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笑为桨

来源 :上海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60720372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后,我来到上海滑稽剧团工作,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那时候的我对滑稽戏既熟悉又陌生。很多人认为滑稽戏就是要让观众笑一笑,放松放松,它的娱乐功能要远远大于艺术教化功能。但作为一名研读了四年戏剧导演的毕业生,我坚信任何一种戏剧样式对观众而言除了迎合,更重要的是引导,迎合也是为了更好地引导。我们要抚慰那些悲伤者、不幸者和潦倒者,也要赞美那些无畏者、智慧者、崇高者,并最终提高人们的情操和对生活的热爱。在正式成为上海滑稽剧团的一员之后,我更是坚定了这个信念并对这个剧种产生了一种归属感和发展传承的使命感。通过不断地艺术实践,作为滑稽戏的后生晚辈,我在不断汲取前人宝贵经验的同时,也在很多方面尝试突破,对滑稽戏这个在上海诞生、发展、繁荣了一百多年的剧种,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博君一笑”
  的滑稽戏创作根基
  记得一位滑稽前辈曾经说过,滑稽戏不滑稽是最最滑稽的。滑稽戏的主要创作手段和目的肯定是让观众笑,这是由剧种特性决定的,没有这点,这个剧种就不存在了。在如何让观众笑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滑稽前辈在常年演出实践中积累总结了许许多多可供后来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经验,在钱程老师主编的“上海滑稽丛书”中,光上海话的招笑手段就总结了三十五条,像“三番四覆”“阴差阳错”“巧用谐音”这些,都是我们在创作中经常会用到的,即通常所说的滑稽套路。套路之于滑稽戏就好比程式动作之于传统戏曲,虽然是现成的、相对固定的,但根据表现对象、承载内容的不同要做到因戏而异、依需而变,如何活用、巧用、化用套路是滑稽戏这门关于“笑”的艺术之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焦晃曾经说过:什么是喜剧,就是一个愚蠢的人在认真地做一件愚蠢的事情。这不是喜剧的全部,但是特别有代表性。我们不得不承认,往往把人物的缺陷放大,是更有喜剧效果的,优點放大,没有喜剧效果。所以,滑稽戏很难表现真实的历史人物和当代的正面人物,即便要表现,往往他们本身的喜剧性不强,而需要通过陪衬人物或者带有明显性格缺陷的功能性人物来实现。如何加强主角或者说正面人物的喜剧性,这也是我在创作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比如,滑稽戏《皇帝勿急急太监》里的张老师,他是一位正直善良的人民教师,退休后一直为一双儿女的婚事操心,典型的慈父形象。如何加强这一人物的喜剧性?所幸优秀的滑稽演员都是深谙此道的,张老师的扮演者钱程老师建议尝试着从“鸡蛋里挑骨头”,努力开掘人物性格的缺陷:首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他对自己的女儿能做到“科学”地教养,但对亲生父母双亡的养子却是无原则地溺爱;另一方面,作为知识分子,他对于老年人谈恋爱还有一些比较迂腐的观念。基于这两点性格缺陷,我们将张老师人物的喜剧性放大、延展,效果不错。
  同样,滑稽戏《弄堂里向》的于国庆,他追求知识,超脱于市民阶层,是很积极向上的一位正面人物,但他的身上同样存在喜剧点,也是由他的性格缺陷造成的。比方于国庆对未婚妻在日本的遭遇缺乏关心,而一味沉溺于自己的痛苦,“不能见绿色”这个喜剧桥段的设计就是以他性格中特别狭隘的一面来做的逻辑支点。
  除了挖掘角色的喜剧性,还有很重要的就是滑稽戏演员的表演。滑稽戏演员通常也是独脚戏演员,很多演员的表演自成一派,自带笑点,像我们老一辈的周柏春、翁双杰,只要一站在台上一开口说话或者一做招牌动作,观众就会笑。作为滑稽演员,站在台上三分钟,观众也没有笑,演员会浑身难过,这充分说明了滑稽戏演员的修炼或者修养也是以引起观众发笑为基本诉求的。
  在滑稽戏创作中,作为导演,我时刻注意发挥每位演员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同时结合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情节的铺排和情境的设置,让演员的表演在适度夸张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发观众的笑声。这也是我们在滑稽戏创作中,所推崇和追求的“肉里噱”。
