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问题研究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8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和科技的内在联系使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态势逐渐明显,科技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与日俱增。西安高新区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是西安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选择,是提高西安综合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途径。建设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具备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发展目标、发展思路、主要任务分明确。通过加快制度建设、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推进公共平台建设、优化服务保障体系,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等促进高新区文化和科技的融合。
  关键词:文化和科技融合;科技创新;西安高新区
  中图分类号:G124
  进入新世纪,文化在各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和科技的内在联系使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态势逐渐明显,科技创新在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催生新兴文化业态的过程中正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建立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2]2012年5月18日,西安市被中宣部、科技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五部门正式认定为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为了将西安市潜在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积极推进西安市文化产业和科技创新融合态势,实现科技与文化共同发展、协同创新,西安市提出建设西安高新区、曲江新区作为西安市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西安高新区建设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对于推动西安文化大市建设、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科技振兴等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建设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意义
  (一)是西安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科技创新的发展,高新技术与文化相互交叉融合、催生、分蘖形成一种新兴业态,文化产业应运而生。以高技术为手段,以互联网和信息通讯技术为支撑,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金融、商务的结合为主线,逐步形成技术关联性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新兴业态。作为高技术产业服务化和服务业高技术化的表现形态,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加速科技资源向产业渗透,带动高技术先进制造业及服务业的发展,占据产业链的高端环节,进而有效加速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能够体现西安科技资源特色,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选择,是提高西安综合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途径。
  (二)是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选择
  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对西安的定位是国际化大都市,将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西安凸显千年古都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魅力、加快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无以伦比的条件。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等国际化大都市往往都是文化产业发达之城,文化产业具有较高的开放兼容度和极强的集聚辐射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集聚资源、辐射能量,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西安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世界性、唯一性、悠久性和丰富性,旅游资源禀赋中国领先、世界一流。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产生了全球性影响的城市,具有人类文明和世界历史不可替代的最高价值和意义。发掘西安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形成文化产业,是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战略选择。
  (三)是西安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必然要求
  从国际著名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来看,国际一流的科技园区一般具有四个特征:①新兴产业和新业态的发源地;②具有较强的内生增长机制;③聚集了大量的高端经济要素;④创造新时代前沿的模式、制度和文化。文化产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创新性”的特征,占据了产业链的研发、设计等重要环节,并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创新等方面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在国际创新竞争日益激烈、全球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将文化与科技融合,积极参与全球创新资源争夺与配置,与国际先进科技园区发展趋势相一致,符合西安高新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现实需要,是西安高新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选择,又是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必然要求。只有整合文化资源,参与国际竞争,实现文化产业的乘数式增长,才能实现西安高新区跨越式发展,走在世界的前列。
  二、西安高新区建设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基础与优势
