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820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不缺少“数学”,而是我们缺少发现“数学”的眼睛,缺少主动捕捉数学的意识和眼光。最近听了两位教师上的《用字母表示数》,发现不少值得思考的问题。
  教学片断一:
  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教师在学生介绍完自己的年龄后,自然而然切入正题。
  师:猜猜老师今年多少岁?
  学生猜测。(略)
  师:告诉大家,我的年龄比小浩(班上的数学课代表,今年10岁)大15岁。现在知道老师有多大了吗?
  生:25岁。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小浩10岁,你比他大15岁,10 15=25岁。
  师:小浩12岁时,老师多少岁?
  生:27岁。
  师:如果用a表示小浩的年龄,老师的年龄怎样表示?
  生:a 15。
  师:a和a 15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可以用a 15表示老师的年龄呢?
  生:(略)
  师:你能用其他字母表示小浩的年龄,同时再表示老师的年龄吗?
  学生提出还可以用字母c、h、x等来表示小浩的年龄,并用c 15、h 15、x 15等来表示老师的年龄。
  师:如果你用一个喜欢的字母表示自己的年龄,又怎样表示你父母的年龄?
  学生也提出不同的表示形式,如用y表示自己的年龄,y 24表示妈妈的年龄等。
  师:看来用字母表示年龄的方式有很多,大家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述。
  评析:上例中的教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表示年龄,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教学活动生动活泼,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可纵观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不够,思维含量并不高,教师问题的设计顺应了学生思维的惰性。教学中虽然涉及到了不同字母等抽象符号,但学生对用符号表示年龄的抽象含义并不清楚,仍然停留在形象思维层次上,教学并没有使学生的概括水平得到提升,缺乏对用字母表示数所具有的简明易记特点的感悟。学生在解决问题、数学思考等方面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与锻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习惯也没有得到培养。
  教学片断二:
  师:现在咱们一块儿做一个动脑筋的游戏。
  教师请小明同学到讲台前,和他说了一阵悄悄话。
  小明在黑板上写了一个a,问大家:“这是我的年龄还是老师的年龄?”
  生:谁都行。
  教师在a的后面补充成a 27。
  师:这是我的年龄还是小明的年龄?
  生1:也是都有可能的。
  生2:a是整数,不可能是小明的年龄。
  生3:这是老师的年龄,因为老师看上去比27岁大。(学生笑)
  师:结合实际来想,这是我的年龄,那a和27表示什么?算式表示什么?
  生:27表示老师和同学年龄差,a表示小明的年龄,a 27表示的是老师的年龄。
  师:看到这个算式你有什么联想?比如他1岁时我多大了?
  生1:他1岁时,老师就28岁。
  生2:我今年9岁,老师今年36岁。
  师:你能不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小明的年龄?
  生:n-27=a,n表示老师的年龄,27代表他们两人的年龄差,n-27表示小明的年龄。
  师:用字母来表示有么好处?
  生1:比较简洁。
  生2:有时字母能表示一个数,有时可以表示很多数。
  评析:波利亚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难看出,教学片断二中的教师拿到的参考资料或参考教案与教学片断一中教师拿到的相仿,但不同的是第二个教师认真地进行了第二次备课,把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了整合,对教材文本进行了二度开发,给学生创设了极具探究性的问题情境,体现了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学生在极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下,主动地体验,而认识恰恰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地生成、不断地发展。正所谓:“给学生一杯水,不如让学生自己寻找一滴水。”数学知识可以传递,但数学眼光却无法传递。
  反思: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上面两个教学片断中,学生的感悟与体验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让课堂成为学生“做数学”的天地。因此,我们应在比较中反思我们的课堂。
  1.深入研究教材体系和学生认知规律,准确把握教学活动的目标,这是展开教学活动过程的前提。我们知道,教材内容的编排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基础,从最初的意义上说,“表示数”就是“代表数”的意思。本段教学内容中,教材通过对已经学过的运算定律的不同表示方式(用语言和用字母表示)的比较,使学生感悟到用字母表示比用语言表示更具有概括性,也便于记忆,便于应用。而上述课例中的教学活动并没有达到这样的目的,虽然也有字母表示的形式,但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用字母表示数所蕴含的“简明易记”和“代表数”的含义。
  2.课程设计应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应将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看成是学生的“再创造”的过程。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必须克服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的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的现象。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以数学的视角去观察、以数学的思维去探索、以数学的方式去应用。要像片断二中的教师那样,踏踏实实地耕耘数学课堂,给学生一双明亮的数学眼睛。
其他文献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捕捉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撷生活数学实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让学生体会到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探究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效率;还要挖掘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非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摘 要: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各种教学原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使学生既能在解决问题中理解知识,又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本文主要讨论启发式教学的特点、相关问题、应用方法及其对学生教育的促进效应。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 特点 相关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问”的真正内涵和意义,分析了“问”的现状与“不问”的原因,给出了培养学生的见解、质疑能力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过程教学 见疑和质疑能力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属于数学能力的并蒂花。解决问题固然重要,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建设应该从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提问题与找问题能力开始。”因此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课程实施,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习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促使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的能动性得以发挥,善于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学
背景  我们总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设计完美的教案上,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实施,以期达到“行云流水”的效果。当老师慷慨陈词时,学生端坐在位子上无动于衷,一脸漠然,所以老师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教案”,却忽视了学生的接受知识程度。老师成了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不管学生是否接受得了,而学生更不可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只一味地吸收消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把学习理解为背诵、模仿和做题。
摘 要: 在先学后教理念指导下,在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中,很多语文课堂走进“把预习当先学”“预习展示形式单一”“针对讲解流于形式”的误区。要使学生有效预习,教师必须注重学生预习兴趣的培养和预习习惯的养成,读、思、查、写是培养预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语文课堂 预习 误区 有效预习    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习惯的养成,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文化统领 德育占领 科研引领》一文,介绍了安徽泗县二中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其中这样一段话给我深深的震撼:“互动课堂就是要实现让传统课堂从厌学走向乐学,从低效走向高效。解决课堂效益问题,解放学生的主权,形成人人参与,各个精彩的新局面,彰显了新课堂的独特魅力。”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等能力。回顾优秀教育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哪一个不是关注了学生的自主,又有哪一个不是打造了课堂的互
现代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素质,人才的素质则体现在其创新能力上。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如果没有创新精神,不去探索新的道路,只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路,也总会落后别人一步,要想超越别人,非有创新精神不可。”这种新的、扩大了的教育观念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能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每个学生身上的财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所谓创新能力就是人类突破旧认识、旧事物,探索和创
摘 要: 爱是教育的前提,在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要用真诚和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创造力,用制度加以约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爱心 班级管理 尊重    爱是一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最多、最普通的词语。在班级管理中,我们都不缺少去爱的勇气,但是往往缺少爱的技巧和方法。那么,在班级管理中,什么是爱?怎样付出爱?如何进行爱的教育呢?以下几点是我在班级管理中的体会。  一
摘 要: 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作家,其“性格与环境小说”是他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小说多以英国西南部威塞克斯广大的农村地区为背景,因此被誉为英国最杰出的乡土小说家。环境描写在其小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突出表现在他的《还乡》中。《还乡》中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寓意丰富深刻,牵动命运的爱敦荒原更是神秘莫测。  关键词: 小说《还乡》 爱敦荒原 命运    万物生长偎依大自然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