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小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0156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作为教师,我们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喜欢上课外阅读呢?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
  1 帮学生选择适合阅读的书
  选择书籍要适合学生年龄、心理和个性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他们的认知能力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向其推荐的读物也应随之而变化。
  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教师、家长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特点,并根据学生个性的特点推荐课外读物,以此来生发兴趣。投其所好,循循善诱,使他们从名人趣事中找到与自己个性特点相适应的地方,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因为,“强烈的希望是人生中比任何欢乐更大的兴奋剂”。让小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兴奋就可以将“被动”变成“主动”,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2 激发读书兴趣源,培养读书主动性
  2.1 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要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那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把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这是激发学生喜爱读书的重要客观因素。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可帮助学生尽快驶上读书的快车道。一是创设读书的环境:布置漂亮的新书展览于图书室,并组织学生前去参观,学生被那色彩缤纷的封面和插图,妙趣横生的内容所深深吸引。另外,在教室中,设立图书角,挂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书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二是减少书面练习,为学生课外大量阅读提供充足的时间。三是开展有关活动,如举办读书交流会,让学生拿出自己心爱的书籍,推荐给对方,同时也从对方的书中找到自己喜爱阅读的书籍,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2.2 用范读感染学生,引起共鸣。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范读,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情不自禁地融入到文章之中,用朗朗的读书声去表达对人物的理解,对文章感情的把握,兴趣盎然地去阅读,去感悟。如教学《小英雄雨来》一文时,老师手持课本,有声有色地朗读小英雄雨来爱惜课本,发奋学习的段落,坐在座位上的学生不时平整平整自己卷了角的课本,端正一下自己的坐姿。完全被雨来那种爱学习的劲头所打动,老师读完后,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朗读文章,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增加,长长的一篇文章不再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2.3 老师要成为学生读书的伙伴。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以身示范,与生共读,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喜欢阅读。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2.4 尽量变换丰富多样的阅读形式。在教学中,以读代讲,组织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学习,让学生有学习主人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篇课文的教学,如果自始至终让学生运用单一的阅读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很可能产生厌倦的感觉,但在教学中,运用形式丰富的阅读方法进行教学,那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得到极大的发挥。
  2.5 引导家长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更不应按自己的意志强行改变孩子的阅读爱好,也不宜按自己的知识观和阅读习惯为孩子开列必读书目。否则,孩子就容易对阅读产生厌恶和恐惧,从而失去阅读兴趣。
  3 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动力,但是只凭兴趣而毫无目的,这样是绝对不行的。例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运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还要读得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效果,注重正面引导,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很投入地到书的海洋中去遨游。但兴趣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培养,教师必须利用多种机会、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对学生具有主导作用,而且还有情感上的感染作用。教师要能用自己的真情去拨动学生的情弦,点燃学生的阅读火苗,使他们的学习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炼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让学生感受、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做法。  1 从用词中感悟美  在词语教学中,教师仅抓住语言准确、生动、形象是不够的。那只能告诉学生作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它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文化知识、劳动技能、思想道德、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  1 关心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身,树立威望  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预示着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必须建立适应新课程体系需要新的教学理念,放下包袱,打破以往“居高临下”的身份,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帮助学生,与学生对话,与学生分担成功的快乐或失败的经验,让语文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现代课堂。现在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
期刊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获取知识,形成新知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够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衔接,就能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教养、教育和发展诸方面都取得最大效果。我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优化的探讨如下。  1 拟定最优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把握着整个教学过程的导向;拟定最优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前提。最优的教学目标具有全面性
期刊
我从多年教学改革实践中认识到,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关键之一是评价改革。尽管许多人都会说“评价”两个字,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去把评价简化成“考试”,重甄别与选拔,轻诊断与激励;重书本知识,轻能力展示;重结果,轻过程,评价主体和方法单一,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为了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端,认真落实课程评价改革精神,我们进行了小学数学教学发展性评价的探索。  1 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树立  评价
期刊
识字教学是学生从事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识字教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代儿童识字,先生传授单一的学习方法,使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缺乏点拨,听之任之。学生也只会依葫芦画瓢,其创造性思维受到抑制,难以发挥。现在我们认识到,识字教学,不仅仅是字形、字音、字义的教学,而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独创性的培养。那么如何在识字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
期刊
培养观察力,在我国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有个形象的说法叫“练眼”。写文章同绘画一样也要“练眼”,尤其是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更需要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形式,扎扎实实地练。所谓“练眼”,就是一种以视觉观察和视觉记忆为主的训练,结合练笔指导“练眼”,常见的有这样三种:  1 快速看,训练观察的敏锐力  为了培养学生“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结合生活实际,我设计了以下训练:我把学生带到
期刊
第一阶段:“评”。传统的对诗歌的考查方法,也和其它文体一样,往往只停留在笔答试卷上。《新课程标准》强调“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并指出:“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这一单元,我和学生商量,采用了非笔答的形式考查:全班同学,每人选一首新诗(可几人合诵,可分角色),自配音乐,利用配乐诗朗诵的
期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每个老师都为自己的教学设计一个良好的开头,那么就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钻研文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这堂课上。《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所谓知识型激趣法,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自己较为广博的知识,组织成生动优美的教学
期刊
在传统数学教学“一刀切”的模式下,许多学生因为不能及时得到老师的注意和表扬,或不能品尝成功的喜悦而丧失了自信心,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那么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建立起自信心呢?  1 在成功中增强自信  一个人的自信程度与他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强;反之,失败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弱。  班级中原有一名后进生,各科成绩都很差,他自己也很自卑,对学习没有兴趣。我原以为这个孩子的成绩差,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