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科学课程对于推行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科学能力、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三个方面着重阐述了科学课程中的科学素质教育。
关键词: 科学课程 科学素质教育
科学课程的主要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以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科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对加强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大有裨益,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方面具有特别的意义。
一、科学素质的构成
1.科学能力。科学能力是指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习认知活动的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科学能力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科学学习中的智慧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注意力。这类能力是人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是能力中的基本成分。另一类是科学学习中的一些综合能力,主要包括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试验能力、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等。以上能力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能够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2.科学精神。科学课标明确指出,科学课程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探索精神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科学课程通过大量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们发现身边的各种现象背后暗藏的科学道理,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了他们勤于动脑、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创新精神,还能使学生养成不畏艰辛、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的良好品质。有人把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称之为“填鸭式”,课堂里的被动接受抹杀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了不愿动脑、盲听盲从、人云亦云的坏习惯,而科学课程的引入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权威、独立解决问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科学精神。
3.科学态度。科学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主要包括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务实勤奋、谦虚谨慎、热情自信等。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持有不同观点,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观点,这种让学生自我否定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接受正确的观点。科学课轻松有趣的气氛、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培养学生对所从事的活动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和一定程度的兴趣,并产生良好的注意状态和迎难而上的意志。实验证明,科学课程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学习效果,调节学习心情,为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课程中科学素质培养的途径
1.注重科学实践教学。面向实践教学,即加大教学实践活动的比重,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科学课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过程离不开感性认识这个基础,充分应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很有必要,如实物、标本、挂图、投影、录像、实验操作、计算机演示等,适当适时地选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利于学生创新发展的素材,激励学生操作、观察、猜想、逻辑推理,重点放在调动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兴奋中心,鼓励他们猜测与探索、动手、动口、动脑、发表见解,是面向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让学生走进社会、强化实践,也是科学课教学的重要方法。它是一种课堂理论教学与校园、菜园、田野、社会实践的有机互动,融知识学习与应用为一体,间接经验学习与直接经验学习并重,促进学生科学情感、科学认识与科学知识应用能力有效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科学的创新能力。
2.加强科学情感教学。积极健康的情感促进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消极的情感则会把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引向不正确的方向,甚至起阻碍作用。在科学课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创设积极健康的情感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活动,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兴趣、想象和质疑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有利于学生全身心的发展。事实上,情感教学可资借鉴的情节广泛,有无限拓展的暗示空间。教师还应使学生建立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中要以实例使学生意识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必须加以保护,养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行为,明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做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平衡相协调才能使人类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3.注意理论结合实际。尽可能联系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问题进行教育,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如在讲到有关“硫、硫酸”、“氧和磷”这些内容时,向学生介绍“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环境污染的严惩性及其对策”,使学生意识到把科学科技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时,必须考虑到优化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和未来社会的持续发展,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帮学生剖析“鬼火”、“笑气”、“煤气中毒”、“雷雨肥田”、“温室效应”等现象的化学成因,可使他们懂得其中的科学道理,能同反科学的迷信思想作斗争。
4.实施亲身体验教学。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和开展社会调查,如学校附近的电厂、钢厂、造纸厂等都与初中教材有联系,都可组织学生参观,通过参观可使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科技知识在生产中的具体应用,了解工厂如何处理三废开展综合利用的情况,对于形成科学的社会观和价值观有很大的作用。又如当前有些工厂(造纸厂、电镀厂……)向河流中乱排不经处理的污水,造成周围水质污染严重,大批鱼类死亡,严重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分析水质、调查其危害性,写出调查报告,对政府提出建议,使学生在学校就养成关注社会现象、参与社会事务的习惯。这些活动对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观,培养求实进取、严谨、合作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也是大有裨益的。
目前,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已经逐步被学校、家长认可,这对促进我国的教学改革是具有非凡意义的。而且,当今世界各国竞爭日趋激烈,只有从小培养国民的科技素质,才是“科技立国”的根本。
