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云南绿色发展的样本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执行:本刊首席记者□野 海 熊树文 /文 供图:大理州委宣传部 大理日报社等
  入刊理由:在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浪潮下,大理白族自治州按照国家“一带一路”和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城镇化进程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中,坚持“生态优先、农业稳州、工业强州、文化立州、旅游兴州、和谐安州”的发展思路,突出绿色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城镇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其发展模式是一个大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样本。
  在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浪潮下,大理白族自治州按照国家“一带一路”和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城镇化进程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中,坚持“生态优先、农业稳州、工业强州、文化立州、旅游兴州、和谐安州”的发展思路,突出绿色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城镇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一项调查显示,2014年,大理州城镇化建成面积达17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0.5%。
  近日,记者一行走进大理,发现初秋的大理城乡:山清、水秀、草青、花艳,仍一派春意盎然,百花娇美的景象,完美地验证了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评语:大理,自然造化湖光山色,苍洱镜照千秋月,山水田园一幅画,多元文化舞灵气,寄情山水诗意居,天、地、人共荣,山、水、景和谐;大理,是一个绿色发展的样本。
  大理州委书记梁志敏告诉记者,“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大理时,叮嘱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洱海;省委、省政府也对我们的工作寄予厚望,我们现在正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大理发展的指示精神,千方百计稳增长,全力以赴促跨越,切实加强洱海保护治理力度,努力实现大理山青水绿、幸福美州。”
  习近平总书记惦记着大理的发展、惦记着大理各族儿女,省委、省政府对大理寄予了厚望。
  2015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次离京考察,20日上午他来到大理洱海边的湾桥镇古生村了解洱海生态保护情况,走上木栈道,湖水荡漾,苍山云绕,他同当地干部合影后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他叮嘱当地干部一定要改善好洱海水质。
  在湾桥镇,习近平来到古生村村民李德昌家。李家雕梁画栋,院落干净整洁,植物生机勃勃,看到一家七口“四代同堂”,他十分高兴。习近平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
  艳阳高照,天气晴朗。习近平和乡亲们在院子里拉起家常。习近平说:“我是第一次来大理,从小就知道苍山洱海,很向往。看到你们的生活,我颇为羡慕,舍不得离开。”他叮嘱大家:“云南有很好的生态环境,一定要珍惜,不能在我们手里受到破坏。”
  在大理,习近平还考察了车辆制造企业。他来到白族企业家马伟亮创办的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看到企业短短10多年里就能生产多种载货汽车,正在研发电动汽车,产品畅销东南亚。他说,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希望下一步不断创新,通过创新赢得市场、赢得发展。
  2015年4月11日至13日,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在大理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做好洱海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进行专题调研。他强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对党和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强力推进,确保苍山洱海青山永在、碧水长流。
  李纪恒一直十分关注和牵挂洱海的保护和治理,多次提出明确要求、给予具体支持,这次调研再一次把洱海保护治理作为重中之重。
  海东开发对洱海保护有没有隐患?污水处理设施建得怎么样?站在新区工地,李纪恒察看开发建设进展,详细了解环保规划及配套设施建设情况。管委会负责人介绍,海东开发坚持规划先行、环保先行,管网全覆盖能使污水做到全回收、全处理。李纪恒听后指出,海东开发应做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多规合一”,但规划决不能变成墙上挂挂、纸上画画,必须“落地执行”。他强调:“海东开发成也环保、败也环保,必须高度重视海东片区开发所面临的环境风险隐患,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强力推进,确保不让一滴污水流进洱海。”
  沿洱海湖畔行进,看到湖边乱搭乱盖乱建现象严重,环湖水域有的清澈、有的浑浊,李纪恒的心情格外沉重。他强调:“无论是工业开发、农业开发,还是旅游开发,都要服从于洱海保护,洱海保护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任务。”
  在挖色镇海印村,李纪恒来到湖岸边,听取当地环保部门关于洱海水质和监督执法情况介绍。“保护好洱海就是最好的开发。”李纪恒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洱海保护管理条例》为依法治湖奠定了基础,必须严格执行,对污水直排洱海要“零容忍”,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
  在双廊镇,李纪恒沿街巷来到洱海边,实地察看、了解污水排放、垃圾回收等情况。当地党委负责人介绍,双廊现在的名气很大,游客量呈爆发式增长,既是大理旅游的亮点,也成为了洱海保护的难点。“难点就是你们工作的着力点!”李纪恒说,双廊在城镇规划建设、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突出,必须采取铁的措施进行综合整治,尽快扭转被动局面。
  在下关镇北干渠截污工程建设工地,李纪恒详细了解洱海截污治污全覆盖工程规划、建设情况。他强调:“污水管网建设是外边看不见的‘里子’工程,只有‘里子’做好了,湖泊保护与治理才真正有‘面子’、有实效。洱海保护治理一定要在‘里子’方面多做文章、在潜绩上下功夫。”
  在弥苴河入湖河口,李纪恒听取了当地政府关于洱海保护网格化管理情况介绍。李纪恒说:“洱海保护治理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洱海保护治理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目前,农村面源污染占洱海入湖污染总量的60%。李纪恒上苍山、下溪流,走村入户,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听取大家对洱海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古村落保护的想法、做法和建议,共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的办法。他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绿色发展提到了新的高度,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力以赴做好洱海保护治理各项工作。“一个巴掌拍不响,洱海保护治理不能上急下不急,政府急群众不急,必须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引导群众变‘要我环保’为‘我要环保’,共同把我们的母亲湖保护好,把大理建设得更加美好。”   在大理州工作情况汇报会上,李纪恒就做好洱海综合治理和保护工作提出6点要求:一要在规划编制和执行上下硬功夫。认真实施“十二五”规划,抓紧编制“十三五”规划,强化汇报衔接,争取国家支持;扎实推进“多规合一”试点;建立与洱海水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城镇布局、产业布局和生态布局;将海东建成环保城市的样板和典范。二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硬功夫。坚定不移地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实现农业面源污染削减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从源头上控制工业污染排放,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根据生态环境承载力,控制游客数量和规模。三要在确保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安全上下硬功夫。切实抓好沿湖控污治污体系建设、流域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湖泊生态系统管理、水环境风险防范、生态创建与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等工作,带动流域生态环境整体改善。四要在铁腕治污、依法治湖上下硬功夫。把依法治污、依法治湖贯穿洱海保护治理的方方面面,建立统一集中的洱海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敢于亮剑、敢抓敢管,依法拆除违章建筑,严格实行“环保一票否决”。五要在严明责任上下硬功夫。沿湖各市县要把洱海保护治理作为第一政绩、第一责任,层层分解任务,确保责任落实、项目落实、资金落实;将洱海流域保护治理年度考核结果纳入对责任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六要在全社会监督上下硬功夫。突出群众在洱海保护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强化人大、政协监督、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建立举报奖励制度;运用好舆论监督这柄利剑,让那些向洱海偷排污染的企业和个人无处藏身。
