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只为一人去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xiao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长莺飞二月天,能不忆“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可又能如何,这里不是如画的小桥流水人家,而是长安月下的杨素府宅。
  南北朝时,杨素辅佐杨坚建立隋朝,几十年的南征北战,到了隋炀帝时,杨素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司徒。杨广风流,乘龙舟四处游幸,极少待在长安,所以杨素独揽大权,家中歌姬如云,红拂就是其中一位。
  那是一个热闹的春日,一个如玉公子来到府里。红拂只看一眼便倾尽了一生的情怀。心动的一瞬胜过千年的守候,寂静欢喜,默然相爱。
  她默默地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原来他叫李靖,在杨素面前从不阿谀谄媚,不紧不慢地说:“天下方乱,英雄竞起。公为帝室重臣,须以收罗豪杰为心,不宜踞见宾客。”一句话,不仅让杨素敛容,更让红拂倾心,他心中存的不是荣华富贵,而是指点江山的豪情。
  杨素对李靖早有耳闻。李靖的舅舅是大将韩擒虎,他曾这样评价自己的外甥,“可与我讨论孙吴兵法的人,只有你了。”
  这样的男子在哪儿都会引人注目。芳心暗许的红拂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悸动,悄悄向人打听李靖的住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可这到底是私自出逃,她心中难免忐忑不安。
  且不管杨素知道了会怎么惩罚她,这样贸然相会他将作何感想,怎知不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他愿意和一个身份卑微的侍女漂泊江湖、浪跡天涯吗?
  虽然前路艰险,可红拂终究不是寻常女子。她还是勇敢地敲开了那扇虚掩的门,她从他的眼神里看见了一丝喜悦和意外,便知道此生无悔。
  虽两情相悦,可李靖还是忧虑地问:“杨司空权重京师,如何?”红拂坦白相告,“彼尸居余气,不足畏也。诸妓知其无成,去者众矣。彼亦不甚逐也。计之详矣,幸无疑焉。”高高在上的杨素在她看来,不过是还没气绝的尸体而已,不足畏惧。
  李靖听罢欢喜不尽,问她姓氏,原来红拂还有个孤傲的名字—张出尘。她就像这个名字一样,超脱红尘,不受世俗的羁绊。
  数日后,她就穿了男装和李靖离开长安,排闼而去,前往太原。杨素虽派人追寻,却只是做做样子,大家相安无事。
  他们一路风尘仆仆来到灵石小镇,数日奔波劳碌,人困马乏,便投店住宿。
  炉中煮好了鲜美的羊肉,红拂趁李靖在马厩刷马的空隙,在窗前梳弄青丝。这时突然有一个赤髯如虬的人乘着蹇驴进了小店,他把行囊扔在火炉旁,拿来枕头倚在床边,毫无忌惮地看红拂梳理青丝。
  他就是虬髯客,本不信一见钟情,只因没有遇到那个让他动心的女子。当他真的遇见了,已忘记如何去爱,只是痴痴地看。
  不管这时的李靖是不是爱上了红拂,见到这样的事,他都会恼怒。红拂看出了李靖的心思,向他摇手示意,让他暂且忍耐。
  她能看出李靖是人中豪杰,也能看出虬髯客是不世英雄。所以她急忙梳好了头,向虬髯客盈盈一拜,问其姓,虬髯客说自己姓张,红拂聪明伶俐,回道:“妾亦姓张,此生合是兄妹。”
