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能力是人类所具有的最具优势的能力,体现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始发展的动力,在建筑设计中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创新精神是建筑设计进步发展的源泉,建筑设计者灵活运用建筑形态、技术条件、言语等多种创新思维模式创造出满足人们的精神和物质需要的建筑物,体现了开创性和新颖性。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创新思维的应用和发展,开拓性创新思维模式的研究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对于建筑创新思维模式的运用方式和过程,以及这种模式的如何作用于建筑设计每个阶段,本文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字:建筑设计创新意识可拓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设计创新的背景认识
建筑设计创新是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建筑设计的进程中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就创新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影响,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满足建筑的制造要求
从广义上讲,建筑一般作为工程物的一种实体。我们往往把工程设计和建筑设计视为同一事件,事实两者之间却存在不小差异,主要表现在建造目的上。工程设计过程中运用较多的逻辑思维,在自然科学中的运用实践中较为广泛;建筑设计运用的思维模式较为复杂,如今正在往可拓性思维方向发展,在建筑建造的各个阶段都有应用。建筑建造是以质量安全、经济效益、人文影响为主要目的,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一种特殊的消耗物。建筑给人类创造了很多的物质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会整体文化素质,规范、熏陶、鼓舞、激励了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各项活动。
2、建筑设计的特性需要
建筑设计创新活动具有科学实践性、艺术性、形象思维性、形象思维性、逻辑思维性等较多特点,所涉及的知识维度较广,较其他创造性活动有明显的先进性、复杂性。建筑设计所覆盖的范围较广,针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地理位置、文化背景、投资效益都要有深入的调查,涵盖力学、光学、数学、经济学、人类学、美学等诸多学科,所涉及的思维模式也较多,涵括运筹分析、整体构思、合理推理、形象演绎等逻辑思维模式,也要求具备对信息的合理判断、善于运用经验处理问题、从不同角度体验知识等形象思维能力。建筑设计创新也是社会和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的体现,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指导方向。这是这些特点使得人类在谋求更好的创新思维模式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只有加强并改进可拓性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才能满足这些特殊要求。
3、建筑设计创新的动力源泉
人类作为一种高级动物,喜欢追求新鲜的事物,正是由于这种信念,世界上出现了一个个新的奇迹,对建筑设计来说更是如此,谁也不能推测未来的房子到底是什么形状、最大高度会达到多少、能够建在什么特殊的位置、用何种建筑材料做成。建筑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类的感官需求,成为了时代的标志,代表了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标准。环境的变化使得我们的家园变得危机四伏,社会资源的减少使得人们不得不采取集约型方式来建设家园,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迫使人们较多地考虑建筑安全和建筑的建筑材料的耐久性,应对这些变化,建筑设计必须运用先进的创新思维模式来进行建筑设计。与此同时,建筑设计者也在不断寻求新的方式来作出更美观、更牢固的建筑物,也是他们的理想追求,这是建筑设计不断取得进步的主观因素。
可拓性思维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建筑设计者运用可拓性思维模式,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建筑设计创新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创新方式,这些创新方式实际生产中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运用,也在不断推广和改善之中。
1、逻辑型思维型建筑设计创新方式
逻辑思维型创新思维方式主要以人的逻辑思维模式作为建筑设计的基础,是通过灵活运用总结归纳、形象演绎、分析更新等逻辑思维方式对建筑各环节的创新。逻辑思维模式具有较高的严谨性、实践性等特点,在建筑设计的结构设计和建造施工方面有重要的是指導作用。根据逻辑思维的相关特点,主要分为归纳法、演绎法,设立假说法的说法,建筑设计者综合利用这三种方法解决设计中的问题。
(1) 归纳法:对之前建筑工程设计中的真实实例进行仔细分析,特别是总结出建筑设计中的先进思想和建筑在施工管理和使用阶段出现的弊端,并作出详细地比较,整合这些优缺点制定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案。归纳法的运用增强了建筑设计的安全可靠性,避免了必要损失。是设计者对不同时间、空间上的单一建筑创新方式提高为统一规范的建筑创新方式,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更充分。
(2) 演绎法:演绎法与归纳法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冲突,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过程。设计者根据建筑设计创新中的一般现象特点和正常属性,判断出个别建筑设计创新具备的属性和相关联系。演绎法很好地描绘了建筑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理清了设计环节中复杂多变的逻辑关系,弥补了归纳法的不足,演绎法与归纳法的有效结合构成了一套完整的逻辑思维创新体系。
(3)设立假说法:对于建筑创新思维方式来说,设立假说法是具有科学性的,同时也称之为科学设立假说法. 设计者根据建筑设计创新中的一般现象特点和正常属性,判断出个别建筑设计创新具备的属性和相关联系,结合自身的设计经验来下类似的定论.具有科学依据与实践经验的说法.