  西安高新区走过了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第一个阶段,2012年,全区实现营业收入6800亿元,产业结构进入全面调整阶段,园区经济结构正在以先进制造为主导向以创新型服务业为主导转变。建设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增强园区整体创新能力,提升园区国际影响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西安高新区具备了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的基础条件。
  (一)文化创意产业初具规模,提供了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的有效载体
  西安高新区注重培育特色产业和实现差异化发展,注重示范基地和特色园区的建设。园区先后认定意之塬艺术工厂、传统文化动漫基地、长风动漫产业示范基地、力邦艺术港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绿地艺饕街和托卡创意街区,为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树立了标志性“亮点”,为示范基地建设提供了有效载体。
  (二)众多服务平台的搭建,已成为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的重要支撑
  西安高新区注重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以此为支撑向企業提供优质服务。先后建立了创意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游戏软件评测与认证平台、人才培训平台、西安电视台《高新新视点》播放平台、动漫论坛平台等,鼓励多方共赢,实现行业整体受益,为文化与科技的有效融合发挥了支撑作用。   (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并涌现出了一批知名企业,成为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的重要支柱
  截至2012年底,累计已达2350余家文化创意企业入驻高新区,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在手机游戏、网络游戏、动漫制作、现代传媒、数字出版等方面已初步形成产业发展方向明晰、骨干企业增长迅速的局面。西安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和高新区发展创意产业的基础和条件,极大地激发了入区企业的创造活力和发展后劲,相继推出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品。如西安纷腾互动公司研发的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科幻游戏《星际家园》,同时在线人数达2万人。电广传媒、五洲传媒拍摄的《隐形的翅膀》荣获全国 “五个一工程”奖和第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拍摄的40集电视剧《特殊使命》在央视8套和1套连续热播,创2009年央视电视剧收视率之冠,并在全国各大城市竞相播放。陕西玛雅动画公司制作的三维动画片《丝路少年》,在日本NHK电视台播放,是国内唯一一家为日本NHK制作三维动画并播放的企业。陕西至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军事类题材大型3D网络游戏《戎马人生》,使用户在体验军旅生涯的过程中达到提高国防意识的效果。西安新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水墨动画《丑末寅初》获得2009年Adobe“登峰造极之径”创意大赛最佳原创动画奖,动画作品《华佗与五禽戏》获得由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原创手机动漫游戏大赛优秀作品奖。
  (四)西安高新区创新要素聚集明显,奠定了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的资源基础
  西安高新区智力资源聚集明显。截至2012年底,区内从业人员达到27.5万人,其中留学人员2 600多名,2万名博士硕士,本科以上10.1万人。参与高新区创新创业的两院院士68名。融资体系日臻完善。截至2012年底,高新区有创投及咨询机构330家,注册资本97亿元。区内上市企业数达到39家,其中国内上市21家,占全省的60%;创业板上市企业4家,居中西部高新区首位。创新资源聚集明显。截至2012年底,全区成立20多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科研院所研究实力强大,科研成果密集。全区拥有各类工程、技术中心及技术服务机构1489家,建成25个专业孵化器,其中8个为国家级,孵化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建成西部首个科技企业加速器。总体而言,西安高新区建设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有利于整合高新区文化和科技资源,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文化与科技资源优势向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进与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同时,文化和科技融合也会推动高新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区核心区建设,成为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和西安创建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推动力。
  三、西安高新区建设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目标与思路
  (一)发展目标
  将西安高新区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国内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中西部地区文化产品交易交流中心;成为带动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示范基地、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引领区。
  (二)发展思路
  1.差异化、错位发展战略
  对文化产业来讲,内容永远是根本,是核心竞争力,发展文化产业要把内容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要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特色赢得产业发展优势。高新区应立足自身比较优势,扬长避短,以“差异化竞争优势”替代“成本竞争优势”,摆脱同质竞争,突出产品特质,把提升文化产品质量作为基本着力点,提高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2.龙头企业带动与品牌化提升战略
  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支点、大中小企业紧密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具有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大力引进国际文化创意产业知名品牌,提升西安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知名度。形成以培育自主品牌为重点,知名品牌为支撑的文化创意产品品牌提升策略,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空间。
  3.高新技术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战略
  发展文化产业要注重文化资源的挖掘,注重文化创意的提升,注重文化品牌的打造。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突出产学研相结合的互动机制,推进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充分发挥西安高新区的科技优势,占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沿高地,最大程度地推动高新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
