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法初探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2011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体育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把游戏活动引入课堂落实在每一环节之中,并贯穿于体育课堂教学始终,与竞赛评比有机结合,营造丰富活泼,团结进取,形成多样的教学氛围,从而使体育课的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全面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关于“开展有益于受教育者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教育活动”的精神,体育教学也应选择符合广大中小学学生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体育活动项目。而游戏体育正是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以及体育教学的特点而确立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与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中,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
  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游戏教学法的实施应贯彻下述原则及设计:
  1.目标性原则
  选择游戏应与教学计划相吻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在内容选择上应考虑不同的发展水平和不同素质的提高,明确在不同的教学环节选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1 选择以集中注意力、热身为目的的准备性游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一般性准备活动的要求,选择一些体育游戏予以代替。
  1.2 选择以配合基本教材教学为目的的辅助性游戏。辅助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与完成基本部分内容有关的肌肉群、关节、韧带和器官得到充分活动,保证系统机能作好充分的准备,为学习新技术作好铺垫。
  1.3 选择以巩固提高技能为目的的专项练习游戏。体育游戏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善教学气氛,使单调、枯燥的技术练习变得生动、活泼,在丰富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促使运动技能的形成。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教学中成功的乐趣,在快乐的气氛和丰富的想象中达到锻炼目的。
  1.4 选择以调节情绪、恢复身心为目的的放松性游戏。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身心逐步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健康有趣、轻松愉快的游戏放松活动,能迅速转移大脑皮层运动神经的兴奋点,使运动器官得到放松。
  2.思想性原则
  游戏总是受一定规则和要求的制约,游戏规则调节着游戏者之间的关系,是游戏得以公正、安全、顺利进行的保证。体育游戏要有严格的比赛规则,使游戏者在利益均等的条件下进行公平比赛,但规则不要太复杂、繁琐,否则易影响游戏者创造力和个性发展。规则本身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2.1 在游戏中提高纪律意识、增强意志品质。在规则的约束下,在集体游戏中,学生需要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些规定性的动作。这对养成学生集体生活的习惯,培养集体纪律观念,锻炼顽强的意志品质都有显著的作用。规则把活动者组织起来,要求他们遵守纪律,并履行一定的职责,可以从小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体育道德和体育精神。
  2.2 在游戏活动中学会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在规则的要求下,游戏活动中学生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各人处在不同的位置、顺序、条件,从而承担和履行着不同的任务和职责,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处理好游戏中人际间的关系,正确认识个人的职能和作用,从而在活动中学会人际交往。同时,适时地改变游戏规则,变换要求,有助于提高他们判断时间、空间的本领,发展他们的思维、判断、记忆和创造能力,提高他们对外界环境的应变、适应能力。
  2.3 讲清游戏规则。讲解时应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简明扼要地讲清游戏的名称、目的意义、场地布置、纪律要求、队形站位、技术规则。并在游戏过程中适时强调安全纪律。
  3.周密性原则
  3.1 在设计游戏时,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既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身体素质和训练水平,也要考虑天气、场地、器材等客观因素,根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要区别对待,科学组织。游戏时要密切观察学生身体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运动密度和运动量。
  3.2 场地器材的准备。认真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是提高游戏教学质量、保证游戏安全的必要条件之一。
  3.3 游戏过程中必须加强组织纪律教育,这是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分组后,要按指定的方法和规则进行游戏,特别是投掷项目及在跑动中进行的游戏和球类游戏等,更应注意秩序井然、有步骤地进行,否则易出现混乱,甚至出现伤害事故。
  3.4 公正地评定游戏的结果。游戏结束后要作出点评,指出各队在发挥集体力量和遵守规则、执行规则方面,在技术、战术的运用和发挥上的优缺点。对在游戏中表现好的,应提出表扬,对游戏的失败者,要多从积极方面鼓励他们克服缺点,争取下次取得胜利。
其他文献
【摘要】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可以激活课堂,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比较乏味的数学课增添无穷魅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快乐”学习。  ①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许多几何知识都是以抽象的图形、符号为表现形式,运用多媒体教学让“静”的知识“动”起来,通过直观的图像,鲜艳的颜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他们积
期刊
【摘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改变学习方式的核心目的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对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还给学生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方法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新课改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应努力提高学生自学的兴趣  要注重知识点与现实的社会现象和生活紧密
期刊
【摘要】诱思探究的核心是: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坚持用“诱思教学思想”统帅课堂教学,打破一些僵化的框框,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中规律性和艺术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激发兴趣,诱发兴趣,乐学    “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这是辩证法的真谛。即谓之“诱思教学思想”。所谓“诱思探究”,顾名思义,“诱思”的“诱”,是指教师循循善诱,很好
期刊
新课改下的教材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思想,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但是教学过程中要真正体现新课改的指导思想,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还需要一个教育工作者积极的探讨和创新。调查研究显示,专科毕业的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社会的也能够用占不到20%。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者学业完成后对所学学科产生厌恶而不知所措。这种现象归根到底是教育教学的环节存在这一定的偏差。学生获得某种知识。习得某种技能,
期刊
【摘要】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化学教学,探究性,学习,引导方法,能力培养    现代教育愈来愈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探究能力是以上两项能力的基础,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通过多种途径,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对学生的综合性智能的发展。培养探究能力要注重以下几点:  1
期刊
【摘要】青少年儿童参加体育活动不仅影响他们的健康状况和体育观念,而且影响成年时的健康水平。学校体育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以利于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从而为终身体育和全民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活动,健康促进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物质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是指在身体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六项具体的目标,其中第三条是: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第四条是:改变课程事实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效果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们的心理状态,即情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引导,使他们形成健康向上的积极心理。本文对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引导,强化内驱动力谈了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心理,引导,作用,方法    教学的过程既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是培养健康心理的过程。因为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习动机、学习兴
期刊
【摘要】新化学课程赋予了化学实验新的理念,新的目标与新的评价标准,非常适应当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对广大老师而言就是如何落实的问题。本文就实验教学方式的转变上作些探究,旨在更有效地开展实验教学,更好的实现化学新课程的教育目标,特阐述以下几点认识:重视科学方法培养,重视情感培养,实验技能与探究相结合,另外应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关键词】激发探究兴趣;培养探究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期刊
【摘要】审美教育对儿童少年来说主要是进行美的启蒙教育,通过美术教育使他们从小就能在马克思主义审美观的教育下,使审美素质与审美创造得到健康发展。所以,美术教学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进行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启美、益智、辅德、立信。  【关键词】审美启蒙教育,审美创造,益智,辅德,立信    《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