关键词: 科学课程 科学素质教育
科学课程的主要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以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科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对加强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大有裨益,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方面具有特别的意义。
一、科学素质的构成
1.科学能力。科学能力是指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习认知活动的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科学能力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科学学习中的智慧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注意力。这类能力是人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是能力中的基本成分。另一类是科学学习中的一些综合能力,主要包括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试验能力、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等。以上能力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能够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2.科学精神。科学课标明确指出,科学课程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探索精神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科学课程通过大量有趣的实验让学生们发现身边的各种现象背后暗藏的科学道理,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户,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培养了他们勤于动脑、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创新精神,还能使学生养成不畏艰辛、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的良好品质。有人把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称之为“填鸭式”,课堂里的被动接受抹杀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了不愿动脑、盲听盲从、人云亦云的坏习惯,而科学课程的引入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权威、独立解决问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科学精神。
3.科学态度。科学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主要包括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务实勤奋、谦虚谨慎、热情自信等。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持有不同观点,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观点,这种让学生自我否定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主动承认错误,接受正确的观点。科学课轻松有趣的气氛、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培养学生对所从事的活动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和一定程度的兴趣,并产生良好的注意状态和迎难而上的意志。实验证明,科学课程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学习效果,调节学习心情,为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课程中科学素质培养的途径
1.注重科学实践教学。面向实践教学,即加大教学实践活动的比重,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科学课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过程离不开感性认识这个基础,充分应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很有必要,如实物、标本、挂图、投影、录像、实验操作、计算机演示等,适当适时地选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利于学生创新发展的素材,激励学生操作、观察、猜想、逻辑推理,重点放在调动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兴奋中心,鼓励他们猜测与探索、动手、动口、动脑、发表见解,是面向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让学生走进社会、强化实践,也是科学课教学的重要方法。它是一种课堂理论教学与校园、菜园、田野、社会实践的有机互动,融知识学习与应用为一体,间接经验学习与直接经验学习并重,促进学生科学情感、科学认识与科学知识应用能力有效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科学的创新能力。
2.加强科学情感教学。积极健康的情感促进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消极的情感则会把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引向不正确的方向,甚至起阻碍作用。在科学课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创设积极健康的情感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活动,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兴趣、想象和质疑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有利于学生全身心的发展。事实上,情感教学可资借鉴的情节广泛,有无限拓展的暗示空间。教师还应使学生建立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中要以实例使学生意识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必须加以保护,养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行为,明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做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平衡相协调才能使人类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3.注意理论结合实际。尽可能联系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问题进行教育,使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如在讲到有关“硫、硫酸”、“氧和磷”这些内容时,向学生介绍“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环境污染的严惩性及其对策”,使学生意识到把科学科技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时,必须考虑到优化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和未来社会的持续发展,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帮学生剖析“鬼火”、“笑气”、“煤气中毒”、“雷雨肥田”、“温室效应”等现象的化学成因,可使他们懂得其中的科学道理,能同反科学的迷信思想作斗争。
4.实施亲身体验教学。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和开展社会调查,如学校附近的电厂、钢厂、造纸厂等都与初中教材有联系,都可组织学生参观,通过参观可使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科技知识在生产中的具体应用,了解工厂如何处理三废开展综合利用的情况,对于形成科学的社会观和价值观有很大的作用。又如当前有些工厂(造纸厂、电镀厂……)向河流中乱排不经处理的污水,造成周围水质污染严重,大批鱼类死亡,严重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分析水质、调查其危害性,写出调查报告,对政府提出建议,使学生在学校就养成关注社会现象、参与社会事务的习惯。这些活动对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观,培养求实进取、严谨、合作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也是大有裨益的。
目前,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已经逐步被学校、家长认可,这对促进我国的教学改革是具有非凡意义的。而且,当今世界各国竞爭日趋激烈,只有从小培养国民的科技素质,才是“科技立国”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