  调研期间,李纪恒还深入到宾川县金牛镇华侨庄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朱苦拉咖啡梦庄园、宾川县阿里巴巴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调研,了解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特色农业开发、“互联网+”等新兴业态发展情况。李纪恒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大理州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齐心协力抓落实、千方百计稳增长,遏制经济下滑惯性,推动全州经济增速止跌回升;要把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振奋精神、拼搏实干,让大理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民更开心。
  2015年8月5日至6日,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豪在大理白族自治州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千方百计稳增长,全力以赴促跨越,切实加强洱海保护治理力度,努力实现大理富民强州、山青水绿。
  陈豪一行先后来到海东新区、喜洲镇海舌和洱源县西湖湿地、东湖湿地,详细了解洱海保护治理网格化管理、环湖截污工程建设、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和“十三五”规划编制等情况,对大理州所做的工作表示肯定。陈豪强调,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洱海保护治理作出的重要指示,全民动员,及时行动,全面打响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洱海,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惜洱海。”陈豪要求,省和州市相关部门要立足洱海保护治理的新要求,抓好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和宣传教育等工作,把源头治理与末端治理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更好地统一起来,综合施策,以洱海保护治理的实际成效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大理的重要谈话和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省委副书记、省长陈豪大理调研的重要指示,鼓舞着大理,他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大理州委书记梁志敏说,2015年1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大理调研,肯定了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洱海保护等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提出了殷切的期望。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省委书记李纪恒同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豪同志的要求,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以强有力的举措,全面保护和治理好洱海。
  梁志敏说,要坚持绿色发展,大理正从如下几点着力:一是在村庄规划上下功夫。正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在原有村庄规划全覆盖的基础上,分批分类开展村庄规划的修改和完善工作,因地制宜规划布局村庄规模,使规划既符合当前实际,又兼顾长远发展,经得起历史检验。其特点是:突出刚性约束,严格执行规划,探索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和措施,完善乡村规划建设许可制度,加大对违法建筑的查处力度,坚决制止乱占乱建等现象,维护好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注意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充分彰显地域特色、乡土气息和文化内涵,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高度重视“空心村”整治工作,学习借鉴弥渡县、大理市的经验,探索“空心村”整治的政策措施,注重点上突破、线上延伸、面上推动,每个县市都有试点,盘活存量土地,缓解增量压力,坚决控制村庄规模无序外延扩张;二是正在村庄发展上下功夫。办法是,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找准主攻方向,打造一批带动力强、影响面广的种养加配套、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群,夯实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基础。加快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让广大农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资产和建设用地以及农村居民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全面推动以“三权三证”抵押融资为重点的“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和便利化行动,让农村沉睡的“死资产”变为“活资金”。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强化创业服务,积极鼓励扶持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实现就地就近创业增收致富;三是正在村庄美化上下着功夫。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三清洁”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多年“沉睡”的垃圾不见了,长期堵塞的河道疏通了,疏远的干群联系走近了,全州城乡环境卫生显著改善,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现在,我们还坚持长期抓、反复抓的思想,将“三清洁”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坚持下去。同时,围绕垃圾“清扫、保洁、收集、清运、处理”五个环节,不断巩固五级联动的城乡垃圾处理机制,推动“三清洁”工作良性发展。加强宣传发动,增强群众“爱家乡、建家乡、管家乡”的主人翁意识,变“要我抓”为“我要抓”,真正把“三清洁”活动变成群众的自愿要求和自觉行动;四是正在村庄管理上下着功夫。做法就是: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扩大农村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选优配强基层组织带头人,加大培养农村青年党员的力度,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改革和创新基层组织,扩大和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增强农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能力,解决好农村公共事务难办、公益事业难做等问题;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加快农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重视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强化和细化农村消防安全管理,严厉打击扰乱农村社会秩序、危害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   大理州委副书记、州长杨宁说,生态文明建设是大理州的必然之路。2015年以来,大理州以机制建设为基础,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以强化执法为抓手,以项目实施为重点,以规划编制为龙头,以运行调度为手段,积极开展洱海水污染综合防治。通过努力,2015年1至4月,洱海水质为Ⅱ类,5至6月为Ⅲ类。