  (三)主要任务
  科技创新主导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演化,是文化产业创新和发展的基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升级,促使文化产业向创意产业、内容产业转型,向高技术、高集约化迈进,不断创造出文化产业新的增长极。要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1.建设西安高新区手机娱乐产业基地。利用好3G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及手机娱乐日益高涨的发展趋势,围绕强大的移动网络平台,构建西部中国最大的手机娱乐产业基地。聚集和培育一批从事开发手机游戏、拍摄手机电影、电视、创作手机音乐的文化创意企业。
  2.建设西安高新区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与国际一流动漫研发中心相结合,在大力发展动漫服务外包的同时,鼓励原创性动漫作品的研发制作。支持建设集人才教育与培训、技术研发与服务、龙头企业集约发展、中小型企业孵化以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等多功能一体的国家动漫产业基地。
  3.着力打造西安高新区数字出版传媒产业基地。建设以数字出版传媒业为主,集大型策划、研发、创作、生产、营销与培训为一体的产业基地。鼓励基地内的出版企业与软件开发商、网络运营商、平台运营商、终端运营商等之间的项目合作,支持有实力的数字出版企业参与国家数字出版工程。
  4.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孵化器,培育高成长性科技创意企业。在软件新城规划数码动漫创业园、创意产业孵化器、工业设计园、科技创意产业园等,建设软件、数码、动漫、工业设计等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強孵化器服务功能,更多吸引高层次人才、科技项目入驻园区,促进一批新型业态的文化创意企业在孵化器集聚发展。   5.策划一批重大文化项目,着力培育高新区文化。要建设科技文化主题公园,充分展示周秦汉唐时期对外开放、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成就。大力推进社区文化中心建设,通过新建、改建和置换等方式,建成一批社区文化馆和公益图书馆。实施一批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让文化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于民。深度挖掘和弘扬高新区创业创新文化,策划举办高新区创业创新文化节及创业创新文化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全区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团结友爱的和谐文化。
  6.深入挖掘西安高新区历史文化遗存,加强文化产业研究。开展系统的历史文化研究,搜集整理木塔寺、仓颉造字台等本区域的历史风貌、名胜、遗址、风俗、人物等资料,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与开发利用,实现文化与产业的互动发展。
  四、促进西安高新区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制度建设,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建议成立由多部门参加的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集中听取基地建设情况汇报,协商解决基地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继续深入贯彻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相关的国家政策,认真落实陕西省和西安市近年来出台的招商引资、技术改造、人才引进、留学人员归国创业等方面的扶持与优惠政策措施,在税收减免与奖励、生活和办公用房补贴、建筑用地优惠等方面加大对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的政策创新与扶持力度。
  (二)加大投资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
  设立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专项基金对企业补贴。建立以企业投资为主体,市场融资为手段政府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引导风险投资资金进入,支持商业银行创新文化和科技融合信贷服务,引导和担保机构为文化和科技融合企业提供担保服务,支持保险机构开展文化和科技融合保险业务,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和科技融合企业上市融资等。
  (三)推进公共平台建设,优化服务保障体系
  继续优化投资环境,提升服务效能。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支撑、社会参与、国际合作等方式汇集各项资源,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共性技术、产权交易、人才培训、投融资、品牌推广及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通过各类资源的优化,进一步促进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业务合作,推动技术进步、加快企业成果转化,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激情。加快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公共服务支平台,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支撑环境。
  (四)加快自主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加强创新扶持,采取政策引导、平台促进、重点支持、辐射带动等方法,整合中央与地方、军工与民用、高校院所与企业的科技资源,充分发挥高新区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园区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检测中心和技术认证中心等机构,支持企业建立技术联盟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宣传与保护,鼓励企业加快实施标准、专利和品牌战略,开拓目标市场。
  (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构建多层次人力资源保障体系
  建立集人才培养、交流、引进、激励为一体的人才建设长效机制,形成一批懂文化、懂科技、善经营,具有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打造西部人才高地。加强产学研合作,支持区内企业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文化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人才交流机制,鼓励组织文化科技人才到文化发达地区进修学习。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来西安高新区创业,落实高层次人才在住房、创业基金、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措施。完善人才中介服务与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人才激励与奖励制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2012.