  不是不知道你的情意,只是相遇太晚。爱情从来都是两个人的事,红拂心中既然已经有了李靖,就再也容不下别的男子。
  红拂知道这位新认的兄长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日后定能帮李靖成就事业。遂招手唤来李靖,拜见兄长。
  李靖虽衣着朴素,却掩不住英勃之气,虬髯客望着眼前的一对璧人,心中无奈,只得长叹一声,“今日幸逢一妹。”
  三人围着火炉坐下,虬髯客仍是好奇,“李郎虽日后能富贵,但现在只是寒士一名。世间英雄无数,你是如何得到红拂这样的奇女子的?”红拂见他并无恶意,欲据实相告。
  虬髯客看出李靖心中的犹豫,便取出行囊中的盒子,打开一看,竟是人的头颅和心肝。虬髯客说,那是天下负心人的,恨了十年,今日方才了却这桩心事。
  李靖听了,心中惴惴。
  斜阳渐落,三人说起天下大事。虬髯客问太原有无异人,李靖说李世民乃人中龙凤,虬髯客欲见之。第二天见到李世民,虬髯客不由自惭形秽。一番周折后,他的一名道人好友说:“此世界非公世界,他方可也。”于是虬髯客邀请李靖和红拂到自己家中。
  红拂与李靖到了虬髯客门前,见其庭院富丽堂皇,家中奇珍异宝不胜其数。虬髯客说:“太原李氏,真英主也。三五年内,即当太平。李郎以奇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心尽善,必极人臣。”说完将家业尽数送与李靖,从此再无踪影。
  看到这里,不禁想起黄蓉和郭靖。一个是李靖,一个是郭靖,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大概金庸觉得美人慧眼识英雄的情节太过俗套,所以安排黄蓉因为郭靖待她好而芳心暗许,世人皆以为如此。
  我们都天真地以为,爱上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花费百般心思讨好她,就可以换来伊人垂青。可是,我们都上当了。如果不是黄蓉觉得郭靖老实,和他在一起开心,先爱上了他,就算郭靖对她再好,她也无动于衷。
  不爱,就是拱手江山也不能换来那人的一次回眸。而郭靖到底是深爱黄蓉的,李靖和红拂亦如是。所以当郭靖在华山绝壁和黄蓉久别重逢后,得到黄蓉的冷言冷语,明知她说的是气话,还是毫不犹豫地向深谷迈去。李靖也在红拂去世不久后撒手人寰,随她而去。
  五十多年的风雨守候,沉淀出的是相互的眷恋。死生契阔,与子携老,因为爱已融入他们的骨髓。
  离世那晚,红拂紧紧攥着李靖的手,于灯火摇曳中看到李靖凄绝的眼神,心中定是在想:此生无悔!
其他文献
一痕细雨后,木樨初放的粟蕊黄浸染了满树花香。觥筹交错,浅吟低唱,文人雅聚向来少不了花月诗酒,徐府的夜在这暗香浮动里热烈且诗意地展开。  今日的徐府聚会和以往略有不同,徐旭龄带着一位五六岁的小公子穿梭在宾客之间,周旋应答。这位公子年纪虽小,却举止从容、进退有度,与宾客对答时才思敏捷,丝毫不露怯,很快众人都被吸引过来。细问之下,众人才知这个小公子并非男儿身,而是徐旭龄的女儿徐德音。  自幼聪慧好学的徐
期刊
沉重的铁门切断了夕阳的余光,夏完淳知道,自己必然不能活着回去了。金陵城素有王气,洪武年间是大明的都城,而今城头变换了王旗,竟成了他的葬身之处。  夏完淳生于崇祯四年,此后的十几年,大明江河日下,国力疲软,内忧外患层出不穷。幼年时他便传出神童之名,写过无数锦绣文章。那时他没有想到,这双手还会挽缰执枪,弓开杨叶,剑掠莲花,试图改写一个王朝的悲凉遗篇。  到了此时,他忽然很想念他的妻。初见时,她是钱家的
期刊