  杨宁说,大理州在城镇化上坚持绿色发展。根据对大理州城镇化发展中条件特征和问题的分析,正从城乡空间体系、土地城镇化、城镇形象、人口城镇化四个方面中具体问题的破解和发展,来体现大理州城镇化发展的特色。首先,城乡空间体系方面,优化全州城镇体系,基于大理州城乡发展的区域特征和聚集能力不强等问题,科学优化全州城镇空间布局显得十分重要。在城市(镇)建设投入有限的条件下,全州城镇建设要集中优势,重点建设一个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城市(群)。正在修改原《大理州城镇体系规划》,通过深入研究,以科学的城镇体系规划引领全州城镇建设沿科学、高效的路子发展。在各县域层面,通过研究分析,提出整个县域城镇化发展除县城之外的次中心城镇,通过规划确定明晰的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另一方面,大理州城镇体系规划修改,充分结合大理作为滇西重要交通枢纽、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重要经济走廊的优势,合理布局沿线重点城镇。要加强城乡生态空间保护,大理州有丰富、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别是以洱海为中心的生态环境圈,更是为全国所向往和注目,是其他大多数城市无法比拟的。生态环境空间是城镇化建设的外围空间,在城镇化建设中保护好大理优越的生态环境,我们的城镇化品质就得到了提高,我们的特色就得到了体现;第二,土地城镇化方面,城市(镇)建设发展,规划是龙头,土地是根本,各级政府要牢牢抓住土地这一根本,控制好城市建设发展的节奏。有针对性的加强政策和制度建设,合理规范建设项目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中提高土地容积率,在县城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加大地块开发强度设置。特别是对于新片区,提高容积率,同时宜降低建筑密度,提高绿地率,利于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同时加强人居环境建设。在提高地块容积率的同时,做好片区人口规模的预测,合理规划道路交通和配置基础设施。制定对土地闲置的限制性政策措施,土地闲置问题在国家《土地管理法》等法规中虽早有管理规定,但未真正实施。必须通过建立地方规章,制定限制闲置土地业主继续摘地的条件,取消其在新的土地拍卖中报名的资格,促使其积极开发建设闲置土地。海东已经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洱海国际生态城按照要求,充分考虑大理山水、人文、历史等因素,将传统与现代结合,体现大理白族民居特色,展现城市绿色生态,在建设现代城市的同时,将自然、人居和生活合为一体、将城市与苍洱景观融为一体;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的零碳建筑技艺,将生态、环保、绿色、健康为主题的建筑理念付诸实践,在太阳能集中供热、空气热泵供热、太阳能路灯等方面加大建设,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大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成为典型的低碳经济项目;优化环保项目设计,严格环保项目建设,加大环保投入,做到施工废水不外排,项目建成后将实现雨污水分流、项目区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统一处理。项目实施以来,根据有关部门监测,项目洱海周边水系、水质均未受到影响。大理州委、州政府正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在一件一件狠抓落实洱海保护措施,一定将海东建设成为人居环境更高、公共服务质量更好、人与自然更和谐而驰名国际的——生态城市的样板和国际化湖滨低碳绿色之都的样板。海东在合理规划,集约用地上还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譬如不管什么开发项目,政府一次只出让给不大于200亩的土地,这200亩开发建设完成60%后,政府再出让给其200亩,以此类推,避免开发商屯积土地。利用低丘缓坡建设山地城镇,坚持节约、集约使用土地,结合大理州多山实际,坚持利用低丘缓坡建设山地城镇,不断分析总结海东新城利用低丘缓坡建设建筑群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的经验,在全州推广。探索在有条件的县城(镇)区附近山地上规划建设规模适当的城镇组团,提高城镇建设用地中的山地比重。第三,城镇形象方面,目前,我国未将城市形象设计纳入城市规划体系或规划强制性内容,许多地方对城市形象设计并不重视。大理州在全国全省有突出的民族文化和自然环境特征,在城镇化发展中应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在城镇建设中体现独特的城市形象,彰显大理城市建设特色。在城市(镇)总体规划编制阶段,就从选址、用地发展方向、功能布局等宏观方面认真规划,充分与城市(镇)所处自然山水环境相接合,使之融为一体,这是总体格局上的形象特征。明晰各城市(镇)城市名片,编制城市形象设计城市名片是一个城市文化精神和优秀品质的浓缩体现,是城市的灵魂。明确了城市名片,就基本确定了城市形象的主题风格,在此基础上来做城市形象设计,根据情况可分片区提出适当的建筑形象,让各片区有一个统一的建筑风貌环境。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修改中,充分将城市形象设计的要求纳入规划内容。要在项目审批管理中认真把关,由于大理州大多数县城已先有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后阶段编制城市形象设计。在建设项目规划审查中一定要认真把关,按照城市形象设计的要求审查建设项目的建筑风格、体量,确保城市形象设计得以在城市建设中实施。在公共设施项目建设中重点体现公共建筑等公共设施是城市人流较多的地方,往往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一定要设计好每一个公共设施项目,在城市建设建筑形象中有以点带面的作用。同时,公共设施项目一般由政府部门实施,其规划管理应更为方便。加强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建设,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和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已包含了城镇特色的内容,严格按规划实施好建设,就是对大理州城镇建设特色的最好体现;第四,人口城镇化方面,总体目标是合理配置资源,积极配套市民化人口的城镇保障政策,推进各城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而在大理州首先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分布和流向问题,及时组织开展专项调查统计,准确统计分析各层面城镇农业转移人口的现状及发展预测量。在明确大理市和各县城待市民化的人口情况后,各相关部门及时做出工作规划,配套完善地方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制度,提高对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保障能力。同时,结合国家和省就近就地城镇化的政策引导,加强了对就近就地城镇化实施办法的研究。另一方面,加大职业教育培训,进一步加强对农业转移人口劳动技能培训和工作就业的指导,通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培训,提高培训覆盖率。切实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提高在城镇的就业率。此外,抓住大理市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机遇,对接落实好国家相关政策和精神,开拓创新,科学研究,编制好实施方案,有力加快大理市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全州城镇化特色发展。   大理州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爱光说,洱海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是云南靓丽的“名片”,是全国人民的洱海,在一定意义上是世界的洱海。
  袁爱光说,洱海保护上,核心是全力贯彻实施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海西保护条例》,方法上, 一是展开了学习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守法执法必须学法懂法。各级各相关部门认真抓了《条例》的学习宣传工作,为《条例》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氛围。《条例》共二十七条,重点就洱海海西基本农田、村镇建筑风貌、苍山十八溪和交通干道视廊等方面的保护作了明确规定。全州各级各相关部门和全体公民都认真学习《条例》,正确理解和掌握《条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自觉遵守《条例》;二是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实施《条例》。法律法规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法规的权威在于执行。大理州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实施好《条例》。州、市政府和相关部门,正在认真对照《条例》条文,及时清理相关文件,凡与《条例》相抵触或不相符的,及时废止、修改或补充、完善,对《条例》规定内容进一步细化,增强可操作性,保障《条例》各项规定落到实处。正严格执行《条例》。各级各相关部门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严格执法,敢于执法,善于执法,严格按《条例》办事,维护《条例》权威,依法强化海西保护。