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漠的天穹下行走

来源 :雪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zn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海中
  云层低垂
  沙海高低起伏
  车子沉重吼着
  冲击黄色的沙海
  黄皮肤的弓
  绷直了曲回的沙路
  惊叫腾空
  极富弹力的轮子
  驱赶着沙漠
  沉重的身子
  撕开一条朦胧的口子
  牧 歌
  天边一朵红云
  跳跃在我的眉梢
  听着远处的牧歌
  看着流动的羔羊
  听着少女的晚曲
  俘虏进入草原的心


  看安详的牧犬
  守护着草原
  袅袅的炊烟
  送来奶茶的飘香
  温暖苍儿会
  昨天草地上的握手
  至今手里还有温暖
  太行山
  这个叫苍儿会的地方
  承载了多少青涩的爱
  风过官帽山
  雨洗草地鲜
  暮色中回望深谷里
  原始的子民生长在自己的春光里
  原始在脑海里翻页
  无法确定谁是这里的长者
  只有通过脚下厚厚草叶
  断定那是前者那是后者
  今天,我们在这里的都是缘
  在这个深蓝的林子里惊叹
  携原始的金典与我们的金典
  面朝苍儿,温暖成河
  消失的光线
  下山的时候
  两边的云开始退让
  太阳闪出阿拉善独有的光
  远处山与沙海相接的地方
  一只大鸟迷失了方向
  来回游荡
  直到黄昏时
  才找到归宿的路径
  我拖着疲倦的双腿
  一边听鸟的哀鸣
  一边寻找下山的路径
  艰难中,我挺起胸膛
  溶进阿拉善的光线里
  一个美丽的地方
  八月
  摇响贺兰山顶峰的风铃
  一群被诗泡久的人
  从远方飘进贺兰山
  那膨胀的心跳
  如水沉浮
  在这秋季的暖风中
  倾诉对贺兰山的爱慕
  也希望暖风里的爱
  挂满山上每一个枝头
  累了,静静躺在山的空地
  看一只鸟钉在远方
  我用一只手做成喇叭
  大声地呼喊
  呼喊一路攀登的爱
  可是喊声化作蜻蜓点水的叹息
  因无处落脚而走远 走远
  于是我有点伤感,伤感的难以忘却
  为了记住这伤感的时刻
  真想化作贺兰山顶的一块顽石
  在休息的地方
  诉说千古
  诉说曾经,曾经我们走进阿拉善
  走进贺兰山的故事
  端午节的这天
  枣树像是昨天夜里开花的
  老妈的院里美丽起来
  阳光从枣叶的缝隙掉落成碎片
  蜂儿兴奋地跑进跑出
  成了老妈的常客
  风儿轻轻
  折叠起老妈昨晚的忧伤
  院里屋里此时是灿烂的
  我的到来温度又升高一点
  剥好的粽子在碗里露出红嘟嘟小嘴
  独有的诱人
  快乐享受这个甜蜜的季节
  然后开始写诗
  但我不会写如麻的生活
  一种感觉最好
  束缚不了我的性格与思考
  我感觉今年端午像是朦胧的
  叶的生命
  树下拾起一片金黄
  一个秋的赠别
  虽然,拿在手里很轻很轻
  可在夏季却很沉很沉
  无数的伙伴聚在枝头
  阻挡着熊熊的火焰
  送出一阵爽人的阴凉
  任长风的抽打
  任雨水的冲刷
  它仍唱着歌儿
  拍着巴掌
  把浓绿的夏歌唱
  飘落,并不是死亡
  它将带秋的嘱托
  走出冬天
  【作者简介】白恩杰,笔名白洁,中国民族学会会员、中国网络诗歌协会理事、中国散文作协委员。发诗歌两千多首,获2014年山西十佳詩人奖、全国各种诗歌奖,一百多首诗歌收录《世界现当代金典诗选》《当代精英诗歌三百家》《新时期少数民族文选》。
其他文献
每个人、每本书都有一个灵魂,书店是一群灵魂的集聚空间。走进书店之门,可以跟喜欢的灵魂对话、交流乃至认识一些新的、有趣的灵魂,我们在尘世上就不会感到寂寞和虚空。  身为一名图书编辑,在几何书店未营业之前,我常到西宁历史久、规模大的大十字新华书店、西宁书城买书、看书,省内外作家的新书首发式和分享会也几乎在这里举办。那时候它们两家书店是全西宁最大最好的书店,自然也就成为了人们首选的书香之地。  近些年,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初,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如一件尘封已久的珍贵文物,被学界挖掘了出来,成为争相阅读的书籍,一时间竟有“不读《围城》,枉为读书人”的说法,各路媒体记者前去采访钱钟书,想向人们介绍一个学者之外“围城故事”之中的钱钟书,钱先生一一拒绝,理由是“吃了鸡蛋就好,何必去了解下蛋的老母鸡”,这属于典型的“钱氏幽默”,钱先生自然明白知人论世的意义。或许是对“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观念的尊崇,
