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已经很少去电影院,也不太会聊电影。但是最近有三部片子让我很郁闷,一部是看完了很失望,另外一部是没公演前看过,非常喜欢,但是不知道公演的版本与我看过的是否差很远。第三部还没看,本来应该去新闻发布会捧场,结果被新闻发布会的爆料主题给吓跑了。
我有条微博说:“在上海新天地UME看电影,一层卖票的说,小孩半价,要折扣去五楼买。到五楼,卖票说你买票不如买卡划算,好的谢谢我去买卡。但是说先填表,你得到折扣了。之后再去买卡,买卡以后再登记。终于看了《纽约客@上海》,我原来很期待的,但是真的不看也罢。”这里说的是我上个周末看电影《纽约客@上海》的事。
这个片子的制片,是我20多年前认识的一个华裔好莱坞制片,叫杨燕子。但是我们大概20年来没有太多联系。近日我收到她的邮件,她给我介绍了她的新作。我上网看了片花,不错。故事讲一个超级厉害的纽约华人律师,因为肤色是黄的就被派到上海,但是一句中文都不会讲。故事就是讲述这个海外归子如何逐渐开始了解中国的故事。
看片花挺不错,但是电影展开之后,所有的情节都感觉怪怪的,角色的性格也很让人崩溃,比如朱珠扮演的女白领,刚出现的时候是个好强的职业女性,后来又变成一个追老外的小秘书。唯一不错的是男主角。看这种电影就跟打嗝停不住一样难受。无害,但是真的让人很焦躁。
再来说第二部电影。我是在倒时差的状态下,聚精会神地看完一个三个多钟头版本的《白鹿原》的,没有半点困意或乏味,说明影片的故事讲得还是非常精彩的,导演也非常认真。但是我最大的收获是对中国地主在1949年前的社会作用有了了解。从小,人们都说地主就是坏蛋,我是唱着“打土豪,分田地”的歌长大的。我在做电视访谈节目《亮话》的时候,采访过费孝通先生的一位学生。采访之前我做功课,发现费先生在美国出版的书,除了《江村生活》,还有一部叫《乡绅》的书,后者从来没有翻译成中文。
我看了一些对这本书的英文介绍,觉得很有意思。书里的地主跟我小学课本教的完全是两码事。当时我就想看这本书,可是已经断版了。看了电影《白鹿原》(原著小说我没有看完),我大概知道费先生在说什么。想当年,中国地主就是最基层的道德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尽管我不知道《白鹿原》最后被剪成什么样子,但我还是认为,这是非常值得看的一部电影。
第三部电影我还没看,就是李玉的《二次曝光》。几周前和李玉聊天,她差一点把故事的悬念都讲了,被我及时制止了。这个电影我还是想去电影院看的。看了片花,是一个讲述中国当代男女关系的电影。聊爽了,李玉欣然邀请我到他们的新闻发布会串场。
第二天,我还去开了一个策划会。我当时的提议是把宣传重点放在“嫉妒”上,因为影片里面的主要关系是一个三角恋。当时大家都很客气,没说什么,后来我是在微博上才知道发布会的主题是“曝光你的爱情”,太见鬼了。这真的把我吓着了,把范冰冰、李玉等人放在台上,而台下都是娱乐记者,我觉得就跟拿了两条沙丁鱼放在一个猫群里面。
我临阵当了逃兵。但我还是会去看这部电影。想知道那是什么情绪的电影。
最近我们身边有无数比电影还戏剧化的事情发生,我们经常议论,这些情景有朝一日是否能够变成电影。而看了《纽约客@上海》,我觉得如果我们不能把生活艺术化,好莱坞也不可能挽救中国电影市场。
我有条微博说:“在上海新天地UME看电影,一层卖票的说,小孩半价,要折扣去五楼买。到五楼,卖票说你买票不如买卡划算,好的谢谢我去买卡。但是说先填表,你得到折扣了。之后再去买卡,买卡以后再登记。终于看了《纽约客@上海》,我原来很期待的,但是真的不看也罢。”这里说的是我上个周末看电影《纽约客@上海》的事。
这个片子的制片,是我20多年前认识的一个华裔好莱坞制片,叫杨燕子。但是我们大概20年来没有太多联系。近日我收到她的邮件,她给我介绍了她的新作。我上网看了片花,不错。故事讲一个超级厉害的纽约华人律师,因为肤色是黄的就被派到上海,但是一句中文都不会讲。故事就是讲述这个海外归子如何逐渐开始了解中国的故事。
看片花挺不错,但是电影展开之后,所有的情节都感觉怪怪的,角色的性格也很让人崩溃,比如朱珠扮演的女白领,刚出现的时候是个好强的职业女性,后来又变成一个追老外的小秘书。唯一不错的是男主角。看这种电影就跟打嗝停不住一样难受。无害,但是真的让人很焦躁。
再来说第二部电影。我是在倒时差的状态下,聚精会神地看完一个三个多钟头版本的《白鹿原》的,没有半点困意或乏味,说明影片的故事讲得还是非常精彩的,导演也非常认真。但是我最大的收获是对中国地主在1949年前的社会作用有了了解。从小,人们都说地主就是坏蛋,我是唱着“打土豪,分田地”的歌长大的。我在做电视访谈节目《亮话》的时候,采访过费孝通先生的一位学生。采访之前我做功课,发现费先生在美国出版的书,除了《江村生活》,还有一部叫《乡绅》的书,后者从来没有翻译成中文。
我看了一些对这本书的英文介绍,觉得很有意思。书里的地主跟我小学课本教的完全是两码事。当时我就想看这本书,可是已经断版了。看了电影《白鹿原》(原著小说我没有看完),我大概知道费先生在说什么。想当年,中国地主就是最基层的道德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尽管我不知道《白鹿原》最后被剪成什么样子,但我还是认为,这是非常值得看的一部电影。
第三部电影我还没看,就是李玉的《二次曝光》。几周前和李玉聊天,她差一点把故事的悬念都讲了,被我及时制止了。这个电影我还是想去电影院看的。看了片花,是一个讲述中国当代男女关系的电影。聊爽了,李玉欣然邀请我到他们的新闻发布会串场。
第二天,我还去开了一个策划会。我当时的提议是把宣传重点放在“嫉妒”上,因为影片里面的主要关系是一个三角恋。当时大家都很客气,没说什么,后来我是在微博上才知道发布会的主题是“曝光你的爱情”,太见鬼了。这真的把我吓着了,把范冰冰、李玉等人放在台上,而台下都是娱乐记者,我觉得就跟拿了两条沙丁鱼放在一个猫群里面。
我临阵当了逃兵。但我还是会去看这部电影。想知道那是什么情绪的电影。
最近我们身边有无数比电影还戏剧化的事情发生,我们经常议论,这些情景有朝一日是否能够变成电影。而看了《纽约客@上海》,我觉得如果我们不能把生活艺术化,好莱坞也不可能挽救中国电影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