚性管理为主要内容,并没有看到高职体育工作的性质以及特殊性,将强制性的管理作为主要的模式,影响到老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同时也没有获得较为理想的管理工作效果。事实上,新时期想要实现科学化的体育教学管理,满足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发展的要求,处理教学管理中的复杂和不确定性问题,就不能够一味用刚性管理给出规范。针对体育教师的管理工作必须体现出松弛型,在炳柱刚性管理的前提之下,倡导柔性教学管理,以便用最小管理行为获得最大的效果,在潜移默化当中增强管理质量。一方面要注重构建民主和谐以及顺畅的沟通机制。管理者必须要拥有高度的责任感,树立创新性的管理理念,将体育教师作为主人,并到教师群体当中,与他们进行亲密的互动与交流,促使正式大胆的表达各自的看法,为体育教学管理的优化创新提供根据。另一方面,要实施参与化管理。管理者要认识到教师参与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要价值,激励教师产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内在潜能的发挥,与此同时积极吸纳教师的意见与建议,让教师成为管理的主人。
三、健全激励制度,加强体育师资培养
激励是管理者结合下属需求而选用外部诱因方式给予刺激,使其内化成依照管理规范自觉行动的一个过程。激励的过程是管理者开展领导行动的过程,核心目的在刺激人内在动机的产生,增强内驱力,确保最终管理目标的达成。由此观之,激励有一个重要要点就是满足人的实际需求。新时期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创新应该关注教师个体的实际需求和需求表现的差异性特征,运用针对性的策略刺激潜在需要,使得教师能够更加自觉主动的投入到管理实践中。在激励制度的建设方面,要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进行结合,除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师的待遇水平之外,还需考虑到教师的精神需要,为他们提供不断学习充电的机会。为教师提供参与教育培训的机会是精神激励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增强其教学管理水平和壮大师资力量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师的教育培训当中要加大改革力度,优化培训方案,促进教师专业素质、道德素养、教育教学技能的综合发展,最大化的满足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要求,发挥体育教育的育人价值。
在推动职业院校的改革发展进程中,积极促进体育事业的进步,培育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成为了高职体育教学管理的重点。为了从根本上改善管理质量,彻底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适应新时期的体育教育发展要求,高职院校要注意革新管理理念明确体育教育目标,并除刚性管理方法倡导柔性教学管理,完善激励制度,做好体育师资的培养工作,确保体育教学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助推高职院校的可持續先进。
参考文献:
[1]黄雅男,曲业煌.高职体育选修课教学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5 (11):49-51.
[2]李晓琴.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管理的改革思路[J].科技信息,2014 (16):95-96.
[3]陈方红,谢钢.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1,31 (5):173-174.
[4]祁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问题及改革对策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5 (6):111-112.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 教学管理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体系当中的重要部分,在培育职业型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而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与日俱增,促进了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跨越式提升。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根基,有助于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在促进学生长远进步方面的价值突出。为了满足学生的素质发展需要,提升体育教学水平,高职院校必须将着力点放在加强体育教学管理方面,改革管理措施。
一、革新管理理念,明确体育教育目标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目的在于为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支持,一味的想要凸显体育教育的专业性和体育教育管理的强硬话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出现人文教育缺失等问题,进而会对育人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降低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巨大优势。高职体育教学管理在目标定位方面,必须要进行改进,不能够再一味的强调培育满足社会需求的体育人才目标上,而是要进行超越,将目标确定为完整人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让学生的个人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发展。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管理者要从根本上革新管理观念,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管理工作的指导,充分挖掘学生和教师的价值与潜能,使得体育教育和通识教育建立密切的关联。体育教学管理者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指导,使得教师能够从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当中解放出来,转变以教师和知识为中心的体育教育模式,避免知识绝对化的困境,让人文精神在体育教育当中发挥出更大作用,释放学生的天性。
二、摒除刚性管理,倡导柔性教学管理
通过对以往高职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综合研究,可以发现管理者以刚性管理为主要内容,并没有看到高职体育工作的性质以及特殊性,将强制性的管理作为主要的模式,影响到老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同时也没有获得较为理想的管理工作效果。事实上,新时期想要实现科学化的体育教学管理,满足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发展的要求,处理教学管理中的复杂和不确定性问题,就不能够一味用刚性管理给出规范。针对体育教师的管理工作必须体现出松弛型,在炳柱刚性管理的前提之下,倡导柔性教学管理,以便用最小管理行为获得最大的效果,在潜移默化当中增强管理质量。一方面要注重构建民主和谐以及顺畅的沟通机制。管理者必须要拥有高度的责任感,树立创新性的管理理念,将体育教师作为主人,并到教师群体当中,与他们进行亲密的互动与交流,促使正式大胆的表达各自的看法,为体育教学管理的优化创新提供根据。另一方面,要实施参与化管理。管理者要认识到教师参与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要价值,激励教师产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内在潜能的发挥,与此同时积极吸纳教师的意见与建议,让教师成为管理的主人。
三、健全激励制度,加强体育师资培养
激励是管理者结合下属需求而选用外部诱因方式给予刺激,使其内化成依照管理规范自觉行动的一个过程。激励的过程是管理者开展领导行动的过程,核心目的在刺激人内在动机的产生,增强内驱力,确保最终管理目标的达成。由此观之,激励有一个重要要点就是满足人的实际需求。新时期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创新应该关注教师个体的实际需求和需求表现的差异性特征,运用针对性的策略刺激潜在需要,使得教师能够更加自觉主动的投入到管理实践中。在激励制度的建设方面,要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进行结合,除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师的待遇水平之外,还需考虑到教师的精神需要,为他们提供不断学习充电的机会。为教师提供参与教育培训的机会是精神激励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增强其教学管理水平和壮大师资力量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师的教育培训当中要加大改革力度,优化培训方案,促进教师专业素质、道德素养、教育教学技能的综合发展,最大化的满足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要求,发挥体育教育的育人价值。
在推动职业院校的改革发展进程中,积极促进体育事业的进步,培育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成为了高职体育教学管理的重点。为了从根本上改善管理质量,彻底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适应新时期的体育教育发展要求,高职院校要注意革新管理理念明确体育教育目标,并除刚性管理方法倡导柔性教学管理,完善激励制度,做好体育师资的培养工作,确保体育教学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助推高职院校的可持續先进。
参考文献:
[1]黄雅男,曲业煌.高职体育选修课教学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5 (11):49-51.
[2]李晓琴.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管理的改革思路[J].科技信息,2014 (16):95-96.
[3]陈方红,谢钢.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1,31 (5):173-174.
[4]祁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问题及改革对策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5 (6):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