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爱托起一片蓝天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y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听说某校学生因未完成假期作业,教师非常生气,一阵训斥之后,叫家长把该生带回家。该生回家后从七楼跳下身亡。
  这位教师对学生要求很严,如果事情不闹大,还会被认为是“认真、负责”的。“严”固然是需要的,但严要有度,严要有爱。如果用爱去感化,用心去体会,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老一辈的教育家夏丐尊说得好:“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因此,我们必须让师爱托起一片蓝天。
  一、爱心搭桥,平等互爱
  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生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必须建立在平等的人格基础上。教师要想成为与学生人格平等、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朋友,就必须付出真心、爱心,在感情上引起学生的共鸣。当我刚踏进教师的行业时,是一名山村教师。我一人住在简陋偏僻的学校,因为我家离学校很远。每天,我认真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对学困生认真地辅导。离学校近的学生可以晚一点回家,于是我给他们辅导家庭作业——这是免费的,因为我觉得和他们在一起,我的生活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家长们也对我十分感激。 课余时间,我经常和孩子们一同跳绳,一同打乒乓球,一同聊天,一同唱歌,一同跳舞。我与孩子们一起欢腾雀跃,把春的希望尽情地挂到了脸上。有时放学后,我和孩子们带着水桶来到学校附近的小溪边捉鱼、虾、螃蟹。每当此时,儿时的声音又回到了我的身上,我与孩子们一起朝着夕阳欢呼,让天真无邪的银铃般的声音洒落了一地,伴着溪水的歌声汇成了一首绝妙的音乐。有时,我带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在那里,大家拥着我,围着我,有的为我唱歌,有的为我跳舞,有的把山上的野花戴在我的头上,有的还俯在我的耳边,悄悄地说“老师,我爱你”、“老师,您就像我姐姐一样”……我开心地笑了,孩子们也笑了,我把这最美好、最幸福的时刻定格在照片上,也永远印在了心底最深处。我突然体会到,做教师的幸福,原来竟是这么简单。爱,就在给予学生的那一刻,也给了我幸福的回报。
  二、关爱感化,快乐成长
  快乐来自于师爱。现实生活中,教师往往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倍加宠爱,而对行为习惯差的、智力低下的学生,却充斥着训斥、鄙视。事实证明:这样只能是优生更优,后进生更差。只有真正把学生看成心中的太阳,建立起尊重、了解、引导、关爱,我们的教育才能发挥巨大的力量,孩子们才会快乐地成长。我班有一个学生,学习不认真,作业不完成,爱和同学打架,有时还旷课。每次他犯了错,我总是叫来批评一顿,可并没什么效果,他甚至还和我产生了抵触情绪。我静静地反思,发觉我的方法错了,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真实的原因才能真正地帮助他。原来,他的父母离婚多年。离婚后,爸爸在外打工,从不管这孩子;妈妈也忙着挣钱,没时间管孩子,很少时间回家,孩子由表哥看管。当谈到这些时,他的泪水不停地往下掉。孩子的泪水揪动了我的心,我用慈爱的话语,一一化解了他心中的疙瘩和困惑。而且,我对他说:“以后有什么困难找我,我会尽力帮助你的……”他感动得哭了。事后,我主动和家长联系,做通了家长的工作,使他的父母经常打电话过问孩子的情况。之后,这孩子像长大了一样,学习非常努力,也改掉了许多坏习惯,每天都能听见他快乐的笑声。
  通过此事,我明白了留守学生、离异学生为何沉默寡言,行为习惯差。让孩子活泼快乐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后来,我在班上为十几个留守学生过生日,开展“一帮四”的关爱活动。学校的教师们也为他们送书包、笔、本子。而且,学校还开通了亲情电话,每周家长与留守学生通一次电话。通过大家的努力,留守学生不再沉默寡言,因为他们觉得老师就是他们慈祥的母亲,校园就是他们温暖的家。从此,校园里有了他们的欢声笑语,奖台上也有了他们自豪的笑容。
  三、乐于奉献,学生、家长乐开怀
  有一句歌词写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呀,只要教师都献出自己的爱,家长、学生都会乐开怀。记得“5.12”地震的那一天,我吃过午饭,就往学校赶。在路上,我只觉得地动山摇,霎时,人们慌慌张张地从屋里冲出街头,我立刻意识到发生地震了。“我的学生还在学校!”一个念头突然袭来。于是,我不顾一切冲向学校。当我的学生们见到我时,像拥有希望般地拥过来。那时,他们不再恐惧,不再害怕了。后来,家长们非常感激地把学生都领走了。这时,我才意识到我的孩子还在托儿所。我匆匆赶到托儿所,才知是我妈妈带回了孩子。有时我想,我这样也许对不起我的孩子,但我却无愧于自己的心灵,因为教师有了奉献之心,学生才会有爱心,家长才会放心,作为教师的我们才会开心。
  我始终相信: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一颗纯净的种子,都会在师爱的沐浴下长成参天大树;每一双稚嫩的脚步,都会在师爱的牵引下变成民族巨龙的鳞爪。因此,我们要用真挚的爱去换取学生的真心,以真挚的爱去激发学生的真情,以传授的真“理”去激发学生获取真“知”的欲望,真正发挥师爱在教育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
