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示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也正因此读图能力是成为了学习地理的必备素养之一。基于此,本文针对高中地理课程谈谈如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图及空间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实践;读图能力
结合当前新课程标准要求及具体教学目标来看,高中地理的读图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最终成绩,可以说精准的读图和判断直接影响着问题的最终解决。教育者也应该对该项素养予以重视,使学生真正学到有用、有价值的地理。
一、图文转换
读图能力的培养要从基本技能的掌握开始,比如识图、记图到用图,各个环节要稳定衔接、有序进行。那么结合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知识内容来看,其中关于地理空间类知识的分布和呈现不太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教师也应该结合具体课程标准要求来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归纳,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规律和特征,在学习过程中轻松地学习和掌握识图与用图能力。首先,从图文转换入手,本着强化学生对地理原理性和概念类知识的深度掌握,教师需要为学生清晰地呈现出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其之间的联系。例如,在讲解年气温变化以及季节降水量变化等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结合具体数据来绘制气温的曲线图和固定时间范围内的降水量柱状图,类似于这种结合数据来作图的过程能够强化学生对于图示的认知,从而较快地把握数据与图示之间的联系,在分析和思考实际问题时加以运用。除了数据与图示之间的转换,还包括文字信息与地图之间的转换,这里所说的地图主要指的是地形图。在这二者的转换过程中重点培养的是观察、分析与归纳能力,即通过观察和分析地形图来得出图中主要信息,如分布规律、地形特征、地理位置等等,接下来即可结合文字信息进行对照,运用以图解文、图文互助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在“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世界降水分布图来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具体区域图来分析各地不同的降水特征和规律,从而发现气温是根据等温线进行数值变化的。整个教学过程十分直观、轻松,完全不需要对概念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反而即可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长此以往还可以使学生养成看图、用图的好习惯。
二、良好读图习惯与方法的养成
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形成独特的学习习惯,地理读图能力亦是如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逐渐养成一个属于自己的读图习惯或方法,这也是地理思维灵活性运用的一种表现。相关研究表明,当前我国高中生在地理学习方法方面的实际掌握和运用并不很理想,具体表现为掌握不牢固、使用不合理等。那么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方法在地理课程中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在读图和解题方面,必须要针对广泛存在于学生群体之间的不良习惯、意识和错误方法进行针对性地调整,清晰地通过各个环节来实现对学生科学良好读图能力的培养。
1、辨别图示类型
首先,读图要先明确标题,从标题中即可知道一幅图要想传达什么内容,通过标题来明确问题的解决方向。大部分的图示标题都会在主图的上方、下方或一侧标注,虽然存在有图名隐藏于题干的情况,但并不多见。那么针对具体图示的内容呈现,必须要先通过图名来明确图示类型,这样才能够再结合问题来筛选信息进行判读,从而明确解题思路。
2、重视点线要素
其次,要观察图示中的点与线,点与线是构成地理图的两个主要因素,而其在图中的分布特征会呈现出特殊的规律,这种规律便是其主要内容。比如观察区域分布图,首先要对其区域进行定位,具体地要结合点、线要素来明确地理事物的分布、延伸以及位置等信息。再如观察统计图,需要先对坐标单位进行梳理,从静态要素到绝对数量,再到相对数量,从聚合状态到动态发展趋势,最终把握主要及重要信息,极大程度上避免遗漏现象的发生。
3、结合问题思考
最后,回归题目思考问题,带着问题精准地去到图示中搜索相关信息,但也存在重要信息隐藏于题目中而不再图示中的情况。重点在于明确问题解决需要用到的信息之后,应该如何找寻,也就是确定解决方向,这样才能够顺理成章形成思路,找到解题线索,得出正确答案。还有一些类型的问题,题目信息十分简要,解此类题可直接去到图示中进行信息梳理,并结合相关线索来明确解题思路。总的来说,无论是哪一种问题呈现形式,都离不开对图示的整体分析。
综上,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的读图能力培养同样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教学整体目标方向来展开,具体在不同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学习兴趣培养与实际能力养成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学可以在兼顾凸显学生主体性、培养其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促进知识与能力的有效建构。
参考文献:
[1]缪兴龙.新课改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J].佳木斯职业學院学报,2017(03):269.
[2]张乐乐.浅谈高中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资源,2017(02):54-55+11.
[3]刘焕君,胡亚军.高中地理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4):231.
