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已经进入一个经济全球化、社会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于教育而言,教师和学生都处于一个信息来源极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教师已不再像从前那样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甚至唯一的信息渠道。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验和推广,历史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伴随新课程的推行,历史教学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产生许多新的特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新课程呼唤着历史教师角色的重塑与转换。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我认为,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有如下变化。
一、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古之韩愈所说“传道、授业、解惑”,反映出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领域的绝对权威,是知识输出的唯一源泉,教师承担着将人类社会一代代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通过传授的方式传承下去的伟大职责。在传统教学中只是重视对“经”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毫无自主性可言。
进入信息社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的时空界限被突破,教育资源得以实现共享。在教育日趋开放的今天,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已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因此,教师角色必须做出适应开放式教育的转换:在新的课堂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组织、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发掘学生的潜能,甚至必要时教师自身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过程。
二、由知识的给予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给予者
把教学看作是知识的给予是最普遍、最传统的,也是落后于时代要求的。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的教育方法是一步步地教、一步步地学,传统教育方法训练出来的小孩,可以深入地学习很多东西,这对于他进入大学、考试有许多帮助……但中国最需要的恐怕不见得是会考试的人。”
未来学家认为,未来的教育者要教给受教育者三种能力: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两大重要内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开创性地学习,并在社会实践中掌握和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教师面临的挑战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获取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年轻一代才有希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才有希望。
三、由机械的课程阐述者转变为课程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
新课程倡导教师由机械的课程阐述者向课程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转变。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历史教材仅是一种主要的课程资源,除此之外,历史教师还要注意开发利用多种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可以通过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社区、参观、访问等多种渠道获得。随着人们对课程理解的不断加深,这个问题必将逐步引起历史教学界的重视。今后历史教师必将更多地参与课程及其课程资源的开发,这是不言而喻的。
四、由重结论的灌输者转变为重过程的学习促进者
“重结论,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十分突出的问题。课改环境下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正确的历史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习对历史现象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即没有一个丰富的思维过程,没有多种史学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我国新编的《历史课程标准》中已经将“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并且突出强调发展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历史教师角色已不再是结论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的促进者。应该说,作为促进者的历史教师不清闲,他(她)要引导学生不仅学习过去发生了些什么的“事实性”知识,更要学习关于历史这一门知识要如何而来的“程序性”知识。而且,要顺利实施新课程中那些知识涉及面广的探究活动,历史教师自身要具备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够从不同角度阐释历史问题,还有,新课程的弹性大,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是很多的,因此,历史教师还要有一定的控制课堂局面的能力,防止发现“散漫的课堂”。
五、由孤独的耕耘者转变为善于和同行交流的合作者
长期以来,教师的工作成为一种所谓孤独的工作,即教师不仅与学生有心理距离,而且同行之间很少交流彼此对教学的看法。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古今中外,上下几千年。新教材结合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充分注意发挥材料的论证作用,在正文简约的基础上,增加了各种各样的副文,设计了大量的讨论,探究课题,运用了许多直观形象的图片资料,创设了丰富的历史情景。对此,历史教师要由传统教学形式下默默耕耘的孤独者转变为善于和同行交流的合作者。惟有如此,历史教学才是比较经济和高效的。
六、由传统的知识“搬运工”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研究者
历史教学是师生在特定环境中共同认识历史的过程,是一项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历史教学的许多领域都有待于人们深入探索,这就需要历史教师不断审视教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研究、反思与改进。而且新课程给师生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创造的空间,使历史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和变得比较复杂。
