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教学世界·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ri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凭借教材,坚持正面启发、诱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在领悟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从而进一步受到课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
  关键字:寓德于教教书育人德育渗透思想教育
  
  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道德品质形成的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此期间对他进行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再合适不过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讲读课文中,寻找最佳“结合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讲读课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那如何在讲读课文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觉得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
  在语文讲读课文中,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是融为一体的,没有离开语言文字的思想内容,也没有缺乏思想内容的语言文字,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所以,小学语文教材选了大量文质兼美、思想性较强的文章。这些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各种具体形象,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要从课文的字、词、句入手,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词造句的,通过这一手段,让学生感知课文内的具体情节,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在思想感情上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思想感情
  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彼讨源,虽能心显。”这就是说作者在生活中吸取了一定的思想内容,而后才动笔写文章,所以在文章中就一定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爱、或恨、或悲、或喜。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的过程,引导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容易对学生产生共鸣,能深深地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三)联系学生实际,深化思想教育
  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凭借教材,坚持正面启发、诱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在领悟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从而进一步受到课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
  
  二、在作文教学中,把握最佳时机,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作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全面地观察社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现实中的假恶丑,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所以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每个有利时机,自觉地、有意识地站在育人的高度教书,这对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一)审题中,明确写作目的,体现德育要求
  审题是作文的关键。学生能否正确地审题,决定作文的成败。审题正确,写出来的文章就扣题,就能达到这篇作文预定的育人目的;反之,如果审题有误,写出来是文章就会离题,就失去了这篇作文的意义。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社会经验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所以看待问题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教师不在审题的过程中加以指导的话,学生的思维往往会出现片面性和肤浅性。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适当加以讨论,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或是赞扬某种精神,或是说明某种道理,或是吸取某个教训,或是给人某种启迪。如果这第一步做好了,那么想通过作文育人的目的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二)选材中,选择真实材料,把握德育契机
  如果说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那么,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如何才能让小学生写出有灵魂、有血肉的文章呢?这就要求学生在审题立意的基础上学会选材。
  叶圣陶老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用自己的话来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小学生也是社会上的人,他们难免会受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影响,思想难免会被其左右。作文无疑是教师了解学生心理的一个窗口。如果学生在作文中敢于说真话、写真事,这就等于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为教师了解他们思想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教师提供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契机”。
  (三)在评论中,进行师批生改,强化德育效果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存在着学生作文教师改的现象。这样,学生就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只会按教师的要求修改作文,作文能力很难提高。叶圣陶老先生曾一再呼吁“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所以,我觉得应该把过去的作文批改模式变一下,进行“师批生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际上,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能够辨别是非的能力。也许改作文对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教师可以加以适当的指导。一篇文章无论写得是好是坏,它总要反映作者对某件事、某个人的看法,所以,评论一篇文章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评论过程。通过互评互改,学生的心灵在相互交流中受到熏陶,思想在相互启迪中得到升华。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当注意通过评改作文,让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强化德育效果,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文明行为,真正做到“文如其人”。
  总之,在语文学科中寓德于教的途径很多,我们应该勇于发掘,善于发掘,把握每个思想教育的机会,充分发挥教学的特殊功能,使我们的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河北保定市高新区贤台乡东贤台学校 )
其他文献
表现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欲望,是人对自我抱有期望与信心的显示,特别是中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才能,表现自己的智慧,表现自己的价值的心理特征尤为明显。当学生的这个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而推动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和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笔者以为,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要设计值得表现的内容    在数学
期刊
电视专题片让观众深入了解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对语言的要求,风格不一,但基本的要求却是一致的。要求个性鲜明,精炼有力,准确贴切,通俗易懂。   因为电视的声画合一,解说词和画面紧密配合,解说词的写作和小说、诗歌、散文一样,有着很强的魅力和审美价值。作为电视屏幕上的有声语言,解说词反映的是社会生活、表明创作意图、阐明创作思想,最终作用于观众的听觉,让观众产生共鸣。当电视画面语言所构成的视觉形象难以表
期刊
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存在一些学习成绩差,道德行为也差的双差生。帮助教育这些学生,使其不断转向进步,不但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都有深远意义。后进生的形成,有智力因素的原因,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原因。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形成“差生”的非智力因素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他们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因此,转化后进生的关键应从剖析他们的心理入手,弄清他们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
期刊
摘 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积极良好的情感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无论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实验技能,还是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都离不开情感的培养。所以在高中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是很必要的。  关键词:高中物理 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人们在与世界接触的过程中,总是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
期刊
一个民族要生存、要发展、要进步,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开展创新教育,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当今教育教学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本人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谈点粗浅的见解。    一、鼓励学生参与,培养主体意识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数
期刊
就基础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通过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来实施的,教师是创新教育环境的营造者,创新活动的组织者,对于每一 位受教育者来说,其创新精神是受鼓励还是受压抑,直接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教育观念,没有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所以要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它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方向,是塑造教
期刊
摘 要:新世纪的人才理念要求人们必须具有运用知识创造和开拓事业的能力,要让年轻一代在未来社会中学会创新, 学会生存, 就必须强调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设 培养 创新能力    新世纪的人才理念要求人们必须具有运用知识创造和开拓事业的能力,要让年轻一代在未来社会中学会创新, 学会生存, 就必须强调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
期刊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更好地贯彻新大纲,“研究性学习”和“研究型课程”应运而生。在高中阶段,我们组织开展了“研究性阅读”教学活动。  研究性阅读,是一种研究型课程。它不同于学科课程,它定位在拓展型课程层次之上,注重培养发展性学力。它以学生的自主阅读、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身的阅读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研究文本的基本方法,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
期刊
摘 要: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重视音乐教育中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  关键字:音乐教育 音乐鉴赏能力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一直是教育改革的主旋,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和不可或缺的方面,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
期刊
在人类历史上,如果没有不断创新就不会有今天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不会有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高。因此,创新是一个民族实现繁荣发展的不竭源泉。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教育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也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下面我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