身为大汉的郦邑公主,刘绶自小便骄纵任性。  她的父皇刘秀开创了海清河晏的盛世,她在辇中掀帘而望,一眼就瞥见满城繁华,坐拥荣宠的生涯自然快活无忧。饿了有山珍海味,渴了有琼浆玉露,就算百无聊赖,也有无数人变着法儿哄她开心、供她差遣。  她从不知道世上还有她得不到的东西,比如爱情。  那年秋色宜人,她在御花园的红叶丛中一眼便相中了阴丰。彼时,他正摇着折扇为当今皇后阴丽华念诗,虽着素衣,却掩不住天然风流。
期刊
王冕的梅画得真好,很多人看了他畫的梅,竟忍不住要爱上那花和树。  他的梅大都清简,瘦瘦的一枝斜斜探出,只开出几朵让人怜惜的、倔强的红白花朵,却都翻作墨色,明白地昭示出梅花真正的美。花少,也不明艳,才更见精神。如果动辄满树梅花,远望像是着了火,旺得噼啪作响,挂在大财阀或小官人椅后作背景,颇有喜相,却远离了梅花的内在。  就是这样,小情小调能够自娱自乐,而大悟大道却可以撼动人心。  王冕的梅是用血画成
期刊
光绪三十二年六月初六,是她的大喜之日。下花轿时,脚上的绣花鞋掉了,她记得以前听谁说过这是凶兆。  当晚,月色凄寒。盖头久久没被掀开,灯花大抵瘦了,他坐在太师椅上,翻书不语。这是五年后,朱安再次见到他,清冷而倨傲。她瞥见墙角的一只蜗牛一点点向上爬,很慢,就像时间一样。  五年前,由父母做主,她成了周家的媳妇,两家约定年底完婚。他是江南水师学堂的学生,祖父是京官,但听说犯了错,家道便也中落。朱家经商,
期刊
阿娇记得,第一次见到刘彻是在父亲的寿宴上。他被母亲牵在手上,好奇而机灵地打量着陌生人,最后将视线定格在她的脸上,那眼神清澈透亮,像御花园中汩汩的湖水。  阿娇听别人说,她和刘彻的缘分本是一场政治交易。刘彻的母亲王美人想当皇后,而她的母亲作为王朝的长公主,为了延续皇宠,想将女儿捧为未来的皇后。于是,她们处心积虑地将当时的太子刘荣推了下来,又顺利扶植刘彻做了太子。  不久后,阿娇就嫁给刘彻,成为太子妃
期刊
生死悲欢总关情,仿佛是霍小玉一生最恰当的概括。一个情字,似乎写尽了故事的全部,黯淡了余下的时光。她本是霍王的小女儿。后来霍王谋反,事败而亡,其妻女皆沦落娼门。  那时霍小玉只有十五岁,即使沦落风尘,依然渴望纯真的爱恋。所以,李益适得其时地出现了。这位才华横溢的青衫少年长于书香门第,二十岁便中了进士,只等明年复试,再由吏部考核授官。  当媒人鲍十一娘将霍小玉荐与李益时,这少年竟喜悦得神魂飞驰,急切地
期刊
春末夏初,大观园里花团锦簇,草木被昨夜的月色沁过,又被清晨的露珠洗过,格外水灵生动。娇花嫩草纷纷在阳光下闪着光泽,让人赏心悦目。苍茫浮世能有这一方小小的清平,也算难得。  暖风和煦,花香袭人,沿着曲径随意走,各处都能听见笑语喧喧。往来的女子皆着新衣,连衣襟上的帕子也换了轻薄的,行走时飘逸如影,风情暗展。水做的女儿们早起打扮过了,头上的桂花香、面上的芙蓉色、眉梢的远山情,让整个园子蓄了大把春光,好像
期刊
山寺静谧,草木都生出慈心。苏蕙挽着父亲的手行于黛色映染的小径。鸟雀啁啾鸣啼,繁花缀满枝丫。十六岁的苏蕙眉眼姣然,气韵温婉,父亲为她簪上一枚初绽的花,正是灼灼芳华。  “若兰,”父亲唤她的小字,“可在佛前许下心愿?”少女颊上晕开绯色的霞,低垂了头。方才她虔诚地向肃穆的佛像叩首,檀香氤氲里,她在心底默语:愿得良人,此生不离。只是这样的话,她怎好对人言说。  那个能与她相伴白首的男子在哪里呢?苏蕙期待又
期刊
杀伐声由远及近,鲜血在脚下蜿蜒成花。那人踏着一地血腥健步而来时,士兵手中的利刃离她不过方寸。不待看清来人面目,甄宓便欲赴清池,却有人将她狠狠扯回。她踉跄倒地,再抬头便对上了一双深邃的眸,如欲出鞘的利剑,藏着锋芒。  求死不能,甄宓伸手握住那人手中的利刃,飞身上前想要自戕。不料那人反应极快,抽回了利剑,居高临下地打量着跌坐在地的她,眸色深沉。很多年后,甄宓回想起与曹丕的初见,仍记得冰冷利刃划过手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