  比方说滑稽戏《弄堂里向》所有人挤在同一间小屋里躲雨的一场戏。这场戏的喜剧营造方式也是我个人特别推崇的,它不依赖于单纯的演员表演或者表面化的招笑手段,而是在规定情境和人物关系中寻找喜剧点,这样的喜剧点就好比种子,会随着情节推进,层层生发,不断成长,终于到达一个喜剧顶点,又能让观众在笑过之后回味无穷。在滑稽戏《弄堂里向》的酝酿阶段,我就想要一场所有人都集中在同一屋檐下的戏,借以凸显弄堂生活的特点。熟悉弄堂生活的人在脑海中都会有相似的画面,这是一个局促的公共空间,家家户户更像是在过集体生活,没有隐私可言,另一方面,弄堂生活也充满了人情味,让人感到温暖,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而且剧情发展到这里,前面复杂的人物关系需要有一个特殊的情境集中地加以展示,只有在同一个空间里,喜剧性与戏剧性才会通过外部的挤压而同时“爆炸”。这一场是弄堂生活的一个横切面,高度浓缩了弄堂生活的各种滋味,像这样综合了多种功能可以细细把玩品味的一场戏,在滑稽戏创作中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除了滑稽套路、角色设定、演员表演、规定情境和人物关系这些可资利用的主要招笑手段之外,滑稽戏要引发观众的笑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笑料的生产要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紧抓当下热点、紧贴市民生活。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比方在《皇帝勿急急太监》里,中介王成收取介绍费的方式是POS机拉卡,作为老年人的张老师搞不清楚状况,在意识到被骗强烈要求退钱的时候,仍然坚持拉自己的卡,结果又白白送给了对方1200元。POS机是新时代的产物,但那也是几年前了,如果换到现在或者这个戏重排,很可能这个细节就要换成手机微信或者支付宝扫码支付了,到时候究竟是你扫我还是我扫你,对于上了年纪的主人公就又有笑料可以生发了。滑稽戏紧贴市民生活,最能把住时代的脉搏,于此细微处可见一斑。
  “笑中有泪”
  的滑稽戏创作旨归
  对情感诉求的表达、对情感的提纯,是我的作品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或许有时候做到了,有时候还差点火候,但无论成败,这都是我对提升滑稽戏这个剧种艺术品格的刻意追求。在我看来,滑稽戏不仅仅具有娱乐功能也可以像其他舞台剧一样实现教化功能,甚至在大开大合的情感激荡下还可以抚慰台下那一颗颗被生活琐事弄得疲惫不堪的心灵。   滑稽戏《哎哟爸爸》在中国大戏院演出,到结尾部分,二楼有一位观众竟然放声大哭,哭声甚至比台上演员的动静还大。虽然,这个剧末的“催泪点”是我预埋的,但是现场能有这样的效果,还是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哎哟爸爸》讲的是一对邻居老兄弟,其中一位的子女孝顺,经常上门探望,而另一位虽然也是儿女成双却是门庭冷落。于是,为了让子女经常回来看看,老兄帮老弟想了很多招,每一招就是一个喜剧段落,到最后实在不行了就装病。装病这样的情节很传统,需要有一个反转,用来在结尾收束全剧。最后的反转是,装病这件事结果弄假成真了。原来爸爸患了老年痴呆,原本是早期的,谁都不知道,但是病情悄然恶化了,本来是装不认识后来变成了真不认识。这时候,他给子女们留下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很简单,纯白描,就是房子怎么分配,存折放在哪里这些,还有几句要紧的话就是:我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孩子们不孝,是我没有教好你们。如果有一天爸爸认不出你们了,请不要怀疑我对你们的爱……爸爸把儿子和女儿的照片挂在自己脖子上,天天戴着,因为他每天都在害怕,就怕有一天会忘记自己的儿子女儿,而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看到这里很少有观众不为所動的,如果恰巧碰到有极为近似的经历的,出现之前的嚎啕大哭也在情理之中。希望那位观众哭完之后走出剧场,能感到轻松一些。
