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难为易,突破文言虚词

来源 :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xiao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言文阅读中,大部分同学都对其中的虚词理解感到头痛,因为虚词太灵活了,不易把握。修辞学家陈望道先生指出:“虚词所以成为虚词就在于它的意义是跟着实词变,跟着句子组织变。”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从这里入手,跟着实词变、跟着句子组织变,它变我也变,化难为易,灵活掌握常用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文中有很多成分省略,但谓语动词一般不省略。如果一句话中没有动词,那么,虚词、实词兼类的文言虚词就可以充当谓语动词。采用谓语优先法,可以分清虚、实,确定词性。
  “跟着句子组织”是根据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关系和上下文语境,明确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例 (2011年湖北卷)
  谏成帝营陵寝疏
  (西汉)刘向
  
  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
  ……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
  ……
  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
  
  (选自《汉书•楚元王传》,有删改)
  问题 请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古之葬者, 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
  (2) 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
   
  (3) 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
   
  
  解析
  一、 关照全句。
  虚词
  
  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或语气作用,有一般用法,也有特殊用法,有时必须翻译出来,有时可不译,因此只有依靠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地理解它。要想翻译完整,就必须跟着实词变、跟着句子组织变。掌握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才能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第(1)句中考到了 “之”“以”“者”这三个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在句中 “之”出现了4次,第一个“古之葬者”中的“之”是助词,不译。其后三个需要跟着实词变,
  
  “厚衣之以薪 ”
  “葬之中野”
  “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中的
  “之”都跟在动词“衣”“葬”“易”的后面,都是代词。尤其要注意的是,第二个“之”跟在“衣”后面,因谓语不省,“衣”活用为动词,“之”为“衣”的宾语,结合上文,不难看出代指“死者”; 第三个“之”是“葬”的宾语,也代指“死者”;最后一个“之”是“易”的宾语,代指古代埋葬死人的情况。
  
  此外,句中“厚衣之以薪”
  “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都是状语后置句,句式调整应是“以薪厚衣之”
  “后世圣人以棺椁易之”,两个“以”都是介词,解释为“用”。“古之葬者”中的“者”是助词,表停顿,不译。
  故第(1)句翻译为:古代埋葬死人,用柴草厚厚地把他包裹起来,将其葬于山野之中,既不封土堆,又不树立墓碑,后世的圣人用棺椁来替代这种情况。
  二、 位置分析。
  一些虚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其意义与用法就有变化。
  第(2)句中主要考了虚词“其”和“者”。句中,“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失火烧其藏椁”这三个“其”都是代词,第一个“其”虽在句首,但后面紧跟着“后”表示“这以后”,是指示代词;后两个“其”在名词“凿”“藏椁”之前,表领属性定语,代指“墓室的”“始皇的”。“牧者”中的“者”代指“……的人”。
  
  
  根据分析,第(2)句翻译为:在这之后牧童丢失了羊,羊进入了墓室的通道,牧童拿火把照着寻找羊,不小心失火烧了始皇的棺椁。
  三、 结构推断。
  有些文言句子结构整齐、讲究对称,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相同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
  
  第(3)句中主要考了虚词“以”。
  《湖北省高考参考答案》把
  
  “以俭安神,可以为则”
  
  翻译成“用节俭安定神明,可以作为准则”,表面上看似乎可以,但联系上下文却不够准确。因为原文是“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为戒。”上下两句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后句说“秦始皇增加陵寝的高度,埋下优厚的宝物,因为奢侈产生祸患,足够用来作为警戒的”。如果把“以侈生害”翻译成“用奢侈产生祸患”,似乎秦始皇是故意要祸患产生,这在道理上是说不通的;以侈生害,“以”是“因为”的意思。因此“以俭安神”的“以”也是“因为”。“可以为则”的“可以”不能理解成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更不能用今义去解古义。它在文言文中是两个单音词“可”和“以”,与下文的“足以”相对应,“可”是“可以”,“以”是介词“用”,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这是从句子组织来看的,如果跟着实词变,“可以为则”的“为”是动词“作为”,不是虚词。“以”在谓语动词“为”的前面,是介词。因此,第(3)句翻译为:孝文皇帝不起坟堆,实行薄葬,因为节俭而使灵魂安息,可以用(他)作为您的榜样。
  文言复习中,通过整理归纳,同学们对繁多的虚词用法有了头绪;如果同学们能跟着实词变、跟着句子组织变,巧妙运用关照全句法、位置分析法、结构推断法,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推断虚词词性和意义,就能突破重点,减少复习量,文言虚词就很容易掌握了。
  