  作者简介:刘颖(1972—),女,陕西大荔人,西安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责任编辑:陈合营)
  基金项目:西安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西安高新區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Z69。
其他文献
伯特兰·罗素(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平主义者。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其“西欧思想,言论自由最勇敢的斗士,卓越的活力,勇气,智慧与感受性,代表了诺贝尔奖的原意和精神”。1920年,罗素曾经到中国讲学,对中国知识界影响巨大。在长沙讲演时,青年毛泽东曾经担任记录员。罗素还是英国费边社的会员。费边社是英国工党的思想库。他们以古罗马统帅费
期刊
摘要:在英国传教士柏格理发起和带领下,贵州石门坎在20世纪初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文化成就,培养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创造了学校教育的奇迹。反思和叩问这一现象,不得不引起人們对学校的本质的重新认识。基于教育人类学的考察,对石门坎学校表现与存在的理解为:结构与反结构的赋形;爱与知的生态循环系统;唤醒和激荡生命活力的空间。学校展现出三方面的特性:即学校的社会性、人本性、空间性。  关键词:学校;本质;石门坎;诠
期刊
摘要:财政分权并不是改革开放后才产生的现象,在传统的计划经济运行机制下,中央政府同样存在着财政分权的内在冲动,决策者在集权与分权的不断试验中寻求中央与地方利益的均衡点。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分权在中央与地方的频繁博弈、集权与分权的反复更替中推进。这种“集权下的分权”不会从根本上触动资源配置的“计划”方式,因而只能是解决过度集权弊端的权宜之计,只能实现对计划经济体制的修正而不是突破。  关键词:财政分权
期刊
摘要: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民族小说的文化身份建构是他者化与一体化交融的建构,主要经历了动态发展的三个阶段。萌发阶段,他者力量在“自我”民族群体中处于边缘性文化身份状态;壮大阶段,则发展到上升性文化身份状态;至于确立阶段,则居于主导性文化身份状态。这导致了民族文化身份的巨大变革,却消解了其民族传统根基。理想的文化身份建构应该促成他者与自我之间的有机交融。  关键词:民族小说;文化身份;动态建构
期刊
摘要:秦始皇统一之后采取的一系列促使文化一元化的政治手段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楚文化的发展甚至有将其打压消灭之势,但是并没有阻止其在消亡的过程中逐渐影响秦汉文化。本文从西汉长安早中期的陵墓以及陵墓的出土资料着手,试分析其中所蕴含的零星的楚文化元素。  关键词:楚文化;西汉长安;陵墓;墓葬;出土资料  中途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本文所涉及的考古资料简介  1.西汉长安中小型墓葬
期刊
摘要: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危机频仍,西北局势不稳,文艺界目光投向绥远。草璞、冰心等先后出游西北,其时,该地尚显平静,作品主要关注沿途风物。1936年,中日在此地区矛盾加深,范长江深入西北见证地区局势的动荡。绥远抗战爆发后,在民族主义的刺激下,支持、表现绥远抗战的作品陆续问世。1936年底,西安事变发生,绥远的焦点位置遂被取代。20世纪30年代,文艺界对绥远的关注与国难牵连始终。  关键词:国
期刊
摘要:跨境民族,其成员有着本民族的民族身份和本国国民的公民身份两种身份。本文对跨境民族这两种身份之关系的研究,是通过对其成员个体作调查进行的。具体分析和论证了日常生活互致力与民族身份和国家认同之间的消长关系。调查内容涉及跨境民族的基本情况、基本行为和基本态度。由此形成的数据,对跨境民族进行了一个较新视角的分析,并构成了社会学对跨境民族研究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并结合个案访谈进行。  
期刊
摘要:在小说《阿Q正传》中,鲁迅塑造了另一个以符号为名字的低层人物小D。“他叫‘小同’。大起来和阿Q一样。”在小D身上,处处都有阿Q的影子,是剪去了辫子的阿Q,是满清灭亡民国肇建以后国民劣根性的体现者。小D的出现,象征着从孔子到孙中山延续了数千年的大同理想的幻灭,也意味着鲁迅对辛亥革命这场没有触动中国社会基础的革命的失望。  关键词:鲁迅;孙中山;《阿Q正传》;辛亥革命;大同理想  中圖分类号:I
期刊
摘要:猕猴与岩魔女的神话传说不仅广泛流传于藏区民间,而且还被载之藏传史册,作为历史事实和藏传佛教传统而被藏民族普遍接受,这一传说其实质是藏民族的族源认同,是藏民族心理构成的原代码。对流传于民间以及载之典籍的这个神话传说予以分析,从中看到藏民族自我认同的关键因素——族源认同及其与宗教认同的相互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藏民族的心理结构形成和民族认同的历史,是十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藏民族;猕猴与岩魔
期刊
摘要:中国革命胜利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党和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在当时的世界形势和大背景下,中国唯一可以学习借鉴的就是苏联的建设经验。陈云在政府中长期主管经济工作,三次出访苏联,他总结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过许多重要论述。陈云等老一代革命家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一直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陈云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
期刊