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扎实抓好调查研究,抓典型,抓示范,把海西保护、洱海保护与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正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条例》施行。立法是基础,执法是关键,监督是保证。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州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条例》的监督检查,确保《条例》贯彻实施。要加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监督法律法规的实施是宪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听取和审议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专项工作汇报、组织执法检查、组织代表视察、开展专题调研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监督。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督促整改,切实增强监督实效。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州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海西各镇村(社区)和村民小组要认真按照《条例》的规定,切实履行法定职责,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对海西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要认真查纠,限期整改,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相关职责的单位和人员,依法追究责任,加强社会监督。保护海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全力动员社会各界和各族群众关心支持海西保护,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对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反映的突出问题,认真查处,齐心协力保护好海西。
  大理州政协主席杨健说,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李德昌家同村民座谈时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我是第一次来大理,从小就知道苍山洱海,很向往。看到你们的生活,我颇为羡慕,舍不得离开。”他叮嘱大家:“云南有很好的生态环境,一定要珍惜,不能在我们手里受到破坏。”总书记的一席话,既是对大理和白族建筑文化的赞美,对苍山洱海保护所取得成绩的肯定,也让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农村环境保护与村庄规划工作的重要性。
  杨健说,村庄是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基础聚居点。村庄规划是做好农村地区各项建设的基础,是各项建设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对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强农村地区生产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回顾大理州各地开展村庄规划建设工作多年来的情况,大理州也同全国各地一样,高度重视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加大村庄环境整治,村庄规划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仍还存在很大差距。从目前来看,更多农村仍然存在布局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合理配置差、生态环境差、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差、民族特点、地区特色不浓,在坝区和交通沿线村庄出现无序扩张、摊大饼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正在以下方面高度重视村庄科学规划:一是注重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的联系日益广泛,城乡差距也在大幅缩小。村庄规划的实质意义是引导农村科学发展,真正体现节约、集约宅基地,方便村民进出,完善水、电、通信、消防安全、合理布局村民活动场所,真正把村庄规划成宜居、优美、留得住乡愁的居住点;二是注重因地制宜、切实可行。村庄规划应立足本地实际,结合村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水平、文化传承、建设规模等条件,合理划分村庄类型,加强分类指导,选择符合实际的村庄建设模式,引导发展各具特色的村庄类型。制定村庄规划过程中,应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遵循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对规划的要求,以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目标,坚持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为了保证村庄规划的可操作性,要认真进行村庄现状调查,详细取得相关基础资料,实行多方案比对、比较,尤其要听取和征求村民的意见,尊重农民意愿,让村庄建设的主体赞成拥护、规划才能顺利实施,否则就变成纸上谈兵的一张废纸;三是注重地方特色,体现历史人文。认真调研分析村庄现状和特点,体现自然和谐,兼顾产业特点、区位、资源、地形,统筹安排农村产业发展,引导村庄有序建设。科学规划各类产业用地,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村庄规划体现特色。综合考虑城镇化发展进程和农业现代化、乡村特色保持等因素,选择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相适应的居住方式,科学确定村庄规模、合理确定村庄类型,明确不同类型村庄规划的建设要求,体现人文历史、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及公益事业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注重地域特色营造,体现地方和农村的特色;四是科学规划、留出可持续发展空间。村庄规划应重点关注村民的住宅空间、庭院空间、公共空间,注重统筹考虑农机器具、运输车辆、粮食作物堆晒、家禽家畜养殖等生产空间的布局。注重村庄外在形象的展示,重视村口空间、村口面貌、村内公共活动空间等重要位置的景观特色营造,使村庄重要节点的环境营造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对历史文化底蕴较为丰厚的古村落,注重与历史文化专项保护相结合,具有旅游价值的村庄建设规划要强化旅游规划内容。强化农村住房建筑设计,规范引导农村建筑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结合当地民族特点,推广使用农民住宅通用设计图纸,统一设计,统一风格,严格控制住宅面积和建筑层高,合理布局内部功能空间,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强化地方特色、建筑色彩和乡村整体风貌塑造,实现环境优良、生态宜居;五是加大整治力度,着力建设美丽乡村。注重加快城乡一体的路网建设,从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要出发,结合现有道路、地形地貌、生产生活需要,合理整治村落主次干道、村间通道。注重加强各类设施建设, 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覆盖,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区域供水、污水处理设施等项目建设,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分类推进村庄综合整治,重点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杂物堆放、农业废弃物、河道沟渠,有效改善村庄环境,切实提高公共设施、绿化设施、道路设施、建筑风貌特色的统一管理水平,美化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加大村庄美化亮化,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与自然相结合、与生产结合,突出自然、经济、乡土,大力推进庭院种植、“四旁”植树和村口、庭院、公共活动空间的绿化美化,恢复构建良好的村落生态环境;六是强化舆论宣传,让规划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加大对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舆论引导,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浓厚氛围。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和进村入户宣传的方式,让村民充分理解规划意义、规划意图和规划内容。倾听群众诉求,拉近与群众的关系,解答好农民关于村庄规划中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引导农民改变不健康、不文明、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赢得广大村民的理解、认同和支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七制定村规民约,让美景规划成为村民的自愿要求和自觉行动。村庄规划的编制要让广大村民参与,村庄规划的执行要通过村规民约的方式让村民共同遵守,让村民一起商量制定村规民约,避免简单照搬照抄政策、法律条文和相互仿效的做法,做到群众接受、能够落实的,就纳入村规民约,并落实到位;不切实际、群众不满意的,坚决剔除在村规民约外。实现村民对规划的自我约束、自我维护,使全体村民共同遵守。   大理州副州长段玠说,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年来,在大理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理州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取得了一定成效。