  现 场 练 兵
  书如皋二烈士事
  朱柏庐
  
  
  如皋顾子仲光言:同邑有二烈士,其一缪君鼎台,死于乙酉者也;其一许君元博,又逾年而死者也。
  鼎台居乡曲,以勇闻,世亦莫之用。……不得,值县隶至,语之。……
  县送之宪府。宪府某,故明之大吏也,颇以温言劝慰。元博抗声不屈,又廷辱宪府。宪府反退而让县令,以其成是狱也。后并逮其父鞫,父见宪府跪,元博亦跪,谓曰:“今日之跪,跪吾父也,岂跪若耶?”宪府又大愧沮。有顷,两行刑者突入狱,元博迎谓曰:“吾正待汝!”举止颜色无少改。乃南向拜君,北向拜父,一笑而就刑。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鼎台居乡曲,以勇闻,世亦莫之用。
  
   
  (2) 不得,值县隶至,语之。
   
  (3) 宪府反退而让县令,以其成是狱也。
   
  
  【参考答案】
  
  (1) 缪鼎台居住在偏僻的乡野,凭着勇敢闻名,世间却没有谁重用他。
  (2) (主家婿)不能办到,恰逢县衙中的役隶到了,(主家婿)告诉了他。
  (3) 巡抚反而退让并责备县令,因为县令造成了这个案件。
  
  (作者:陈雪琴,南京市秦淮中学)
其他文献
朱京霞     宿迁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中语会理事,全国中语会理事,  主编语文教学参考书等十余部,发表论文四十余篇,曾应邀在江苏、安徽、甘肃等地作专题报告讲座。      高三了,进入人生关键的抉择时刻。      如何迈好这一步,我写下“读书、思考、实践”三个词,与大家共勉。  读书——高三,对课本教材,读进去了,就会感到其乐无穷。“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要把复习
期刊
现 场 练 兵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文身 赝品 流金铄石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B. 诀巧 碑帖 原物璧还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C. 简练 宽宥 犯而不较 万壑争流,千崖竞秀  D. 更迭 歆享 功亏一匮 明枪易躲,暗剑难防  2.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 迭宕 秘诀 绵薄 胁从不问 共商国是 原型毕露  B. 佳宾 脉膊 题跋
期刊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要求“古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畅通。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出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与意义;用词造句,就是要分析句子结构,把握句式特点;表达方式,就是体味句子的表达特点和语气。    例1 (2012届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一模)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且今魏氏之卒,近在淮次,一军未测去就,惧有异图。
期刊
许多人解文言文信息筛选题过于重视对“筛子”(题干)的研究,审题后再看文,以为知道“筛子”的尺寸就不会有漏网之鱼,也不会网错鱼,其实不尽然。    同学们对  题干的要求不一定能    理解得毫厘不差,倘有一丝偏离,在文中筛选时便可能谬以千里。因此,筛选文中的信息首先需要 “诗外”功夫。所谓“诗外”功夫就是看题之前对文章的自由解读。虽然多数人都会这样做,但它绝非很多人认为的聊胜于无的序幕。   
期刊
限时:45分钟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勘查/戡乱 颀长/欣喜 沆瀣/伉俪 恬淡/舐犊情深  B. 媲美/纰漏 觊觎/凯旋 摩挲/袈裟 绸缪/稠人广众  C. 古刹/刹车 宝藏/矿藏 裨将/裨益 吭气/引吭高歌  D. 露脸/露营 熨斗/熨帖 靡费/糜烂 行话/行伍出身  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钥匙/锁钥 着
期刊
关于文言实词的复习,我们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常见文言实词的积累、课内文本的融会贯通、必要的古代文化知识基础等“硬功夫”,还要具备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巧实力”。这种“巧实力”体现出来的是善于借助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落实文言实词的实战能力。  例1 请解释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①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②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③陈友谅屡胁之,不应。④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
期刊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类题往往综合考查  考生  对材料的整体理解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命题者往往将阅读材料    切分为几个方面,然后以此为切入点    设置选项。在错误选项的设置上,为了增加试题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往往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或分析中,设置一两处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地方,因为选项里所说的人或事是文中确实有的,这就增加了辨别筛选的难度,好像繁复众多的真花下掩藏的“假花”,不易被察觉
期刊
“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四种。“用法”主要指词类活用,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  高考命题中,句式和用法主要结合文意理解,特别是在主观翻译题中出现,且都放在具体语境中动态进行考查。近年高考中的主观翻译题几乎覆盖了该考点,为此,精研典型试题,对于同学们准确把握该考点的设题方式和考查的难易程度,是大有裨益的。
期刊
从201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来看,总体上有一种倾向:从抒情文体向议论文体过渡,而80%的同学选择了议论文,由此可以看出议论文的重要性。    在议论文中,鲜活新颖的材料的灵活运用在论证中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却经常发现,要么缺少可以恰当证明观点的事例,要么使用的还是陈旧老套的事例。所以,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怎样让自己的作文中的材料鲜活生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构建一个
期刊
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    对于阅卷老师来说,富有表现力的文句往往能使他们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毫不犹豫地打出高分。日常作文训练,要加强文句锤炼,练就独具个性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让语言插上腾飞的翅膀。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我们来探讨如何使文句富有表现力。  一、 精心锤炼语言,增强文章意韵。  清代诗人袁枚说:“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要使文句富有表现力,应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