贵州安顺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第一中学 杨志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实践;读图能力
结合当前新课程标准要求及具体教学目标来看,高中地理的读图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最终成绩,可以说精准的读图和判断直接影响着问题的最终解决。教育者也应该对该项素养予以重视,使学生真正学到有用、有价值的地理。
一、图文转换
读图能力的培养要从基本技能的掌握开始,比如识图、记图到用图,各个环节要稳定衔接、有序进行。那么结合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知识内容来看,其中关于地理空间类知识的分布和呈现不太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教师也应该结合具体课程标准要求来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归纳,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规律和特征,在学习过程中轻松地学习和掌握识图与用图能力。首先,从图文转换入手,本着强化学生对地理原理性和概念类知识的深度掌握,教师需要为学生清晰地呈现出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其之间的联系。例如,在讲解年气温变化以及季节降水量变化等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结合具体数据来绘制气温的曲线图和固定时间范围内的降水量柱状图,类似于这种结合数据来作图的过程能够强化学生对于图示的认知,从而较快地把握数据与图示之间的联系,在分析和思考实际问题时加以运用。除了数据与图示之间的转换,还包括文字信息与地图之间的转换,这里所说的地图主要指的是地形图。在这二者的转换过程中重点培养的是观察、分析与归纳能力,即通过观察和分析地形图来得出图中主要信息,如分布规律、地形特征、地理位置等等,接下来即可结合文字信息进行对照,运用以图解文、图文互助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在“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世界降水分布图来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具体区域图来分析各地不同的降水特征和规律,从而发现气温是根据等温线进行数值变化的。整个教学过程十分直观、轻松,完全不需要对概念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反而即可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长此以往还可以使学生养成看图、用图的好习惯。
二、良好读图习惯与方法的养成
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形成独特的学习习惯,地理读图能力亦是如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逐渐养成一个属于自己的读图习惯或方法,这也是地理思维灵活性运用的一种表现。相关研究表明,当前我国高中生在地理学习方法方面的实际掌握和运用并不很理想,具体表现为掌握不牢固、使用不合理等。那么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方法在地理课程中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在读图和解题方面,必须要针对广泛存在于学生群体之间的不良习惯、意识和错误方法进行针对性地调整,清晰地通过各个环节来实现对学生科学良好读图能力的培养。
1、辨别图示类型
首先,读图要先明确标题,从标题中即可知道一幅图要想传达什么内容,通过标题来明确问题的解决方向。大部分的图示标题都会在主图的上方、下方或一侧标注,虽然存在有图名隐藏于题干的情况,但并不多见。那么针对具体图示的内容呈现,必须要先通过图名来明确图示类型,这样才能够再结合问题来筛选信息进行判读,从而明确解题思路。
2、重视点线要素
其次,要观察图示中的点与线,点与线是构成地理图的两个主要因素,而其在图中的分布特征会呈现出特殊的规律,这种规律便是其主要内容。比如观察区域分布图,首先要对其区域进行定位,具体地要结合点、线要素来明确地理事物的分布、延伸以及位置等信息。再如观察统计图,需要先对坐标单位进行梳理,从静态要素到绝对数量,再到相对数量,从聚合状态到动态发展趋势,最终把握主要及重要信息,极大程度上避免遗漏现象的发生。
3、结合问题思考
最后,回归题目思考问题,带着问题精准地去到图示中搜索相关信息,但也存在重要信息隐藏于题目中而不再图示中的情况。重点在于明确问题解决需要用到的信息之后,应该如何找寻,也就是确定解决方向,这样才能够顺理成章形成思路,找到解题线索,得出正确答案。还有一些类型的问题,题目信息十分简要,解此类题可直接去到图示中进行信息梳理,并结合相关线索来明确解题思路。总的来说,无论是哪一种问题呈现形式,都离不开对图示的整体分析。
综上,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的读图能力培养同样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教学整体目标方向来展开,具体在不同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学习兴趣培养与实际能力养成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够确保教学可以在兼顾凸显学生主体性、培养其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促进知识与能力的有效建构。
参考文献:
[1]缪兴龙.新课改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J].佳木斯职业學院学报,2017(03):269.
[2]张乐乐.浅谈高中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资源,2017(02):54-55+11.
[3]刘焕君,胡亚军.高中地理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4):231.
贵州安顺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第一中学 杨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