  说到底,究竟是“含泪的笑”,还是“含笑的泪”,其实都不重要,因为笑是手段不是目的,同样哭不是目的也是手段,笑和哭都是观众在观剧过程中与舞台上的人物故事产生共鸣、内心受到某种触动的生理表征,除了笑或哭,滑稽戏观众也经常会拍手、拍大腿、跺脚、点头、摇头,和共同走进剧场观剧的领座交流互动的频次也比一般的舞台剧要多得多。开个玩笑,如果有科学仪器可以全程记录和监测观众在观剧过程中的心跳脉搏等生理表征,滑稽戏的观众肯定是各种数据波浪线振幅频次最大最丰富多样的观众群体。因为滑稽戏的剧种特质,与上海这座城市和生活在这里的一代代新老上海人血脉相连、息息相通的渊源决定了这个剧种是最能戳到痛处、搔到痒处、按摩和抚慰到观众心灵深处的剧种,从这个意义上说,滑稽戏其实很高级。
  从进剧场坐下到看完戏起身离开,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观众的位移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但是他的心灵和情感可以跨过山河大海、历尽千帆,我就是要创作一台活色生香充满人间真味的滑稽戏,为所有进剧场看戏的观众朋友们开启一段心灵的航线。
  以笑为桨,船行何方?滑稽戏《爱情样板房》,讲的是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在大上海想要买套婚房却不得的无奈和辛酸。滑稽戏《好孕三十六计》,讲的是独生子女生孩子,面对人生角色的转变,从被人照顾到照顾别人,年轻爸妈们都准备好了吗?滑稽戏《皇帝勿急急太监》的故事从人民公园相亲角开始,原本为子女的婚姻着急上火病急乱投医的父母,他们有没有权利在晚年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看完滑稽戏《哎哟爸爸》,会不会有更多的子女暗暗下决心从今往后多回家看看父母,不要等“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那天留下永久的遗憾;步出滑稽戏《弄堂里向》的剧场,会不会有曾经在弄堂里生活过的观众想着有一天再回去看看,或者给过去经常能吃到他家包的荠菜馄饨的隔壁邻居打个电话说说家常?
  希望我的每一部滑稽戏都能在落幕的那一刻停泊在不同的心灵港湾。这一路上我们会使出浑身解数,奋力划桨,以激荡起观众心灵的浪花,让观众感知到我们这些创作者所要传递的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时代的认知。基于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有太多的人世风景和人生境界需要去探索和发现,未来我们还会开辟更多的航线!
  在此,也要呼吁广大观众朋友们有事没事多进剧场来看看滑稽戏,你们的关注和热爱是我们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原动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滑稽戏未来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作者为上海滑稽剧团导演)
其他文献
1990年,改革的号角在浦东大地吹响,开发开放为这片土地带来勃勃生机;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正式营业,“红马甲”和柜台前摩肩接踵的人群成为上海人不可磨灭的一段记忆;同样也是在1990年,四个大学毕业生在上海街边的小饭馆里把酒言欢,彼时的他们尚不能预见未来三十年的风云激荡,却已经立志要进入新兴的资本市场一展宏图……为纪念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岁月和浦东开发开放的辉煌历程,原创话剧《大赢家》在上海
期刊
《大宅门》长篇电视连续剧自从2001年首播之后,就以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和大气恢弘的叙事风格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也成为各种文艺形式改编的热门IP,话剧、京剧、舞剧都曾将它搬上各自的舞台。相比京剧和舞剧,话剧无疑是最接近电视剧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最容易被拿来跟原版电视剧做比较。这版中国国家话剧院创排的话剧版《大宅门》首演于2013年,初代版本启用了不少电视剧原班人马,如扮演二奶
期刊