  段玠说,根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的6个主要任务和云南省提出的“城镇怎么建、人往哪里去、用地怎么供、产城如何融、钱从哪里来、城乡怎么统、城镇如何管”主要问题,今后几年大理州城镇化发展将从六个方面展开:第一,着力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一是加速构建大理滇西中心“1+6”城市群。全面提升大理市城市品质和功能,增强辐射带动功能,使其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极核。按照区域一体化思路,构建立体复合型的综合交通体系,将“1+6” 城市群散落的城镇连点成带、串珠成群。在6个副城中,根据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区位等特点,分轻重缓急、主次先后,因势利导推促发展,着重要突出发挥祥云和宾川的作用;二是加快海东山地新城建设。按照建设“湖滨城市、山地城市、宜居城市、生态城市”的要求,坚持有序合理开发,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通过六、七年时间初步建成山地新城雏形;三是加快滇西中心城市外围5个县城建设。充分发挥南涧、永平、云龙、剑川、鹤庆与周边区域在资源、产业、技术、交通等方面优势,积极推进5县融入大理滇西中心城市经济圈;四是加快重点集镇建设。统筹各类项目资金,形成合力加大对重点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近期先重点扶持发展建设15个重点中心城镇,逐步培育一批1—3万人规模的小城镇,使中心集镇成为县域产业积聚和人口转移的新载体,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市民化。第二,加快城镇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按照全州城镇化发展总体结构布局,综合考虑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等交通规划,合理布局客货运输枢纽,重点突出对外快速通道、城市连接干线、交通枢纽、内部路网骨架及农村公路网络建设,打造现代化、立体化、高速化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是积极推进大理至昆明、攀枝花、丽江、保山、临沧、普洱六个方向的铁路、高速公路布局,打通大理与滇中经济圈、川渝经济圈快速通道,巩固大理滇西中心城市战略地位。近期重点加快广大铁路扩能改造和大瑞铁路大保段建设,尽快启动大临铁路建设,抓紧楚大高速公路改造、华丽高速大理连接线、大普高速、大攀铁路前期工作。二是以实施国省干道改造为主要载体,努力推进城市间中心环线、都市环线、州域环线三条环线和九条连接线建设,积极构建“畅通、高效、绿色”的大理都市圈内半小时、大理州域范围一个半小时通达、“无缝”换乘的综合交通网络。三是以大理市为中心,规划实施6个省级综合交通枢纽和7个州级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尽快启动云南铁路枢纽次中心5个站段所建设,逐步完善县级货物配载及中转站,形成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网络化、区域化综合交通枢纽。四是积极谋划民航发展。进一步挖掘大理机场的航空服务能力,尽可能多开通与国内大城市之间的直达航线,尽快开通重要国际性航线。加快推进大理新机场建设的前期工作,确保新机场建设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五是进一步加快县乡公路、农村公路建设,增强城镇辐射带动能力。第三,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限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解决好城中村和已征地未转城人员等历史遗留问题,推进在城镇有稳定就业和固定住所的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二是全面落实国家、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议从2014年起,每年将一定比例的公租房用于分配解决农业转移人口住房问题,使农业转移人口留得住、有住房、可就业、能发展。三是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和扶持力度,大力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提高劳动者技能,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扶持创业促进就业政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提供良好经营环境。第四,加快全面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一是加快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水源地保护、供水设施建设,确保城镇供水安全,加快完善城镇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及早实施城镇供电和供气设施改造,统筹推进城镇供水、排水、燃气、通信、电力等各类综合地下管廊建设。二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县域为基本单位,合理布局和分级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统筹推进学校、医院、文体场馆、农贸市场、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加强城镇防灾减灾和救援救助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增强城镇应急避难能力。四是坚持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并重,把产业园区融入城市新区,建立城市新区与产业园区各种公共设施和服务平台的有机统一,依托城市服务功能为产业园区发展创造条件,推进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融合发展。五是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以“住有所居”为目标,统筹编制房地产业发展规划,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引导房地产业科学有序发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建立健全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商品房、棚户区改造、租赁补贴为辅的全方位、多渠道、宽范围的住房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第五,加快着力建设特色宜居城镇。一是加强各县市城市形象设计。协调好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的关系,统筹好城市功能布局、空间形态、综合交通组织及城市景观营造,重点做好城市中心区、城市门户、滨水地区、主干路沿线、重要交通节点、历史文化街区等地段的城市设计,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二是注重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依据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禀赋,塑造富有地域特色、民族特征的城镇风貌和建筑风格,打造一批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城镇、山水园林城镇。三是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以创建 “园林城市(县城)”“生态城市”“文明城市”为契机,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构建城乡绿色生活空间。第六,加快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一是坚持以规划为龙头,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和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体制,实现规划建设一张图。二是进一步健全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推行阳光规划,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严格落实各县市规划建设主体责任,强化城乡规划管理,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三是加强城镇管理。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思路,推进城镇管理重心下移,建立州级宏观决策、县市全面负责、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具体实施、村居委会配合落实的管理机制。四是创新城镇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城镇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用高水平的新型社会治理措施,使城镇规模与安全稳定指数、市民生活便捷程度同向增长,增强新型城镇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的关怀,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对大理州的关注,鼓舞着大理州,吹响了大理州建设秀美宜居和谐城乡的新号角!