期刊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在对我国语文教学的重新审视中,更加关注起“语感教学”这一话题。近年来,“培养语感”、“语感训练”之类的词语便频频出现。新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先后提到有关“培养语感”的问题,并把它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明确提了出来:“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训练语感”这一“最要紧”的“首要任务”并没有真正引起
期刊
培养和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所有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师应该将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当中.并通过具体教学环节的创造性教学行为来实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最好的学习动力。对于我们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这一点尤为重要。要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我认为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如果能把兴趣培养成为一种
期刊
一提起写作文,不仅是小学生,就连一些语文教师也常常唉声叹气。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目前课程改革中作文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兴趣是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就成了一
期刊
议论文相对文学作品和其他文体,显得比较枯燥,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就可能产生厌学情绪,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因此,议论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找准论点,明核心  学习议论文时,第一步是初步感知课文,把握论点。阅读是一个由整体到具体再到整体的逐步深化的认识过程。阅读议论文,把握住了论点,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怎么抓文章的论点呢?首先,明确论点的常处位置:或文首,或篇末,或中间,有
期刊
在当前作文教学中,学生感到作文难、“没意思”,每次作文不是草草了事,就是东拼西凑,作文水平总是提不高。对于写作文,师生往往是望而生畏。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坚定地走出当前作文的误区,寻找一条作文教学的改革之路。  中考作文的命题体现了“写作离不开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原则。这就说明作文教学只要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就能成功。学生的世界是宽广的、丰富多彩的。我们试把学生的圈
期刊
一. 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树立服务意识  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三.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目标
期刊
1、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其次是要有一定的层次。  2、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我们要充分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作用,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同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  3、激发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
期刊
【摘要】  本文以原点为位似中心,一定的相似比这种特例入手,从而得出前后两方程系数存在的关系以及位似中心与两抛物线顶点共线的一般规律,并以此拓展到以非原点为位似中心的一般情况,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反推到判断两抛物线方程是否存在位似关系。  【关键词】抛物线 位似中心 相似比    探究1 抛物线y=ax2+bx+c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k的抛物线的解析式的各项系数与原系数a、b、c之间有
期刊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从四、五年级起,抽象程度较大的概念逐步增加,要让四、五年级学生掌握这些抽象的概念,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他们对具体的材料和经验性的知识却很感兴趣。于是,我就抓住儿童这一特点,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采用直观演示、动手测量、新旧知识相联系等方法,深入浅出地讲清概念,使学生理解又快又深。  比如:在讲圆锥体积时,我先用纸做了三个圆锥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