如今,舞台多媒体已经广泛运用在舞台演出中,成为舞台视觉的一部分。这些运用中,有的是动画特效,有的是摄影摄像,其中,实时影像显得更为特殊——它不仅仅是一种舞台多媒体,或多或少的,体现了一种新的观演方式。  实时影像(live capture)是指,在舞台上设一台摄影机(或摄影师带着摄影机),在演出中实时拍摄画面,并同步播放到舞台的成像面上。这个技术之前多运用在演唱会、体育比赛等大型场馆活动中,为方便
期刊
今年英国的奥利弗奖提名已于3月5日晚公布,其中改编自桑德海姆20世纪70年代的概念音乐剧《伙伴们》(Company)。(本文依约定俗成将剧名翻译为《伙伴们》,但笔者对该译名持保留意见)。获得了9项提名,和音乐剧《来自远方》(Come From Away)齐平,将会共同领跑今年的奥利弗奖。《来自远方》笔者还没有来得及去看,但《伙伴们》从呈现形式和完成度来说,确属佳作,实至名归。本剧由执导《战马》、《
期刊
时 间 古代 地 点 桃源  人 物 苦良——男,桃源人。  芷兰 ——女,桃源人。  假洞君——男,苦良幻化的形象。  水公、水婆、左邻、右舍、老人、小孩  (注:苦良、假洞君由同一演员饰演,分别唱范派、尹派)  序  [夜色如水。小孩静静地听老人讲古老的传说……  老 人 古老的桃源,山多洞多。传说,就在那桃  源洞里,住着一位风流多情的洞君。洞君  若见女子美丽,就在夜里与她幽会,偷去  她
期刊
先 声  [末扮白居易引旦扮白夫人丑扮船家舟行上。  末 (唱)【凤凰阁】渭声仍在,薪俸钱塘犹厚。东吴偏又除郡守,霜鬓何能强奏。(我只得)千里移就。(惟幸)多醪酒,娇妻左右。  末 下官白居易,去岁刚从杭州卸任回京,本想蜗舍容身,雀罗少客,做个闲官。不想新帝即位,命我再到江南,往苏州任职。上命难违,只好行走起来!正是,江上今重去,吴中勉一行!  旦 (唱)【绕池游】春光迤逗,绿遍江南柳,千紫
期刊
2019现代戏剧谷中有许多国际大导的名字,但请大家在关注大导的同时,将目光也投向中国青年戏剧导演,这些当今中国剧坛的新锐势力值得关注,因为他们的作品或许会给你惊喜和更多的文化共鸣。现代戏剧谷致力于扶持青年戏剧导演,此次邀请了三位中国新锐戏剧导演,带来他们的最新作品。他们会给中国戏剧带来怎样的新鲜能量呢?本刊采访到了丁一滕、黄俊达,且听中国新生代青年导演如何回答——  请介绍一下今年亮相现代戏剧谷的
期刊
3月22日晚,“根植沃土、玉兰盛放——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题之夜”在上海大剧院举行。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登台,向上海昆剧团《临川四梦》剧组和秦腔表演艺术家李梅颁发组委会“特别奖”。  颁奖仪式上,81岁高龄的刘子枫高歌一曲,全场掌声雷动。刘子枫以话剧《生命行歌》摘得本届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他是本届年龄最长的获奖演员。站在颁奖仪式的舞台上,刘子枫难掩内心
期刊
里玛斯·图米纳斯,立陶宛国宝级戏剧导演。1990年,他建立了立陶宛维尔纽斯小剧院(VMT剧院),现任立陶宛国家话剧院首席导演、立陶宛VMT国立剧院艺术总监,2007年他成为了俄罗斯莫斯科瓦赫坦戈夫剧院唯一外聘的艺术总监。图米纳斯忠实秉承了瓦赫坦戈夫的戏剧理念,将“幻想现实主义”贯彻到排演过程中。2018年,图米纳斯受邀成为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艺委会成员,并带来了《三姐妹》和《假面舞会》两部作品。2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非营利艺术组织在我国文化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非营利表演艺术组织的发展不仅迎合了政府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有利于传播艺术、提升人民文化素养,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本文根据国内演出市场的相关情况,对北京当代芭蕾舞团现阶段运营方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非营利表演艺术组织;北京当代芭蕾舞团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文化职能转变与文化体制改革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