  首先,大理州打出洱海流域保护“四治一网”组合拳。
  治 ——依法:组建洱海流域综合执法队,洱海沿湖各乡镇每个乡镇成立一个洱海保护执法中队,强化执法监管。
  2015年4月24日,大理市洱海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启动,大理市将集中一年的时间,打一场洱海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有效解决洱海流域污水乱排、私搭乱建、管理缺位、发展无序等突出问题。现在,已叫停洱海周边村镇2112户在建建筑物,取缔了2800多亩鱼塘。
  2015年5月29日上午,大理市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巡回法庭在挖色镇政府大院内公审了一对父子在洱海封湖禁渔期间,使用电捕工具在洱海禁渔区捕鱼一案,当庭判决这对父子分别获刑6个月。这是大理州首例因使用电捕工具在洱海中捕鱼而获刑的案件。
  治——工程:多塘系统让污水“生钱”。“多塘系统”村落污水处理设施分为前塘、中塘、尾塘3个部分,前塘用于污水收集;中塘通过五级生物吸收,水体中的氮、磷被植物的根系吸附、清洁净化;净化后的清水进入尾塘,回到沟渠系统。大理市大理镇副镇长杨振超介绍,“生活污水中的氮、磷,如果流到洱海里,就会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但对于农作物来说,氮、磷却是最好的肥料。”农田灌溉用水和生活污水通过“多塘系统”处理后,中水用于农业灌溉,减少了污水直排洱海,也减少了洱海清水提灌的用量。
  大理市大理镇龙龛村委会中龙龛村民小组在州人大和环保专家指导下建设的“多塘系统”村落污水处理设施,记者看到茭瓜、空心菜、莲根长得正茂盛,不但治理了生活污水,还产生了经济效益。
  治——科学:为洱海量身定制防污举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第四课题研究基地进驻了大理市上关镇大营村,常年驻扎着10多名研究人员,最高峰时期基地研究人员达到了20多人,正在展开洱海鱼、草、藻探索。
  治——全民:大理市成立的大理市洱海卫士志愿服务队,目前登记注册的志愿者已达两万多人。近日,声势浩大的“大理市洱海卫士志愿服务活动”启动。活动启动当天,1600余名“洱海卫士志愿者”深入到大理市下关镇太和、刘官厂、大庄等村委会,开展垃圾清扫活动。“洱海卫士志愿者”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开展清扫垃圾、抵制污染、摒弃陋习、文明生活等志愿服务活动,全面兴起保护洱海的热潮。
  网——网格:重点河流管理责任精准到人。2015年以来,大理州创新洱海保护管理办法,将社区管理中的“网格化管理”应用到洱海保护中来,实行“党政同责、属地为主、部门挂钩、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将洱海保护治理责任全方位细化分解到全流域各个乡镇。29条重点入湖河流都分别由县市领导担任“河长”,流域乡镇(办事处)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段长”,村委会(社区)总支书记(主任)为“片长”,挂钩部门为协管单位的“五级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实行洱海保护的精准化管理。
  “组合拳”一出,即实现了洱海保护治理的“十大突破”:
  ——在依法治湖上有突破,颁布施行新修订的《洱海保护管理条例》,制定配套实施办法,把洱海保护管理范围从252平方公里的湖区扩大到2565平方公里的整个径流区,为洱海保护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规武器。
  ——在管理体制上有突破,健全州、县市洱海保护治理工作领导体系和流域保护管理机构,配齐流域乡镇工作站所和专职领导,完善公、检、法执法机构,进一步理顺了洱海保护管理体制。
  ——在工作思路上有突破,着眼长远目标,认真总结经验,正确分析形势,明确了“标本兼治,当前突出治标,突出抓好截污和治污”的工作思路,洱海保护治理的着力重点更加明确突出。
  ——在生态补偿上有突破,大理市和洱源县签订了洱海保护治理结对共建协议,由大理市给予洱源县1500万元的生态补偿金,专项用于洱海源头的截污治污和湿地建设。
  ——在污水处理上有突破,“2333”行动计划累计投入资金18亿元,建成62座村落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恢复建成湿地10475亩,完成苍山灵泉溪、弥苴河、凤羽河生态环境保护与清水产流机制修复工程建设。洱海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5亿元,已完工项目14项,正在实施26项,开展前期工作9项。
  ——在垃圾清运处理上有突破,全面开展“三清洁”环境卫生整治,组织发动干部群众1013万人次,清运垃圾70万吨,初步建立“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乡清运、县处理”五级联动长效机制,全州城乡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在严管严治上有突破,坚持重拳出击、重点治污,强化综合执法,2014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9件,共同遏制、打击洱海流域环境违法行为高压态势初步形成。
  ——在面源污染治理上有突破,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完成1300亩蓝莓及2.25万亩花卉种植,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万亩,实施1万亩农田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试点工作。
  ——在财政投入上有突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州财政安排1亿元资金,大理市安排2亿元、洱源县安排3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洱海保护治理工作。
  ——在全民动员上有突破,制作洱海保护治理公益广告宣传片和主题歌曲,编写地方环保教材,开展“开学第一堂课”、“洱海保护宣讲活动”、“保护洱海·巾帼行动”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形成了“自己家乡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爱”的良好社会氛围。
  洱海之美,在干净、在清澈。通过全州上下的共同努力,洱海水体生态功能不断得到恢复,自净能力不断增强,流域生态环境趋稳向好。2014年,洱海水质总体稳定保持Ⅲ类,7个月达到Ⅱ类,平均透明度2.03米。据统计,“十二五”以来的49个月中,洱海水质累计有25个月达到Ⅱ类,超过“十一五”期间21个月的水平。目前,大理洱海依然是全国城市近郊保护得最好的湖泊之一。   接着,发力海东新区,将海东塑造成全新的城市生态。
  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到大理州调研时,要求海东“实行最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决不让一滴污水进入洱海,将海东建成环保城市的样板和典范。”按照纪恒书记的重要指示,海开委及时研究制定推进海东生态环保城市建设的十条意见,强化排污、治污和生态建设,确保产业项目零排放,生活污水全入网、全处理、再利用。同时,他们还聘请国内湖泊环保专家组成海开委专家委员会环保组,对海东新区的规划建设进行环保评估咨询,对“海绵城市”示范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并委托省环科院会同南京智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海东新区建设“海绵城市”构建健康水循环系统专项规划。
  目前,海东新区南污北调北片区村落污水补充救济工程泵站和沉井已开工建设,北水南调中水回用工程中水管工程、生态植生袋治理和鱼鳞坑定植试点边坡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已启动。现在,生态植生袋边坡治理已完成14700平方米;鱼鳞坑定植面积已完成47000平方米。
  大理的目标是,一定要将海东新区打造成充分利用海东“山、海、湾、岛、湿地”等自然地理地貌,在城市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筑设计、园林绿化等方面,充分体现海东新城区独有的生态景观和城市特色。
  继之,他们以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三清洁”为美丽乡村建设切入点,全力推进了秀美、宜居、和谐城乡的建设。