2、非逻辑思维类建筑设计创新方式
非逻辑思维类建筑设计创新方式结合各种思维重要属性、形式特点、方式途径,涉及的环节比较复杂,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项思维活动的本质。这种创新思维方式有较强的特殊性,在运用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建筑设计创新方式进行了完善和改进。
(1) 联想式思维方法:运用事物的相似性原理,建筑设计者从周围事物中获取灵感,与建筑物的外形进行巧妙地融合,创造出一个个载入史册的建筑物,如中国国家大剧院“巨蛋”、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人们在看到这些建筑物时很容易联想到生活中的事物,因这些建筑设计成果具有较为明显的特点,因而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在进行思维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过程中,这种顿悟性思维方法使建筑设计创新及时得到解决。
(2) 逆向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方式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运用较少,对建筑设计者是心理上和技术水平上的挑战,从建筑设计的定式模式中脱离出来,形成建筑设计创新效果。这种创新思维方式并不是被所有人认可,在技术的设计需要客服很大的困难,但这种思维方式具有很大的可拓性,很多新鲜事物在刚开始出现时一般都较难被社会所接接受,但正是这种思维模式的运用使建筑设计取得了很多历史性的突破。
建筑设计创新可拓性思维模式的形成过程
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建筑设计主体根据问题出现的原因获取信息资料,制定出系统化、概括化的初步解决方案,往往这些方案不具有可行性和实践性,导致解决问题的进程停滞。建筑设计者应充分理解项目任务书中上的内容,详细了解建筑设计项目的背景,为处理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自然环境、市政环境、财务预算、文化背景之间的矛盾做准备。
处理阶段
鉴别外部环境中的常规性问题和创新性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其较大的复杂性。处理这些问题时,经常会受先前的知识经验、习惯、立场的影响,建筑师应加强对创新性问题的探讨,创新思维的形成就是建立这些看似平常的小问题上,许多情况下,建筑设计者形成创新思维就是发掘存在于常见外部问题的细微之处。发掘实践问题中不足,也是创新思维的作用之一。
阐述阶段
在建筑设计思维活动中,建筑主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问题作出判断,但这些知识经验繁多而杂余,容易忽略问题的本质,这就需要建筑设计者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激活与解决问题相关的信息。对信息的收集和激活影响了我们判断事情事物本质的能力,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总结。
总结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模式的形成和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拓性思维模式在目前的建筑设计过程已有了广泛的运用,但也存在着不少缺陷。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必然会推动建筑行业的进步,建筑工作者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时设计工作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邓刚.建筑设计过程中思维结构核心环节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1997.
[2]卢济威. 建筑创作中的立意与构思[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关键字:建筑设计创新意识可拓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设计创新的背景认识
建筑设计创新是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建筑设计的进程中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就创新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影响,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满足建筑的制造要求
从广义上讲,建筑一般作为工程物的一种实体。我们往往把工程设计和建筑设计视为同一事件,事实两者之间却存在不小差异,主要表现在建造目的上。工程设计过程中运用较多的逻辑思维,在自然科学中的运用实践中较为广泛;建筑设计运用的思维模式较为复杂,如今正在往可拓性思维方向发展,在建筑建造的各个阶段都有应用。建筑建造是以质量安全、经济效益、人文影响为主要目的,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一种特殊的消耗物。建筑给人类创造了很多的物质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会整体文化素质,规范、熏陶、鼓舞、激励了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各项活动。
2、建筑设计的特性需要
建筑设计创新活动具有科学实践性、艺术性、形象思维性、形象思维性、逻辑思维性等较多特点,所涉及的知识维度较广,较其他创造性活动有明显的先进性、复杂性。建筑设计所覆盖的范围较广,针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地理位置、文化背景、投资效益都要有深入的调查,涵盖力学、光学、数学、经济学、人类学、美学等诸多学科,所涉及的思维模式也较多,涵括运筹分析、整体构思、合理推理、形象演绎等逻辑思维模式,也要求具备对信息的合理判断、善于运用经验处理问题、从不同角度体验知识等形象思维能力。建筑设计创新也是社会和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的体现,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指导方向。这是这些特点使得人类在谋求更好的创新思维模式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只有加强并改进可拓性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才能满足这些特殊要求。
3、建筑设计创新的动力源泉