期刊
【编者的话】  唐明是青海省屈指可数的儿童文学作家,长期在西陲重镇格尔木从事文学工作。近年来,她立足于青海西部的人文风情及自身经历创作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她的文章视角很低,故而显得世界很大。她的洞察力中既有孩童的好奇,又有成人的悲怆和智慧。其文章总是在隽永的诗意中透出深沉的暖意。《我叫更嘎》沿袭了唐明一贯的创作风格,独特的布局使整篇故事呈现出跳跃的节奏,与儿童的心路历程非常吻合。故事用双线回归的
期刊
1  白昼的太阳安静地悬挂在头顶  小贩与三轮车  来来往往逛街人的声音  从未安静  一条短短的不足百米的巷子  突然让我触摸到这个城市许多发黄的记忆  一个小孩从面前兴冲冲地跑过  远去的时间潮水  溅湿了我的衣襟一角  在白昼里反复念叨明月二字  这个城市以前长满了大树  月亮常常美麗地出现在树梢  树下散落着不多的几户人家  月亮时常一览无余地照在这个小城的面庞上  后来的一条巷子  多出
期刊
我在西宁城中区一小区内住了近六个年头,但我始终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融入这座城市,也始终不能与它达成休戚相关的亲近和默契,因而我常常自诩为“外乡人”。我的故乡是傍河而依的贵德,我现在工作的地方是草原小镇恰卜恰,西宁仅仅是我周末涉足的一个“驿站”。对于它,我所有的感知、体验、认同以及情感,皆来自久远或清晰或模糊的往事记忆。当我以“一种小地方的人的谨慎”(波兰诗人米沃什语),试图对它做一次钩隐抉微时,才发现
期刊
大 雪  像心里的朋友一个个拉出来从空中落下  洁白、轻盈、柔软  各有风姿  令人心疼的  飘飘斜斜向四处散落  有的丢在少年,有的忘在乡间  有的从指头上如烟缕散去  我跟船而去,在江上看雪  我以后的日子在江面上散开  正如雪,入水行走  悄无声息……  虢国车马坑  有马在。有两千多年历史在。躺着,一把骨头。  我捏捏手臂上的肉,有五十多年在。  还有谁在?  有的捡陶片,有的发微信说这里
期刊
读《河岸》时常让我回想起几个月前,在贵德黄河北岸初次见到朱立新先生的情景。盛夏长河流云的光影反映在远处丹霞的山体上,他站在欢愉的朋友们中间俊朗沉静。这片水域和土地就是朱立新的生长之地。大河古村,当年那个迎河独立的少年,在日复一日潺潺流去的河声中,在宽厚丰实的河岸上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时候,自然地开始用追根溯源,讲述与之情感生长蔓延牵绊的地方,与之肌肤相亲的世界。于是,这河岸之地也成为朱立新文学的诞生之
期刊
我始终相信,作为民谣,它一定是大地上生长出来的植物,无论是从肉体还是灵魂而言,它一定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养分。或可说,一块土地,其精神的丰沛或是贫瘠,一定都与民谣的是否深入有关。到一个人,如果在其精神的血脉和枝蔓里始终有民谣的植被在那里郁郁葱葱,这个人则一定是有着某种诗意的信仰,就像荷尔德林的“诗意的栖居”一样,这个人,必定会让我们看到其跟大地“根土相连”的生命意识,亦可看到根植于大地深处的来自
期刊
夫子河岸之叹,将个人感喟置于浩渺的时空,三千年来呼应迭起,余音不绝。  朱立新先生的散文新著《河岸》,有意无意新发母题。孔夫子赫拉克里克等等先贤,似乎借助这位青海当世作家之笔,再次临水鉴心,听波闻世:而青海这位作家,伫岸观水,以己推人,将当世河源一处汉家村庄的生活和生命体验,自然地融接于水岸之思的文学传统。处处不舍昼夜,时时逝者如斯夫。人之所以为人,价值就在于时光中打捞、捉捕、铸凝那些蕴藏着我们的
期刊
青海优秀的作家我大多熟悉,却只见过江洋才让一面。那是在一个月前的青海作协第八次代表会议上,他是作为省作协连任副主席来参加会议的。江洋才让身形挺拔结实,黑边眼镜收束了康巴男子强悍的气息,目光敏锐、深沉,让人想起草原上飞旋的鹰隼的眼。少见江洋才让是因为他居于距古城青塘近千公里的玉树巴塘草原,“巴塘的江洋”是藏族读者对作者亲切的称呼。很多个静谧的夜晚,这一端在江洋才让一个又一个文字书写的“记忆”里穿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