  为扎实有效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大理州委、州政府成立开展“三清洁”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并在大理州文明办下设办公室。各级各部门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为开展“三清洁”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县市、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为本辖区第一责任人,各县市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各乡镇切实履行好直接责任,按照“党政主导、村民自治、全民参与”的工作思路,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确保“三清洁”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持续开展,取得实效。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群众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主角。他们切实加强宣传发动,运用“洱海保护月”等宣传契机,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作用,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使广大群众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支持和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积极性。通过积极探索和深入实践,全州建立了农村公共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和“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乡清运、县处理”五级联动的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成立自然村村民自治理事会,将政府“不好管、管不好”的事交给村民理事会自主管理。采取村有村管、村规民约等方式,加强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确保每个自然村都有保洁员,建立挂牌督办的“路长制”、“河长制”,落实制度、人员、职责、经费,逐步实现村庄环境的自我管理。
  突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一是城乡结合部。以大理市为代表,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垃圾收集清运实行“户保洁、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各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由个人有偿承包,城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公司化运作方式收集清运,城乡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定时收集并及时、就近清运至垃圾收集中转站。垃圾压缩转运环节实行市场化运作,在环洱海流域投资建设10座大型垃圾压缩中转站,压缩处理后统一运往海东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建成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置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全市垃圾收集清运处置“数字化、视频化、定位化、信息化”和城乡一体化管理。二是农村坝区。以宾川县为代表,逐步建立形成“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乡镇清运、县处理”五级联动的城乡垃圾处理体系。从垃圾处理一体化的方向出发,围绕垃圾“如何清扫、如何收集、如何清运、如何处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县城组建了宾川县金牛环境卫生管理有限公司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清运服务,强化“有偿服务”意识,先由农户负责自家庭院和房前屋后的垃圾清扫、卫生保洁并将生活垃圾定时定点送交垃圾收集承包人,再由各村组承包人将垃圾清运到乡镇中转站,最后由县统一处理,提高了垃圾处理的统一度和科学性,减少了二次污染。三是农村山区。以巍山县为代表,从山区实际出发,把“三清洁”活动纳入村规民约内容,通过“政府补助、挂钩部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投入、一事一议群众自筹”等方式筹集垃圾清运费,实行垃圾清运专项承包和约时定点清运,建立了“群众筹集资金、定时定点收集、村民自我管理”的长效机制,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新建了一批垃圾池、小型填埋场等简便处理设施,就近从快解决垃圾乱堆乱倒问题。在群众基础好、村落相对集中的山区村组,注重推行垃圾分类、集中清运与填埋焚烧相结合的处理机制,促进山区农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四是交通干线。以祥云县为代表,实施文明交通示范带建设,将县域内194公里主要交通干线列为“三清洁”活动实施载体,由县财政按照每公里每月300元的标准补助各乡镇专项资金,按属地管理原则由过境乡镇负责组织日常清扫保洁工作,探索乡村道路环境卫生日常管理维护的有效途径,全县交通主干道和主要县乡公路的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整治,路面及两侧15米范围内干净整洁、视廊通透,实现了点面结合、整体推进。五是两污处理。以大理市、洱源县为代表,“两百个村两污治理”新建62座村落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对集镇污水处理厂实行“日台账、周报告、旬核查、月通报、年考核”管理。年处理生活垃圾21.9万吨的海东垃圾焚烧发电厂、年处理畜禽粪便80万吨的云南顺丰有机肥加工厂建成投产。通过村民“一事一议”,两县市16个乡镇、159个行政村、854个自然村都推行收取垃圾清运费、实行垃圾集中清运,覆盖率达100%。经过这些工作,使大理乡村更美、更靓、更活了;在大理生活更舒适、更文明、更幸福;在大理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
  你看那山色湖光
  你看那蓝天白杨
  看不到一丝渺茫
  你再看海天碧浪
  你再看晚霞曙光
  禁不住匆匆忙忙
  把希望留给失望   这是大理双廊镇一小院里飘出的歌声。据该镇一领导介绍:双廊,享有“苍洱风光第一乡”的美誉,全镇国土面积218.18平方公里,人口18051人。这里的白族人家,依然像千百年前那样,捕鱼摇橹,耕田放牧,过着纯真而静谧的渔耕生活。很多人就是冲这里的景色恬静秀美、村落古朴而有生机、空气清新、文化氛围浓来的。现在,双廊仅文化名人就有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导演张扬、画家叶永青等30多名;在双廊的150多家客栈中,约70%也是由“逃离北上广”的人在经营。
  除了双廊,大理的其它区域,也不乏“逃离北上广”者的影子。在洱海庄园,记者就听到了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
  故事一:如已移居大理2年多的北京小夫妻虫虫和Iko,当谈到移居大理的理由时,虫虫的妻子Iko说:“我们只想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隐居起来,去讨一个清静的日子、一口新鲜的空气、一壶雪水泡的香茶、一顿天然食材的饭菜……”
  Iko还把他们的经历写成文字,发表在《北京青年报》,经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推荐后,他们的故事受到成千上万网友关注:“一个安静却有故事的城市,不大不小的房子,可以种菜、栽花的后院,养一条金毛,远离喧嚣,告别PM,有一个相爱的人,平静生活,谁不想呢?”
  Iko说,有一天,和在大理的朋友视频聊天,透过电脑屏幕,看到大理阳光灿烂,而北京那两天大雾弥漫,PM2.5数值爆表!真怀疑我们是否生活在同一个星球。
  故事二:来自上海的尹铁宏有一个6岁的儿子,从小在家学习,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小区里的议论也越来越多,“为啥不让孩子去学校呢?”“这样会不会耽误孩子的前途啊?”当小区里其他小孩都去上学后,儿子也愈发孤单。无奈中,尹铁宏在网上诉说自己的苦恼,没想到响应者众。他建了一个“在家上学”QQ群,短短三个月,群里就聚了五百多个家长。
  深入讨论之后,大家提出,可以换个城市生活,让这些在家上学的孩子们都聚到一起,这样就不用担心孩子没有集体生活。就这样,以尹为首的10多个家庭全部迁到了大理。其中有一个家庭,人都没来过大理,家当就直接打包过来了。快递公司电话问:东西到了放哪?答:先放你们仓库,等我来后找定住处了再来取。
  故事三:来自广东的宋夏艳则在大理古城开了家蔬菜馆,专做素菜。30多岁的宋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尹铁宏一样,为了教在家上学的女儿,一年前移居大理。现在,她的艺名——“蔬菜妈妈”比真名要知名得多。
  故事四:同声传译高手CICI在大理洋人街上开了一家名为墨龙的咖啡馆,一次最多只能够容纳12个人——她开的虽是咖啡馆,但上的却是行政班:上午9点开门,下午5点就打烊,周日还休息。CICI说,这么早关门,是因为要回家给老公和孩子做饭,“最好的时光要留给家人”。
  故事五:在旅居纽约40年后,画家韩湘宁最终在大理安了家。他的住所是一座白色的极简单抽象派院落,像画廊般陈列着安迪·沃霍尔、罗伊·利希滕斯坦、张晓刚和方力钧等名家的画作。因为大理非常欢迎外来者,而且因为它有点像一个民族熔炉,韩湘宁将其比作“小型纽约”。不过这个“纽约”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洱海岸边,还能遥望山顶积雪的苍山。他说:“大理不是你们那些普普通通的小城。”
  故事六:美国作家丹·里德也在大理租下了一所房子。精通中文、有着多本专著的里德说:“走遍中国各地,我只有在这里才能感受到传统中国文明那缓慢、深沉而丰富的脉动,因这里具有古老中国的气息。”里德还声称,他发现,这里出产全亚洲最好的农产品,因为这里“没有像中国其它地区那样受到工业的致命毒害”。
  故事七:杭州人“猫猫果”已在大理生活了10年,在他看来,要移居大理,只要考虑两个问题:价值观上,是否放得下事业前途、物质享受,选择简单纯粹的生活?生活上,租房还是买房?