人类作为一种高级动物,喜欢追求新鲜的事物,正是由于这种信念,世界上出现了一个个新的奇迹,对建筑设计来说更是如此,谁也不能推测未来的房子到底是什么形状、最大高度会达到多少、能够建在什么特殊的位置、用何种建筑材料做成。建筑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类的感官需求,成为了时代的标志,代表了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标准。环境的变化使得我们的家园变得危机四伏,社会资源的减少使得人们不得不采取集约型方式来建设家园,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迫使人们较多地考虑建筑安全和建筑的建筑材料的耐久性,应对这些变化,建筑设计必须运用先进的创新思维模式来进行建筑设计。与此同时,建筑设计者也在不断寻求新的方式来作出更美观、更牢固的建筑物,也是他们的理想追求,这是建筑设计不断取得进步的主观因素。
可拓性思维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建筑设计者运用可拓性思维模式,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建筑设计创新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创新方式,这些创新方式实际生产中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运用,也在不断推广和改善之中。
1、逻辑型思维型建筑设计创新方式
逻辑思维型创新思维方式主要以人的逻辑思维模式作为建筑设计的基础,是通过灵活运用总结归纳、形象演绎、分析更新等逻辑思维方式对建筑各环节的创新。逻辑思维模式具有较高的严谨性、实践性等特点,在建筑设计的结构设计和建造施工方面有重要的是指導作用。根据逻辑思维的相关特点,主要分为归纳法、演绎法,设立假说法的说法,建筑设计者综合利用这三种方法解决设计中的问题。
(1) 归纳法:对之前建筑工程设计中的真实实例进行仔细分析,特别是总结出建筑设计中的先进思想和建筑在施工管理和使用阶段出现的弊端,并作出详细地比较,整合这些优缺点制定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案。归纳法的运用增强了建筑设计的安全可靠性,避免了必要损失。是设计者对不同时间、空间上的单一建筑创新方式提高为统一规范的建筑创新方式,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更充分。
(2) 演绎法:演绎法与归纳法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冲突,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过程。设计者根据建筑设计创新中的一般现象特点和正常属性,判断出个别建筑设计创新具备的属性和相关联系。演绎法很好地描绘了建筑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理清了设计环节中复杂多变的逻辑关系,弥补了归纳法的不足,演绎法与归纳法的有效结合构成了一套完整的逻辑思维创新体系。
(3)设立假说法:对于建筑创新思维方式来说,设立假说法是具有科学性的,同时也称之为科学设立假说法. 设计者根据建筑设计创新中的一般现象特点和正常属性,判断出个别建筑设计创新具备的属性和相关联系,结合自身的设计经验来下类似的定论.具有科学依据与实践经验的说法.
2、非逻辑思维类建筑设计创新方式
非逻辑思维类建筑设计创新方式结合各种思维重要属性、形式特点、方式途径,涉及的环节比较复杂,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项思维活动的本质。这种创新思维方式有较强的特殊性,在运用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建筑设计创新方式进行了完善和改进。
(1) 联想式思维方法:运用事物的相似性原理,建筑设计者从周围事物中获取灵感,与建筑物的外形进行巧妙地融合,创造出一个个载入史册的建筑物,如中国国家大剧院“巨蛋”、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人们在看到这些建筑物时很容易联想到生活中的事物,因这些建筑设计成果具有较为明显的特点,因而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在进行思维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过程中,这种顿悟性思维方法使建筑设计创新及时得到解决。
(2) 逆向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方式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运用较少,对建筑设计者是心理上和技术水平上的挑战,从建筑设计的定式模式中脱离出来,形成建筑设计创新效果。这种创新思维方式并不是被所有人认可,在技术的设计需要客服很大的困难,但这种思维方式具有很大的可拓性,很多新鲜事物在刚开始出现时一般都较难被社会所接接受,但正是这种思维模式的运用使建筑设计取得了很多历史性的突破。
建筑设计创新可拓性思维模式的形成过程
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建筑设计主体根据问题出现的原因获取信息资料,制定出系统化、概括化的初步解决方案,往往这些方案不具有可行性和实践性,导致解决问题的进程停滞。建筑设计者应充分理解项目任务书中上的内容,详细了解建筑设计项目的背景,为处理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自然环境、市政环境、财务预算、文化背景之间的矛盾做准备。
处理阶段
鉴别外部环境中的常规性问题和创新性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其较大的复杂性。处理这些问题时,经常会受先前的知识经验、习惯、立场的影响,建筑师应加强对创新性问题的探讨,创新思维的形成就是建立这些看似平常的小问题上,许多情况下,建筑设计者形成创新思维就是发掘存在于常见外部问题的细微之处。发掘实践问题中不足,也是创新思维的作用之一。
阐述阶段
在建筑设计思维活动中,建筑主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问题作出判断,但这些知识经验繁多而杂余,容易忽略问题的本质,这就需要建筑设计者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激活与解决问题相关的信息。对信息的收集和激活影响了我们判断事情事物本质的能力,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总结。
总结
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模式的形成和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拓性思维模式在目前的建筑设计过程已有了广泛的运用,但也存在着不少缺陷。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必然会推动建筑行业的进步,建筑工作者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时设计工作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邓刚.建筑设计过程中思维结构核心环节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1997.
[2]卢济威. 建筑创作中的立意与构思[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