因此,“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研究者,历史教师要不断增强教学研究意识。也就是说,历史教学研究的对象,既可以是教学中各种微观具体问题,也可以是教学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宏观理论问题。基于历史教师的工作特点,我认为,教学研究主要以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基本点。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总之,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网络化的逐步实现,使受教育的对象接触到了更为广泛的信息,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教育新特征的出现,使教师也必然要走出传统的角色,而扮演新的角色:信息时代的教师是研究者、引导者,学习的促进者、管理者、咨询者、支持者、点火者,技术的掌握者。
一、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古之韩愈所说“传道、授业、解惑”,反映出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领域的绝对权威,是知识输出的唯一源泉,教师承担着将人类社会一代代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通过传授的方式传承下去的伟大职责。在传统教学中只是重视对“经”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毫无自主性可言。
进入信息社会,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的时空界限被突破,教育资源得以实现共享。在教育日趋开放的今天,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已不再是绝对的权威,因此,教师角色必须做出适应开放式教育的转换:在新的课堂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组织、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发掘学生的潜能,甚至必要时教师自身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过程。
二、由知识的给予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给予者
把教学看作是知识的给予是最普遍、最传统的,也是落后于时代要求的。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的教育方法是一步步地教、一步步地学,传统教育方法训练出来的小孩,可以深入地学习很多东西,这对于他进入大学、考试有许多帮助……但中国最需要的恐怕不见得是会考试的人。”
未来学家认为,未来的教育者要教给受教育者三种能力: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两大重要内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开创性地学习,并在社会实践中掌握和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教师面临的挑战不只是传授知识,更多地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获取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年轻一代才有希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才有希望。
三、由机械的课程阐述者转变为课程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
新课程倡导教师由机械的课程阐述者向课程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转变。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历史教材仅是一种主要的课程资源,除此之外,历史教师还要注意开发利用多种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可以通过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社区、参观、访问等多种渠道获得。随着人们对课程理解的不断加深,这个问题必将逐步引起历史教学界的重视。今后历史教师必将更多地参与课程及其课程资源的开发,这是不言而喻的。
四、由重结论的灌输者转变为重过程的学习促进者
“重结论,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十分突出的问题。课改环境下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正确的历史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习对历史现象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即没有一个丰富的思维过程,没有多种史学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我国新编的《历史课程标准》中已经将“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并且突出强调发展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历史教师角色已不再是结论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体验历史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的促进者。应该说,作为促进者的历史教师不清闲,他(她)要引导学生不仅学习过去发生了些什么的“事实性”知识,更要学习关于历史这一门知识要如何而来的“程序性”知识。而且,要顺利实施新课程中那些知识涉及面广的探究活动,历史教师自身要具备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够从不同角度阐释历史问题,还有,新课程的弹性大,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是很多的,因此,历史教师还要有一定的控制课堂局面的能力,防止发现“散漫的课堂”。
五、由孤独的耕耘者转变为善于和同行交流的合作者
长期以来,教师的工作成为一种所谓孤独的工作,即教师不仅与学生有心理距离,而且同行之间很少交流彼此对教学的看法。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古今中外,上下几千年。新教材结合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充分注意发挥材料的论证作用,在正文简约的基础上,增加了各种各样的副文,设计了大量的讨论,探究课题,运用了许多直观形象的图片资料,创设了丰富的历史情景。对此,历史教师要由传统教学形式下默默耕耘的孤独者转变为善于和同行交流的合作者。惟有如此,历史教学才是比较经济和高效的。
六、由传统的知识“搬运工”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研究者
历史教学是师生在特定环境中共同认识历史的过程,是一项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历史教学的许多领域都有待于人们深入探索,这就需要历史教师不断审视教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研究、反思与改进。而且新课程给师生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创造的空间,使历史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和变得比较复杂。
因此,“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研究者,历史教师要不断增强教学研究意识。也就是说,历史教学研究的对象,既可以是教学中各种微观具体问题,也可以是教学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宏观理论问题。基于历史教师的工作特点,我认为,教学研究主要以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基本点。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总之,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网络化的逐步实现,使受教育的对象接触到了更为广泛的信息,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教育新特征的出现,使教师也必然要走出传统的角色,而扮演新的角色:信息时代的教师是研究者、引导者,学习的促进者、管理者、咨询者、支持者、点火者,技术的掌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