  “猫猫果”出于工作需要,早年游走西南,2003年定居大理,并结识同为杭州人的妻子兰兰。现在,夫妻俩经营一家客栈,过着“待着”的生活。
  “猫猫果”曾把父母接到大理生活一段时间,发现老人有两种极端的态度:“一种是觉得,我们年轻人的后半辈子白活了;还有一种觉得,他们老一辈的前半辈子都白活了。”
  故事八:老罗从杭州移居大理两年了。他说,到大理就是过慢生活的,随意就好。据他了解,杭州人去大理后以开客栈为主,也有开酒吧的,还有作家、音乐人专门待在大理创作。因为大理空气清新,蔬菜无化肥污染,有些人纯粹为了养生移居。
  故事九:在大理的“洋人街”,你会见到一群群的西方背包客,可以品尝卡布奇诺咖啡和众多当地美味。
  ……
  显然,大理的故事实在太多,故事的源头就在于这座如诗如画小城的气候温和,风水极佳。自20世纪90年代10多名知名的中国画家在此设立画室以来,很多文化精英来到大理,希望这是下一个香格里拉,是詹姆斯·希尔顿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那个隐藏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乌托邦式的村庄。
  可大理又是淡定、谦虚的,他们从未公开声称自己是香格里拉式的乌托邦,可正是这种谦虚,更让人们觉得这就是一个天堂!
  不过还要说的是,移民大理并非新鲜事。早在明代,路过此地的著名地理学家王士性就给了大理至高的赞誉:“乐土以居,佳山川以游,二者尝不能兼,唯大理得之……雪与花争妍,山与水竞奇,天下山川之佳莫逾是者。余行海内遍矣,唯醉于是,欲作菟裘,弃人间而居之。”应当说,王士性是大理最早的移民推手,而现在发生的移民潮——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摄影师、探险者、歌手、诗人、小资、环保者……在周游世界之后,纷纷持续选择定居大理,当是声势最为浩大、影响也最深远的。
其他文献
入刊理由:2014年8月27日,罗应光出任中共玉溪市委书记。这个决定是云南省委充分听取了各方面意见后,从全省工作大局和保持玉溪市经济社会发展连续性的实际出发,通盘考虑,反复酝酿,慎重研究后决定的。时至今日,仅过半载时间,玉溪市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及以罗应光为班长的玉溪市委、市政府班子团结带领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跟随记者一起走进玉溪,亲眼目睹那里日新月异的景象。令记者欣喜的是,习近平总
期刊
入刊理由:普米族是一个对发源地有着深深情结的民族,他们思慕故乡、思慕祖先的发源地。虽然,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他们脱离了马背上的游牧生活,但他们怀念祖先跃马扬鞭、追风驰月的勇士生活。仿佛在他们的灵魂深处,永远都舒展着一幅辽阔大草原的宏伟画卷,永远都在吟唱着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远古又远古  斑鸠是建房的师傅  普米起房是它教的  没有斑鸠的传教  普米的木楞房怎么会传下来  远古
期刊
入刊理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演变成今天举世闻名的民族自治县,玉龙跨越发展的光荣历程,如同繁花盛开的梦境,成为中国走向富裕、团结、和谐的一道靓丽的缩影。“玉璧金川”,玉龙书写了一个神龙腾飞的现代传奇。  青青的山峦托出一片湛蓝的天空,朵朵白云悠然倚靠在玉龙雪山的腰际。  雪山辉映下的玉龙,新城披彩,文笔泛波。  玉龙县,她是中国惟一一个纳西族自治县;作为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传承,她承载了一段
期刊
入刊理由:美术是形象化的艺术,也是再现历史最为直观、最为生动的艺术样式之一,在20世纪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抗战是重要的主题和内容。这些表现抗战生活的一幅幅作品在为国家和民族铸魂鉴史,警醒世人珍爱和平。  2015年9月1日,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美术书法展在昆明云隐·西山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开展。  此次云南艾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举
期刊
入刊理由:旅游服务质量是促进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石,旅游服务质量的高低优劣直接影响一个地方的旅游形象。近年来,云南旅游产业在产业规模、产品质量、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较快发展。但是,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却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5年9月6日,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在昆明召开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进导游体制改革专题会议。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党组书记、主任段跃庆,云南省人社厅副厅长谢群,
期刊
又到一年“橙”黄时,满山的橙子即将成熟,云南土生土长的“励志橙”褚橙,网上预售于2015年10月10日在天猫正式开启,上线仅6小时,销售即达13万公斤。据初步预测,2015年,褚橙总产量为1.2万吨,云南省内上市期为11月初,将供应2800吨,昆明每天至少销售8000箱。著名老企业家褚时健利用“互联网+”为大家交出了一份关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营销模式的满意答卷。  百折不挠 老而弥坚  小雨刚过,云
期刊
屏边大围山莽莽林海里,镶嵌着一面晶莹如镜、天庭倒影的天鹅湖。湖畔林密箐深、古木参天、云蒸霞蔚。亭台水榭依山傍水,此地就是屏边大围山原始森林公园的著名景点——水围城。  这里风光旖旎、风情古朴、野趣横生,散透着古、幽、奇、秀的魅力,可谓整个神奇而美丽的大围山的缩影。  水围城,山美、水美、夜更美。  夕阳匿迹隐遁,暮天褪尽颜色。天鹅湖里,已是星星点点、明珠璀璨。“围城天,巴掌大,天缘星,树梢挂”。有
期刊
提及乡愁与生态旅游的关系,总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的云南之行。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保持完好生态就必须留住青山绿水,必须记住乡愁。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你离开后还很想念。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环境。  旅游业无疑是美丽乡愁的重要载体之一,中国的旅游业已从资源大国快速发展成为旅游大国,目前正积极转型提升,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跨越。何谓旅游强国?最根本的是要
期刊
激情盛夏,荷花飘香。历时一月的2015中国云南·普者黑“花脸节”,如火如荼进行着祭花脸、闹花脸、抹花脸及彝族民间婚俗、节庆祭祀文艺比赛、专场文艺晚会、青少年皮划艇大赛、传统彝族火把节、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最美花脸你来拍等系列活动。丘北成了狂欢的世界,成了歌的世界、舞的海洋;丘北的美让人震憾、让人激动。在这狂欢、喜庆、自豪的时刻,我们向丘北各族人民致以节日的祝贺,向丘北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  回望丘
期刊
入刊理由:云南是中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一个世界上少有的多民族群体、多文化形态共生带。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云南特有的“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当您翻越重重叠叠的大山,沿着蜿蜒流淌的河流,踏上彩云之南,阿昌族和布朗族都有看不完的风景,听不完的故事,多彩的民族让你流连忘返。  走进阿昌族居住的大山,你还会发现阿昌族青年男女都喜欢在包头上插饰一朵朵鲜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